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中国高净值人群人生财富之道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增加,个人投资、企业发展与家族财富都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慢慢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财富。人生财富之道,该如何驾驭?


Hindsight前车之“见”


在今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创富、守富、传富,似乎都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创富领域的未知风险开始增加,过去的家庭及企业财富管理经验模式,不一定能够适用于新的问题。守富也绝非易事,面对疫情挑战下的新常态,手中的财富价值很可能遭遇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作为人生第一财富的健康,也正面临不均衡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等考验。传富方面,面对隔代甚至数代的家族传承时,我们需要在时间的洪流中,永续家族财富和家族精神,其难度与挑战不言而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变化开始成为主旋律,我们需要对不断变化的趋势引以为鉴。


Insight洞见全局


基于全方位的深入洞察,我们将用新思考与新洞见,超越未见,把握大潮。希望能借此报告,让高净值人群可以在财富问题上相互借鉴参考。在共同富裕的大主题下,帮助更多人,构建更立体的财富驾御之道。同时,童辉私人财富规划也将继续深耕大财富管理领域,用智能赋能移动数字工具,随时随地为您定制财富规划和保障服务,和您一起驾御明日未知数。


Foresight超越未见


格局的变化,也孕育着新的进化。为了更好地驾御明日未知数,我们携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对话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区的高净值人群。立足国际视野,结合本土洞察,把握变化中隐藏的财富驾御之道,最终形成本份研究报告。


从宏观上,我们深入解析人群整体情况;微观上,从大家关注的细节出发,我们在资产配置、财富传承、高端医疗需求、重大疾病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见微知著,纵览全局,驾御进化中的财富之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财富管理的需求相应日益迫切。当前,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结构呈现出明显差异。


以美国为例,美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70%放在金融市场(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而中国家庭只有约30%(剩余很大比例分配在了不动产)。与此同时,美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保险与养老金占了24%,在中国家庭只有4%。这些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居民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家庭财富积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从成熟市场实践的角度,为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与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经济增长与体量发展,我国居民对财富管理、财富规划的普遍意识已经启动,迫切需要对资产配置做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同时,随着个人养老金等重要制度的迅速确立,深入了解中国居民在财富积累、养老及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切身需求,更是当务之急。


目前,中国居民在家庭财富管理和长期保障方面有两大急需。


第一,我国居民对于金融资产配置的认识还需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个人与家庭的金融知识普及和积累有限,大众对长期投资、保障方面的决策还未建立系统和良好的知识体系和理性框架。


第二,大众对长期金融产品了解和信任不足,也源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能满足居民长期稳健的收益目标的产品数量较少,同时存在准入门槛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各类金融资产中,保险产品兼顾风险保障与保值增值的双重功能,是家庭财富多元化配置的极佳选择。


首先,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保障功能大大增强。与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相比,保险产品既具有财富管理属性,更具备保障功能,优势凸显。以养老金融产品为例,资管新规实施后,养老保险产品是为数不多可以提供超长期限、固定给付的养老金融产品。这主要得益于保险业以偿付能力为主线、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作为托底的审慎监管制度。


其次,重大疾病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已成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不二选择。现代社会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各类常见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同时,80后、90后的青年人相较上一辈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显著上升,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后代的支出往往占据青年一代收入的主要部分。可以说,如果家庭金融资产中没有合理配置保险,在家庭成员突发重疾、家庭财务状况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将毫无风险防御能力。


第三,国内高净值家庭的财富传承,也成为部分家庭在进行资产配置时的重要考量。相较于单纯的财富传承,高净值家庭同样关注下一代的教育、医疗以及家风人脉等无形资产的传承。在此需求的推动下,诉诸专业机构进行合理的传承规划成为较为均衡的选择。本研究以问卷调研、面对面访谈和案头研究等多种方式,选择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杭州等五个一线城市、超两千个不同资产量级的代表性家庭,与每个受访者/家庭深入探讨了他们在财富配置与传承、健康保障等方面的现状、需求和决策因素。这段富有意义的工作,揭示了诸多令人兴奋、又发人深思的事实,极大提升了我们对于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管理保障与传承的全景与亟需的理解。我们将诸多发现与思考在此报告中向读者同仁呈现。

【汇丰】中国高净值人群人生财富之道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增加,个人投资、企业发展与家族财富都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慢慢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财富。人生财富之道,该如何驾御?


01


驾御资产配置之「思变」


1.1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变化及思考


高净值人群财富来源渠道多样,但最多人群依赖投资收益。


82%高净值人群表示,其财富积累,依靠投资收益,同时,也有57%高净值人群从工资薪金/福利、固定资产升值中获取财富。相较于其他代际,工资薪金/福利与固定资产升值,在“80后”的财富积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净值人群对未来资产配置,持积极态度。但反复无常的疫情,与扑朔迷离的国际局势,会影响着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心态。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将逐渐减少储蓄及现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稳健”资产配置的投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后遗症等因素,也让高净值人群不得不考虑更多风险,进而在未来配置更多的保障类产品,如医疗险、重疾险、年金险、终身寿险等。


1.2洞察资产配置的背后原因


资产配置方面,高净值人群认为“风险管控”和“收益成长”同样重要。其中53%高净值人群认为,财富增长为了“守富”,防止资产缩水;也同时有53%高净值人群,愿意承担更多风险,想要财富更快速的增长。


高净值人群对于资产配置规划周期,要求更灵活、更高效率。35%高净值人群,随时会调整其资产配置的规划。37%高净值人群,也会每年调整一次。资产配置规划高频次的背后,是对专业人士的依赖。


02


驾御财富传承之「承袭」


2.1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现状


超一半的高净值人群已有传承规划,将在1-3年内考虑传承;北京、上海传承意识更强,且呈“年轻化”趋势。


高净值人群对未来传承计划持积极态度,传承未来需求空间大,64%的80后在三年内会考虑传承。


2.2高净值人群如何传承?


传承时间点较为多元。女性相较男性,对财富传承相对考虑更长远。59%女性在其孩子成年及之前,已进行了规划。传承时间点较为多元。女性相较男性,对财富传承相对考虑更长远。59%女性在其孩子成年及之前,已进行了规划。


除子女外,仍有三分之一高净值人群,选择传承给家族其他成员。超过10%高净值人群,同样会传承给孙辈,伴侣或宠物等其他对象。


2.3选择什么财富传承方式?


考虑到财富传承内容、结构的复杂性,真正制定了传承计划的高净值人群,还是认为机构更专业与靠谱。其中,律所、保险公司与银行是高净值人群首选的传承机构。


03


驾御健康保障之「护佑」


3.1日常预防阶段


几乎所有高净值人群,都有日常维护健康的习惯。除自律生活方式,运动及补充营养品这类“日常管理”习惯外,配置保险和定期体检也是最主要的维护日常健康的方式。高净值人群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在维护日常健康阶段。35%每年日常维护健康阶段的花费超过5万。


49%高净值人群通过预防、保健性的体检和疾病筛查,来维护日常健康。在这些人群中,大部分保持每年2-4次的体检频率。高频次的体检,帮助高净值人群了解身体状况,并长期持续性跟踪监测。


3.2小毛小病阶段


即使是小毛小病,近一半的高净值人群,也选择去医院就诊。33%的高净值人群,首选公立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三甲医院),其他医院的选择较为均等。高净值人群看重三甲医院的专家多,能通过医保报销,以及商业保险理赔,社区医院的离家近,以及私立医院的私人护理与好的环境。小毛小病也选择去医院。


近一半高净值人群,不清楚自己配置的医疗险对应的服务,也不清楚医疗险中,哪些小毛小病能获得理赔。医疗险最终沦为“图个安心”的摆设。


普通病情“不能报销/理赔”是高净值人群面临的一大医疗资源痛点而背后原因之一是高净值人群对于医疗险功能/服务认知的潜在误解:认为医疗险的保险责任,不能涵盖小毛小病理赔。


3.3疾病严重阶段


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100%,通过积极治疗、尽早干预,主要重疾平均5年生存率近60%因此对待重疾,一方面要理性对待、积极预防,同时也要做好必要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往往有这样的“自我感知”:我现在身体很健康,以后患重疾的概率也很小,不需要什么思想准备。但一个基本事实是:重疾的发病率,其实很高。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100%,80岁患重疾的概率男性为58%,女性为45%。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疾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包括癌症在内的25种重疾的整体5年生存率已接近60%,其中男性超过50%,而女性已接近70%。


全国来看,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全国医院综合排名中,北京上榜26家,上海24家,广州10家,但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仅有1家。在“不富足”的医疗资源中,高净值人群更关注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


3.4疾病康复阶段


83%高净值人群,在康复阶段,都有痛点。


复诊效率低,是高净值人群在康复阶段面临的首要难题。部分高净值人群,希望在复诊阶段享有增值服务。同时,就医绿色通道能缓解高净值人群在此阶段的痛点。


专题1:应对重疾风险,如何配置对、配置够?


重疾花费类似冰山,不仅是冰山之上的医疗费用“直接花费”,更多的是冰山下的“间接花费”:家庭开支影响、个人收入损失、长期护理费用、重疾隐形费用、未来生活的深远影响等等。


除了冰山上的直接医疗费用,冰山下的间接康复期间的费用也不容小视。在本人或亲友曾罹患重疾的人群中,超过50%的高净值人群花费50万元以上康复费用。


同时,重疾康复的周期较长,42%花费1-2年,29%花费2年以上。在此期间,同样面临个人收入损失、家人辞职照顾造成的收入损失、看护费用等间接费用,对家庭产生深远影响。


53%的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想配置重疾险,较当前重疾险配置,增长5%。53%的高净值人群配备了100万元以上的重疾险保额。其中,北京和广州高净值人群在100-200万元保额配置中占比较多,上海和杭州在200万元以上保额配置中占比相对较多。


在配置重疾险中,看重大品牌;服务方面,在意理赔流程便捷性,组织分享活动,售后保障,新兴医疗技术及一站式服务;产品方面,赔付比例,赔付条款/范围更易影响高净值人群配置重疾险的决策。


专题2:关注未成年子女健康


除日常锻炼与饮食外,保险是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的重要途径80%以上家庭考虑通过配置未成年保险(医疗/重疾险)进行保障。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日常就医,除医院专业度与医生经验外,高净值人群家庭,更关注医疗设施及医院环境。


后疫情时代,挑战前所未有,新机遇也蕴藏其中。高净值人群应超越未见,把握大潮,构建更立体的财富驾御之道。

【汇丰】中国高净值人群人生财富之道
上一篇

【中国信通院】车联网创新生态发展报告

2023-11-24
下一篇

【TokenInsight】2021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年度报告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