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解:央行数字货币形态详述
1.1 最新试点情况
个人钱包开立超过1亿,交易金额560亿元
经过数年试点,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10+1”格局;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 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10个试点地区及北京冬奥会场景; 截至2021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 易金额约560亿元。
1.2 央行数字货币APP:1月推出数字货币APP测试版
1)1月4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上线试 点 。1月5日,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用户可在美团外卖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1月6日,支付宝、微信先后“官宣”接入数字人民币, 成为新增运营机构。
2)9家银行开户,12家银行充值 。六大行和招商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共等9家银行可 以作为钱包开立选择 。开立钱包后,可选充值银行除以上9家外还有中信、光大、 浦发等超过12家银行。
3)账户松耦合、账户分级、低级别账户匿名。四类账户数字人民币允许仅用手机号开通匿名钱包;匿名 账户可以例如手机号作为账户名,但只支持小额场景支付; 三类需身份证实名认证,二类需关联勾稽银行账户,一类 与普通银行一类账户类似,需线下机构面签。
1.3 DCEP特性:六大设计思路特性
1)基本特性:替代M0,不计付利息; 基于100%准备金发行,发行阶段央行扣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发等额DCEP;回笼阶段反之; 双层架构:央行2商业银行2C,央行将DCEP发行至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DCEP服务;
2)存在形式:存在形式: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加密数字串;包含:编号、金额(类似纸币,编号唯一不可重复)、所有者和发行者签名; 具有可编程性;
3)由谁管理: 登记中心:记录DCEP对应用户身份(归属权);记录流水,即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 过程登记; 认证中心:目的是实现可控匿名(DCEP只对中央银行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数据),认证机制为 PKI或IBC;
4)如何管理: 中心化管理:登记中心基于传统集中化方法构建,加密只对央行披露; 账户松耦合方式投放:即使用者不需要银行账户即可实现转账;
5)是否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核心底层技术): 发行中心化:DCEP登记中心没有采用分布式账本,核心登记系统中心化管理; 查询分布式:DCEP确权可以部分供外界查询,实现数字货币网上验钞机功能; 一方面,金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支付系统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从一种方案 切换到另一种方案耗费极长时间,而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容纳或试行多种技术方案。因此, 一个竞争性、多方案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更适合中国。
6)应用场景: 短期内更多为本国考虑;目前已开始大规模零售环节试点; 跨境支付可能短期内以零售应用为重点。周小川认为,类似Libra的以跨境汇款为侧重点的应用 存在一定问题,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还是应注重在零售系统中的应用,同时重点解决跨境旅游等 经常项目的支付问题。 同时,央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跨境支付合作的清算环节。
1.4 总结:DCEP发行流通特点
总结上文可以发现,目前央行DCEP在发行流通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中心化:使用了基于UTXO的中心化账本; 登记中心由央行唯一中心化维护;
钱包账户松耦合:央行可以通过管理的数字货币登记中心,知道地址与用户身份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一定强制账户实名;
交易过程直接记录 :交易过程并不像比特币向全网每一个节点公告,再由矿工打包进区块并运行共识算法; 由中央银行直接记录在中心化账本中; 即DCEP在设计思路上无限接近于现金!
2. 应用:DCEP推出后对各方影响
2.1 DCEP对于C端个人的影响
C端消费者: 可能统一所有不记息支付账户:社保、公交卡、市民卡、校园卡 。
较大变化是:双离线环节更加便利。它的业务机制有两个核心要点。一个是业务机制上面有两个特征,包括了核身和支付;另外 一个就是终端和介质之间有一个信任机制; 适用场景:大量人群快速短时内完成核身或小额支付的场景,在网络不畅或信息化环境异常 时,也要求保障交易的成功率,典型的如:公交、校园食堂消费。
2.2 DCEP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影响猜测
可能使得货币政策时滞性收窄,货币政策传导更为有效:缩短纸币发行流通时间:DCEP成本低,资金的流动几乎无时差; 现金的数字化将减少其发行和流通的时间:未来大额提现或无需预约; 理论上央行可对信用扩张过程中的成本施加影响,对资金流向加以监督。
金融监管强度增加:若可以实现账本的全流通链路跟踪,则基于账户监管——基于货币全流程监管。可控匿名:DCEP只对中央银行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数据; 数字货币可追溯性:使得央行基于大数据追踪资金流向成为可能。
数字货币形态下负利率政策成为可能:理论上当DCEP替代所有流通中纸币时;当存款、债券等债权关系凭证收益率为负时,通过钱包 服务商对数字货币收取一定费用形式,使得负利率政策成为可能;政策含义上DCEP利率,可能做到替代存款基准利率成为央行调控银行存款及信贷利率的工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 DCEP对银行影响
B端:对公账户合作与线下商户合作。
未来银行可能加强与企业客户合作,通过数字货币形式发放工资、补贴等。 部分银行还通过企业客户找到代发工资户,然后邀请其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如此前苏州部分区域公务员交通补贴通过数字货币试点发放等。
银行加强与线下商户合作,或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放线上场景。 企业端则主要通过拓展收单商户的方式,猜测有极大可能降低目前互联网三方公司商户扣率 (即降低到0.38%以下); 也有部分地区试点与本地APP合作,举办线下消费节; 或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如苏州与京东合作)开放线上场景。
2.4 DCEP对第三方支付影响
可能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尤其线下环节的影响力。线下POS收单场景:5 ‰-6 ‰扣率,发卡银行分润70%(3.5 ‰ -4.5 ‰ ),收单20%、清算10%。 互联网支付中:互联网公司分润2‰(线下交易)~6‰(线上交易),发卡行分润0.5‰~2‰。 DCEP场景中,银行端为加强推广,我们猜测扣率可能降低至3.8 ‰以下(扫码扣率)。
可能对第三方支付收单商业模式产生一 定影响。猜测DCEP支付和POS收单可能有一定替代性,目 前尚不明确DCEP支付中聚合支付厂商分润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企业可能在线下场景 开拓更多APP/小程序支付模式。线上APP小程序模式商家扣率和分润模式可参考线 上支付 。三方支付互联网企业可能战略性布局本地生活、小 程序、APP。
3. 跨境:分布式账本国际结算未来
3.1 分布式账本潜在杀手级应用,多年来不断的尝试
我们猜测主要原因包括:
1)涉及多个国际巨头金融组织,各方利益难以协调。 如R3 CEV,一度吸引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多国大银行 加入; 后因利益分布等多种问题成员先后退出;
2)底层技术不适用于银行和跨境清算的复杂环节。 如加密货币Ripple,经英国银行测试“不够成熟”,Ripple首席密码学家也认为“Ripple跨境 支付技术不适合用于银行”;
3)科技公司和民间组织可能无法承担“稳定币”角色。
3.2 现有跨境体系:流程复杂,依赖SWIFT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2015年10月8日,中国国内19家商业银行,以及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 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成功上线运营CIPS系统。 2018年3月26日,CIPS二期投产试运行, 10家中外资银行同步试点上线。2017年,CIPS处理业务125.90万笔,金额14.55万亿元 。付款方通过开户银行将款项汇往收款方,每笔款项信息由开户银行通过 CIPS系统传输到代理银行,代理银行通过SWIFT系统逐级清算。最后由收款方银行结算。代理行、清算行、CIPS等模式都基于银行账户,为此境外银行需要有人 民币业务,境外企业和个人需要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
3.3 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降低交易时间、交易成本
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交易与清算同时完成
当一笔交易产生时,向全网每一个节点广播,节点确认无误后,交易信息被确认并记录;即在交易完成的同时,清算就已经完成了,实现理论上的T+0;链上每一个节点在无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处于互相平等地位,非常适合国际银行之间的清算交易。
3.4 四种跨境数字货币方案,各有利弊
目前的央行DCEP方案并不是跨境数字货币唯一可能形式。理论上跨境数字货币可能存在四种形 式:单一货币稳定币,一篮子货币稳定币,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以及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但 都存在缺陷。
一篮子货币稳定币 :如Libra/Diem,在价格稳定机制、储备资产管理、用户习惯培养等方面存在挑战,同时也有货 币主权保护问题;
单一货币稳定币:如果在全球支持跨境,即成为全球稳定币,过于理想化且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较强监管;
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 即目前央行DCEP推广中的主要形式,可以有境外的个人和机构用户,但在尊重他国货币主权的 前提下获取境外用户并非易事,而且M0定位也会限制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更好的形式,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将成为不同国家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之间交互,并支 持跨境同步交收(PvP)的重要机制,这也是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上的热点话题。 例如,此前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动的“数字货币”跨境项目,目的也旨在探索利用分布式账 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结算。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2022春季策略:从银行到衍生应用,数字货币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pdf
金融统计分析要点.docx
银行资本新规影响测算之金融投资篇.pdf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技术与安全白皮书.pdf
安永-金融服务业领导网络:应对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业的迅猛发展.pdf
2024年未来全球金融科技报告.pdf
数字货币专题分析:发展提速,银行IT供应商有望领先受益.pdf
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调查.pdf
布鲁盖尔研究所-央行数字货币的增值:来自欧元区的观点(英).pdf
全球数字货币法规报告.pdf
央行数字货币共创未来银行生态体系白皮书.pdf
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行发展洞察报告.pdf
纳斯达克专题报告:从交易所到金融科技领军的行业破局者.pdf
毕马威-金融科技的未来,基于美国市场的观察.pdf
金证股份研究报告:“双基石”战略转型,AI驱动金融科技新未来.pdf
证券行业专题报告:从AI应用看证券领域金融科技发展态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