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智库】汽车行业:2023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功能发展进展


◆随着高速NOA功能的落地,用户对于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被打开。2023年,车企在不断优化高速NOA功能体验的同时,也正在争先推动城市NOA功能的落地。掌握并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的技术实力,能够帮助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与高速NOA相比,城市NOA面临的交通道路复杂程度呈倍数级增长,对于软硬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技术层面的难点之外,面向路况更为复杂、驾乘场景更加多元的城区,当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领航功能还处于观望状态。在城市NOA放量之前,车企以及智能驾驶相关供应商还需继续建立用户层面的认知,增加潜在用户的购买信心,以促进市场规模的提升。


◆国内领航辅助的发展始于2019年,特斯拉向中国用户推送了NOA功能,随后蔚小理等新势力也纷纷入局,推出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截止目前,吉利、荣威等自主品牌也开始在旗下的部分传统燃油车上推出高速领航功能。2023年,城市NOA功能落地与否成为判定车企品牌智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头部车企以及供应商纷纷开始加码布局。


◼主机厂:2023年成为城市NOA落地“元年”,新势力品牌率先发力望实现突破


◆2023年上海车展以来,众多车企对外宣布了今年下半年实现多城市城区NOA计划。理想宣布城市NOA开启内测,年底覆盖100个城市;小鹏宣布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开通城市NGP,未来会在更多城市开通该功能;蔚来宣布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启NAD服务中“城区NOP+服务”的上海区域先锋体验。汽车行业发展至今,智能化能力已成为各家车企体现技术实力的核心方式,其中智能驾驶的能力至关重要。从2022年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高速NOA)到2023年的城市内封闭道路领航辅助驾驶(城区NOA),新势力车企们一直在追逐智驾能力的突破。在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量产后,如何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打造降本增效的智驾方案成为新势力车企需要面临的思考。


◆2023年上海车展以来,众多车企对外宣布了今年下半年实现多城市城区NOA计划。理想宣布城市NOA开启内测,年底覆盖100个城市;小鹏宣布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开通城市NGP,未来会在更多城市开通该功能;蔚来宣布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启NAD服务中“城区NOP+服务”的上海区域先锋体验。


◼主机厂:传统车企孵化新品牌实现“灵魂独立”,智驾从0-1后加速“补足短板”


◆L2+级别智驾功能在国内传统品牌车企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自2021年以来,国内传统品牌车企逐步加码智能驾驶,L2+级别智驾产品落地量快速增长。其中,主动刹车系统渗透率达到31.42%,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渗透率也达到了26.78%。


◆在智能驾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传统车企通过孵化智能化品牌实现品牌的“灵魂独立”,同时传统品牌也在快速实现L2级别智能驾驶从0-1的发展布局。在与华为合作后,目前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成为中国唯二两家实现城市NOA功能的车企品牌。吉利与长城分别推出子品牌极氪与魏牌,二者的智能驾驶功能目前与头部新势力车企也无明显差距。


◼感知/定位模块: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成本高昂,高配车型选择搭载进行冗余


◆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落地,车辆感知与定位能力的需求增强,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是目前传感器与定位模块领域中较具争议的话题。作为高阶智驾功能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模块,在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的选择上,车企的高配车型上普遍选择同时搭载以实现功能安全冗余。


◆高精地图对于智能驾驶感知层面的支持主要是感知先验和超视距能力。目前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普遍在20万以上,而搭载高精度地图的车型价格普遍在30万以上,追求智能化的中高端车型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选择搭载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提供行车安全冗余。


◼硬件芯片:中高端车型智驾芯片国产化发展,高端车型智驾芯片仍以Orin为主


◆经济型车型对智能驾驶芯片性能需求较低,出于成本考量,常采用低成本、低算力的单颗芯片方案。


◆中高端车型之间差异化程度高,一部分选择温和的适中算力路线,采用单颗中算力芯片或双低算力芯片方案,一部分选择激进的超额算力路线,如问界M5采用MDC高算力计算平台。


◆高端车型追求更高性能、更高级别智能驾驶水平而较少考量成本,故常采用国际厂商最新高性能、高算力芯片/计算平台产品。


◼智驾发展拐点将至,高速NOA功能有望成为用户购车主要参考因素之一


◆2023年,随着车企陆续推送了高速NOA功能与城市NOA功能,高阶智驾功能开始面临用户体验的考验。当前阶段,智能驾驶虽然未能成为大部分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参考因素,但已开始逐渐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亿欧智库认为,伴随着智能驾驶近年来的发展,2023年智能驾驶将迎来真正的发展拐点。


◆2023年,在体验过或使用过高速NOA功能的用户中,41.1%的用户将其视为主要的购车参考因素,而51.8%的用户仅将其视为影响购车的参考因素之一。对于城市NOA功能,其发展尚未达到高速NOA功能的成熟度,体验过该功能的用户当中,只有28.1%的用户,将其视为主要的购车参考因素,而有65.6%的用户,将其视为影响购车参考因素之一。


◼高速NOA功能获得青睐,城区NOA功能场景使用符合预期


◆相较于城市NOA功能,用户显然更加信任、青睐高速NOA功能。在车辆具有高速NOA功能的用户当中,42.9%的用户每次途径高速与高架时,均会开启该功能。41%的用户每周对于高速NOA功能的使用频次高达2-3次。


◆对于城市NOA功能,在车辆具有城市NOA功能的用户当中,56.3%的用户将上下班通勤作为主要使用场景,这与车企在推出城市NOA功能时,所打造的“端到端”、“通勤NOA”的设计理念完全相符。另外,40.6%的用户每周的使用频次高达2-3次。


◼智驾功能渗透率与商业化仍需提升,“软件持续收费”模式暂未被接受


◆对于体验过高速NOA功能的用户而言,没有高频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常用车型不具备高速NOA功能,占比为45.7%。除此之外,30.8%的用户则认为当前阶段,依然无法完全信任高速NOA功能。对于体验过城区NOA功能的用户来说,38.3%的用户表示常用车型不具备该功能。亿欧智库认为,NOA功能的渗透率仍需尽快提升。


◆智能驾驶的商业模式与其功能的成熟度息息相关。现阶段绝大多数用户依然只接受免费权益,表示不会为其付费。对于愿意付费的用户,“单次付费,永久使用”的方式更易被接受,因此“软件持续收费”的模式,虽然由来已久,但目前仍未被市场所接受。


◼高速NOA100公里接管1-2次,城市NOA30公里接管频次仍需降低


◆截至2023年8月,经长期使用高速NOA功能的用户反映,高速NOA功能每100公里的用户接管频率多为1-2次,占比62.5%。


◆经长期使用城市NOA功能的用户反映,城市NOA功能每30公里的用户接管频次相对较高,48.6%的用户表示需接管0-2次,同时38.9%的用户表示需接管3-5次。对于使用场景相对更复杂的城市NOA功能,尽管现阶段功能接管数据可以被理解,但若想实现功能的规模化使用,其接管频次需进一步降低。

【亿欧智库】汽车行业:2023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

随着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供应商打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重要关注点,同时是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与产品优化的核心。


2022年,随着城市NOA功能在深圳合法上路,2023年,中国也将迎来L3智能驾驶功能批量化应用的元年。尽管各品牌车型之间智能驾驶的等级以及核心细分功能相似,但不同品牌车型推出的智能驾驶依然存在大量具有特色的功能设计以提升用户在真实驾乘环境下的使用体验。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SEV)产业生态的构建,智能驾驶供应商与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并参与车企智能驾驶功能的设计。具有个性化、实用性的功能设计,不仅是车企打造智能驾驶差异化的核心,也成为供应商获得车企订单与良好口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2年,亿欧智库对外发布了《2022中国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应用研究报告》,全面梳理分析了当前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进程与企业竞争力。2023年亿欧智库将持续关注中国智能驾驶功能的进展,并聚焦智能驾驶功能的用户体验以及个性化设计。对2023年智能驾驶功能供应商的方案设计以及用户体验进行分析与洞察,研究与总结出智能驾驶功能具有实用性同时贴合用户出行场景的车型以及背后的供应商。


上一篇

【安永】六通十一城聚光灯-深港融合白皮书2023

2023-11-10
下一篇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测试验证技术白皮书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