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顺应行业发展浪潮,商业化平台价值逐步兑现.pdf
一、乘行业发展之风,快速崛起的医药CSO领军者
1.1、由大单品起家,运营品种矩阵加速丰富
公司是国内 CSO 领域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始终坚持“以渠道建 设及终端配送能力为核心,以医药健康产品商业推广为特色,以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基础”的 发展战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及健康产品。公司专注品牌运营业务,打造迪巧、 泌特等多个重磅产品,不断拓展品类至创新药、功效护肤品等领域,形成多产品线布局的协同效 应。 公司通过战略收购、不断挖掘与推广新品牌,实现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转变。
自设立以 来,公司的业务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 (1)2005 年-2015 年业务探索及成长阶段,以运营迪巧、泌特两个品牌为核心业务,积累了丰 富的零售渠道品牌运营经验; (2)2015 年至今业务复制及成熟阶段,以下游客户需求驱动上游产品运营,合作的厂商包括武 田制药、迈蓝制药、安斯泰来等全球知名的医药企业。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以来,公司的业 务范围在同一渠道下实现了品种进一步的多元化,与上海谊众合作进行紫杉醇胶束紫晟®的商业 运营,实现在肿瘤创新品种方向上的能力拓展、与巨子生物深度合作帮助其开展线下渠道业务运 营,并成立共有品牌,增强了公司在功效护肤品业务运营方向上的深度与广度,与跨国药企的合 作也有所加速,与罗氏、阿斯利康、武田等企业的合作均有所突破,其中新签罗氏的罗盖全与阿 斯利康的安立泽均为可在 23 年贡献营收与利润的大品种。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涵盖全球优质医药的品牌运营、批发配 送及零售三大板块,满足品牌方全方位需求。(1)公司向上游采购相关产品后自行销售,通过 产品买卖差价的方式实现盈利,主要在院外方向;(2)公司向上游企业提供品牌运营服务后,上游根据公司提供的运营服务及实现的销售情况,向公司支付服务费,由于两票制原因此模式主 要在院内方向。
公司提供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全渠道商业化服务。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上游医药制造企业提 供品牌运营服务,搭建了一条优质医药及大健康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的“高速公路”,能够满足 不同生产企业、不同类型产品、不同销售渠道的各种商业化需求。目前公司运营品牌的覆盖领域 已超 10 个,包括:骨健康、消化、肝病、泌尿系统、糖尿病、认知障碍、眼科、疼痛、心血管、 肿瘤、呼吸、抗衰等领域,基于应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百洋医药集团围绕“商业化突破,生态化创新”的集团战略,实现三大生态 圈协同发力。公司以品牌、平台能力为基础,以资产增值为核心,以创新孵化为特色,核心业务 包括商业化平台、健康投资和健康园区三大生态圈,为政府、医院、药企、药店、医生、患者提 供全链条、多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高端智造等领域重点 项目的落地。简言之,由于公司所处在整个医药产业环节的中游,上可对接生产型企业、下可对 接医院与患者,因此可积极在上下游进行布局,且由于公司是 CSO 类型企业,可触达终端需求, 了解行业痛点,因此在投资布局方面具备相对优势。
1.2、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从业经验丰富
公司架构清晰,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2Q3,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付钢先生间接 持股 39.42%;公司控股股东百洋集团直接持股 70.29%,目前核心管理层均通过百洋集团对公 司进行持股,合计持股比例为 51.26%,高管团队与公司利益有着相当深厚的绑定。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有利于长期经营发展。公司管理团队大多出身于专业的大型医药企业,具 备多年从业经验。创始人及董事长付钢先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专业的医生 转型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者,为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曾获“年度十大医药产业人物”、IDC 亚太 区“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等,其他高管大多拥有多年丽珠医药系内部工作经验,同时有医学专 业知识支持,有充足的能力开展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业务,为公司打造完整的医药商业生态圈。
销售业务人员占比高,2017-2021 年销售人员人效快速提升。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员工总数 2396 人,其中前台业务人员与运营零售业务相关,直接面向客户,占比高达 77.88%;其次是 采购仓储人员,占比 9.68%。受益于公司领先的运营水平带来的规模化效应,2021 年公司品牌 运营业务收入/销售人员数量达 156 万元/人,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人效将持续提升,规模优势持续 体现。
1.3、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平台价值已逐步得到验证
总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由 2016 年的 30.34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70.52 亿元,2016-2021 年复合增长率 18.37%。2017 年受“两票制”政策影响增速有所 下滑;但 2021 年已向好回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 19.94%。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016 年的 1.73 亿元增长至 2022Q1-Q3 的 3.35 亿元,2016-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19.24%。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17 亿元,同比增长 50.59%。
品牌运营与零售板块营业收入双增长。按业务拆分来看,2022Q1-Q3 品牌运营业务实现收入 26.45 亿元,同比增长 24.25%;批发配送业务实现收入 25.82 亿元,同比下降 8.95%;零售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77 亿元,同比增长 7.70%。目前公司已经剥离山东地区以外的批发业务, 零售业务也将保持稳定增长,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聚焦 CSO 业务。 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规模效应初显。2022H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6.61%,按业务拆 分来看,2022H1 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 47%,较 21 年末下降 1.28pcts,主要是毛利率较高的 迪巧系列销售占比有所下降,而毛利率较低的品牌如哈乐系列等销售占比有所增长所致;批发配 送业务毛利率为 9.44%,零售业务毛利率为 7.89%。
期间费用水平稳定,公司逐渐实现规模经济。2022Q1-Q3 公司整体费用率为 17.38%,其中销 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4.23%、2.56%、0.59%,销售费用率较 21 年末提升0.22pcts,主要由于新商业化品种支出销售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系公司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规模经济下运营效率的提升,期间费用率有望实现进一步降低,总体看公 司费用控制能力优秀。
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为广告宣传推广费及工资薪酬。2022H1 公司销售费用中的广告宣传推广费 与工资薪酬分别为 4.02 亿元、1.32 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72.12%、23.70%,系影 响销售费用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①公司运营品牌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推广投入不断加大, 但有望实现渠道间的协同,具备规模效应;②随着销售人员考核方法的完善以及国内用工成本的 增加,销售人员的工资薪酬不断增长,但有望保持稳中下降趋势。
二、多因素共同驱动,品牌运营市场需求广阔
2.1、医药专业分工日益细化,CSO协同平台发展向好
行业发展趋势阶段决定 CSO 企业登上舞台。1、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生产企业正逐步 从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的传统经营方式向专业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专业的销售推广平台 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 年上市药企(排除医药器械)平均销售费用 8.71 亿元, 同比增长8.88%;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药企倾向于把药品销售推广业务委托给 CSO 企业。2、伴随着医药市场的国际化,尤其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医药生产企业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需求 了解不足,更愿意把产品推广及销售工作交给专业公司去完成。
行业政策进一步增快了行业趋势。在国内市场需求方面,伴随着药品加成取消、医药分开、两票 制、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医药产品流通将逐渐向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发 展。更重要的是,由于带量采购政策的持续推进,导致越来越多的外资原研品种落标,倒逼原研 药品企业寻求院外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此前该部分企业对院外渠道的铺设较为薄弱,难弥补其 院内销售额的大幅下滑,因此寻求 CSO 的协助逐渐成为趋势。
2.1.1、原研药集采后外流市场,助推零售渠道的品牌运营
原研药集采后受多方竞争的影响,更多关注零售渠道的品牌运营。2019 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 购和使用试点,对原研药产品销售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仿制药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 在和原研药产品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迫使原研药生产商在降价 和退出医药渠道中选择。另一方面,原研药外流市场增大,越来越多生产厂商开始关注零售渠道 市场,与专业的品牌运营商合作成为新选择。根据 IQVIA 数据,带量采购后药品市场整体销售金 额在医院市场与线下零售市场(主要是医保定点零售药房)下降,但是在线上零售市场(自费渠 道)的销量和金额显著增长。
2.1.2、创新药浪催生配套营销,医药外包中下游平台兴起
受益于医药审批制度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出现井喷现象。①创新药市场持续增长。 2017 年之后,中国首次 IND 创新药数量逐年攀升,2019-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7.01%。 新兴的创新药企,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起成规模的商业化团队,迫切需要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帮助实 现商业价值回报,从而自身更聚焦研发。②创新药加速审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借鉴美国成熟 的加速上市通道,提出“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附条件批准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和“特别审批程序”四种加快审批的通道。2021 年新药临床登记数量达 1490 个,同比增长近 50%。
除了创新药与原研落标药品作为CSO行业新增量以外,我国进口药品也长期以来靠国内 CSO企 业或流通企业协助销售,上药、国药、九州通等大型流通企业均在此方向有所布局,业务增速也 远快于主业增速。
2.2、品牌运营是新蓝海,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方兴未艾,保持快速增长。当前我国 CSO 企业已从单一业务模式(销售代理)转型为多样 化业务模式,不仅涉及到医药产品的营销、推广及销售,还拓展到产品引进、学术推广等多个相 关领域,有效盘活上下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医药品牌运营行业 的整体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106.8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424.1 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 高达 41.2%;同时 2023 年有望达到 1390.3 亿元,2019-2023 年行业增速有望达到 25.1%。
药品品牌运营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独立第三方 CSO 企业,此类企业主业为品牌 运营业务,帮助工业企业进行推广、入院、销售、价格维护等业务,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成长, 业务有望向上游延伸,实现自有品牌的药械销售;2、药品流通企业,我国大型流通企业几乎都 参与了药品品牌运营业务,但是相较于第三方 CSO,流通企业更多的是借助渠道力量进行药品 导入、数据追踪等,在药品推广&销售工作方面略有不足,因此能够看到流通企业品牌运营业务 的毛利率常大幅低于独立第三方的 CSO 企业;3、医药工业企业,部分医药工业企业专注于某一 科室的药品生产及销售,其销售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相当健全的销售体系,在销售协同的基础 上了 BD 别的公司的品种进行商业化推广,我们在眼科、儿科等领域均发现了类似公司。
第三方 CSO 企业利润率水平高,增速快。2021 年百洋医药营业收入为 70.52 亿元,品牌运营 业务毛利率为 48.26%,百洋医药可比公司主要包括康哲药业、上海先锋控股等。康哲药业深耕 专科疾病领域,覆盖领域包括心脑血管/消化、眼科等,2021 年营业收入 88.87 亿元,毛利率 74.93%,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上海先锋控股主要从事进口药品代理,2021 年营业收入 14.35 亿 元,毛利率 53.81%; 第三方 CSO 企业相较于医药流通企业具备更强的销售、推广与品牌运营 能力,相较医药工业企业具备更强的独立性与更宽广的选品能力,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 认为第三方 CSO 有望跑出新黑马。
三、商业化品种持续增长,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公司正在形成“一体两翼”的创新平台架构。 “一体两翼”即非处方药、处方药及肿瘤特药的品 牌商业化平台为“一体”,院外营销平台、功效型护肤品商业化平台为“两翼”,通过协同发展 助力医药工业企业和零售渠道实现效率升级。同时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基座建设,将获取的创 新资源以及合作项目持续不断地进行成果转化。
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自 2015 年起,公司运营的品牌数量不断增长,逐渐打 造出了优势的品牌矩阵,带来整体收入规模的增长。2022Q1-Q3 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6.45 亿元,同比增长 24.25%;若还原两票制后,实现收入 34.16 亿元,同比增长 30.93%。 在毛利与毛利率方面,2022Q1-Q3 品牌运营业务实现毛利 12.01 亿元,毛利率为 45.42%,毛 利占比达 81.15%,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公司早期以迪巧、泌特两个品牌的运营起家,单品牌收入占比较高。经过十余年的运营,公司已 成功将迪巧、泌特品牌打造成细分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之一,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品牌运营业 务市场提供了成功经验。我们认为:①公司的品牌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复制性,未来有能力持续 引入新品牌;②随着公司运营品牌规模的不断上升,单一品牌占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公司具有较 强的持续盈利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 OTC、OTX 和肿瘤及创新药的多品牌矩阵,已覆盖骨 健康、消化、肝病、肿瘤等十余个主要疾病领域。按品牌收入拆分来看,2021 年 OTC 实现收入 19.41 亿元,占比超 50%;OTX、肿瘤及创新药品牌分别实现收入 11.34 亿元、5.59 亿元。
3.1、打造大单品经验丰富,OTC/OTX品种加速落地
3.1.1、迪巧突破规模瓶颈,未来稳健成长可期
迪巧系列助力公司成为“10 亿”级医药品牌运营商。公司系迪巧系列产品国内总代理商,全面负 责迪巧系列产品的销售推广工作。2022H1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26.73%,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26.05%。在毛利与毛利率方面, 2022H1 迪巧系列实现毛利 5.34 亿元,毛利率为 66.87%。根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的数 据,迪巧维 D 钙咀嚼片在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8-2021 年在非处方药产品综合统计排名 -维生素与矿物质类产品中排行分一直稳定在前五名。
公司通过数字化营销打造品牌知名度。迪巧于 2000 年进入中国市场,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孕 妇、婴幼儿、儿童个成人等不同人群特制细腻好吸收的进口好钙。①公司通过以细分品类打造差 异化品牌定位,将迪巧聚焦“进口钙”品类和“母婴”品类;同时以数字化营销精准投放市场资 源,如抖音、小红书、丁香医生、京东直播等进行新媒体营销,保持了迪巧品牌领先的市场份额。 ②公司对迪巧各品规的协同效应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及分析,在全国药店开展百千万活动,覆盖 约 180 万个家庭;开展药店店员的产品科普培训,影响 33 万人次。迪巧成为公司在品牌运营业 务领域的典型案例,印证了公司品牌运营的综合实力。
公司与美国安士合作稳定。公司与美国安士的合作开始于 2005 年,在公司的创业初期就是双方 合作伙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广与销售迪巧产品也超过 15 年时间,且关于迪巧的合作期限至 2068 年。我们认为迪巧作为公司最核心的大品种,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可成长的现金流, 而且为公司积累了在院外运营药品的成功经验与案例,也为后来公司在功效护肤品等多个领域的 商业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2、BD能力强劲,22年商业化大品种快速落地
公司早期的两大品种泌特与哈乐均保持稳定成长。22H1 泌特系列实现营收 1.55 亿元,同比增长 6.46%,若还原两票制后实现营业收2.07亿元,22年上半年在医院渠道共开展科室会 684 场, 小型学术沙龙 561 场,开展线上学术活动 260 余场;同时 与《中华内科杂志》联手协作,开展 推动消化学科医生诊疗水平、提升消化科医生的诊疗思维能力的病例交流活动共 68 场,覆盖全 国 30 个省市。22H1 安斯泰来系列实现营收入 2.08 亿元,同比增长 10.63%,若还原两票制业 务后实现营收 3.37 亿元,同比增长 78.92%。同时联合贝坦利、卫喜康、顺爽安组成泌尿系统 的产品组合营销方案,满足不同客户和患者的需求。
海露滴眼液作为进口产品,产品力与品牌力支撑稳健增长。 2021 年公司新增运营品牌海露系列, 当年实现营业收入 2.98 亿,通过深挖品牌价值,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干眼症科普推广, 在公司的零售药店渠道协同之下,开展对店员产品教育,推进渠道深度覆盖,目前海露已经成为 零售滴眼液的领导品牌,2022H1 海露滴眼液实现营业收入 2.10 亿元,同比增长 98%。
不断扩大与主流制药企业的合作,专业的商业化平台能力获认同,2022 年公司商业化进程明显 加快: 上半年就上海谊众旗下肿瘤创新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简称“紫杉醇胶束”)紫晟 ®的商业化开展合作,紫晟为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 2.2 类第三代紫杉醇最新剂型(境内 外均未上市的创新剂型),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紫杉醇胶束。
下半年连续落地两个成熟大品种,阿斯利康降糖药安立泽(沙格列汀片)与罗氏罗盖全(骨化三 醇胶丸),其中安立泽为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DPP-4i),它是治疗 2 型糖尿病单用或联合用 药的首选药物之一,并且作为 DPP-4i 经典降糖药物,安立泽在中国上市已十余年,公司负责其 院内外的商业化运营;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主要适用症为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等,已在全 球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积累了 30 多年的临床经验,公司获得其中国大陆地区的零售渠道独家推 广权,与公司的迪巧具备较强的渠道协同性此外,公司在经过与巨子生物 2021-2022 年一年的磨合期后,双方进一步深化了关于“可复美” 的商业化推广业务,并有望推出联名品牌,加强公司在功效护肤品与功效护肤品领域的布局。
3.2、把握创新浪潮,肿瘤及创新药带来新机遇
公司积极布局肿瘤&创新药领域,此前已经承接运营了罗氏制药的希罗达和特罗凯、安斯泰来的 专利药贝坦利等优质品种,在肿瘤与创新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化运营经验,随着集采的推进 与我国国产创新药企的产品的推进,预计公司将在此领域持续发力。
2022 年与上海谊众就肿瘤创新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 根据 PDB 数据,2021 年样本医院紫杉醇市场规模达 21.01 亿元,由于集采原因继续下滑; 紫 晟具有极强的体内稳定性和肿瘤内药物释放的高敏感度,相较于已上市其他紫杉醇剂型,紫杉醇 胶束在临床使用剂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具有相对更好的安全性,用药前无需任何抗过敏预处理, 无需使用特殊输液装置,临床使用便捷;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紫杉醇胶束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
3.3、功效护肤品拓宽企业边界,科研转化硕果累累
公司抢抓功效护肤行业机遇,打造国内功效型护肤品商业化平台——百洋易美(前身青岛乐葆)。 百洋易美基于“功效护肤专家+会员电商+专业 IP 打造”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助力功效型化妆 品进入市场建立品牌价值。背靠百洋医药成熟的品牌运营经验和强大的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势,平 台目前已运营包括可溶微针克奥妮斯、射频仪初普、类人胶原蛋白可复美、基底膜修护艾思诺娜 等品牌,与日本考思美德制药株式会社、日本武田制药、小林制药、佐藤制药等知名药企达成了 深度战略合作,产品涵盖头发护理、仪器美容、医学护肤、功效护肤品等。
百洋易美抢滩功效型化妆品“蓝海”,实现高速增长。①百洋易美通过功效护肤品品类洞察及品 牌运营、全数据平台客户管理核心能力,为上游生产企业打造品牌高速公路,向下游消费者提供 专业化、个性化、长效化的护肤方案。2021 年百洋易美实现营业收入 1.18 亿元,同比增长 46.29%;并凭借良好的运营成绩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2021首届华夏大健康TM金手杖奖” 评选活动中荣获“年度互联网行业典范奖”。②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有效护肤的需求不断增加, 功效型护肤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
此外,公司与巨子生物深度合作,推动其核心产品可复美的线下渠道商业化。公司与巨子生物业 于 2021 年 8 月达成合作,利用百洋医药的线下零售渠道助力“可复美”品牌在 CS 渠道(化妆品店)、药店渠道实现销售,拓宽产品渠道,基于一年整的良好合作,双方将继续加码,于 2022 年 7 月 27 日公司取得“可复美”品牌的线下全渠道商业化权利,并与巨子生物计划推出合 作订制产品。与此同时,双方将围绕巨子生物旗下其它优质产品的商业化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寻 求打造功效型护肤领域新的发展引擎。
公司及控股股东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转化平台”三大价值赛道。①公司深耕行业 十多年,以产业投资人身份,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资源、营销推广等要素配置,助其实现商业 价值。控股股东旗下的百洋投资聚焦大健康领域成长型赛道,2021 年先后投资了普泰科、莱博 瑞辰、恩瑞尼等创新药企。②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健康产业资源,持续赋能创新药、高端医疗器 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2021 年百洋投资板块孵化的创新企业在人工心脏、医疗人工智能、药品 研发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同心医疗已开发完成了基于全磁悬浮技术的 新一代人工心脏 CH-VAD®,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 NMPA 批准的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
3.4、批发与零售业务保持稳定,为CSO业务的前端抓手
批发配送业务营收及增速略有下滑。2021 年公司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7.06 亿元,2022H1 公司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8.24 亿元,同比下降 1.25%,毛利率为 9.44%,公司已经在 22 年年中剥离非山东地区的批发业务,批发业务并非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公司的批 发配送业务主要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市的二级以上医院、社区诊所及药房等,由于公司总 部在山东,该业务在山东地区具备一定的资源与关系维护功能。
零售业务营收及毛利稳定增长。2021 年公司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19 亿元,2022H1 公司零 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98 亿,同比增长 1.86%,毛利率为 7.89%,主要原因是零售药店的特供 药保持较快增长。公司通过以医药批发配送及零售为基础服务,品牌运营为定制化、深层次的服 务,覆盖医药产品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批发与零售业务能够成为公司 CSO 业务 的前端抓手,感知零售客户的需求痛点。
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 2022-2024 年盈利预测做如下假设: 1) 伴随着取消药品加成、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推进,以及创新药审批的加速,我 国的医药品牌运营行业迎来快速的增长。公司是国内快速崛起的第三方医药品牌运营 商,在业内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预测 2022-2024 年,品牌 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3.3、33.8%、29.3%,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3.4%、14.1%、17.5%。
2) 公司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3%,30.0%和 31.4%,主要是公司逐渐打造出 了优势的品牌矩阵,毛利率较高的 CSO 销售占比上升,新增品牌如罗盖全、安立泽、 功效护肤品品类销售增长将带来整体收入规模的增长。 3) 公司 2022-2024 年销售费用率为 15.74%,16.71%和 17.25%,管理费用率为 2.15%,2.21%和2.26%。随着公司运营品牌的数量不断增加,销售费用不断加大;未 来有望实现渠道间的规模效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百洋医药(301015)研究报告:顺应行业发展浪潮,商业化平台价值逐步兑现.pdf
百洋医药研究报告:进入平台拓展加速期的CSO.pdf
百洋医药研究报告:品牌运营从1到N,CSO龙头步入兑现期.pdf
百洋医药研究报告:A股稀缺的商业化平台,规模效应持续赋能业绩高增.pdf
百洋医药(301015)研究报告:品牌运营步入发展高速,CSO龙头价值有待重估.pdf
百洋医药(301015)研究报告:深耕医药品牌运营,创新药商业化新选择.pdf
安永-智启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pdf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pdf
2024中国医药行业人才发展报告.pdf
医药行业制药板块2024年度春季投资策略:政策暖风不断,产业趋势向上.pdf
医药行业基药目录专题报告:关注基药目录品种前瞻.pdf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医药破局新业态之CSO.pdf
德勤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前景展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