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药店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高质量发展与市场机遇
1.盈利能力卓越的药店龙头
1.1深耕医药零售的全国连锁药店
益丰药房始创于2001年6月,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拥有超12350家门店、8152万服务会员和超70000药品SKU。以药品零售为核心业务,公司逐步扩大经营业态,先后布局医药批发、中药饮片生产销售、慢病管理、互联网医院、医疗项目投资和医疗科技开发等业务,构建大健康业务生态体系,有望实现业务联动与闭环。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子公司业务分工明确。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董事长高毅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1.67%的股份,并通过厚信创投、益之丰、益仁堂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子公司业务划分明确,分别负责各地的零售与批发业务。
1.2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公司业务主要由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和其他业务组成。其中,医药零售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药品的零售经营活动;医药批发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和零售终端,从事批发、销售药品的经营活动,近年来随着公司加盟门店数量的快速增加,占比不断提升;其他业务主要包括促销服务费,即公司与供应商签署特定产品的促销服务协议,并为该类产品制定促销活动,按实现的促销销售量收取服务费。
业绩稳健增长,彰显经营韧性:外部扰动不改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的趋势,2018-2023年公司收入由69.13亿元增长至225.88亿元,5年CAGR达26.72%;归母净利润由4.16亿元增长至14.12亿元,5年CAGR达27.66%。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9.71亿元,同比增长13.39%;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20.89%。
规模效应显著,盈利能力稳中向好。作为药店行业头部企业,公司凭借较强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毛利率始终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公司费用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随着收入体量逐步增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销售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而管理费用率较为稳定,带动净利率稳中提升。
2.政策利好药店行业扩容与集中度提升
我国医药产业链主要包含医药制造基础、医药研发和制造、医药流通三大环节,其中零售药店作为药品流通的三大终端渠道之一,连接上游药品生产厂家与下游消费者,通过提供各类药品销售与专业用药咨询指导,满足顾客在不同场景下的用药需求,为有健康需求的顾客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2.1处方外流驱动药店行业持续扩容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零售药店迎来新机遇。长期以来,为了促进医药分业,降低医疗机构在药品终端销售渠道中的占比,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从多维度支持零售药店行业的发展。2023年,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处方外流困难的问题,零售药店有望持续受益。
多措并举推动处方外流到零售药店终端。针对医院处方流出,国家陆续推出药品零加成、药占比考核、电子处方等措施,降低医院保留处方的意愿,并明确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针对零售药店处方流入,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取消“医保两定”资格审查、药店分级分类等政策都有利于零售药店更好地承接外流处方,从而实现院内处方流向零售药店。
零售药店销售额持续增长,终端销售占比不断提升。根据米内网数据,我国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由2016年3,375亿元增长至2023年5,533亿元,CAGR为7.3%,零售药店终端销售占比由2016年的22.5%提升至2023年的29.3%,而公立医院终端销售占比从2016年的68.4%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61.3%,处方外流持续推进。
参考日本医药分业史,我国零售药品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986-2022年,日本处方外流率(院外处方领取量/总处方领取量)由9.7%提升至76.6%,特别是1997年劳动厚生省要求37家医院实现医药完全分工(处方外流率超70%)以来,医药分业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判断中国目前处方外流率接近1997年之前的日本,随着门诊统筹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处方外流率有望快速提升。
我们预测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有望由2023年5,533亿元增长至2030年8,887亿元,CAGR达7.00%。参考2016-2023年药品三大终端销售额CAGR为3.35%,我们假设2024-2030年药品三大终端销售额CAGR保持3.35%,且第三终端医疗机构的占比保持2023年的9.42%。同时,我们假设2024-2030年第一终端公立医院的销售占比每年以2%的幅度逐步下滑,计算可得公立医院销售占比有望由2023年61.25%下降至2030年53.17%;零售药店销售占比有望由2023年29.33%提升至2030年37.41%。
我们预测2030年处方外流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2016年以来医院终端的药品销售占比不断减少,零售药店终端药品销售占比不断提升,药品逐渐流向院外市场销售。我们假设每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占比下降的部分即为处方外流量,至2023年累计流出规模已超1,000亿元。考虑目前零售药店积极布局专业药房建设,提升药事服务能力,我们预测至2030年零售药店累计获得的处方外流量有望超3,000亿元。
2.2强监管下连锁药店集中度有望提升
“强监管+高要求”催化零售药店连锁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文件强化对药店行业的规范和监管,2013年对零售药店执业药师资格、设施设备等进行了严格要求;2015年提出根据服务能力甄选医保定点药店,签订服务协议;2018年要求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并对执业药师的配置提出要求;2019年国家查处执业药师“挂证”行为;2021年“国谈”药品进入符合资质的定点零售药店。我们认为随着监管日趋严格,经营能力不足的单体药店将面临严峻挑战,零售药店连锁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大型连锁药店的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优势显著。连锁药店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1)商业模式优势:规模化优势带来较强的上游议价能力,提升运输管理效率,从而显著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能够通过融资实现门店扩张;(2)人力资源优势:大型连锁药店通过资金优势搭建和管理执业药师等专业团队,强化业务能力;(3)品牌优势:连锁药店在药品质量、SKU保有量、慢病管理服务等方面具备品牌溢价,顾客忠诚度较高;(4)信息化优势:大型连锁药店信息化的投入建设更胜一筹,通过信息系统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同时能够更好地推动医保统筹对接和医药电商(O2O、B2C)的发展。
连锁药店快速发展,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06-2022年我国零售药店的连锁化率从38%提升至58%,同时2022年药品零售百强企业销售市占率提升至36%,6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行业连锁化率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迈向连锁成长阶段。
对比发达国家零售药店竞争格局,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运联智库数据,2022年美国TOP 3药店的市占率约为85%,日本TOP 3药店的市占率约为31%,而我国TOP 3药店的市占率仅为12%,行业集中度与美国和日本存在较大差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国大药房、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分列我国前五大零售药店,合计市占率约为17%。
3.精细化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3.1经营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优化产品选择
公司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主要得益于中西成药的高毛利,2023年各家连锁药店的中西成药收入占比都在70%以上,意味着中西成药的毛利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整体毛利率。在集采普遍压低了零售药店药品利润空间的情形下,公司通过控制外采品种的选择与自有药品品类的销售,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2023年公司中西成药的毛利率达34.80%,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出色的精细化管理和上游议价能力有望为公司利润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证。
推进可控精品战略,加强供应商合作。公司合作厂商覆盖全球优秀制药企业及中国百强制药企业,药品覆盖面广泛。截至2023年底,公司药品SKU超70000个,品类齐全,经典老药、冷淡品种、地方特色品种、新特药(DTP)的供应能力领军行业。公司持续推进可控精品战略,遴选优质厂家作为核心供应商,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与近600家生产厂商建立了精品战略合作关系,遴选了1,800多个优质品种,药品采购供应链专业性处于行业前列。
打造自有高毛利产品。公司强化以中药饮片为主导品类的“恒修堂”自主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和打造包括自有品牌、独家品种和厂商共建在内的商品精品群,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疗效确切、性价比高且渠道可控的商品精品,取得竞争优势。
打造数字化智慧物流
公司持续打造“可视、智能、高效、敏捷”的数字化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建立全国、省级、城市三级现代化物流网络,可实现全国48小时、省内24小时到货。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公司持续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平台,切实提升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打造全国医药零售精益物流运作标杆。
多层级、全覆盖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网络: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快速构建以长沙为全国物流中心,以武汉、南京、上海、石家庄、南昌、韶关、长沙为省级配送中心,以无锡、淮安等为城市配送中心的多层级、全覆盖,更加“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所有门店准时、准确到货,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保障。
数 字 化 、 智 能 化 物 流 供 应 链 管 理 平 台 :数 字 化 物 流 运 营 平 台+WMS+CMS+TMS+CCTS+移动端,实现物流供应链端到端全程可视、可控与可管理,并通过智能补货、智能调度、智能线路优化等应用进一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营。
以人为本,注重会员管理
公司坚持以人为中心,逐步实现企业由经营商品向经营顾客的价值转移。基于业务需求与市场趋势,公司持续升级会员权益体系,通过对会员分类分级、会员体系精细化运营,打造会员个性化、智能化的营销与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慢病服务和线上诊疗服务。
通过免费健康检测、全员健康专业服务,结合建档、回访、跟踪、评估与核检等方式,提高慢病会员用药依从性和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用户复购率,并结合用户画像,有效增强用户对公司的价值认同与专业依赖。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建档会员总量8,710万,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超1,687万,客户群体粘性较高。
3.2快速扩店,提升市场份额
门店扩张对连锁药店市占率和收入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连锁药店通过门店扩张占领新的市场,提升行业集中度,获取更多线下客流,从而提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有助于企业增强上游议价能力,争取更多利润空间。公司持续优化拓展策略,通过迭代选址机制(商圈定位法)、客流测试系统和销售预测模型,不断修正门店选址精准度,提高选址效率和选址质量,提升门店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区域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的稳步提升。
门店数量快速扩张:通过自建、并购及加盟等多种形式,公司快速扩充门店数量,2018-2023年门店数量由3,611家增长至13,250家,CAGR达29.7%。2023年,公司新增门店达3,196家,其中自建门店新增1,613家,并购门店新增559家,加盟门店新增1,024家。
自建与并购并举,直营门店持续增加
直营门店是公司的发展基石。直营连锁经营的门店均是由总部全资或者控股设立,在资源上能够获得总部的直接支持,因其业绩与总部经营效益息息相关,故门店与总部的联系较为紧密。一直以来,公司持续推动直营门店的建设,通过自建门店与收购兼并快速提升门店数量。
聚焦优势区域,坚持稳健扩张。公司深耕华东、华南与华中市场,目前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天津十省市。尽管从全国范围看目前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但头部企业在各自优势区域内享有较大品牌影响力,并在该区域持续深耕,发挥品牌优势。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主要省子公司均实现盈利的公司,在跨区域门店管控力、复制力、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