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主要维生素产品价格回落,Q3业绩环比下滑.pdf

1.1 传媒行业的监管框架

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传媒监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大众的精神文化消 费品,传媒行业兼具社会公共品和私人消费品的双重属性。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第 一年,也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从鼓励三胎,提倡降低生育、养育 和教育成本,到教育双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整顿饭圈流量等政策落地,传 媒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推进。

在现有监管架构下,中宣部是主管意识形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及其他文化传媒 形式的综合职能部门。2018 年机构改革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撤为“国家广播 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并统一揭牌,国家新闻出版署 加挂国家版权局的牌子,新闻出版、游戏版号及电影管理等职责也相应划入中宣部。文 化和旅游部负责指导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对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生产进行 管理和指导,中宣部对其有一定的监督权。

此外,在文化传媒相关领域,中宣部对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有部分指导监督权。其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 室主要对网络新闻、网络出版、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领域业务有日常的监督 和指导权;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进行日常协调处理。

1.2 传媒行业的产业特点

传媒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 从产业链角度看,传媒行业主要包括上游的内容方、中游的平台方、下游的用户。 首先内容方对内容进行生产制作,再经过平台方对内容的分发呈现,最后触达到用户的 需求。

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视频、游戏、直播、商品、广播、图文、报刊 等;平台方通过内容来获取用户后的变现手段也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电商、游戏、广告、会员付费、打赏等。 从行业格局来看,内容方项目制特点明显,平台方话语权更为强势。内容方较为分 散,主要源于内容创意无法被完全垄断,进入壁垒较低;且大多数内容方无法直接获取 用户,话语权也相对较低;项目制属性明显,爆款内容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波动性也 较大。

平台方直面用户,具备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市场集中度较高,也拥有更 高的话语权;此外,多元化的内容矩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个别项目的高度依赖性, 因此波动性相对较小;尤其进入成熟期以后,平台方掌握了海量的用户数据、资金和人 才资源,可将业务向上游内容延伸,通过纵向一体化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率。 同时,内容方也可以加强和平台方的合作,通过定制等方式实现“一体化式”绑定,来 降低双方的共同风险。

从驱动力来看,传媒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政策监管、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 的影响。供给端的影响主要来自政策监管和技术进步,政策监管对供给边界会形成外部 扰动,而技术进步往往是产业周期变革的重要推力。由于人们对内容创新的需求源源不 断,因此,需求端弹性较大、但也会受到供给端的制约。

一是政策监管,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内容生产、上线运营等各个阶段,旨在让传 媒行业实现规范有序发展。比如在市场准入阶段,视频网站应持有网络视听许可证、网 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 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服务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 可证(自制节目需要);游戏企业须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 许可证;影视剧拍摄 方须取得电视剧制作或电影摄制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院线须取得电 影放映许可证等。内容生产和运营阶段,游戏须经过内容审查并取得版号后才能上线运 营;影视剧在拍摄前须经备案公示,拍摄完成后须取得发行许可证才能上线播出。2018 年以来,针对影视、游戏、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的政策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供给端不断 出清、头部集中趋势加强。目前,严监管已成常态化,各行业主体已经能较好适应当下 的监管要求,未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望取得更好的平衡。

二是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内容的形式创新和质量提升。底层通信技术决定了内容 形态的拓展边界。4G 的出现让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由 PC 端向移动端转移,也催生出手 游、短视频、直播等丰富的内容形态。未来,5G 、VR/AR 等虚拟技术的普及将带来更 加丰富的互动性和更多高清细节的展示,多屏设备也将实现互联互通,为行业成长打开 新的空间。

三是消费需求,主要体现为消费粘性(消费频率、单次消费时长等)和消费力度(付 费意愿、ARPU 值等)。一方面,用户消费的频率越高、时长越长,消费粘性就越大,比 如用户对日常通讯、新闻资讯、社交软件的消费粘性相对更高;另一方面,用户的付费 意愿越强、ARPU 值(每用户平均收入)越高,消费力度就越大,比如用户对电商产品、 游戏内购、视频会员的消费力度相对更大。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红利消退,整体 渗透率接近饱和,全网月活规模已达到 11.67 亿历史新高。存量市场下的竞争加剧,需要 更加注重挖掘用户的细分需求,做好精细化和长线化运营。

1.3 游戏板块的分析框架简介

优质研发商重要性逐渐提升,未来安卓端分成比例有望向下调整。中国移动游戏产 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研发商、中游发行商和下游渠道商,流水分成占比分别约为 30%、30% 和 30%-50%(IOS 端 30%/安卓端 50%)。其中,渠道商掌握用户流量入口,流水分成比 例和话语权最大;同时,为了节省中间成本、更好的掌握用户数据,越来越多的游戏企 业向研运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买量及新兴渠道的崛起、版号收紧导致优质产品稀缺等因素影响下,传统手机 厂商渠道地位有所动摇。许多优质游戏产品在首发上线时选择绕开分成比例较高的传统 安卓渠道,甚至可凭借其强大的流水能力和用户规模,要求其降低分成比例。我们认为, 国内安卓端 50%的分成比例较其他渠道明显过高,随着新兴渠道的壮大及用户对优质产 品需求的增加,未来安卓端分成比例有望进一步向下调整。

游戏版号控制和内容审查趋严下,头部研发商更加受益。两次版号暂停:1)2018 年 4 月-11 月,因机构改革全面暂停了游戏版号发放;2018 年 12 月游戏版号恢复发放; 2020 年平均每月下发国产游戏版号 110 款,整体数量较 2018 年及以前水平呈锐减态势。 2)2021 年 8 月-未知,在“鼓励三胎+教育双减”的政策导向下,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接 触网络游戏;同时,全新的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制度和游戏评分审查制度也作为配套措施 陆续出台。在游戏总量控制和内容审查趋严的背景下,尾部小厂商不断被淘汰、市场集 中度不断集中、精品游戏的运营周期更趋长线化,掌握更多资金和人才资源、研发能力 更强的头部厂商有望从中受益。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国内移动游戏用户总量接近天花板、增速逐年放缓。根据伽马数据,预计 2021 年中 国游戏市场规模将超 2900 亿元;其中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超 2300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 约 9.69%,占比同比增加 4.07cpt 至 79.31%。在用户规模上,2020 年移动游戏用户规模 达 6.54 亿人,同比增速 4.84%,整体渗透率趋于饱和、用户增长缓慢。 在国内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游戏出海有望成为第二增长驱动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根据伽马数据, 2018 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达 96 亿美元,同比增速 15.8%,首次超过国内移动游戏市 场收入增速;预计 2021 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将超 170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 10.03%, 整体仍好于国内市场。2021 年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监管重点下,不少游戏企 业调整了出海计划,未来海外市场有望成为游戏行业的第二增长驱动力。

1.4 影视板块的分析框架简介

电视剧为 toB 模式、电影为 toC 模式,渠道掌握较大话语权。影视行业主要包括电 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纪录片等(以下统称“影视剧”),以电影和电视剧为主要形 态,可划分为上游内容端和下游渠道端。上游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主要包括出品方、制片方、发行方、导演/编剧/演员等生产要素;下游主要为视频平台、电视台、影投/院线 等内容播出渠道。从商业模式看,电视剧为 toB 模式,由于爆款内容无法预知,平台方 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视频平台掌握了用户流量入口的 主动权,议价权也相对较大。电影为 toC 模式,产业链上的各方主体收入均与票房表现 挂钩;但影院拥有排片权,话语权相对强势。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1.5 营销板块的分析框架简介

按媒介形式分,广告可分为互联网广告(移动/PC/OTT 及智能硬件广告)和传统媒 介广告(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传统户外/电梯电视/电梯海报)。按购买方式分,广告可分 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其中,互联网广告主的主流付费形式有 CPC、CPM、CPA、CPV、 CPT、CPD 等。 中介端话语权较弱,媒体端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较强。营销行业主要包括上游的 广告主需求,中游的代理中介、渠道商及第三方技术支持,下游的媒体平台,最后触达 到目标用户。

从话语权来看,下游媒体平台的用户流量集中、马太效应明显,拥有较强 的议价权。中游中介端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且分散,缺乏用户数据的主动权,话语权较 弱。尤其各大媒体平台在掌握大量的用户数据后,往往自建广告投放系统,中介端公司 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偏顺周期特性,需求端与宏观经济、政策监管等紧密相关,供给端流量格局稳定、 新硬件和新渠道或可推动下一次变革。 一方面,广告投放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好坏决定了广告主的投放预算。2013 年至今,广告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一直十分稳定,位于 0.83%-0.90%。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同时,政策监管也 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在“教育双减”背景下,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 公共场所等不予刊登面向中小学的校外培训广告,造成教育类广告明显下滑。 另一方面,除占比最大的电商类平台以外,短视频、资讯、社交及长视频类平台仍 为广告主的重要投放媒介。其中,头条系、腾讯系等头部媒介强者恒强,拥有短视频、 社交等高变现效率和高粘性的用户流量,自身的商业化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整体来看,4G 网络时代下,用户流量分配格局已稳定;5G 网络时代下,VR、AR 等新硬件和新渠 道的崛起或成为推动下一轮营销变革的机遇。

1.6 出版板块的分析框架简介

出版行业主要包括上游的内容创作、印刷(可由内容提供者自费安排、也可交由出 版社,暂且将其放在上游),中游的策划和出版,以及下游的发行和零售,按照码洋的成 本分布看,内容创作者的版权税占比 4%-15%,油墨、纸张等印刷成本占比 15%-25%, 策划和出版环节的成本占比 20%-35%,发行和零售环节的成本占比 30%-50%。 国有资本占据主导,民营资本主要分布于图书策划和发行业务。

首先,具备较高政 策壁垒的是出版环节,因为书号资源有限,只有出版社取得出版许可证之后才能进行出 版工作,而出版社均为国有资本。印刷业务也存在一定进入壁垒,根据《印刷业管理条 例》,印刷企业的设立需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需符合国家有关印刷企业总量、结构 和布局的规划。但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 施细则》,民间资本可从事出版物的策划、发行及复印活动。因此,民营资本往往会积极 参与策划、发行等环节,然后通过与出版社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来进入出版领域。

行业增长稳健,网络渠道增长较快,少儿、社科和教材教辅类占据细分品类大头。 知识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增长而提升,因此图书市场规模增速一贯稳健。2019 年中国图书 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1022.7亿元,同比增速14.40%,2010年-2019年的CAGR达11.99%。 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 5.07%; 但随着经济逐步稳健恢复,2021 年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已实现同比正向增长了 13.52%。

从渠道来看,凭借低折扣和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线上网店渠道保持着快速发 展,2010-2020 年的 CAGR 达 23.90%,整体规模占比接近 80%。从细分市场来看,受人 口结构、家庭教育支出、经济发展等影响,少儿类、社科类和教材教辅类占比最高,2019 年的码洋比重分别为 26.35%、25.93%和 17.97%,三者合计达 70.25%。

书号总量调控、减量提质,头部图书贡献率不断提升。2017 年以来,中国图书市场 新书品种数开始不断减少,新书影响力和码洋贡献率不断下降。2020 年中国图书市场新 书品种数为 17.1 万种,同比下降了 11.86%,码洋贡献率也由 2014 年的超过 20%下降至 2020 年的 13.82%。主要源于 2018 年行业供给侧改革,书号数量由此前的每年约 50 万个 减少至现在的每年约 30 万个。在总量调控下,行业由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质量提升”, 头部图书的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top1%和 top5%的码洋贡献率由 2014 年的 43.78%和 70.15%分别提升至 2019 年的 57.75%和 81.17%。

2.1 整体业绩不断改善,Q3 受疫情干扰环比略有下滑

前三季度业绩稳步恢复,已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我们以申万传媒行业(2021)分 类为标准,剔除广弘控股、国旅联合、*ST 巴士、恒大高新、ST 瀚叶、值得买和返利科 技等 7 个传媒业务收入占比低于 50%的标的,选取剩余 140 个标的作为统计样本。 2021 前三季度传媒行业实现营收 3794.88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14.52% 和 9.31%;归母净利润 384.74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20.71%和 10.31%。 单季度看,年初至今传媒行业业绩逐步恢复,但受政策密集监管及国内局部疫情影响, Q3 业绩和盈利能力环比略有下滑。具体而言,2021Q1、Q2 和 Q3 分别实现营收 1200.43 亿元、1337.95 亿元和 1255.8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2.50%、17.89%和 4.84%;归母净 利润 111.06 亿元、173.90 亿元和 99.5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2.92%、34.80%和-20.84%。(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盈利能力好转、期间费用率企稳,经营性现金流逐渐改善。传媒行业前三季度毛利 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0.37%和10.56%,同比分别增加0.73%和0.76%;期间费用率21.85%, 同比下降0.4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17%、 7.19%、3.04%和 0.46%,同比分别变化 0.1pct、-0.36pct、0.04pct 和-0.23pct,虽然整体期 间费用率变化不大,但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流量成本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传 媒行业选择优化管理和财务开支、加大研发投入来提高自身的长久竞争力。现金流方面, 传媒行业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332.23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比分别 增长 8.05%和 30.32%,占营收比重达 8.75%,主要系去年疫情低基数而今年 Q1 现金流明 显好转所致。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商誉规模不断下降、减值风险逐步释放。随着后疫情时代的经 济恢复,传媒行业的运营效率提升明显,前三季度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5.73 和 3.39,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 5.38%和 12.38%。商誉方面,在经历 2018 年行业整 顿以来,商誉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截至 2021Q3 末,传媒行业商誉规模为 790.2 亿元, 同比下降 26.84%,较 2018 年高峰时期下降 53.01%;占净资产比重也由 2018 年同期的 26.31%下降至 12.33%。随着各行业经营好转,商誉风险逐步出清,预计后续发生大规模 商誉减值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2.3 游戏板块:三季度营收环比改善,关注拐点机会

后疫情时代仍维持正增长,关注后续拐点机会。2021 前三季度游戏板块实现营收和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6.21 亿元和 133.2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32%和-16.00%,但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了 10.79%和 19.8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63.43%和 22.17%,同 比分别减少 0.43pct 和 4.38pct;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 为 26.74%、12.32%、9.38%和 1.47%,同比分别变化 1.83pct、1.91pct、1.11pct 和-1.14pct。 整体盈利水平下滑主要还是买量成本高企、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期间费用率抬升所致。

但单季度看,随着疫情高基数效应减退、新品上线初期买量开始回收,游戏板块业绩自 Q2 开始回暖,Q3 营收的环比增速已回正。 关注游戏版号重启利好。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2.4 影视板块:全国超 20%影院暂停营业,院线板块三季度业绩惨淡

后疫情时代整体恢复较慢,疫情反复导致院线板块三季度业绩普遍亏损。年初至今, 影视板块整体业绩有所好转、盈利水平回正,但尚未恢复到 2019 年同期水平。具体而言, 2021 前三季度影视板块实现营收 299.17 亿元,同比增长 100.25%,但相较 2019 年同期 仍下滑23.25%;归母净利润20.9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但相较2019年同期仍下滑49.98%。

其中,上游内容制作板块受到文娱领域整治影响,2021Q3 营收同比和环比分别下滑 4.19% 和 12.4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均明显增长,整体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下游院线板 块受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影响,全国多地影院暂停营业。根据灯塔专业版,8 月初至今,全 国营业影院平均不超过 10000 家,约超过 20%的影院丧失了暑期档机会,导致院线板块 三季度业绩普遍亏损。具体而言,2021Q3 院线板块实现营收 38.73 亿元,同比和环比增 速分别为 55.49%和-34.81%;归母净利润-7.52 亿元,同比亏损幅度略微增大、环比转盈 为亏。


传媒行业分析:市场需求乏力、Q3业绩环比下滑,关注游戏板块拐点

2.5 营销板块:顺周期下业绩恢复较快,线下梯媒持续高增长

后疫情时业绩恢复较快,但受政策监管、疫情反复等影响、三季度业绩环比有所下 滑。营销板块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反弹,2021 前三季度已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但在去年 高基数效应下,今年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具体而言,2021 前三季度营销板块实现营收 1396.75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12.83%和 16.27%,归母净利润与去年 同期略微持平、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32.43%。

但若剔除利欧股份大额的非经常性损益影 响后,2021 前三季度营销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 66.23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 别增长 89.75%和 43.18%。但受教培和游戏广告整顿影响,三季度业绩环比有所下滑。具 体而言,2021Q3 营销板块实现营收 464.02 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 0.87%和-6.06%; 归母净利润 9.65 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下滑 80.21%和 75.86%。

2.6 出版板块:市场需求乏力、主题出版热度渐消,三季度业绩增速放缓

整体业绩增速稳健,但在局部地区疫情和汛情干扰下市场需求乏力,三季度业绩增 速放缓。2021 前三季度出版板块实现营收 936.61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增 长 13.34%和 31.04%;归母净利润 120.08 亿元,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21.58% 和 31.04%。但受局部疫情反复及汛情等自然灾害影响,2021Q3 出版板块实现营收 316.82 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 6.11%和-7.75%;归母净利润 36.12 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 下滑 1.01%和 34.1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实体渠道仍未走出疫情影响,网点渠道增速明显放缓。从零售市场来看,根据北京 开卷,2021 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2.99%、但较 2019 年同期下 滑 4.19%。其中,2021 前三季度实体店渠道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13.52%、但较 2019 年同 期下滑 28.97%,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网店渠道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7.03%,但较往年 的增速放缓。拆分单季度看,2021Q3 网店渠道同比下滑约 5%,主要源于网点渠道在经 历快速发展之后可转化的新消费者逐渐减少,而原有读者也在常态化的低价打折促销中 开发殆尽,网店渠道从今年 Q2 开始转为负增长;实体店渠道同比下滑 23.45%,主要源 于三季度国内局部疫情反复和汛情干扰,让读者转向网店消费渠道的习惯更难以被扭转。

主题出版是市场重要带动力但热度逐渐消退,刚需教材教辅和少儿类仍占大头。根 据北京开卷,2021 前三季度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少儿类、社科类和教材教辅类排名 前三,码洋比重分别为 27.08%、25.57%和 22.21%,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1.33pct、2.36pct 和 0.44pct。其中,在主题出版带动下,社科类下属的马列和学术文化的码洋比重较去年 同期分别增加 1.93pct 和 1.17pct,增幅明显;同比增速分别达 64.77%和 20%,但由于主 题出版类图书在上半年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和上半年相比增幅有所减少。与 2019 年同期 相比,只有马列、学术文化、法律、教辅、中小学幼儿园教材实现正向增长,其余类别 均为负向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申万宏源】主要维生素产品价格回落,Q3业绩环比下滑.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