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I与消费电子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报告
一、智能科技平台型企业,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业务全面布局
(一)公司简介: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多领域布局驱动长期增长
比亚迪电子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领先的平台型高端制造企业。业务涉及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物联网、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机器人、无人机、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设备等多元化的市场领域。凭借全方位的研发能力、超大规模的精密模具和制造能力、行业领先的智能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为全球一流品牌客户提供产品研发、创新材料、精密模具、零组件、EMS和ODM、供应链管理、物流及售后等一站式服务。
消费电子核心供应商,积极拓展业务驱动长期增长。公司下游主要包括传统消费电子、新型智能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数据中心四类。公司早期以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业务起家,目前已成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核心供应商之一,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手机中框、背板、转轴、摄像头装饰、塑胶、前壳及整体组装等。此外公司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充分经验,拓展业务至新型智能产品、新能源汽车及数据中心,构建长期增长驱动力。⚫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的主设备,AI服务器如何绿色转型以承载用户日益增长的大数据、虚拟化等业务需求显得尤为关键。比亚迪电子以绿色高效为引擎,聚焦用户业务多样化场景需求,深耕于服务器领域。比亚迪电子目前已形成涵盖企业级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模块化服务器以及浸没式液冷方案等产品及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高性能弹性数据中心的构建,持续赋能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布局。⚫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传统消费电子: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核心供应商之一,比亚迪电子深耕消费电子领域,凭借行业领先的材料技术、智造工艺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奠定了比亚迪电子在智能手机结构件的领导地位。
新型智能产品:伴随着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升级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无人机等新技术日益成熟,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加速。比亚迪电子依托深厚的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智造能力,赋能快速发展中的新型智能产品市场,推动业务实现持续性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子充分运用在电子、通讯以及汽车相关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布局以智能网联系统、智能驾驶座舱以及自动驾驶系统为核心的汽车智能系统开发。打造目前业界领先的Dilink汽车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地引入开放化、智能化生态,为用户带来面向未来的驾驶体验。此外公司提供多媒体中控、电子仪表盘、行车记录仪、ADAS、智能网联、通讯模块、散热模组等多种产品。
公司拥有强大智能制造基因和客户基础,AI浪潮下全面布局AI业务。比亚迪电子拥有全方位的研发能力、全面的专利布局、超大规模的精密制造能力、全产业链产品组合、全套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从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此外,公司核心客户包括小米、VIVO、荣耀、联想、OPPO、大疆、博世、华为等,具有深厚且长期的客户合作基础。在AI浪潮下公司全面布局AI服务,相关产品包括AI服务器、自动驾驶产品和基于jetson平台的机器人等,有望引领AI时代。
(二)股权结构:股权结构集中,运转高效股权结构稳定,控股股东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比亚迪电子的最大股东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Golden Link Worldwide Limited,其共持有比亚迪电子的65.76%股份。其中王传福先生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共持有比亚迪股份17.64%的股份,另外Gold Dragonfly Limited作为BF Trust的受托人(王念强先生)全资持有。公司子公司包括西安比亚迪、长沙比亚迪、领裕国际、惠州比亚迪、比亚迪精密制造、成都比亚迪和无锡比亚迪等。
公司高管多数具有冶金及金属等工程背景,技术底蕴深厚。公司董事会主席、创始人王传福为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出身,曾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主任,后创办比亚迪实业。公司高管江向荣和王念强均具金属制品一线工作经历,公司高管团队具有极强技术实力,为公司技术发展及拓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财务情况: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费用管控成果显著营业收入稳步提升,净利润重回上升通道。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92.86亿元提升至2023年1299.57亿元,CAGR达20.47%。此外,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收为364.8亿元,增速高达38.32%。归母净利润方面,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承压影响,公司2021及2022年归母净利润有所回落,2023年再次恢复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17.56%。
消费电子业务构筑强大业绩基础,汽车电子及新型智能产品驱动长期高增。根据公司下游营业进行拆分,公司以消费电子业务起家,收入以消费电子零部件及消费电子组装业务为主。但随着公司不断拓展新型智能产品、汽车电子等业务领域,新业务领域的收入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持续下滑,从2018年的86.53%降至2023年的74.69%。随着未来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电子业务的进一步放量,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电子业务有望驱动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重视AI数据中心及汽车电子,研发和产品驱动业务长期增长。公司积极投入AI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研发,从精密制造技术驱动业务增长的模式,转变为以研发和产品驱动业务增长的模式。因此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7.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22亿元,2015-2023年CAGR达26.46%.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费用控制成果显著。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较弱影响,公司2021-2022年产能利用率不高,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随着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公司2023年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毛利率由2022年的5.92%提升至8.03%,同比提升2.11pct。费用方面,除积极进行研发导致研发费用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以外,针对其他费用的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四)科技智造平台型企业,新时代全面布局AI赛道全球科技智造龙头企业,“零组件+组装”双轮驱动成长。比亚迪电子是全球科技智造领先企业,目前已形成“零组件+组装”双轮驱动的业务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解决方案。此外公司持续扩展下游应用,目前业务领域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型智能产品及AI业务。客户覆盖国内外龙头企业,与苹果合作已超15年。公司持续加强与海外大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份额与出货量,同时拓展产品品类推动业务规模大幅增长。作为“果链”核心企业之一,比亚迪与苹果的合作时长已超过十五年,上万名工程师、十万名员工专门服务苹果业务,为苹果多条产品线提供金属、玻璃、陶瓷、蓝宝石等结构件和整机组装服务。2024年3月,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及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现身上海苹果中国总部并与苹果CEO库克会面,有望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交流。
AI浪潮大势所趋,前瞻布局AI赛道。在AI业务领域,公司业务覆盖服务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产品三个部分。服务器方面,公司产品覆盖企业级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模块化服务器以及浸没式液冷方案等产品及解决方案。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方面,公司基于NVIDIA Isaac和Jetson平台自主开发全系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为工厂提供全面物流解决方案,并携产品亮相2024年GTC大会。此外,公司还可提供自动驾驶相关产品。
二、AI业务:云侧与端侧齐发力,与头部客户合作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一)ChatGPT推动AIGC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算力景气度持续提升AI被视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开启新一轮技术创新周期。人工智能概念最早于1956年被提出,多年以来产业历经几轮技术爆发周期。2012年AlexNet神经网络模型问世,成为一轮发展起点,并开启了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被视为人工智能1.0时代,但当时仍存在模型碎片化等问题。
2017年Google团队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开启了大模型为主流算法的人工智能2.0时代,模型参数呈现指数级增长。自2018年起,新一代AI技术正在开始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周期,而GPT也正是由此时诞生。ChatGPT代表通用人工智能突破的可能性,使得AI的“商业化”初步落地。ChatGPT引发全球轰动的核心是代表着AI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代表通用人工智能突破的可能性,正是“通用性”使得AI的“商业化”能够初步落地。此前运用人工智能的场景都是专用人工智能模型,往往只适用于某具体领域;而ChatGPT及GPT4.0代表了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方向的最新进展,“通用性”使得AI的“商业化”能够初步落地,而AI的通用、商业化应用才能为各行各业具体赋能。目前AIGC的主要模式有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策略生成,跨模式生成及GameAI。基于多种模式,AIGC已应用于法律、金融、工业、游戏等多种领域。
ChatGPT具备爆款特性,或可推动AIGC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众多学者将ChatGPT的出现类比为“AI的iPhone时刻”,关键在于iPhone和Android的推出加速了手机进入通用化、智能化、商业化的民用时代。ChatGPT的出世一度被认为是iPhone 4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和互联网格局。(1)技术上,ChatGPT一面市就展现出高完整度、高体验性和高平台性,是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iPhone 4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是高标准、高适配。(2)市场反应程度上,二者在短时间内都得到迅速普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ChatGPT发布起,其访问量及用户数迅速增长,仅用5天用户数便突破百万,成为当时破百万用户数最快的在线服务应用(后该记录被Thread打破)。(3)时代特征上,ChatGPT和iPhone 4具有分别开启智能互联网时代和效率革命。二者都为用户带来了效率的提升,iPhone 4让大家的生活更高效、便捷、多样化,ChatGPT则更直接地为人类解决问题,扩展思维的多样性。
大模型存在“涌现现象”,其卓越能力来自巨大的参数规模。来自谷歌、DeepMind和斯坦福的研究人员在其论文《Emergent Abilitie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中发现,语言模型的表现并非随着模型规模增加而线性增长,而是存在临界点,只有当模型大到超过特定的临界值,才会涌现出较小的模型不具备的能力。大语言模型规模增长至临界点后,其性能才能实现大幅提高。
算力是大模型应用的底层基础,人工智能能力提升持续刺激算力需求。根据《通信世界》研究显示,以目前业界分析较多的通用语言模型GPT-3为例,它拥有1750亿个参数,仅训练阶段就需要10, 000张V100GPU持续运行约14.8天,整体算力消耗为625PFlops。而于23年3月发布的GPT-4不仅参数量增加了10余倍,其对应的算力需求也大幅增加。24年2月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OpenAI将其视为“世界模拟器”,能根据用户文本提示创建逼真视频。SORA为电影、游戏、购物等带来无限可能,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真实世界场景互动能力的飞跃,有望进一步刺激算力需求。
海外大厂均大幅上调资本开支加码AI,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业绩飙升。从需求端来看,海外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投资,利用AI提升服务、优化成本、发力云端AI和广告业务,近年来资本开支大幅提升。根据公开业绩指引,2024年海外大厂仍大幅提升资本开支预期,微软再次上调24年资本开支指引,预计2024财年资本开支超500亿美元;Google预计24年每季度资本开支将保持在高水平;亚马逊表示,由于对生成式AI的需求和持续投入,预计2024年资本开支同比增长;Meta上调24年全年资本支出至350~400亿美元。从供给端来看,AI服务器零部件GPU的核心供应商英伟达业绩持续超预期,其数据中心收入自FY2024Q2起连续多个季度同比增长超100%,FY2025Q1同比增速高达427.54%。
(二)比亚迪电子全面布局AI业务,深度服务头部客户1、全面布局服务器产品,浸没式液冷技术构筑可持续发展算力新时代聚焦多样化场景需求,全面布局产品和解决方案。比亚迪电子深耕服务器业务领域,目前已形成涵盖企业级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模块化服务器以及浸没式液冷方案等产品及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高性能弹性数据中心的构建,持续赋能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的布局。
英伟达发布B200和GB200,采用液冷技术有效解决散热问题。2024年GTC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基于Blackwell 架构的B200芯片,它由两个紧密耦合的芯片组成,通过10 TB/s NV-HBI(Nvidia 高带宽接口)进行连接,以确保它们能够作为单个芯片运行。GB200 超级芯片由2 个B200 GPU 与Grace CPU 通过900GB/s 的超低功耗NVLink 芯片间互连组成,散热方面采用液冷方案,与H100风冷方案相比,GB200在相同功率下的性能是H100的25倍,同时还降低了耗水量。
前瞻深耕液冷技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算力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能耗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风冷方式已经难以应对高密度计算带来的散热挑战,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的热传导能力和低能耗优势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的必然选择。液冷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还能有效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寿命,从而为AI计算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而在不同的液冷方式中,浸没式液冷是冷却效果最好的技术路径。在2024年5月30日睿启(比亚迪公司工会联合会间接全资控股)服务器新品发布会中,睿启与绿色云图共同研发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首次亮相。
凭借精密制造能力的长期积累,切入英伟达服务器供应商。根据英伟达官网合作伙伴公示,比亚迪电子及比亚迪精密制造均为英伟达合作伙伴。凭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长期深耕和服务器产品的全面布局,除游戏显卡合作之外,比亚迪电子已开始配合英伟达的服务器业务。虽目前以代工为主且业务比例不大,但由于产品价值量较高且业务占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与英伟达的合作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弹性。
2、端侧为行业发展方向,比亚迪电子基于NVDIA jetson开发AMR机器人边缘侧为英伟达重要发展方向,具备较大发展潜力。与传统的云端计算或数据中心计算相比,边缘计算具有许多优点,如延迟更低、带宽更高,并拥有数据主权。许多组织都希望通过AI 应用获取实时智能。英伟达深度布局边缘AI,针对零售业、制造业、智慧城市、医疗、电信和能源等多个行业提供多种边缘AI解决方案。目前英伟达收入以数据中心为主,边缘端收入占比极低,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英伟达推出Jetson平台,打造嵌入式计算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开发人员需要为边缘侧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面临着更长的开发周期。为了开发人员和各种规模的企业更容易使用人工智能的力量,英伟达推出了Jetson平台。
NVDIA Jetson是领先的机器人和嵌入式边缘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平台,可以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变革能力引入边缘设备或更不稳定的远程环境。每个NVIDIA Jetson 都是完整的系统模组(SOM),其中包括GPU、CPU、内存、电源管理和高速接口等。Jetson平台全面布局适配不同需求,为扩大AI市场提供更多可能。目前英伟达提供的Jetson主要包括Jetson Orin系列、Jetson Xavier系列、Jetson TX2系列和Jetson Nano。其中Jetson Orin系列又可分为AGX Orin系列、Orin NX系列和Orin Nano系列,Jetson Xavier系列可分为AGX Xavier 系列和Xavier NX 系列,可充分适配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根据英伟达的Jetson平台硬件路线图,公司还计划于2025年推出Jetson AGX Thor,进一步丰富Jetson平台产品布局。
比亚迪电子携AMR亮相英伟达GTC大会,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2024年3月19日,由比亚迪电子研发的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自主移动机器人亮相英伟达GTC大会。该AMR由比亚迪电子自主研发生产,搭载英伟达硬件平台,能准确感知复杂环境并进行自主作业,在英伟达Omniverse Isaac sim软件的支持下,提升自身的3D感知能力,解决迷航、立体地图建立等难题。Omniverse Isaac sim还能够快速对周边环境进行仿真与重建,提高AMR部署效率,优化产线业务流程,实现远程监控等功能。AMR成为产品应用方降本增效、智慧化升级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可助力于优化人力成本、提高运输与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与产量。
3、比亚迪与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官宣搭载Orin及ThorNVIDIA DRIVE平台由AI 基础架构以及车载硬件和软件组成,提供大规模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所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硬件方面,NVIDIA DRIVE Orin SoC可提供254 TOPS的算力,是适用于智能汽车的中央计算平台,开发者可以通过DRIVE Orin产品系列从L2+级系统一路升级至L5级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DRIVE Hyperion将基于DRIVE Orin 的AI 计算与完整的传感器套件集成在一起,能够加速开发、测试和验证过程。此外,英伟达还发布了新一代SoC芯片DRIVE Thor,可以提供20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性能。软件方面,开发者可以使用DRIVR SDK高效部署自动驾驶应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