2024智慧矿山与充电网络行业报告:科达自控市场前景分析

1. 科达自控:起源于智慧矿山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

1.1. 为能源领域和市政领域提供智能的高新技术公司

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为能源行业的智能改造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智慧升级赋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服务于智慧矿山、物联网+、智慧市政板块,下设9个子公司,母子公司共有五个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矿山数据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市政数据远程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相关产品和365在现(线)自动化技术服务,积极引入大模型、小模型等人工智能最新算法,解决客户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改造和自动化控制的需求。公司与“中国煤炭5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如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等国内知名公司,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优质的大型矿井,同时也是国内社区充电领域细分赛道的龙头。科达自控成立已有二十余载,靠品质求发展。公司前身“太原科达自控研究院”于1992年成立,2000年更名为“山西科达自控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起聚焦煤矿和市政两个行业,2009年开创新兴商业模式“365在现(线)技术服务”,2013年改制并更名为“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在北交所上市,是北交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也是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自成立以来公司参与多个行业、山西地方标准的制定,连续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130多个煤安防爆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满足了应用领域诸多方面的严苛要求。

公司注重研发合作,关注产品研制。公司已与华为、西门子、海康威视、新华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煤科院、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长期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同时,公司注重自主研发,截至2024年5月10日,公司已取得4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37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山西省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科技贡献奖、煤炭行业等科学技术奖项2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公司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付国军和李惠勇,截至2024年5月22日,实控人通过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4.01%股权。

1.2. 依托智慧矿山主业,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

公司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智能矿山、物联网+和智慧市政三大板块。在智慧矿山领域,公司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商业模式。“一体两翼”是指:基于CPS 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标准化智能产品+365 在现(线)技术服务。我们整理了智慧矿山业务中各类别部分产品及特性如表1所示。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为装备用户提供智能诊断和远程运维服务,对大型设备及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安全监管及运维管理。经多年研究,已开发出在矿山安全监察方面应用的“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系统”、在建筑特种设备监管方面应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及立体式新能源充换电管理系统。

在智慧市政领域,公司提供水源井、水厂、管网、加压站、用水终端等城市自来水的智慧管控,已利用龙芯中科的国产芯片开发出国内首款“信创”产品——智能超声波水表,助力公司打造全链条的信创智慧水务一体化平台。

1.3.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公司营收规模和净利润稳定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3年间,公司营收CAGR为29.8%,净利润CAGR为23.4%。2023年,公司营收为4.4亿元,同比+27.1%,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同比-2.7%。2024年前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1万元,同比+19.1%;归母净利润为641万元,同比+20.5%。

分板块来看,2023年,公司智慧矿山领域营收达3.03亿元,占营收总额的83.0%,围绕“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战略布局,在稳定山西、内蒙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安徽、河南、新疆等省外市场,业务发展良好。2023年公司的立体式新能源充换电管理系统业务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投放社区充电设备10万台左右,物联网+板块整体创造营收0.45亿元,占全年营收总额的16.6%。按产品划分,矿山数据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营收占比最高,达到69%;充电桩(站)业务营收占比达到10%,同比增长10倍,其他产品营收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毛利率方面,公司2020年至2024年Q1销售毛利率总体稳中有升,始终维持在40%以上的较高水平。净利率方面,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大力开发充电桩业务,导致净利率有所下滑,2024年一季度受部分资产减值影响,财务费用增多的影响,净利率降至8.6%,但我们预计对全年影响不大。

与相似业务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利润率的对比,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如图6、图7可以看出,公司毛利率、净利率都相对更稳定,且优于较其体量更大的公司。

公司在2020年-2023年期间费用率总体稳定,大致在26%~30%之间波动。追溯公司费用率历史我们发现,公司虽然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也居高不下。我们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所处在的煤矿主业特点,但随着公司体量不断增长,尤其是非煤矿领域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2023年,公司实施了2022 年股权激励计划,向6 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共计557,500股。此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通过回购股份专用证券账户以连续竞价转让方式回购公司股份804,124股,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这将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打造卓越的人才管理模式,充分调动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智慧矿山加速普及,充换电站亟需安全解决方案

2.1. 国家2035智能矿山目标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禀赋具备“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间,煤炭消费占比常年稳定在55%以上。2023年,煤炭消费量增长5.6%,原油消费量增长9.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6.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中国正在努力推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但现阶段中国超过一半的能源需求仍依赖煤炭。我国地质结构复杂,煤炭开采难度高,危险系数大。虽然近年来事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与美国等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仍然更高。近年来,国家对矿山生产安全愈发重视,陆续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随着煤炭智能化技术的成熟,智能改造在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死亡人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使得各大矿山对于利用智能化解决安全问题的意愿逐渐增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传统煤炭行业将逐步迈向智能化的新工业时代,智能矿山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加速期。

然而,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智慧矿山建设的长远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根据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智慧赋能煤炭产业新万亿市场》,已有生产型矿井单矿智能化改造升级费用约在1.49亿元人民币至2.63亿元人民币之间,新建型矿井单矿改造费用约在1.95 亿元人民币至3.85 亿元人民币之间,考虑到我国存量4300余座煤矿以及未来产能置换新建煤矿,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创造万亿级的广阔智能矿山领域市场。

2.2. 电动两轮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增长带来新一轮安全刚需

两轮电动车作为一种具有相当长发展历程的、中国特色的、高效、环保、经济的出行交通工具,在现代化交通网络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叠加“低碳环保”、“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出行”等浪潮因素,以及油价持续上涨、交通拥堵、限行限号、等现实因素,两轮电动车市场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动力。2018年发布《新国标》政策,催生非国标车替换潮,引来了3~5年的市场增长。近几年市场回归常态,仍保持在5000万左右的年销量。随着两轮电动车行业的稳步发展,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稳步上升。截至2023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2亿辆,相当于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1辆电动两轮车。保有量的大幅上涨导致社区充电困难。

随着两轮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规范电动车蓄电池和消防安全等方面问题,并指导地方统筹规划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各地也陆续出台加强两轮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导致各地政府对社区充电桩的需求大幅扩大,原有供给难以满足激增的需求,充电行业面临洗牌。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和政策大力扶持,2015年至2023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同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车桩比2.4:1,远不及2015年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中提到的1:1的车桩比。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3. 行业先发优势杰出,商业模式能力出色

3.1. 公司在智慧矿山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公司深耕智慧矿山领域二十余载,依托对行业特殊环境和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自主研发了矿山自动化专用工业控制模型、算法、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等,构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硬件产品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矿山领域,实现设备数据监测和自动控制。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实现无人值守,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产品已覆盖采、掘、运、提、排、通、选等矿山生产各个关键环节,拥有全矿井和各子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我国排名前50的煤炭集团中,公司覆盖渗透率超过一半以上,重点服务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中型煤矿。面对矿山智能化设备技术壁垒高筑的挑战,科达自控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以领先的技术实力巩固先发优势。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4188.88万元,同比增长7.4%,研发营收占比达9.5%,新增知识产权83项,成功入选最新一批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此外,公司高度重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领域的应用,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矿山生产的全流程,已融入机器人、管控平台、辅运系统、通风系统等产品。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核心战略,公司已与国家应急产业部信息研究院、成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项目和人才共建计划,力求以现有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经验带动公司市场拓展,巩固行业内竞争优势并高效培养专业化人才。公司也与行业上下游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多年来,公司与华为在5G通讯、WIFI6、操作系统及其他产品方面展开广泛合作。硬件方面,公司采购华为通讯设备并进行矿用改造,打造了智慧矿山“一张网”解决方案,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高效的传输平台与数据接口,实现矿井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通信要求。软件方面,华为在2021年发布了矿山鸿蒙操作系统“矿鸿”后,公司随即启动“矿鸿”在矿山领域的应用开发,已应用于排水控制、水情预警等多个系统。此外,公司也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小型5G专用网络;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LDA产品提供服务;并与山西晋煤集团金鼎煤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确保业内先进技术能够及时应用于公司的系统。

2024智慧矿山与充电网络行业报告:科达自控市场前景分析

3.2. 为城市新能源充电系统提供安全、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基于智慧矿山中积累的技术优势,创造性研发出“城市立体式新能源充电管理系统”。该系统致力于打造以社区充电为主、公共充电站为辅、换电为补充的业务模式,实行自主研发、委托生产、自主运营(免费安装运维,收取充电费用)的商业模式,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且后续具有生态增值服务的空间。公司于地下矿井所采用的自动化技术与地面自动化技术相似,但由于煤矿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该领域的技术能广泛地适配其他工业领域的标准。此外,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统一到同一平台,实现对辖区新能源车辆、充电桩、换电站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不仅满足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及快递员、出租车等不同群体充电需求,还解决了行业内用电安全及充电设备统筹管理问题,收到客户的一致好评。电动自行车凭借其便利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且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其中,2024年2月23日发生的南京市小区电动车火灾事故,更是造成15人遇难,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多发势头,202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李强总理在会议上强调了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带来的严重安全威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整治。目前,各地各部门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

以社区充电为突破口,公司城市立体式新能源充电管理系统快速复制初见成效,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已在全国12个省份、30余个城市中大规模推广建设立体式新能源充电管理系统,在全国部署有10 万多个充电桩,有100 多万端口,可以解决500 多万的用户的充电需求,已成为全国社区充电细分赛道的龙头。同时,新能源充换电业务作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互联网业务,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入,促使公司2024年一季度现金流由负转正。在国家及地方新能源充换电政策推动下,公司已覆盖地区的补桩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在未覆盖地区不断拓展,公司有望将立体式新能源充电桩打造为核心增长盘,持续驱动增长。

2024智慧矿山与充电网络行业报告:科达自控市场前景分析

4. 盈利预测与评级

4.1. 盈利预测

公司由智慧矿山主业逐步拓展至智慧城市建设、充电桩服务网络等领域,预计未来通过“一体两翼”继续实现较快速度发展。我们判断,公司所在的智慧矿山主业,未来几年仍将享受行业红利稳步增长,公司为保证较高的毛利率将继续筛选优质项目,我们保守预计公司该类业务2024-2026年营收增速维持在8.0%。充电桩服务方面,公司充分凭借自身安全管理的优势,持续在各省市通过吸引加盟,与现有网络合作等方式高速拓展业务,因此我们预计公司该类业务2024-2026年营收将分别达到1.5亿、2.5亿和4亿元,毛利率达到45%。自动化控制相关产品、365在现(线)自动化技术服务和市政数据远程监测系统部分的收入增长情况和毛利率部分,我们的的预测如表10所示。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科达自控2024-2026年营业收入达到5.88/7.29/9.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6%/23.9%/26.6%;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1.00/1.28亿元,EPS分别为1.03/1.30/1.66元。

4.2. 估值与评级

按2024年5月29日收盘价,科达自控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1.43/8.78/6.82倍。同类公司中,梅安森是以智慧矿山业务为主,深耕大数据、市政软件系统等领域多年的上市公司;北路智控专业从事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选取这两家上市公司作为同业可比公司。横向比较我们发现,公司2024-2026年PE较可比公司均值的34.02/25.72/19.95相比明显较低,且公司在充电系统运营业务上增速迅猛,有望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全国性龙头,因此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24智慧矿山与充电网络行业报告:科达自控市场前景分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2024有色金属行业报告:光伏需求推动白银市场分析

2024-05-30
下一篇

2024医疗器械行业报告:三诺生物CGM市场新机遇分析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