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pdf

2021-09-12
27页
1MB

1 磷酸锰铁锂产业链梳理

大规模产业化前


产业链公司均开始涉足磷酸锰铁锂,产业化爆发前夕。宁德时代、天能股份等电池厂开始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鹏欣资 源、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均在近期公告锰铁锂或新型磷酸盐相关内容。


产业链梳理


相比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在原材料端主要多了锰资源。另外,中游正极和电池制造也与磷酸铁锂等技术路线存在差异。


锰源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单吨锰用量约0.2-0.3吨。目前电池级硫酸锰制备难度较高,因而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品质和收得率等方面 有较大差异。未来随着磷酸锰铁锂放量,电池级锰源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增长。


2 LMFP:补LFP、NCM短板

对比LFP、NCM:动力材料升级,LMFP综合性能突出


LMFP与LFP均为有序的橄榄石结构,因此均拥有高安全性和稳定性;NCM具备密度大、电导率高等优势,然而使用寿命和安 全性缺乏。综合考虑理论性能和商业应用需求,LMFP以及包覆LMFP的NCM材料或是更好的选择。


对比LFP优势:电压高,达到4.2V,低温性能好,能量密度比 LFP 高出 21%。


对比NCM优势:电压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在低成本的同时拥有与5系NCM电池几乎相同的能量密度。


需要解决的难点:电导率低导致容量难以发挥、与电解质会发生副反应导致其材料的容量难以发挥、jahn-teller效应导 致其材料的容量难以发挥等,生产制备存在一定壁垒,因此拥有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将构筑起核心竞 争力。


LMFP复合材料:优势显著


FP粒径比LFP、NCM小,LMFP粒径约3-5u,NCM10u,LMFP可以迁入NCM等进行复合,LMFP与其他正极材料复合后,其各 项指标相较单一用料优势明显。


LMFP+NCM:优化效果“1+1>2”


前,解决NCM安全等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原子掺杂、表面包覆、与其它活性材料混用、改进制备方法等手段。在改性手段 方面,掺杂和包覆在专利申请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NCM表面包覆LMFP可以更有效地实现LMFP和NCF各自优势的最大化, 并有效解决了LMFP电导率低和NCM安全性低的问题。


3 工艺路线:固液各有优劣,生产壁垒较高

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与磷酸铁锂类似,主要有液相法和固相法两大类。固相法成本较低,液相法品质较高。 液相法主要有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固相法则主要有碳热还原法和高温固相法。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工业上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水热合成法, 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大规模 生产, 同时合成过程容易与碳包覆、纳米化、体相搂杂等材料改性过程结合在一起,方便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


锰铁比例:核心要素之一


磷酸锰铁锂的锰铁比例会对材料性质有重大影响。随着锰比例增加,材料的能量密度会增大,并将锂电压从3.5V提高到 4.1V,这两个电压分别两个充放电平台(对应于Fe 2+与Fe3+、Mn2+与Mn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与此同时,材料在电 池中的极化增大,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变差,特别在锰含量超过一半时,材料电化学性能恶化严重,这意味着单纯增加 锰的含量会明显降低电池的放电效率,进而影响电池容量与安全性。


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不随锰含量的増加而改变,这是因为橄揽石结构稳定,在充放电后不会有析氧现象,结构不发化改变。 这意味着磷酸锰铁锂与其他正极材料混合后,将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循环性能。


如何改良:调整锰铁比例与改性技术


磷酸锰铁锂需要改性技术提升电化学性质。具体方式为通过调整体系中的锰铁含量叠加碳包覆等改性技术,使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三种:1、掺杂:掺杂的磷酸锰铁锂-碳复合材料制备,提高电导率和电容量;2、包覆:包覆三元磷酸 锰铁锂复合材料制备,提高电导率和稳定性、控制尺寸;3、纳米化:一种纳米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较小粒径以提 高电容量。


4 应用场景:双轮已进终端,四轮放量在即

由于LMFP具有复合性可以NCM、LFP、LMO等正极材料复合使用,其复合材料大大加强了能量密度、循环次数、低温性能等, 进而大大拓宽了其运用场景。


LMFP+LMO:二轮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等;


LMFP+NCM+LMO: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动汽车、二轮车、电动工具等;


LMFP+NCM:高续航电动汽车、3C等;


LMFP+LCO:3C领域。


两轮车市场:已进终端,放量在即


据EVTank发布白皮书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产量达到1136万辆,总体渗透率达到23.5%,同比增长 84.7%。随着两轮车新国标落地执行力度加大与大量共享项目入场,预计两轮车锂电化速度将会快速攀升,预计到2025年 整个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接近60%。 由于LMFP+LMO复合材料拥有安全性、性价比、低温性能、循环性能等综合优势,可以称为两轮车领域目前综合性能最优 异的锂电系统之一。LMFP目前已进入两轮车终端市场并且逐渐开始放量。 目前,在两轮车锂电市场中,部分龙头公司如星恒、天能均以LMFP作为战略方向,不断加快生产布局。


四轮车:市场共识,替换逻辑


四轮车市场需求爆发已成共识,LMFP与NCM、LFP等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在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如能量密度相较LFP 提升15%-20%左右,已基本与5系NCM电池相当,且相对5系NCM电池还具有成本优势。 我们预测,一旦部分厂商产能释放,磷酸锰铁锂替换增量将会爆发。


5 竞争格局:先发者,有望拔得头筹

量产工艺、客户绑定优势者有望构筑壁垒


由于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重要的升级方向之一,国内外各大厂商均有布局。由于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目前小 部分公司已开始尝试产业化,未来拥有工艺专利技术以及可以大规模量产的公司有望拔得头筹。 目前国内布局磷酸锰铁锂的正极公司有鹏欣资源、德方纳米、当升科技、鹏欣资源、百川股份、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 兰等;布局磷酸锰铁锂专利技术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


先发优势:专利保护,优势明显


截至2021年9月,国内现有关于LMFP的专利数仅为172项,其中,拥有LMFP制备方法专利的企业更是稀缺,得益于对LMFP专 利的保护性。 优化技术壁垒高,实现优化和量产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业内通过碳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手段,使电导率有较大 的改善,同时对Jahn-Teller效应有显著的抑制。优化技术难度较高,现有可实现LMFP量产的企业已具备较高的技术优 势,目前来看只有德方纳米、当升科技、鹏欣资源等少数企业拥有该优势。


报告节选: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报告链接: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德方纳米研究报告:液相法独创工艺为基石,深耕磷酸盐系正极材料.pdf

容百科技(688005)研究报告:专注高镍的正极材料龙头.pdf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研究展望:正极材料技术迭代,高镍化方向探讨.pdf

钠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研究: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未来可期.pdf

钠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研究:正极材料量产在即,三大线路齐头并进.pdf

【中泰证券】磷酸锰铁锂专题研究报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