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增长依托于生产要素增加、产业结构朝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和制度保障等。而其中,技术发展又影响着另外三者——不断发展的技术助力生产要素持续产出最大价值,技术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而制度完善则以技术变迁为前提,为技术发展保驾护航。当下,中国面临人口红利消退,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下滑等发展压力,而要实现转型与革新,技术升级必然是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本报告以商用车技术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立足于解决未来物流发展对高效和绿色的要求,放眼其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罗兰贝格在商用车领域深耕多年,望借此报告紧引发行业共鸣,紧抓关键趋势,引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在政策监管、城镇化发展及终端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关注度提升等多要素驱动下,货运物流行业发展已步入数字高效和绿色低碳的新轨道。本文将从零排放、自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四方面探讨商用车需要关注的11大核心技术趋势。
零排放:“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减排为一致目标
// 趋势一:换电解决续航和补能效率短板,叠加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提升纯电重卡的经济吸引力
// 趋势二:中短期多种新能源技术路线并存,氢燃料为长期趋势
氢燃料电池本身的技术趋势而言,有三大关键技术趋势:大功率系统(>250KW)出现,金属双极板应用和高压/液态储氢系统推广。
// 趋势三:新能源专用平台出现,整车效率和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与自动驾驶平台同步迭代
新能源车专用底盘将有三大显著的技术趋势:电驱动桥优化底盘布置,储能系统与底盘一体化设计和高压平台。
// 趋势四:未来十年内,纯电和氢燃料技术在商用车仍难以普及,碳中和燃料是实现商用车减排的中间路径
主机厂对碳中和燃料发动机的投入应该注意与柴油发动机的协同,以平衡风险和投入,即优先探索可与现有柴油发动机技术共用较多技术的低碳/碳中和燃料类型。例如,2022年初,某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动力系统供应商宣布进一步扩展动力总成平台,实现包括清洁柴油、天然气、汽油、丙烷和氢气在内的多种低碳燃料通用。
商业模式思考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围绕电池即服务(BaaS),存在三大创新商业模式:
充换电服务: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重卡,因其用电量大,为充换电服务的盈利性提供了支撑。以重卡换电站为例,一般5年左右可以回收建设投入。
电池租赁:重卡单车电池成本约30-40万元(约300度电),已经赶超柴油牵引整车价值,客户对于电池的租赁存在需求。
电池回收再利用:商用车所用的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梯次利用。特别对于重卡换电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电池回收率,解决当前电池回收面临的回收网络的挑战。
这些潜在新模式带来的收益率或将超出传统整车制造,因此对于主机厂而言,在计算客户TCO和自身投入回报时需要更加开放,相应地也需思考自身在价值链上新定位的可能性,以获取更大收益。
自动化:“颠覆TCO结构,卡车成为一种服务”
// 趋势一:融合感知和决策算法加速发展,单车智能能力的提升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 趋势二:车路协同加速自动驾驶的实现,而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车路协同技术方面存在优势,因此车路协同或助力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领跑商用车自动驾驶
// 趋势三:自动装卸和车挂自动连接打通运输到仓储和转运的自动化,助力物流全链路自动化的实现
商业模式思考
未来商用车实现无人驾驶后,不再需要进行司机管理,这往往是传统物流领域最大的管理挑战,传统运力方的车队管理作用不断削弱,由此出现两大商业模式:
无人驾驶车辆租赁:由于车队原先通过拥车并掌握高效的司管创造收益的机会不再,对于物流公司而言,车辆作为重资产被进一步剥离的需求更加强烈。由此,专业的无人驾驶车辆资产管理和租赁服务将出现。
无人驾驶车队运营(TaaS - Truck as a Service):由于不需要司管,扫除了管理挑战后,无人驾驶车队凭借潜在的运营成本,可以直接定位成物流公司,提供按运输收费的服务模式。
对于主机厂而言,存在被倒逼成为提供租赁和TaaS服务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代工厂”的风险,传统主机厂应重新思考自身定位,探索新商业模式。
网联化:“连接物流生态,数据赋能全产业链”
// 趋势一:卡车传感器增加,同时需要新的车联和分析技术,以充分发挥网联化的商业价值
// 趋势二: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电气(E/E)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化演进,带来新的软件和域控制器的市场机会
// 趋势三:车队管理系统与物流运营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赋能物流运营效率的提升
商业模式思考
网联产品的盈利点在于帮助客户实现TCO的优化,其直接价值包括对整体、运输管理和道路通行等方面的优化,而更深层次的价值还包含在能源成本、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化。可以考虑两种模式:
硬件销售和软件订阅收入:这也是传统的车联网产品的销售模式,未来硬件所占的比重将有所降低,更丰富的软件功能将是核心卖点;
TCO优化收益共享:可以考虑将硬件和软件免费,分享客户使用车联网产品后的TCO收益,如共享油耗的节降收益、保费下降的收益等。该模式的推广需要解决基准线定义,以及优化程度和归因定义的难点,否则将难以界定TCO收益的规模。
对于主机厂而言,对于物流运营了解程度不如专业第三方,但掌握更多深层次的车辆运行数据,在挖掘潜在价值方面,如通过数据进行预见性维保、反哺研发等,更有优势,因此需要加大对于现有车辆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的投入。
共享化:“上装和底盘分离,提高整车制造和运营效率”
// 趋势一:滑板底盘技术推动底盘标准化,助力商用车共享化的实现
物流的高效运营需要基于载具的专业化,但生产需要通用以满足规模化。未来,可以通过上装和底盘的分离,以及上装场景化和底盘标准化的设计来平衡专业和通用的矛盾。滑板底盘将推动底盘标准化。
商业模式思考
底盘的标准化和上车身的定制化将带来两大商业模式创新:
提供滑板底盘解决方案和代工:为主机厂提供成熟的滑板底盘硬件,使得主机厂从高投入的底盘研发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上车体(上装)、车辆控制软件、用户交互体验、自动驾驶等用户高感知的功能点。该商业模式已经出现在低速无人配送小车市场。
提供定制化的上装配件改装:在底盘标准化时代,针对不同的物流运输和作业要求,上装定制化开发需求增加,由此上车身的设计和定制化生产得以带来新的盈利点。
修炼内功,做好长期准备
在商用车领域,除了关注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站在商业化的视角,做好技术、成本和法规三者的平衡,不应过分关注技术而忽视了技术的转化,也不应过分保守而导致长期的产品竞争力缺失。
对于商用车主机厂的管理者而言,针对前瞻技术,需要思考如下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生态定位:新技术的出现催生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应继续定位为制造型企业,还是进行一定的服务性新业务探索?若进行服务化转型,应储备怎样的新能力,寻找哪些生态伙伴?
技术布局:前瞻技术涌现,技术点众多且都投入巨大,但又面临商业化的高不确定性。哪些技术需要把控?是自制、投资、合作还是外采?哪些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如何评价短期内难以商业化的技术投入产出?
数字化转型:除了助力物流行业和客户体验的升级,众多的新技术也带来了大数据,应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数据治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变现?如何利用数据赋能内部职能?
组织设计:诸如新能源、软件、E/E架构调整升级等新增或强化的技术、为产品研发带来了最为直接的影响,研发组织是否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如按照软硬分离、新的域来排布组织)?对于一些新的技术是否需要考虑更加独立,甚至体外孵化的模式以保证效率和吸引新人才?配套新技术的新商业模式落地应在原有销售、服务或研发部门内,还是为之设立新组织?
最后,让我们紧抓这些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变革,在新兴技术领域实现中国商用车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助力物流行业效率再进化,担负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担!
报告下载
如欲了解更多,欢迎联系我们。
如您 有更多见解,也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