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记忆科技】2023年SSD助力新一代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白皮书
这对存储基础设施提出了包括提供海量空间、多样存储、弹性扩容、极致性能、智能运维、高密存储、绿色低碳等崭新的要求。在这一历史潮流下,固态硬盘(SSD)存储以高可靠、低时延、低能耗等特性,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主要存储介质。企业级SSD已经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互联网、电信、金融等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高速存储服务。IDC预计,全球企业级SSD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近272.6亿美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7.1%。
未来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应专注绿色、安全、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方向。新一代数据中心应充分利用SSD低能耗、高效率、低散热等优势,聚焦节能降碳,助力绿色发展;融合先进编码、灾备、信息安全技术,构建多层保护机制,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拥抱SSDNVMe接口规范,增强高I/O、低时延等存储访问优势,实现快速业务响应;伴随SSD与机械硬盘的价格差距持续缩小,助力企业优化设备与运行成本,实现业务降本增效。持续激增的数据存储与信息交互需求将促使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存储性能和业务弹性,由此,基于数据中心级SSD开启高质量发展范式成为大势所趋。
放眼未来,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高科技建设与高水准运营,这是形成数字经济良性生态的基本保障与催化剂。一方面,数据中心建设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技术水平,融新创研。专注提升SSD全维度存储能力、拥抱新型接口,巩固高I/O、大带宽优势,突破大容量瓶颈;致力完善SSD多维保障能力,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低能耗、高利用率、低成本的存储服务。同时,借力人工智能技术以发挥极致存储性能,融合智能分类技术,对数据形成有效管理。基于云网融合,构建高效灵活、全面覆盖的数据存储底座。另一方面,数据中心运营需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强化绿色、安全、智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存储底层到运维管理,应全面渗透绿色低碳理念与措施;从数据新生到归档存留,需全方位构建立体安全屏障;从原始数据无序到有机结构存储,可智慧构建精巧数据底座;从数据中心与上游OEM/ODM、下游企业用户的服务供需分离,向紧密合作发展,将通过深入耦合、携手共研,以充分优化运营细节、发挥极致效率、提供极致体验。
适应企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诉求:数据中心是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底座,需要适应企业及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5G/6G、AI、区块链、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持续颠覆性突破,数据中心须快速捕捉变革,数据中心需要针对国家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相关要求,不断研发、集成新型节能存储与运算技术,融合可再生新型能源,贯彻低碳、绿色方针,助力碳中和及碳达峰中长期国家战略的实现。这些要求均将倒逼数据中心加速升级,从单一面向存储计算性能提升的技术发展模式向综合兼顾能源效率、资源效率、成本效率的技术升级模式转变。
实现对海量设备和环境的集约化高效管理:IDC看到,全球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占比在预测期内呈下降趋势,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主力,即服务模式(aaS)将成为行业主导。中国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数据中心将呈现出更为集中化的建设态势。这意味着,数据中心需要拥有海量设备,以满足海量数据大规模并发处理需求。海量设备的高效运行需要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建设出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将成为必然趋势。
不断优化边缘策略:在5G时代,云计算市场扩张、超低时延应用场景增多、边缘计算需求增长对新一代数据中心提出了边缘策略优化需求。受诸如汽车、医疗和制造等行业对低延迟性能的需求驱动,边缘计算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边缘服务器市场将由点到面迎来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用户的超低时延应用需求,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置于网络边缘,降低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的时间延迟。对于数据需求量非常大、数据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边缘设备而言,将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并采用边缘计算方式在终端处理是最佳组合选择,这对数据中心存储设备的存取时延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