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资本】食品与餐饮连锁企业资本化指引参考手册第二期
过去的2022年,食品与餐饮行业经历诸多挑战与变革。一方面,食品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成本上涨和市场升级等因素影响,传统头部品牌业绩承压,新锐品牌以更为灵活的姿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在内外环境挑战下,行业加速洗牌、私募融资明显冷却。基于此,中国的食品与餐饮企业家勇思变革,以开放心态拥抱资本,以创新改革突破困局。其中,食品企业探索全渠道建设、高质量供应链、价格平民化,以实现产品更高性价比,餐饮企业单店模型也趋向轻餐化,更容易整合社会资源,加速复制与扩张。
2023年,食品与餐饮成为率先复苏的赛道之一;同时,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我国注册制的制度基本定型,注册制推广至全部上市板块和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覆盖各类公开股票发行。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北交所,再到全市场,经历4年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深入发挥其制度优势,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资本化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其意义不仅是将具有面向公开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在更深远层面也有利于公司提升品牌影响力、有效开拓市场、吸引优秀的资源和人才,更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降低经营风险。
纵观世界范围内知名食品/餐饮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百威英博、百胜餐饮、荷美尔食品、泰森食品、雀巢、达能等国际食品/餐饮巨头,市值常年超过1,000亿人民币、多次荣登财富500强,其均基于再融资及并购整合等资本运作,助力产能扩张、品牌多元和产业链延展。
近两年受疫情和市场环境干扰,依赖线下服务的食品与餐饮企业的运营发展受到较大冲击,行业整体面临迭代升级。在多变的市场行情下,许多优秀企业仍然受到资本青睐,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管理能力,借助资本化引擎,以长远、发展的视角夯实企业经营,穿越疫情寒冬。
资本在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恰当的资本化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而为何要资本化、去哪里资本化、如何资本化、资本化后做什么?是企业家们在资本化进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为此,网聚资本联合德勤中国、中金公司、君合律师事务所、红餐产业研究院等知名专业伙伴,梳理了《食品与餐饮连锁企业资本化指引的参考手册》,帮助企业在资本化的征程中预则立、立则行、行则远。考虑到企业资本化过程中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我们将指引参考手册分为四期,内容由浅入深。本期报告为第一期,先对资本化作出素描画像,帮助企业家对实业资本化形成整体认知并初步了解资本化设计顶层框架;从第二期起,将在资本、财务、法务等方面对企业的资本化团队有详细的技术指导,便于企业管理层落实执行。
中国食品与餐饮行业已经成为促进消费、带动就业、稳定增长、惠及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一起,保持热爱,共赴山海,奔赴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
为此,网聚资本联合红餐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德勤中国、君合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食品与餐饮连锁企业资本化指引参考手册Ⅱ》,梳理全生命周期内、境内外资本市场下的资本运作方式,为餐企资本化运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
当前,境内外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的资本战略、行业壁垒、经营期限、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大众口碑、运营规范等要素的考量各有侧重,餐饮企业IPO路径的选择需要更为审慎的规划及更加专业的指导,上市之后的再融资及并购整合等资本运作亦是企业资本化的重要课题。
鉴于企业资本化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食品与餐饮连锁企业资本化指引参考手册》将作系列报告,共发布四期,分别从顶层设计、资本、财务、法务等方面,为企业的资本化团队提供整体认知及技术指导。
第一期指引手册已对资本化作出素描画像,助力企业家对实业资本化形成整体认知并初步了解资本化设计的顶层框架。本期指引手册梳理了在企业全生命周期内、境内外资本市场下的各类资本运作方式,为企业的资本化运作提供更为详细的技术指导,助力企业在资本化征程中预则立、立则行、行则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上市启动的准备工作
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的过程,生命周期像一双无形的手,始终左右着企业的发展轨迹。
优秀的企业往往在衰退期到来前便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坚持产品和服务的推陈出新,抓住市场机遇,提前布局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而成功穿越生命周期。
企业发展会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挑战和重点任务都不相同。其中,当企业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成熟,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时候,上市就成为了企业最好的工具之一。
企业治理、经营不规范,往往是上市被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上市前就需要树立规范经营的意识和文化,或者较早请专业人士帮忙进行梳理和整改,以免在上市阶段发现较多重大的问题,且来不及解决。
IPO时间长、头绪繁杂、参与人员较多,需要公司在内部鼓舞员工的士气,以免出现拖延、不配合等影响上市整体进度的事情。
此外,由于内部人员对资本化过程理解的程度不一,且财务核查等相关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需要相关人员提供细致的个人流水、资金来源等相关凭证,可能会出现股东、董监高等出于个人顾虑,对工作要求未及时、积极配合的情况,因此,需要做好提前宣贯和及时沟通,消除顾虑,确保进度。
良好的执行环境有助于员工从善如流,潜移默化地认可接受资本化战略目标。因此,有仪式感的资本化启动宣贯与动员,有助于使企业上下清晰战略目标、提升自驱力,更有利于整体业绩目标的达成。
IPO发行定价:价值决定价格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在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资本市场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原则下,陆续推进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进行注册制试点工作并推行市场化定价。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市场化程度提升将更好的体现企业真正价值。
注册制是一项相对更为自由的制度,参考海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情况,注册制可能带来较为明显的上市公司质量分化,最终以资本市场流动性分化来体现。境内资本市场在全面注册制后,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定价权让渡市场,资金将更多流向核心优质资产,集中趋势明显。
港股市场化定价发行机制已经很成熟,在递交上市申请后通常进行主要包括分析师大会、多轮非交易路演、反向路演、分析师预路演及正式路演等重点环节,就公司投资故事、竞争优势及发展战略向市场进行推介。
上市后投资者关系维护与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树立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资者关系的有效维护,能够实现投资者及市场相关各方与上市公司长期、积极的良好互动,对于提高公司知名度、信誉度,争取投资者、市场、相关利益者乃至整个社会对企业文化和公司价值的认同,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去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该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投资者关系维护的内涵、丰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手段。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除了能够助力提升市场投资者信心外,亦可能成为优化市值管理的重要武器,引导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业务、业绩及战略等多维度信息及数据长期、全面、精准的认知,更深入的了解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市值的稳定。
完成挂牌上市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企业迈入新阶段的新起点。未来能够从资本市场上高效并持续获得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秘密武器。通过实施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维护,与投资者建立并保持高频、公开及坦诚的沟通渠道,进而获得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和信任,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愿意购买和持有公司的股票,使上市公司能够具备持续低成本融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