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复杂的全球疫情形势和深刻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显著影响,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但在此次疫情倒逼之下,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金融科技赋能提速,绿色金融聚焦发展,为银行金融机构新一阶段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中国面临“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银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但同时疫情影响造成的信用风险上升、贷款质量承压、金融风险更加复杂,以及监管趋严、金融脱媒、竞争加剧等经营环境的改变也对银行业提出了的新的挑战,将促进银行业加快走出“舒适区”,重塑差异化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再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本次报告中,我们聚焦战略和实务两大版块对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给予了全面分析,希望发挥我们的专业经验,通过这份报告与中国银行业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各界人士分享观点,探讨未来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始于银行但不止于银行,共同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
史剑银行业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智启发展,慧赋数银”。当下,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银行的“智慧化、生态化、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传统银行运用数字化手段升级为智慧银行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决胜未来银行,自上而下的数字化战略理念不可或缺,如何部署实施数字化创新战略推动银行数字化业务变革和产品创新,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加速的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机遇实现区域发展共赢,外资银行如何突破重围迎来新增长,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如何依托于股东的背景优势,发掘实物中的应用场景来争取实现更大发展前景均已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智控未来,慧应自如”。未来银行依然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防范和定价的能力仍然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开放银行,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无边界的服务场景、共联共生的多方金融体系以及高价值的数据资产都将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顺应当前严监管、强监管、深监管的政策导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夯实风控能力建设,如何实现智慧智能的全面风险管理,如何探索小微金融数字化服务模式,以及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税务问题等,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陈少东金融服务业审计主管合伙人毕马威中国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重视创新发展,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不断丰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跨行业、综合性的金融新业态不断涌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数字服务消费者保护、大型互联网科技平台监管、数字治理等成为监管的重点内容。未来银行是智慧化的数字银行,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也是新的风险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好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风险匹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监管者要思考的重点。此外,对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后疫情时代在线及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远程办公模式的长期采用以及业界对有关气候及其他ESG相关金融风险的业务及风险战略的需求,也是需要关注讨论的焦点。
在此年度调查报告中我们就金融风险应对、风险模型管理及气候环境风险等多重维度进行了探讨,希望助力银行业伙伴在抵御风险的同时,稳中求变,把握业务数字化发展机遇,实现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型,从而创造更高价值、战胜未来挑战,续写新篇章。李砾金融服务业合伙人毕马威中国(本刊主编)这是毕马威第十五次发布面向中国银行业的年度调查报告。
报告开篇阐述了2020年中国银行业在疫情冲击下持续复苏、稳健发展的经营趋势,分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导商业银行发展前景的四大行业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普惠金融、严防金融风险。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我们凝聚了来自银行业、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各服务领域实践者的经验洞见,从“战略”和“实务”两大方面对交易银行、零售银行、外资银行、大湾区银行区域发展、金融科技子公司及风险管理、税务应对等热点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我们对于新形势下银行转型的见解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第三部分,我们的专业团队对200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20年度的业绩表现和关键指标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涵盖业务规模、盈利水平、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等多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报告,能够对银行业界有所启发,帮助大家发掘数字时代银行转型的新引擎,从容应对未来的变革和挑战,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