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抖音创作者商业环境洞察报告(附下载)
今天分享的是【2023抖音创作者商业环境洞察报告】 报告出品方:DT研究院
A.获取新用户越来越难,但抖音创作者增长仍有机会。绝大部分用户在平台上不会独宠一人,超1/3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相当博爱(当然也更容易喜新厌旧)--我们简单描摹了这群人的特征,找到他们,就是创作者获得新注意力和信任的宝藏。
B.超9成用户被创作者种草过,还有7成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下过单。作为创作者的你,在考虑变现时可能也在直播和短视频带货间反复摇摆。这两种方式对消费者下单的说服力相差不大,找到跟自己能力匹配的方式更重要。
C.虽然都是创作者的商业化,但用户在纯看广告被种草时被触动的点,和要真金白银下单时被触动的点很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创作者在打品牌广告和带货时,要着重在不同的点。
D.短视频平台用户中,有超过6成人在消费时热爱对比尝鲜,他们是平台上的消费主力,也是创作者们做商业变现时可以重点关注的人群。
绝大部分用户有自己喜欢的创作者超1/3用户其实很博爱
我们常用“刷”这个动作来形容大家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动作,手指滑动迅速,多少人会喜欢上这些视频的创作者呢?答案是绝大部分(95.8%)的短视频平台用户有自己喜欢的创作者。
从调研结果来看,可以用“博爱”来形容用户对创作者的爱,他们喜欢但不独宠,超过1/3的短视频平台用户“有很多”喜欢的创作者。
在许多互联网生活中,人们都会因为年龄和阅历而产生偏好差异,但在对创作者博爱这件事上,从80后到00后的中青年段没有明显区别。
高收入、高线级城市、深度用户对创作者博爱的用户比例更高
除去年龄,按照其他划分标准来看,收入、城市和短视频平台使用时长,都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博爱程度。
流量见顶和注意力愈发稀缺的大背景下,对于新近入局想要抢夺喜爱的创作者,高收入、高线级城市和短视频平台的深度用户,是对创作者博爱度更高的群体,可以重点关注。
短视频平台用户为创作者消费主要有3种方式
或许是与喜欢挂钩的关系都有相似之处,创作者进入短视频平台后与用户的关系,也有许多亲密关系的影子。创作者会琢磨用户的一系列反馈:注意我、喜欢我、信任我…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有获得也有付出,这种付出让创作者获得收益,有动力继续经营。本次研究调研显示,短视频平台用户大多都有过为创作者直接或间接消费的经历。
观看即消费的用户,更容易被“我需要”和“被触动”击中
短视频或直播内容表现出哪些特质,会更容易让人对其中的品牌和产品产生兴趣呢?从对用户的调研来看,最多人会被“我需要”这一要素打动,不管是正好切中了其需要的品牌或产品,或恰好提供了对其有用的信息,近5成人会对品牌和产品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还不需要真金白银,更多只是建立兴趣的间接消费中,用户容易“爱屋及乌”。如果能通过创意设计、制作技巧、观念传达等,让用户感觉到精彩、共鸣、有趣、美,4成左右人也会对支持这些创作的品牌产生好感。
而专业介绍减少信息差或单纯的信任背书,在引发兴趣广泛种草用户的场景中,打动用户的效用稍低。
为TA送礼物的用户我认同你,所以支持你
尽管都是花钱,但短视频平台用户把下单消费和支持创作者区分得十分清楚。
在下单消费时,影响决策的逻辑其实和日常购买商品类似,走理性路线;而在支持创作者时,认同主播或者主播为自己带来惊喜,就可以直接送礼或打赏,走感性路线。
感性引发情绪触动的点有许多,从受触动后送礼和打赏的比例来看,创作者如果能靠专业、价值和创意输出去打动用户,会获得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