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复医疗服务:在人口老龄化、政策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逐渐缩小供需缺口
1.1、 康复医疗服务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一并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四大医 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疗服务能够降低临床致残率,提高患者 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在一定情况下还能够降低住院费用。例如,接受康复治疗 的脑血管存活病人中,90%的病人能够重新行走并自理生活,30%的患者恢复做较轻 工作的能力,而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脑血管患者,其恢复率只有 6%和 5%1。日常生活 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改善为患者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之一,也 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此外,根据《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 效》,通过对比实验,危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压疮发生率、死亡率、谵妄发生 率,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由此,康复医学在 医疗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医学、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人口老龄化、政策推动、康复理念等因素推动下,康复医疗服务具备较大发 展潜力。康复医疗服务目前规模较小,如根据《2020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 年我国康复医学科床位仅占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 3.09%,而康复科的上游科室中的 外科床位数占比高达 16.97%;但行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2011-2018 年中国康复 医疗市场总消费从 109 亿增至 583 亿元,CAGR26.9%,量价拆分来看,2018 年门急 诊+住院人数共 5258.5 万人,增速 7.5%,按门急诊与住院合计人次计算的客单价为 1109 元,增速 7.6%。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1.2、 康复诊疗需求逐年提升,终端受益者覆盖范围广,细分市场需求覆 盖度较低
康复医疗终端受益者众多,各细分市场需求覆盖度较低。康复医疗覆盖多病种, 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疾病人群、产后女性等群体,潜在 康复需求旺盛。
康复医疗较多细分市场需求覆盖度低,随着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 按受益人群潜在规模来看,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疾病人群的潜在人群规模皆在2000 万人以上,产后妇女潜在人群规模为 1600 万人,各细分市场受益人群规模大。 从已知数据来看,残疾人康复需求覆盖约 50%,神经疾病康复需求覆盖约 20%,儿 童康复、心脏康复需求覆盖约 1%,我们根据毕马威《康复医疗趋势引领新蓝海》预 测的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进行拆分,结合一般情况给予市场渗透率、住院天数、 床日费一定假设,在提高渗透率的条件下得到预期市场规模为 3163 亿元,目前市场 规模不到 900 亿元,由此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拥有较大增长空间。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1.3、 我国康复医疗渗透率低,资源供给存在缺口,市场挖掘潜力大
对比美国,我国康复医疗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我国康复医疗产业的发展较 晚,正处于成长阶段,在人均康复费用、康复技师占比、康复辅助服务率等方面, 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发展现状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康复医疗服务 主要提供者。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康复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医院康复医学科、康 复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其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在 2015-2019 年的门急诊 人次占比维持 55%左右,出院人次占比为 60%-65%,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由此, 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康复医疗服务主要提供者。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发展现状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立不足, 缺口集中于二级综合医院,已设康复医学科的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存在建筑面积、 床位数量不达标的情况。在 NCIS 抽样调查中,共 7544 家综合医院参与(包含所有三级+二级综合医 院),其中 2147 家配置有康复医学病房(三级综合医院 1038 家、二级综合医院 853家),整体配置率为 28.46%,根据 2018 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三级、二级综合医院 数量,得出 2018 年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配置比例分别为 74.36%、18.23%, 且 26 家省属省管综合医院中仍有 3 家未设置康复医学科病房,鉴于《综合医院康复 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科室开展 康复医疗服务,由此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整体设立不足,且二级综合医院存在较大 缺口。
从已设康复医学科的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建筑面积、床位数来看,根据 2011 年 原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筑面 积不少于 1000 ㎡、床位数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 2%-5%,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 筑面积不少于 500 ㎡、床位数占比应高于 2.5%,调查结果显示,248 家三级公立医院、 154 家二级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面积不达标,253 家三级公立医院、107 家二级公立 医院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达标。
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发展现状三:康复医院床位供给保持较快增长, 单家医院床位规模有逐渐扩大趋势,以民营为主导。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16-2019 年康复医院床位数增速维持 15%左右,增长稳健。从康复医院床位数分布 来看,2015-2019 年 100 张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占比从 43%提升至 54%,整体来看, 单家康复医院规模逐步扩大。
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 年版)》要求,三级康复医院床位数为 300 张以 上,二级康复医院床位数为 100 张以上。假设 100-300 张床位的康复医院皆为二级康 复医院,300 张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皆为三级康复医院,2019 年二级、三级康复医 院占比分别为 44.76%、9.49%,合计 383 家。根据 2021 年 6 月 16 日发布的《关于 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每个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超过 300 万的地级市 至少设置 1 所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经过对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全国 31 个 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超过 300 万的地级市共 178 个,叠加省会城市共 182 个城 市,按照上文假设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共 383 家,在不考虑地域分布的情况下康复 医院整体数量已达到此次要求。
2015-2019 年民营康复医院占比从 63.8%持续上升至 77.2%,从数量来看,民营 占康复医院主导地位。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目前康复医疗服务供需结构:早期康复介入较为缺乏,二级康复医疗机构人才、 设备资源较少,一级及以下康复医疗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 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针 对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与康复医院一同为疾病稳定期 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则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二级公立医院及以下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人才、设备缺乏,导致各级康复医疗机 构间转诊渠道不通畅。根据报告调查数据,2016-2018 年医嘱转院人数占比皆仅为 1%左右,但患者出院后非预期再住院患者人数占比从 2016 年的 7.22%提升至 2018 年的 9.02%,表明需要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没有按需转诊。此外,佛山市康复治疗师、设备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 之间明显分配不均,二级公立医院及以下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人才、设备缺乏,由此 导致各级康复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渠道并不通畅。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康复科床位数、康复医师存在供给缺口。《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 年)》明确提出,床位配置需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和康复病床倾斜。 假定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 年)》中的人均康复床位目标(即 每千人 0.5 张)估算 2030 年全国康复床位总目标为 70 万张,2019 年我国康复科床 位为 27 万张,缺口将达 43 万张。
在康复医师方面,《意见》提出力争到 2022 年,每 10 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6 人、 康复治疗师达到 10 人;到 2025 年,每 10 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8 人、康复治疗师达 到 12 人。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 年我国康复执业(助理)医师 5 万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康复治疗师 6 万人。按照意见规划中的 2022 年目标,我国康复医师缺口 3.83 万人,康复治疗师缺口 8.12 万人。
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业人员配置现状来看,康复治疗师普遍配置不足, 医师及护士配置也存在超过一半的缺口。根据《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综 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每床至少配备 0.25 名医师、0.5 名康复治疗师及 0.3 名护士,1897 家设置 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中,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配置不足比例分别达到 56.35%、 80.81%、54.14%,由此我国综合医院康复治疗师缺口大,医师、护士配置数量皆没 有达到标准的 50%。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1.4、 政策推动、人口老龄化、市场重视度提升促进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增 加,缩小供需缺口
1.4.1、 政策端:我国政策持续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供给扩大
2021 年 6 月 1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的意见》以及政策解读,对康复医疗及相关产业链构成重大利好。
意见主要分为 5 部分: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 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整体来看,意见聚焦康复医疗服务行业供给不足现状,就机构、床位、人才数量的 增长提出了要求,同时兼顾供给端质量,即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还通过提出创 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缓解供需不均的现状。意见还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并支 持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利好民营康复医院的发展。为保障康复行 业发展,意见提到加大对康复行业的支持保障力度,从康复医疗服务价格优化、落 实 29 项医保支付管理、优化康复医疗专业人员薪酬机制等方面保障康复医疗行业发 展能够加快推进。
除此之外,国家近年持续发布相关政策促进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在“十二 五”、“十三五”以及 2021 年 3 月的“十四五”中皆提到了康复医疗服务的建设指导 意见,从鼓励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到 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广泛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再到促进康复服务市场化发展, 不断深化康复医疗服务建设,助推康复医疗市场供给扩大。
此外,6 月 16 日发布的《意见》提出: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 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做好相关项目价格的调整和优化工作。随后 8 月 31 日,国家 医保局等八部门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试点 方案提出逐步建立技耗分离,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由此为 康复类以技术劳务为主的医疗医技学科提供发展新机遇。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1.4.2、 医保端:纳入医保范围项目逐步增加,支付方式从服务付费发展至按床日付 费,提高支付合理性
美国康复医疗医保支付方式:服务付费——设置上限——FRGs,康复医疗医保 支付方式逐渐公平合理
1965-1982 年:按服务付费,可能导致过度医疗。按服务付费操作方便、适用性 强,容易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但易刺激医疗机构提供过度医疗,导致医疗行为 难以规范,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1983-2002 年:对康复医疗采取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上限制4,对急性病采 取 DRGs,快速加大康复医疗供给。1983 年美国开始实行 DRGs,但由于 DRGs 主 要适应于诊断明确、治疗方法相对一致、治疗程序相对稳定且住院时间较短的疾病, 但住院康复医疗具备住院时间长、治疗复杂且费用高等特殊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 并不适用 DRGs,美国为了控制医保支出对康复医疗采用了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 上限制,但对急性病住院医疗实施 DRGs 定额预付制。在此制度下,综合性医院和 急诊医院为了尽可能地加快周转,将患者转入非急性病或专科医疗机构,扩大了三 级以下康复医院的供给;另一方面由于康复医疗仍采用服务项目制(康复的医保支 付额度随服务项目增加而增加),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费用补偿,大力扩充康复床位 或新建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供给进一步提升,在 DRGs 实施后 10 年内,康复床 位数量翻了一番。
2002 年以后:采用 FRGs 能够让康复医疗医保支付更公平合理。1984 年美国康 复医学统一数据系统(Uniform Data System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 UDSMR)创 立,对残疾情况进行有效测定,数据较为统一、完整;1993 年,Harada 等采用分类 回归树法针对 9 种损伤类别共发展出 33 组功能关系组,创立 FIM 量表。1994 年起, Stineman 等以 UDSMR 为基础,以 FIM 量表为评估工具,发展出一系列的功能相关 分类法(FIM-FRCs),美国 HCFA 参考 FIM-FRCs 分类,于 2000 年底公布了康复医 疗预付制的计划书,以 FRGs 为基础的预付制于 2002 年 1 月正式公布。
FRGs 和 DRGs 同属病例组合分类方法,但两者最显著区别为:FRGs 以患者功 能为单位计算定额,DRGs 以疾病诊断为单位计算定额,相较 DRGs,FRGs 不仅考 虑到患者功能状况,结合全国平均费用和时间,同时还考虑机构性质等因素,使支 付更加客观、公平和人性化,较好地实现费用和质量控制的双重目的,兼顾医保患 三方利益。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中国康复医疗医保情况:医保项目逐渐增加,支付方式从项目付费发展至床日 付费,目前探索 DRGs 付费。
(1)纳入医保范围项目逐步增加,基本兼顾各类康复领域及各类人群康复需求
2010 年 9 月 6 日,原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 布《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把以治疗性康复为目 的的运动疗法等 9 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2016 年 3 月 9 日,同部 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新 增 20 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此次新增的 20 个项目体现了“3 个兼 顾”的特点:第一,评定性项目与治疗性项目数量比例为 8:12,体现以治疗为主, 兼顾评定的思想;第二,兼顾各类康复领域,对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 听力残疾皆有涉及;第三,兼顾各类人群康复需求,不仅考虑了疾病人群,也考虑 儿童、精神病患者、老人等特殊群体。
(2)支付方式从项目付费发展至床日付费,目前以床日付费为主同时探索部分 项目按照 DRGs 支付
从项目付费到床日付费,均次住院费用下降,三级医院接诊压力缓解,但加大 高床日费用的三级医院的运营压力。2017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 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 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的方式,同时 加强对平均住院天数、日均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的考核评估。在此之前,康复医疗机 构普遍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也类似美国导致过度医疗,从推行效果来看,过度医 疗现象得到缓解,且三级医院接诊、压床压力也得到缓解,医疗费用结构得到改善。
以 2009 年便启动医护康复项目及床日付费制度且于 2014 年大力推行的深圳市为例,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课题组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深圳市按项目付费的均次住院 费用显著高于按床日付费,且药占比明显下降,从 23.6%下降至 11.9%,2014 年以 来,康复患者就诊于三级医院占比 33.4%,剩余 66.6%入住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和民营 医疗结构,三级医院的接诊和压床压力得到缓解7。但床日付费仍存在一定缺陷,根 据浙江省医保局,经反复测算数据,二级医院针对慢病的床日费用限额为 450 元, 但三级医院之间的床日费用差异大,例如部分康复病人在三级医院的床日费用高达 1800 多元,大部分为 1000 元左右,差距较大,若确定一个限额进行“一刀切”可能 对康复医学科造成较大影响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初级 DRGs 付费对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绩效的适用性不大。目前我国重点推行 DRGs 付费,目标实现医保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高效、管理医疗机构和医疗患者 更精确。根据《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 DRGs 适用于诊断和治疗方式对病例的资源消耗和治疗结果影响显著的病例,例如急 性住院病例,不适用于门诊、康复、需要长期住院、诊断和治疗方式相同但资源消 耗和治疗结果变异巨大的病例。我们通过整理有关 DRGs 对科室绩效评价的现有文 献发现,采用 CN-DRGs 分组器(2016 版)的样本9数据显示实行 DRGs 的康复医学 科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降低10,达到了 DRGs 控费增效的目标,但综合考虑 到工作负荷、技术水平、患者利益、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采用 BJ-DRGs 分组器(2014 版)的样本11数据显示康复科室整体绩效在参与评价的 76 个科室/病区中普遍分布在 一般和较差档位中12。
由此,康复医疗服务单独采取床日付费或 DRGs 付费皆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我 国以床日付费为主,部分省市在向 DRGs 转型的过程中将按床日付费的住院病例统 一纳入“床日费用结算”病组,提高支付方式合理性。以温州市和佛山市为例,温 州市医保局、卫健委于 2020 年 7 月发布《温州市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日费用结算试 行办法》,根据温州全市历史医疗费用的实际情况,对试行床日病组进行细分,形成 床日细分病组,床日病例点数 = 床日病组基准点数×该病例住院天数。
经过统计, 温州市将 60 项康复类疾病纳入床日细分病组,共涉及中枢神经后遗症类、运动障碍 类、发育落后康复、特殊康复 4 大类康复疾病。佛山市医保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局 2020 年 1 月发布《关于试行长期住院病组按床日点数付费和生育分娩住院按病组 定额付费的通知》,将住院时间大于 60 天且主诊断为脑血管病后遗症等需要长期康 复治疗的疾病分入按床日点数付费的病组。此外,通过将术后急性期病例纳入 DRGs 能够缓解三级医院、脑康康复医院等拥有较多高床日费用病患的医院的运营压力, 由此整体提高医保支付的合理性。
综合我国与美国康复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来看,两者在最初皆采用按照服务 项目付费,但都容易导致过度医疗,医保费用快速增加;后美国采用税收公平和财 政责任法案上限制对医院整体康复医疗服务医保费用设置上限,我国则采用床日付 费,我们认为两种支付方式较为类似,皆对费用额度设置了限制,但床日付费与医 院实际住院情况更加匹配,较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上限制更为合理。后美国基 于其 UDSMR 数据系统建立了 FRGs,让康复医疗医保支付更公平合理,我国目前还 处于推进 DRGs 的初步阶段,通过将床日付费单独分为病组提高支付合理性,预计 未来在建立完善康复患者数据的情况下向 FRGs 发展,持续推进康复医疗支付方式的 改革。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1.4.3、 医院端:在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倒逼的现状下,医院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意愿 加强,且康复医疗服务由于自有转诊机制获客成本低
在降低药占比,改善医疗服务的趋势下,医院端对医疗服务更加重视。根据卫 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 年公立医院药占比 32%,而在 2018 年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 费用结构中,药占比仅为 20.37%,由此康复医学科符合医院未来进行向医疗服务转型的趋势。6 月 16 日发布的《意见》也提出“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 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做好相关项目价格的调整和优化工作”,由此,康复医疗由 于其覆盖病种广、医疗服务项目多、项目价格有望提升,更可能成为医院端未来重 点建设的医疗服务。
在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下,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转诊机制,三级康 复医疗机构主要患者来源为大部分其他科室急诊期患者,原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 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平均住院日不超过 30 天,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平均住院日 不超过 40 天,下级康复医疗机构需要承接上级康复患者,由此康复医疗机构拥有自 然获客来源,且在目前康复医疗服务明显供不应求的现状下,康复医疗机构获客成 本低。
以三星医疗拟收购的 3 家康复医院,以及主营康复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的东 方华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为例,2020 年 3 家康复医院销售费用率皆不到 5%,东方华 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在 2018-2020 年无销售费用。于民营康复医疗机构,低获客成 本能够大幅度减少其运营压力,其发展核心便不需要聚焦营销,而专注提升医疗服 务能力,为更多康复患者提供优质康复医疗服务。
1.4.4、 医生端:原有医疗人才转型、加大医学生培养力度扩大康复人才储备
政策推进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提升,一是促进原有医疗人才转型,二是加大康复 医学生培养力度。原卫生部于 2012 年发布《康复医院基本标准》,明确康复医院建 设最低标准为每床至少配备康复治疗师 0.3 名,为了达到该标准,一些转型的公立二 级康复医院鼓励原有的全科医生考取康复医师资格,呼吁原有的护士积极参与在职 进修,学习并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通过让原有人才转型为康复专项人才的方式, 增加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以达到相关标准。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在康复医学教育方面,2001 年教育部开始在高等学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截至 2017 年已有近 400 所高校开设了本科和专科教育,2017 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康复治疗 硕士和博士点,标志着康复治疗学实现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的 学历教育。此外,中国康复医学会加大康复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开展 2019 年 度培训工作计划,培训贯穿全年,计划开展 160 个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含各类康 复诊疗,且覆盖多个省份,大大提高了各类医疗人员的康复诊疗能力,加大了康复 医疗人才的储备。由此,促进原有医疗人才转型以及加大康复医学生培养力度,有 助于填补康复医疗人才缺口,促进康复医疗渗透率提升。
2、 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单店模型优,适合连锁化
康复医院对高价值设备配置较少,设备壁垒较低。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在 19 类专科医院中,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100 万元及以上设备台数皆排名 第 9,且与肿瘤医院相差较大,此外,根据翔宇医疗招股说明书数据,在康复医疗器 械投入方面,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需要 2000 万元,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大 约需要 500-1000 万元。以三星医疗旗下杭州、南昌明州康复医院为例,2 家康复医 院医疗设备投入分别为 1221、647 万元。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患者对高级康复治疗师的依赖性较低,降低康复医院的运营门槛。根据普华永 道《国内康复医疗机构的现状与挑战》,患者选择康复医疗机构的因素中,按照影响 大小排序分别为口碑、医保定点、距离、专家、服务。目前我国康复患者一般是在 其上游治疗的主治医生建议下,或在有亲身康复治疗体验的亲友推荐下开始接触康 复治疗,主治医生或亲友推荐的康复医疗机构成为患者首选,所以口碑成为患者选 择康复医疗机构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考虑到诊疗成本及诊疗方便性,医保定点 以及距离成为患者选择康复医疗机构的第二和第三考虑因素。由此,患者对高级康 复治疗师的依赖性较低,民营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引进高级医生的壁垒由此降低, 降低了康复医院的运营门槛。
康复医院一般前期开办阶段投资相对较大,但随着品牌、口碑逐渐培育,能够 在 2-3 年进入稳定发展期。根据一般情况,康复医院筹建期为 1-1.5 年,投入成本为 6000-8000 万元,其中设备为 1000-2000 万元;开业后至拿到医保资质需要 0.5-1 年, 至扭亏为盈需要 1-1.5 年的爬坡期,然后将进入稳定发展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以样本康复医院为例,该医院 2017 年 11 月 20 日设立,2018 年 10 月 8 日开业, 随后 11 月 26 日开通医保,2019 年床位使用率快速提升,从 1 月的 7.72%快速增长 至 12 月的 76.85%,2020 年春节期间床位使用率有所下降,但自 3 月仍保持提升趋 势,10 月新增一病区,床位使用率从 9 月的 88.59%下降至 72.80%,随后继续提升,
2020 年底为 84.42%,已经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床位快速爬坡的基础上,医院盈利能 力持续提高,2020 年收入同比增长 175%,单床产出从 2019 年的 15.69 万提升至 41.24 万13,且在 2020 年实现净利润转正,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 37.91%、16.13%,预 计已经接近稳定发展阶段。
医院成本费用结构在筹建期以费用为主(占成本费用合计比 83%),主要费用为 租赁费(38%)、人工费(15%)、咨询费(13%),成本以人工成本(9%)、装修费(3%) 为主;爬坡期则以成本为主(70%+),主要成本为药耗成本(2019 年 27%,2020 年 37%)、人工成本(2019 年 20%,2020 年 25%),费用以人工费为主(13%左右)。由 此,医院爬坡期主要成本费用构成为药耗、人工。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随着医院医师团队逐步成熟,在当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患者数量增 长较快且将长期保持稳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在中长期将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以 浙江明州康复医院为例,该医院成立于 2015 年 6 月,2016 年开业,收购前 2016 年 和 2017 年 1-6 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270.69 万元和 622.67 万元,属于由培育期进入稳 定增长阶段,收购后 3 年内该医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 2,030.69 万 元、2,660.36 万元和 3,517.51 万元,2019-2020 年净利率分别为 17.01%、19.54%,盈 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
3、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分散,区域、发展模式、设备、人才为民营康复医院核心竞争要素
3.1、 民营康复医院并未形成大连锁龙头,行业集中度分散,随着三级医 疗康复体系逐渐完善,民营康复医院有望实现整体规模扩大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医院康复科床位数量排名前 3 的省市分别为江苏(2.28 万张)、浙江(1.87 万张)、广东(1.65 万张),但假定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2016—2020 年)》中的人均康复床位目标,即每千人 0.5 张,全国所有省市皆 处于床位缺失状态14,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区床位需求 大且供给相较其他地区充足,河北、江西、广西等地区需求较大但供给少,西藏、 青海、天津、海南、宁夏等地区需求和供给都较少。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从前 50 强康复医院床位规模来看,民营康复医院并未形成大连锁龙头,行业集 中度分散。前 50 强康复医院中涉及 3 个民营康复医院连锁:(1)三星医疗,旗下共 有 6 家医院(其中 3 家为体检医院,1 家在建),拟收购 2 家康复医院;(2)和康医 疗集团,旗下 5 家康复医院,其中 4 家位于杭州,每家医院床位数为 200-600 张,另 1 家位于安徽广德,床位数 100 张;(3)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拥有 3 个院区,皆位于 长沙,最大的梅溪湖院区床位数 160 张。根据前 50 强公立康复医院床位数情况,中 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康复医院 3 家单体医院床位数达到 1000 张左右,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 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等 7 家医院床位数超过 500 张,由此,目前民营康复医 院连锁整体规模不大,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家三级医疗康复体系未建立完善, 国内患者康复意识不够,国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机制并未健全。
3.2、 民营康复医院竞争要素:区域、发展模式、设备、医生
(1)医院所在区域:地区康复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充足、患者基础较大、公 立医院康复科供给较为缺乏、拥有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
通过汇总前 50 强中 16 家民营康复医院数据,我们发现:16 家医院主要位于北 京、江浙、沿海地区,该部分地区经济较发达,患者康复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为 充足,也有医院位于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区,该部分地区康复需求较为充足,人 口密集,还有 1 家医院位于江西,当地公立医院康复科较为缺乏。由此,地区康复 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充足、患者基础较大、公立医院康复科供给较为缺乏、拥有 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的地区更有利民营康复医院的发展。
(2)发展模式:“大专科,小综合”,拥有康复特色专科
前 50 强中 16 家民营康复医院主要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以康 复科为主,以部分临床综合科室为辅。康复大专科是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医疗, 体现高水平的专科实力,需要明确服务模式、理清康复流程、开展多类治疗项目; 临床小综合则为康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无需大而全,应针对主要康复服务重点 设置相关临床科室,以实用、够用为主要原则。15以 50 强中的民营康复医院为例, 较多优质民营康复医院拥有特色康复专科:杭州和康康复医院以老年康复为基础, 重症康复为支撑,功能康复为特色;浙江明州康复医院特色专科为重症康复;长沙 三真康复医院以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老年病康复为重点康复专科。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3)设备:能够选择经济实用、与自身匹配,且拥有较强设备管理能力的民营 康复医院竞争力更强
康复设备种类繁多,以三星医疗旗下康复医院为例,杭州、南昌明州康复医院 分别拥有 1064、425 台/套康复医疗器械。面对繁多康复设备种类,且由于民营康复 医院大多具备特色专科,设备的先进性、数量并不是构成民营康复医院强大竞争力 的必须条件,能够选择与医院自身特色专科匹配、经济实用,且具备较强设备管理 能力的民营康复医院则拥有更强竞争力。
从康复设备的选择上来看,康复医院应根 据设备的质量、疗效、使用率、国产或进口品牌性价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根据 患者诊疗需求进行各类设备的配置。其次,医院对康复设备的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 医生和设备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的性能、适应症、注意事项等,确保医生能开出正 确的治疗方案,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操作器械,且医院应有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维 修和保养工作。由此,对于民营康复医院,人才是基础,设备是条件,管理是关键, 强大的设备管理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医生: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扩充康复人才后续储备
上文提到,我国 2019 年康复执业(助理)医师 4.6 万人,按照每床至少配备 0.3 名康复治疗师的标准,我国康复治疗师尚存至少 2.5 万人的缺口,全国康复人才紧缺。 民营康复医院之前通过引进公立医院知名专家形成一定人才优势后,为了保持长期 发展,需要储备后续康复人才,通过统计前 50 强民营康复医院的情况发现,较多优 质民营康复医院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于 2014 年在南 京医科大学成立了康复医学院,长沙三真康复医院系中南大学湘雅系、湖南中医药 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基地等。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不仅能够跟随设 备更新换代的发展步伐,提升康复诊疗技术,还能为医院积累后续人才资源。
4、 未来发展趋势:医保支付合理化、民营康复医院连锁化、远程康复/智慧康复缓解人才数量瓶颈
(1)康复医疗服务医保未来趋势:项目覆盖面扩大、支付方式趋向合理化、报 销时间拉长、支付范围扩大
虽然目前纳入医保的 29 个项目基本兼顾了各类康复领域及各类人群康复需求, 但覆盖面仍需扩大。根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主任郝晓宁: 从医保项目来看,占支付费用较大币种的康复辅具费用在较多省市并未被纳入医保, 患者自行承担的压力较大;从支付方式来看,我国目前康复医疗服务主要按照服务 收费+床日付费的医保模式,服务收费导致医保范围内的项目过度医疗,而不在医保 范围中的项目进展缓慢,床日付费导致部分高床日费用的病患报销比例较低;从报 销时间来看,享受康复医疗报销时间仅为半年,很难满足大多数康复需求所需花费 的时间;从支付范围来看,医保主要针对住院费用结算,非急性康复期的费用无法 有效支付。由此,我国康复医疗服务医保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扩大。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2)民营康复医院连锁化
美国康复医院龙头企业通过持续收购扩大版图。美国有 3 家主营康复医疗服务 的上市公司:EHC (Encompass Health Corporation )、SEC ( Selected MedicalCorporation)、KHL(Kindred Healthcare Corporation),3 家上市公司皆通过持续收购 扩大业务版图。以 Encompass Health 为例,1984 年 Richard M. Scrushy 开设了第一家 连锁医院,后命名为南方保健康复公司,1993 年开始了第一次收购,用 3 亿美元收 购了 National Medical Enterprise 的 28 家连锁医院和 45 家门诊康复机构,成为了当时 全美最大的康复护理提供商,接下来持续收购,2020 年公司拥有 137 个康复医院, 床位数 9505 张。SEC 也自 1996 年创立开始,经过超过 10 次收购后成为了康复医疗 服务龙头之一。
我国政策明确提出支持民营康复医院连锁化:《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 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
我们认为,康复医院能够形成连锁化的原因在于:从复制性看,康复医院对大 型设备、高学历人才的依赖程度有限,进入门槛较低,且盈亏平衡周期较短,利润 水平偏高。规模越大的民营康复医院对设备厂商的采购量更大,议价能力更强带来 成本优势,且大型民营康复医院品牌影响力及业务覆盖范围更大,对患者及医师的 吸引力加强,获客优势及获医优势加固,且基于获医优势能够提升医院的专业服务 能力,由此,医院护城河逐步加深,竞争力越来越强,能够抢占中小民营康复医院 市场份额,获得更高市占率,形成民营康复连锁。由此,康复医院适宜规模化、连 锁化的发展道路,随着连锁化的提升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
(3)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细分领域发展 潜力较大
根据原卫生部《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 年版)》,康复医院至少设骨与关节康 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 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 6 个科室,毕马威从“市场吸引力” 和“市场进入能力要求”2 个维度,针对 11 个康复医疗科室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 明确 5 个未来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分别为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 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17。上文也就前 50 强康复医院进行总结,其特色专科 也以该 5 个细分领域为主。由此,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 儿童康复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
(4)通过增加后续人才储备、提升现有人才能力、调动人才积极性缓解人才瓶 颈
在我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皆存在较大供给缺口的现状下,意见提出 3 大举 措缓解人才瓶颈:一是加强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增加后续人才储备,二是强化康 复医疗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提升现有人才能力,三是完善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管理制度 调动人才积极性。
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5)建立医共体、远程康复等创新模式有效缓解康复供给稀缺现状
《意见》提到: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 形式,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 鉴于我国目前优质康复医院集中于北京及江浙地区,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专 科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分配到的资源仍供不应求,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形式 不仅能够加强不同层级医院间患者的流动,还能够提升较低层级医院的康复医疗服 务水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医联体机构包括中山医院青浦、吴淞、 厦门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东海老年护理院等,建立了覆盖急性期、亚急性期、 恢复期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其年门诊量超过 6 万,年康复治疗人次超过 40 万。
此外,在当下康复治疗师严重缺乏的环境下,远程康复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 治疗师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及时开展康复随访,督促患者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康复。 同时,远程康复具有持续、规律的优势,可免去患者舟车劳顿,成本相对较低,更 易被患者家庭所接受。
(6)医疗人员的短缺、技术的进步促进对智能康复设备、智能康复医院的需求
至 2035 年全球将会有大约 1290 万医护人员短缺,在人员短 缺的现状下,智能康复设备能够有效缓解人力瓶颈、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效率,例如 智能医疗机器人能够按照要求自主、安全移动,能够帮助医生、护士完成部分工作, 未来随着研发持续推进,甚至能够实现全力治疗。其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 VR 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医院的建设有望全面提升诊疗效率,例如上海永慈康复医 院,通过建设多层次的内外网络,实现医院设备随时接入互联网,便于设备管理; 医院还通过集中式的数据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类数据系统,全面提高康复医院的运 营效率、诊疗质量。
5、 风险提示
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不及预期。
报告链接:康复医疗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优质赛道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翔宇医疗研究报告:乘康复医疗行业浪潮,“产品+渠道”助力翔宇远航.pdf
康复医疗行业专题分析:康复公司比较,超额赛道揭秘.pdf
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与管理.pptx
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研究报告.pdf
三星医疗(601567)研究报告:康复医疗连锁模式得到验证,开启二次增长曲线.pdf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区域综合型医疗服务龙头,腾飞正当时.pdf
爱康医疗研究报告:聚焦研发+积极出海,开启后集采时代新征程.pdf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2023年度发展报告.pdf
迈瑞医疗研究报告:从全球器械巨头发展看迈瑞海外进击之路.pdf
可孚医疗研究报告:自产率持续提升,听力保健助力公司成长.pdf
翔宇医疗研究报告:康复器械迎黄金发展期,国产龙头扬帆起航.pdf
普门科技分析报告:体外检测与治疗康复并驾齐驱,光电医美锦上添花.pdf
康复器械行业研究:需求与供给共振,业绩与估值双击.pdf
伟思医疗(688580)研究报告:持续加码康复主流品类,快速成长切入激光射频赛道.pdf
三星医疗(601567)研究报告:智能配用电稳中向好,康复连锁加速扩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