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2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

12月28日,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发布。报告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投入、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发展状态、生态与社会影响、政府与政策响应五大维度进行考察,全面反映了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水平。


报告以城市为单位构建产业可持续性评估基本框架,以驱动力、承载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为5个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系统性地评估来自亚太地区35个城市从2017到2020年连续四年的产业可持续性。报告还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类型学,将亚太经济体划分为主要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岛屿经济体三类,指出不同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及其产业链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为理解亚太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的视角。


报告发现,主要经济体城市产业可持续性综合表现较佳,在驱动力、影响和状态均具有明显优势,太平洋西岸的城市尤为突出,但是普遍面临着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新兴经济体城市近年来产业发展驱动力和状态不断提升,影响和优化不断提升,但是也面临着环境承载力下降和疫情冲击的挑战;岛屿经济体城市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同时由于其环境开发程度较低,可考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环境优势,进一步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是指该城市的产业发展与其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的能力,直接影响该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应加快集约节约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供给、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交流、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开展行动以提升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

【清华大学】2022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

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以下简称《指数》)28日在北京发布。《指数》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投入、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发展状态、生态与社会影响、政府与政策响应五大维度进行考察,反映了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水平。


该指数中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东京,北京,新加坡,多伦多,深圳,旧金山,香港,首尔,上海,纽约城。不同于针对特定行业展开的研究,《指数》以城市为评估单位,有利于唤起全球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共识,通过系统展示亚太地区产业可持续性的差异和多样性,凸显了不同地区的优先领域和发展机会。同时,报告还以案例形式展示若干亚太地区城市产业发展的最佳实践。


《指数》由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玲担任首席科学家。


报告指出,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是指该城市的产业发展与其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的能力,直接影响该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指数》是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发起的2022“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重点成果之一,体现了工商界、学术界和政策实践者等各界力量对于推动区域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清华大学】2022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

2022年的世界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上。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尚未消退,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全球供应链和创新合作网络深陷政治、经济、能源和技术的深度不确定性中。产业的可持续性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关切。为此,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enterforIndustrial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Governance,CIDEG)和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开发了“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Asia-PacificIndustrialSustainabilityIndex,AP-ISI)”。本报告旨在客观衡量亚太地区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水平,展示若干城市产业发展的最佳实践,为公共政策、投资和创业等实践部门提供标尺和决策参考。


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基于DPSIR框架,从生产要素供给(驱动力)、资源环境约束(承载力)、产业发展水平(状态)、经济社会效应(影响)和政策措施与行动(响应)五个方面,刻画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评估不同,报告通过系统展示亚太地区产业可持续性的差异和多样性,凸显了不同地区的优先领域和发展机会,从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


上一篇

【亿欧智库】2021中国实体零售数字化专题报告–便利店篇

2023-11-28
下一篇

【巨量算数】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白皮书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