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pdf

1. 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坐拥“制造+金融+碳资产”三驾马车

1.1. 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逐步发展为国有金融控股集团


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网英大”)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英大集团”)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网”)孙公司。英大集团 成立于 2010 年 12 月,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 1022 亿元,是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和金融 资产投资管理平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为中央国有企业。国网英大的实际控制人 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网属性较强,第一大股东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65.53%)。根据 2021 年中报,国网英大现有前五大股东分别 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5.53%),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7.49%),上海置信(集团)有限公司(3.63%),上海置信电气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1.70%),济南市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52%)。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干将履新,丰富经验与专业技能助力公司未来发展。公司现任管理团队履历丰富, 专业技能扎实。董事长杨东伟先生拥有博士学位,为正高级会计师,历任鲁能集团、 国网上海电力总会计师,英大商务服务公司筹备组副组长,国网电商公司执行董事、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国网电商公司(国网金融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 现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本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总经理谭真勇拥有博士学位,正高级会计师,现任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 委委员,本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综合看来,董事以及其管理团队材高知深, 丰富的就业经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有望推动公司业务较快发展。


1.2. 传统制造业毛利率走低,增资扩表转型多元金融


公司前身为置信电气,主营电力装备业务。2019 年及以前,公司从事电力行业的 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板块业务,主要包括配电设备及运维检测、高电压技术与服务、综 合能源服务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 25%, 且逐年下行,2019 年仅为 13.84%。受成本端拖累,公司归母净利润不断下探,2019 年 全年归母净利润(追溯前)同比-17.4%至 0.16 亿元。2019 年 12 月 25 日,证监会回复 通过公司重组计划,公司开始全面布局多元金融业务。


电力公司布局多元金融,2020 年完成增资扩表。2020 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对外股权投资金额逾 178 亿元,共发行 43.62 亿股股份,公司普通股股份总数由 13.56 亿股增加至 57.18 亿股。公司发行 39.55 亿股股份向英大集团等交易对方购买英大信托 73.49%的股权和英大证券 96.6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英大集团持有公司 59.83%股权, 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募集配套资金 22.38 亿元向英大证券增资,同时,英大证券向 其全资子公司英大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控股英大保理,并与英 大信托共同向英大保理增资。此外,置信智能参股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股权, 以盈余公积转增注册资本。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控股股东由国网电科院变更为英大集团(65.53%),第二大股东国网电科院持股比例由 31.57%变更为 7.49%;公司总资产 由 86.7 亿元增加至 396.8 亿元(+357.5%),净资产由 35.4 亿元增加至 200.4 亿元 (+465.6%)。


“金融+制造”的双轮发展战略。至此,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一 方面从事低碳节能、中低压电气及新材料一次设备、电网智能运维系统及设备、电力 工程及节能服务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业务,另一方面则坚持根植主 业、服务实业、以融强产、创造价值的定位,走出了一条颇具国网特色的金融业务发 展道路。至 2021 年 H1,公司总资产较年初+9.3%至 433.59 亿元,净资产较年初+2.8% 至 205.97 亿元。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1.3. 借助资源优势进军碳资产市场,多项业务开业内先河


我国碳市场建设始于“十二五”初期,2011 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 号),我国试点碳市场建设启动。 2017 年,国家发改委组织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 候规〔2017〕2191 号)任务要求,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十三五”以来,我国积极 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增 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0 年,我国作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重要宣示,碳资产行业迎来 较大的发展契机。国家着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越来越多的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和外资、民营企业加强碳排放和碳交易管理,积极参与到全国碳市场建设中来。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 4.44 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 104.66 亿 元。英大碳资产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唯一的碳资产管理公司,也是行业专业的碳资 产管理机构,2020 年,英大碳资产积极布局全国碳市场,在碳资产及方法学开发、碳 交易、低碳课题研究、碳审核等方面提供支撑,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网英大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涉足碳资产管理业务并且拥有完整业务链的上市公司, 开辟行业之先河,自主开发完成国内最大的能源互联网碳资产管理平台,为企业低碳 转型提供“管理+技术+资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基于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色金融 服务、绿色供应链管理、低碳智库、碳中和六大业务板块发力,以统一管理为核心, 碳资产管理平台为载体,构建一站式的综合碳资产管理服务。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2. 多元金融拉动利润高增长,产融协同助推制造业新升级

2.1. 公司完成资产重组,成功转型“金融+制造”双主业运行模式


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实行“金融+制造”双主业运行模式。公司于 2020 年上半 年正式完成金融资产的重组,主营业务由电气制造业转变为“金融+制造”双主业。制造 业方面主要涉及电气及新材料设备、电力运维业务、低碳节能与工程服务相关的研发、 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金融业务方面则主要从事信托、证券、期货、保理、碳资产 等业务领域。目前(截至 2021 年 H1)持有财务公司、财险、寿险、保险经纪、保险 资管、信托、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保理、投资、碳金融等 14 块金融或类金融牌照,参股 36 家机构。


公司控股子公司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英大信托”)主要业务按照业 务属性可划分为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信托业务产品投资范围涵盖金融、能源、基础 设施、工商企业等各个领域,产品种类包括单一资金信托、集合资金信托和财产权信 托;固有业务以投资类业务为主,投资标的类型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权益类投资 作为补充,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按照业务目的可划分为融资业 务、财富管理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融资业务主要包括信托贷款、股权融资等融资服 务,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提供机构、个人、家族及公益类信托,投资银行业务则包括并 购重组、债券承销及财务顾问业务。公司控股子公司英大证券为综合类证券公司,主 要从事证券经纪、信用交易、投资银行、自营投资、资产管理、科创板跟投等业务。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2.2. 多元金融带动净利提升,传统业务营收趋于稳健


公司营收规模向好,多元化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在 2020 年疫情背景下,传统主营业务如电气设备、电力运维服务等业务规模未受严重冲 击,在保住制造业基本盘的情况下,公司启动金融行业业务。得益于权益市场的向好, 公司信托、证券两大板块助力业绩腾飞。2020 年公司总营业收入达 80.92 亿元,同比 增长 6.42%。其中,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收入 49.81 亿元,同比减少 3.22%;金融业务 开展首年贡献 30.51 亿元营业收入,旗下的证券、信托、保理营收分别为 12.29、18.02、 0.20 亿元。2021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长,同比+32.89%至 36.25 亿元, 其中电力装备业务同比+44.16%至 18.20 亿元,信托业务同比+20.11%至 10.75 亿元,证 券业务同比+30.45%至 6.95 亿元。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资产重组带动营收结构变化,金融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 2020 年完成资产重 组后,营收结构发生大幅改变,传统电力装备业务合计营收占比由 2019 年 98%大幅下 降至 2020 年的 62%,而金融业务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约为 37%,金融业务的加入驱动公 司成功转型“金融+制造”双主业发展模式。2021 年上半年,电力装备业务营收占比进一 步下降 12 pct 至 50%,信托业务营收占比提升 8 pct 至 30%,金融业务营收占比进一步 扩张。


营业成本率长期高企,金融业务明显改善成本端。自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成本占 营业总成本比重长期处于高位(>80%),主要为制造业领域的投入,而期间成本率相 对较低。截至 2020 年末,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前期投入已基本完成,2016 年达到 58 亿元顶点后,2017-2020 年营业成本均保持在 45 亿元左右,其中 2020 年营业成本同比 略降 1.2%,制造业成本投入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2020 年引入金融业务驱动公司营业 成本结构改善,公司电气及新材料设备、运维服务与节能环保等传统制造业营业成本 占营业总成本比重迅速降至 71%,但成本率仍保持高企。随重组工作结束,各项业务 步入正常轨道运转,2021H1 营业成本率显著下降至 43%。


金融业务大幅贡献利润,信托成为净利驱动。2020 年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公司新 增金融业务,英大信托、英大证券、英大保理并入公司后,扩大了公司经营规模,提 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资产、净资产、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根 据用益信托网统计排名,英大信托在重组完成首年,即产生信托业务收入 16.99 亿元, 居于行业第 14 位,较 2019 年上升 13 个位次;资本利润率 12.92%,位于行业第 12 位, 较 2019 年上升 14 个位次。据年报披露数据,公司 2020 年净利润 15.03 亿元(同比 +22.67%),归母净利润同比+23.43%至 11.76 亿元。其中,英大信托贡献净利润约 12.38 亿元,占公司总净利润的 82%;金融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逾 15.58 亿元,合计占 比为 103.66%;置信电气贡献净利润 0.2 亿元,占比 1.34%。以信托为首的金融业务的 加入核心驱动公司净利高增,成为公司未来的主力增长点。2021 年 H1,公司净利润受 市场波动影响,增速不及营收,同比+13.74%至 8.5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3.31%至 6.4 亿元。信托业务与证券业务分别贡献净利润 89%、24%,为公司最主要的净利润来 源。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信托业务毛利率高位显著,中和公司传统业务低毛利劣势。2020 年增加金融业务 后,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其他业务成本(金融类)占比提升,压缩主营业务成 本占比空间,费用结构逐步向多元金融公司模式转变。2021H1 营业成本占比较 2020 年下降 9pct 至 62%,我们预计将持续下降。2020 年公司毛利润合计约 18.49 亿元,其 中信托业务贡献毛利润 15.04 亿元,占比约为 81%。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 23%,其中 电力装备业务毛利率仅 12.6%,信托业务毛利率为 83.5%,证券与保理业务毛利率分别 为 19.4%与 20.2%,均高于传统制造业分项。传统制造业受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影响,毛 利率逐年下降,金融业务扭转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趋势,对公司传统业务毛利劣势起 到中和作用。公司可借助国家电网渠道,承接国网技术转移,打造规模效应,从而节 省传统业务的销售、科研费用,压缩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金融业务扭转公司传统制造业颓势。自 2016 年起,公司 EPS 开始呈下降态势,传 统制造业盈利能力不断恶化。直至 2020 年公司加入金融业务,叠加市场行情回暖,带 动公司扭转传统制造业盈利颓势,创下大幅增收。2021 年 H1,公司年化 EPS 较 2020 年增加 0.02 至 0.23 元,受净资产增加影响,公司年化 ROE 较 2020 年略降 0.2%至 7.3%。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2.3. 双主业布局快速发展,产融协同联合拉动营收增长


电力装备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 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电力行业正在加快 清洁低碳供应结构转型进程,着力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 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绿色化水平。随着我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碳达峰、碳中 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的推进实施,能源电力将逐步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 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推动变压器产业链优化升 级,加快电网企业变压器升级改造,加大高效节能变压器推广力度,非晶变压器市场 空间进一步增加;配网装备将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一体化、全绝缘、 免维护、环保型配网设备将成为发展主流;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快,特高压建 设将保持稳定增长;以“大云物移智”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加快迭代,将推动以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能源服务加速发展。


金融行业进入关键战略机遇期。一是金融监管进入从严从紧期,金融监管部门持 续加大对各类金融业务的全面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金融机构稳健合规 经营成为理性选择;对金控公司实施准入管理,全面持续穿透监管金控公司的资本、 行为及风险。中央首次明确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金融科技监管进入新的 阶段。风险形势不容低估,各类风险仍多发易发,资本市场震荡和分化加剧,重点领 域风险防范要求进一步提高。二是金融业务发展进入更加关键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 我国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规范、透明、开放、 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着力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加大直接融资占比,鼓励和引 导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稳妥推进利率 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 力支持产业金融、绿色金融,为公司业务发展进一步打开空间。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开拓产融协同增量客户,共建产业链客户生态圈。公司依托电力公司与供应商的 业务基础,发掘供应商的金融需求,开拓产融协同增量客户,扩大产融协同业务规模, 共同建设产业链客户生态圈。通过产融协同,公司在多个板块及业务获得多项优势。 在融资业务板块的绿色供应链保理融资业务中,数据与长三角内网系统对接,确保了 数据安全;资产一键导入,线上批量确权;流转实时通知,跟进资产情况;到期提前 提醒,提升管理效率;全流程采用线上操作,业务量快速提升。


建立产融协同分润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的利益共享局面。中心与电力公司建立以 客户数量为基础,业务规模为主要测算口径的产融协同利润分享机制,构建了以电力 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中心作为金融服务提供方,供应商作为资金需求方,利润来源为 供应商支付的利息与外部资金之间的利息差的商业模式。在实现全线上业务操作后, 公司预计其 2022 年全年实际融资规模可达 20-30 亿元;2021 年上半年置信智能以融资 租赁方式落地产业合同金融超过 9 亿元,有力提升产业规模与经营业绩。


钒电池行业已进入商业化前夕。目前(2021 年 8 月),电化学储能是推动传统电力 系统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的最直接、效果相对较好的支撑技术和基 础装备之一,主要包含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钒电池等产品类型,其中,全钒液流 电池被认为具有安全性高、寿命周期内经济性好、废弃后环境友好等优点,切实满足 储能安全性、大规模长周期储能项目需求持续增长、回收和环保闭环低碳发展等现实 需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 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 实现钒电池等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眼下钒电池行业处于商业 化前夕,随着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迭代升级,商业投融模式不断创新,行业对全钒液流 电池储能的定位愈加清晰,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钒电池行业有 望迎来全面发展第一阶段。湖北省提出研制完善百千瓦级钒电池电堆和成套电池装备, 形成 100 兆瓦园区和电网级储能成套装备制造与电站设计、建造和运维能力支持全钒 液流电池储能装备产业化发展和应用示范;辽宁、江苏等多地已在筹划百兆瓦级别的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甘肃、四川等省份也将钒电池产业列入重点规划。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深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促进钒电池形成规模产业。国网英大子公司武汉南 瑞自 2010 年起开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将钒电池被列为重点产业项目进行培 育,致力于推进钒电池产业化,经过十年深耕,已全面掌握钒电池改性选型技术,建 设完成兆瓦级钒电池电堆生产线,具备钒电池本体设计、材料研制、系统集成能力, 及兆瓦级储能电站设计、建设能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 7 项, 技术综合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自主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模块化集成及应 用”、“基于 WHNR-VRB-25 31.5kW 电堆的 WHNR-VESS-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经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电联产品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实用新型 专利共 70 项,授权 40 余项。目前(2021 年 8 月),公司正积极与江苏省电力公司推进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落地,并与上游供应商、商业合作伙伴等推进商业模 式创新,以降低电解液成本,加速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市场进入规模化。


3. 碳中和孕育广阔碳市场,公司碳资产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3.1. 碳中和或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 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见表 3)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英 国 2019 年 6 月 27 日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但新 任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设定 2050 年 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从英国掀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机器代替手 工劳动,能源革命上主要是燃煤;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从德国人发明内燃机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 革命上开创了电力、石油的应用;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 世纪以核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 为标志,能源革命上开创了核能的运用;


(4)第四次科技革命:21 世纪以碳中和为导火索或将电力能源革命的改革传导到 各个行业(电力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农业等),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碳排放涉 及整个经济系统里的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转型,实现碳排放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 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


3.2. 政策助推碳市场发展提速,孕育广阔市场空间


围绕企业碳审核、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等新兴业务市场空间广阔。从控排企业角 度出发,为达到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企业需要对碳资产进行管理, 围绕企业从事碳审核、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碳金融、低碳及碳市场相关课题研究等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市场空间广阔。具体板块如下:


(1)碳审核业务——企业碳排放内部审计。碳审核是指依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核 查标准,为企业编制或审核碳排放报告,提供碳排放管理建议;开展碳审核是为了改 善企业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对具体能源利用效益的测算,查找在能源利用 方面存在的浪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和制定节能方向,最终使企业的碳 排放政策和程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达到预定节能减排目标,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碳审核在实操中可分为七大基本步骤: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源、选定碳监测产品、确定 碳审计的操作范围、收集活动水平及排放系数等数据、计算产品碳足迹、检验碳足迹 分析可信性、形成碳审计报告。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2)碳资产开发——为企业设计开发 CCER 项目。碳资产开发是指为客户提供 CCER 项目的设计、备案以及签发服务;企业通过实施自愿减排项目减少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经由国家发改委按照严格的程序核证后产生 CCER,由此形成碳资产。作为碳 交易市场的重要标的物,CCER 是优良的碳资产,具有国家公信力强,来源、用途、 交易方式多元化、计入期相对较长等特点。CCER 交易既是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的重要 补充,也是活跃碳市场、盘活碳资产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全国碳市场、完善企业碳资 产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通过碳资产开发加强低碳经营,提高碳资产的资源使用 效率,并进一步强化对碳资产的管理,释放企业碳资产价值变现的潜力。


(3)碳交易包含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是指按照客户提出的条件,完成 碳交易的撮合及碳资产的转让过户;从事碳资产交易的经纪业务员在掌握碳交易的原 理、机制和操作模式的基础上,遵循国家碳市场政策与交易规则,对有关碳资产的现 货、期货、远期合约等多种交易产品进行标准化交易。


(4)自营业务是指根据碳资产的市场价格买卖碳的相关产品;根据自身的碳资产 管理规划,企业内部交易员基于对碳市场相关政策、交易规则的把握,对碳交易市场 变动、价格走向开展专业化分析,结合交易价格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 导向作出预判,从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和开展碳交易活动。企业在自主经营碳资产交 易业务过程中逐渐实现对碳盘查、交易、履约、碳资产开发等事务的系统化管理,并 把碳资产当成一种有效资本来运作,将其作为一种资产管理与金融工具,从而更好地 服务于自身碳管理的总体策略和目标。


(5)碳金融是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各类客户提供创新的碳金融融资工具;碳金融 作为与碳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相联结的重要中介,为提升和创造碳资产的价值提供了 环境和平台,它主要包括低碳经济投、融资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两方面。一方面,金 融资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开发碳资产的项目和企业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来自 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碳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碳现货、期货等 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碳交易的各个环节,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 助企业开发管理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减少碳资产流失等带来的风险 与损失,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赢。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6)低碳及碳市场相关课题研究是指在环境市场建设、低碳城市、绿色金融等方 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前瞻性课题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 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服务。


(7)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金融活 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 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它实现了金融业自身营运的绿色特性, 将生态观念引入金融,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它依靠金融手段和金融创 新影响企业的投资取向,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 化和新型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绿色金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发展,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当前(2021 年)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 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与碳金融六大类。2021 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 年,也作为中国发展的“碳中和”元年,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资源 向绿色领域倾斜,推动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协同发展,引导绿色金融服务于 21 世纪中 国低碳经济时代全面发展。


参考欧盟经验,我国碳资产管理市场规模 2030 年达千亿。我国现行的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主要由碳配额交易市场和 CCER 交易市场构成。碳配额市场是政府初始分配给 控排企业的减排量(即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是碳配额市场的重要 补充,已核准的 CCER 项目主要是风电光伏发电、垃圾焚烧、生物质填埋等。2021 年 1 月 1 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未来我国碳市场覆盖范 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 航空等八大行业,排放总量将超过 50 亿吨,“十四五”时期碳排放交易量、交易额有望 在“十三五”的基础大幅增加。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碳资产管理服务市场, 带动绿色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碳资产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参考欧洲碳市场发展 历程,主要经历了四阶段,第一阶段将电力行业以及炼油、炼焦、钢铁、水泥、玻璃、 石灰、制砖、制陶、造纸等行业纳入配额管理,而目前(2021 年 H1)我国仅纳入电力 行业,我们预计 2021 年年底有望有 2-3 个新增行业纳入。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参照 EU-ETS 发展历程,我们预计 2030 年我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千亿。我们预 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进一步兑现,配额供给总量将逐步缩减,除电力行业 外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碳金融的发展将进一步丰富 碳市场衍生品交易,从而刺激成交量进一步扩张,推动市场规模增长。根据欧盟碳市 场经验以及 MEIC 对我国碳排放量的预测,我们推算出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千亿。 推算结果基于下述假设而得:(1)根据欧盟碳市场经验,假设碳排放量纳入碳交易市 场的比重为 40%;(2)根据欧盟碳市场经验,假设用于流通交易的碳配额占总配额的 25%;(3)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 年中国碳价调查》,假设 2030 年碳价 93 元/ 吨,2050 年碳价 167 元/吨。


当前(2021 年 H1)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公司发展机遇与 挑战并存。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 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变数。我国是 2020 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 体,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中央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 性,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 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入全面起步期。中央全面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十四五”期间将围 绕扩大内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关键点发力见效。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3.3. 建立全环节碳资产业务生态链,为未来营收增长增加新动能


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英大碳资产”)成立于 2013 年 11 月, 2021 年 1 月划归国网英大直接管理,是国网公司系统内唯一的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 英大碳资产基于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供应链管理、低碳智库、 碳中和六大业务板块发力,以统一管理为核心,碳资产管理平台为载体,构建一站式 的综合碳资产管理服务。


公司打通碳资产业务生态链全环节,精准覆盖各类客户碳资产开发、管理核心需 求。针对碳资产管理板块,公司为企业编制碳排放清单、出具碳排放报告、提供碳排 放管理流程建议,提供包括 CCER 设计、备案及签发在内的一站式开发服务;针对碳 交易板块,公司业务涵盖自营交易、代理交易以及碳资产托管业务,开展自营交易为 客户提供优质碳资产、接受客户委托完成碳交易的撮合及碳资产的转让过户,为控排 企业提供碳资产委托管理服务;针对绿色金融服务板块,公司为各类客户提供创新的 碳金融融资工具,开展绿色投资评估,协助制定 ESG 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针对绿色 供应链管理板块,公司为企业提供绿色认证服务,提供量化环境风险、降低供应链环 境风险的解决方案;针对低碳智库板块,公司为开发碳减排方法学为企业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政府和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前瞻性课题研究、专业碳普 惠设计方案协助建设碳普惠平台、定制化低碳领域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针对碳中和板 块,公司为企业经营、赛事、会议等提供包括碳中和方案、碳排放计量等在内的碳中 和一站式服务。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碳资产综合开发利用解决方案供应商,长期深耕碳资产业务市 场,专业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碳资产业务经验,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湖北、福建、四川 8 家碳交易所会员资质和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会员资质, 已为上海、北京、江苏、新疆、安徽、福建、深圳、内蒙古、广西等地 300 多家央企、 上市公司和地方性企业提供碳排放管理服务。自 2014 年起,已开发风电、光伏和电动 汽车充电等 CCER 项目近 50 个,累计碳资产开发量超过 1500 万吨,其中为系统外企 业累计碳资产开发量超 1000 万吨;自主开发五项碳减排方法学,并已在国家发改委、 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备案;在碳资产管理和低碳研究领域已承接国际合作项目 3 项,政府合作项目 4 项,国网总部科技项目 3 项,系统内单位管理咨询项目 10 项,系 统外单位管理咨询项目 4 项;于 2016 年底成立首个碳交易业务部,碳交易业务交易金 额近亿元;开展了国内首个碳减排量(CCER)质押融资贷款业务、航空业首个碳资产 卖出回购委托管理业务,参与了江西首个碳普惠机制-抚州碳普惠试点,为抚州市设计 了完整的碳普惠体系;国网英大碳资产是多地发改委指定培训机构,是中国人力资源 保障部“碳资产管理师”培训合作单位,已经在上海、安徽、江苏、天津等地开展了累 计上千人次的培训活动。


公司身处电网板块,电网主业转型机会为碳资产业务供应庞大客户资源。公司依 托电网主业客户资源,形成了“平台+业务”的发展模式,坚决落实国网“服务双碳、一 体四翼”的决策部署,确立“服务双碳、链接产融,双向发力、赋能发展”的平台式发展 定位,通过与国网内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碳资产潜在客户资源的引流。与此同 时,秉持外向型发展思路,不断拓宽服务客户范围,目标客户聚焦发电、水泥、钢铁 等全国碳市场重点控排行业和电工装备供应商、区域龙头企业、部分上市公司、外向 型企业等非控排企业。


公司坐拥丰厚金融资源,金融综合优势为碳资产业务持续赋能。一方面,长期从 事信托、证券、期货、保理等金融业务为开展碳资产抵押、质押、回购等金融衍生品 开发、碳交易经纪业务、碳资产委托管理等提供了丰富的业务经验支持,通过与自身 碳专业管理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以碳聚融,以碳促产,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国网 金融力量助力公司成为绿色金融发展引领者,通过联动长三角金融中心、英大各金融 单位研究“碳+金融”,撮合金融机构形成三方合作,探索各类碳金融服务形式,帮助能 源产业链企业盘活自有碳排放权资产,发掘减排企业、转型项目,为新型电力系统的 构建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碳资产行业市场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被列为我国 2021 年 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重点任务的主要途径。 2021 年 1 月 1 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未来我国碳市 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 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排放总量将超过 50 亿吨,“十四五”时期碳排放交易量、交 易额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大幅增加。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碳资产管理服 务市场,带动绿色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碳资产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更好服务 国家电网“双碳”战略工作需要,国网英大碳资产公司将把握电网在能源低碳转型中的核心枢纽作用,引领能源产业链碳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力争成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 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


4. 风险提示

1)业绩增长不及预期:公司部分业务和盈利能力会受到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 响,如疫情状况、经济和政治状况、金融的总体趋势、证券交易量的变化、市场的变 化以及此类交易处理方式的变化。上述政策致使市场疲软导致公司业务规模减小将对 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2)信托业务监管趋严:信托业监管日趋严格,资管新规的降杠杆、去通道的收紧 将影响公司信托业务规模的发展。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集中度不断提高,公司信托 业务展业难度提升,业务结构调整转型要求迫切。


3)碳资产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对公司碳资产管 理业务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内碳资产市场交易活跃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前期 投入较大,若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碳资产业务的发展。


4)市场波动影响电力装备业务盈利能力:随着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进, 市场现有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铜、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可能 影响公司电力装备业务的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




报告链接: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金融统计分析要点.docx

银行资本新规影响测算之金融投资篇.pdf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技术与安全白皮书.pdf

安永-金融服务业领导网络:应对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业的迅猛发展.pdf

2024年未来全球金融科技报告.pdf

国网英大专题报告: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pdf

【东吴证券】金融制造并驾齐驱,碳资产业务一骑绝尘.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