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医疗器械行业——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国产替代大有可为.pdf

2022-04-08
27页
2MB

1 生物科研试剂: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石,市场空间广阔

生物科研试剂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 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研究层次涉及分子、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及群落和生态系统,既探究生命起源、进化等重要理论 问题,又有助于解决人民健康、农业、生态环境等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推进,生物科研试剂作为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需的一类试剂耗材,其应用场景不断丰 富,在教学、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疾病防控、医药生产、医疗监测、食品安全、环境 监测等多个场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库”,生物科研试剂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发展直接影响产业创新进程。


生物科研试剂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客户众多。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化学科 研试剂、生产设备及耗材供应商,由科研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加工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下游用户包括科研机构用户(高等院校、各类研究所等)和工业用户(药 企、CRO、IVD 企业等)。从用户的特点来看,单个工业用户的需求往往更大,出于成本 考虑对产品的价格也更为敏感;而科研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往往更加分散,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也更低。




1.1 生物科研试剂种类多,性质复杂,需求分散


根据相关研究场景,生物科研试剂可分为分子类试剂(克隆载体、定制化核酸等)、 细胞类试剂(培养基、细胞株等)、蛋白类试剂(重组蛋白、抗体等)三大类,其中单品 种试剂的分型常在数十万种以上。以优宁维的销售产品为例:目前公司提供生命科研试 剂产品 SKU 超过 469 万种,其中抗体及相关试剂超 310 万种,重组蛋白超 25 万种,产 品覆盖基因、蛋白、细胞、组织及动物等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涵盖生命科学基础研究、 医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研究、药物研发、细胞治疗研究等领域;同时,公司试剂销售 分散,下游客户采购呈现品种多、规格小、频率高的特征,2021H1 公司前五大试剂 SKU 销售金额占比仅 2.02%。


我们认为生命科学产业的特殊性是生物科研试剂品类繁多、性质复杂的原因:(1) 生命科学研究范围宽泛,相关试剂广泛应用于包括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IVD、医药及 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多个领域,因用途广泛,形成的产品品种繁多;(2)市场紧随研究热点,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研究方向千差万别,适用实验方法和研究对象各异,需求 分散,单品所需试剂量小,通常单支抗体、蛋白类试剂灌装量不足 0.1 毫升,一种试剂往 往存在多种小规格需求;(3)生命科学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更新迭代 快,产品技术性强,客户定制化产品及服务需求增加,新产品层出不穷,多种技术层次、 技术路径的产品同时存在。




1.2 全球市场空间预计超千亿,国内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随着对于生物药的积极研发和生命科学机理的深入探索,全球生命科学行业迅速发展。全球生物科 研试剂市场于 2015 年达到 128 亿美元,并以 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19 年的 175 亿美元,预计于 2024 年达到 246 亿美元(约 1599 亿元人民币)的规模,2019-2024 年期 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7.1%。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于 2015 年达到 72 亿人民币,并以 1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19 年的 136 亿人民币,增速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 市场,预计于 2024 年达到 260 亿人民币的规模,2019-2024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3.8%。




1.3 高行业壁垒构建企业护城河


(1)技术壁垒:科研试剂种类繁多、性能复杂,而下游客户的研究方向众多,其需 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产品的丰富程度、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尤其是 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产品研发涉及基础医学、免疫学、生物 医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领域,具有研发难度大、研发风 险高、产品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新进企业往往不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也难以打破先进 企业的技术封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 场中,国内企业诺唯赞占有约 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国际先进企业赛默飞、凯杰、 宝生物、BioRad 合计占据超过 40%的市场份额,CR5 达 45%以上。


(2)制造工艺壁垒:生物医药行业和基础科学研究对科研试剂的种类、质量和货期 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试剂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下游客户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其生产是 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和高质量的生产体系,企业往往需要较 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获得稳定完善的生产能力。


以重组蛋白为例:由于行业特性,重组蛋白不仅需要具备接近天然蛋白的结构,也 需要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生物学功能,还需要企业有很强的供货能力。为了满足客户对 重组蛋白的多种需求,厂商需开发成千上万种重组蛋白,并进行多种质量控制比如纯度、 内毒素、亲和力以及生物学活性验证,因此需要建立多种生产平台、活性检测平台等研 发和质量控制体系,并具备蛋白结构分析和设计、细胞培养、转染、纯化和活性检测等 经验。产品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到实现批量供货,还需在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合于大规模生 产的工艺步骤和工艺设备,同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相对宽泛的工艺条件下确保产品 的稳定性。




(3)品牌壁垒:生命科学实验对于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客户更倾 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产品。品牌知名度的形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往往 伴随着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使用便捷性等的长期积累,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 内建立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在面对新品牌的产品时,科研院校、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终端客户往往会考虑其可能承担的风险以及要习惯该产品的使用所付出的成本, 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4)营销渠道壁垒:对于生物试剂行业而言,产品的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 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用户较为分散,需要依 赖广泛而有效的营销渠道进行开拓与维护。在我国,由于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等地域分 布广阔,拓展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并搭建与之匹配的服务网络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同时,科研试剂生产企业一般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新进企业已经建立 了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并且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较好的经销商议价和管理能力, 新进企业在与实力较强的经销商的谈判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对营销渠道的拓展形 成了一定的壁垒。


2 下游持续高景气带来市场规模增长

生物科研试剂的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科研机构或 高校实验室,另一类则是工业用户,包含以研发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疫苗生产企业 CRO 以及生物药生产企业等。工业用户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产品检测或研发;科研机构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教学或科学项目研究,对生物科研试剂的检测效率、准确 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全球均以科研机构用户为主,2019 年,以生物科研试剂投入资 金计算,全球科研机构用户占比为 63.80%,工业用户占比为 36.20%;我国科研机构用户 占比稍高,为 72.40%,工业用户占比为 27.60%。




2.1 科研端:国内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对比海外仍有增长空间


国内外科研经费持续增加。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科技竞争 日趋激烈,医药工业作为知识密集行业也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全球各 国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快速增长,从 2015 年的 1166 亿美元增加到 2019 年 的 151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6.7%。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科技创新体 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迅猛增长,2015-2020 年间,我国在生 命科学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由 434 亿元增长至 100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8.3%,增速 世界领先。


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全社会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研究。 2018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大中央 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壮 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2020 年 5 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 重点举措》,将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对基础研究的 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已成为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研发经费支出世界第二的研发大 国。


对标欧美,国内科研投入仍有增长空间。从全球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地域分布情 况看,2019 年美国投入的研究资金约为 729 亿美元,在全球总研究资金投入占比达到 48.2%,紧随其后的欧洲整体研究资金投入约占 22.1%,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约占全球整体资金投入的 8.3%,与美欧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在世界 主要经济体中,我国 R&D 投入 GDP 占比为 2.44%,居世界第 12 位,其余发达国家如以 色列和韩国研发强度达到了 4.9%和 4.6%,美国首次突破 3%,相比之下,考虑国内经济 高速发展的背景,我国 R&D 经费投入仍有上升的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工业端:下游行业高速发展,提供成长空间与机遇


药物研发企业、外包研发机构等工业用户也是生物科研试剂的重要用户,在药物研 发、生产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等环节中,生物科研试剂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巨大的市场 和医药研发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全球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政府和企业在生 物医药领域持续大力投入,我国生物科研试剂产业的扩张趋势也日趋明显。


生物药研发及生产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是未来新药研发的主要方向,也是目前医 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随着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干细胞治疗等多种技术的逐渐成熟,生物药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期。虽然国内生物药行 业发展滞后于全球市场,但相比化学药和中药,生物药特异性更高、机制更明确且不易 产生耐药性,更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随着国内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调 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中国生物药行业在近年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市场 规模的增速远快于中国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16 年到 2020 年,中国生物药市场 CAGR 高达 19.1%,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8122 亿人民币,2030 年将达到 1.3 万亿人民币。


mRNA 疫苗扩产增大原料酶需求: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分子微生物 的发展,20 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疫苗的研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 mRNA 疫苗行业也 得到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将中国本土疫苗战略从大规模进口转变为出口为主, 为 mRNA 疫苗药物行业提供了机遇。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再次引起全球各国对公共安 全卫生事件的关注,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疫苗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占据 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目前国际领先的 mRNA 疫苗企业 Moderna、BioNTech 已有 mRNA 疫苗上市,中国 mRNA 疫苗行业也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其中沃森的 COVID-19 mRNA 疫苗已在三期临床中。另外,斯微生物、丽凡达生物、蓝鹊生物等多家国内生物医药企 业正在积极开展 mRNA 疫苗的临床研究,丰富了中国 mRNA 疫苗市场。


上游 mRNA 疫苗的扩产极大增强了对原料酶的需求,原料成本是 mRNA 疫苗生产成 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生产总成本的 58%,其中酶原料大约占原料成本的 39.58%,预 计 2021 年全球 mRNA 酶原料需求将达到 52.2 亿美元。此外,mRNA 疗法适用治疗领域 广,我国已有多项抗感染预防性疫苗、肿瘤免疫疗法、治疗性药物疫苗项目处在研发、 临床阶段,随着未来配套 mRNA酶原料需求增加,Frost&Sullivan 预计 2025 年我国 mRNA 疗法所需的酶原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87 亿人民币。




IVD 行业快速发展,原料需求同步增加:IVD 产品可以提高医疗检测效率,近年来 第三方检验不断获得市场肯定,叠加医院的次均门诊费用大幅增加,驱动了 IVD 试剂行 业的快速发展。政策方面,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明确生物技术为战略性科技攻关及新兴 产业地位,国家将重点支持 IVD 试剂行业的发展。此外,慢性病的增长和传染病的流行 也是 IVD 试剂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中国 IVD 市场从 2015 年的 366 亿元增长 到 2020 年的 1075 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和技 术的进步,IVD 市场有望持续增长。到 2025 年,中国 IVD 市场预计将达到 2198 亿元, 2020-2025 年 CAGR 高达 15.4%。


酶、抗原、抗体等生物科研试剂是体外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随着我国体外诊断行 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体外诊断原料的市场需求相应快速扩大,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33 亿增长至 2019 年的 8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5.8%;预计 2024 年的市 场规模将达到 200 亿元,2019-2024CAGR 将达到 19.4%。




CRO、CDMO 企业研发加码,带动上游景气度上升: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 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高速增长,2016-2019 年由 660 亿元 高速增长至 1458 亿元,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3289 亿元,2019-2024CAGR 将高达 17.7%。 在创新药研发成本持续上升、药品上市后销售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生物药公司纷纷寻找 研发生产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采用 CRO、CDMO 模式将部分研发和生产环节外包。受 益于下游生物药新药研发加速发展带来的需求提升,CRO、CDMO 等研发企业业绩高速 增长,相应配套的生物试剂需求将会不断扩大,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3 行业迎来时代拐点,未来发展可期

3.1 外资主导格局渐变,国产替代条件成熟


科研试剂国产化率较低,外资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 我国生命科学行业起步较晚,从研发实力、质量控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来看,国内试剂生产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仍然主 要由国外品牌占据。以重组蛋白为例,国内重组蛋白企业普遍起步较晚,研发队伍的建设、销售渠道的铺设等总体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市场长期由 R&D Systems、PeproTech 和赛默飞等国外主要生产厂商占据较大份额。


例如,2019年我国重组蛋白销售第一和第 二名分别为 R&D Systems 和 PeproTech,合计市占率超过 36%,销售额超 300 亿元;第 三名、第四名分别为国产商家义翘神州、百普赛斯,市占率分别为 5%、4%,相较国外 品牌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同样,由于缺乏培养基配方开发的核心技术,国内细胞培养基 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三大进口厂商即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市占率高达 77%。




国产与进口试剂整体差距缩小,国产替代加速。 近年来,国内基础研究、生物药、抗体以及疫苗产品的研发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 需求大幅提升,带动了生物科研试剂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部 分细分领域国产厂商的产品技术也日渐完善,与海外龙头差距进一步缩小。


细胞培养基国产化比例渐升: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即选择适当的 细胞培养基。在生物制药中,选用合适的、高质量的培养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制品表 达量,降低生物制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不同生物药对于培养基成分的比例和浓度要求各 有不同,要求企业拥有定制化开发的能力。经过多年积累,国内厂商已经可以通过客户 提供的特定细胞来进行培养基开发,同时针对不能提供细胞的客户设计了咨询式的培养 基开发路径,国内培养基龙头厂商奥浦迈生产的定制化培养基效果已不输进口厂商,在 细胞抗体表达量上还略胜一筹。近年来,国内厂商技术不断积累,中国培养基市场国产 比例逐步上升,趋势明显。




工具酶国产商家竞争优势明显:在生命科学领域中,酶及相关的酶工程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通过对酶的定向改造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异性的序列识别能力以及高效的生物 催化活性的工具酶,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底物分子进行高效定向催化,并具有反应 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工具酶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蛋白 质和小分子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生产和分析检测,是该领域的关键原料之一。


酶等功能性蛋白的改造、进化、筛选、生产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生产工艺流程、参 数、条件、配方等均为工程性技术,对于国内外各生物试剂厂商来说均属商业秘密,无 公开资料,因而此前国内厂商与海外试剂商差距较大,但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积累二者 之间差距逐渐减小。以国内生物试剂生产商诺唯赞为例,通过将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 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运用于分子类生物试剂的研发与生产,诺唯赞已 成功对 200 多种酶进行定向改造,并可大规模稳定制备,在产品性能上,酶的主要性能 指标,如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稳定性、特异性和耐受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体现了国内工具酶生产技艺的竞争优势。


国内科研试剂配套服务迎头赶上: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具有产品品种多、专业性强的 特征,上游生产商数量众多,下游客户群体庞大、研究方向千差万别,采购需求呈现多 样化、高频率、小批量的特点。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往往存在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商作为连 接上游生产商和下游客户的桥梁,为下游客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德国默克、赛 默飞、丹纳赫、艾万拓等国际巨头通过不断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占据市场 主导地位。




针对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客户分散、供应商和产品众多的特点,国内厂商通过多年代 理经验积累,深刻理解下游客户需求,结合国内智能物流以及大数据技术,在产品供应 与物流管理方面已得到长足发展,具备整合上游供应商高品质产品并及时提供给下游客 户的能力,以及专业化的仓储物流和订单管理体系。如优宁维以供应商/品牌管理、客户 需求管理为核心构建了供应链系统,充分结合 WMS 物流系统、第三方国际/国内物流系 统、微信发票小程序等,有效管理采购、清关、仓储、销售和物流流程,相较国外厂商, 其交货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


行业销售电商化,国产企业优势明显。此外,生命科学试剂行业下游客户需求分散, 采购呈现品种多、规格小、频率高等特点,十分适合电商模式。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产品, 可有效将上百万种产品系统地展示给客户,并通过智能搜索系统实现精准检索、智能推 荐、订单全流程追踪系统等满足客户的各类产品需求,实现便捷购买体验,提升用户体 验、增强客户粘性。根据试剂信息网对国内外科研试剂企业电商平台关注度综合排名的 跟踪统计,国药集团、上海麦克林等国内试剂电商平台的排名在近几年快速上升。2020 年,国药集团在国内科研试剂企业电商平台排名比较中,已经追赶上西格玛奥德里奇、 赛默飞等全球龙头企业,显著超越德国默克、梯希爱等国际知名企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内厂商在试剂工艺技术开发和定制化服务方面已有一定的经 验积淀,在部分技术方面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效果不输进口厂商。同时,由于医 保谈判及带量采购等举措的深入实施,医药市场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价格压力,而生产 成本的降低能有效缓解厂商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与海外企业 开展竞争,推动进口替代的加速。


3.2 新冠疫情带来新机遇,政策出台助飞行业发展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国际物流受到较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生物试 剂的供应紧张,供应链本地化越来越受到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的重视,我国生物试剂行 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疫情下国内试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020 年新冠疫情全球范围爆发后,国内各试剂 公司紧密跟踪疫情发展趋势,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创新研发了覆盖不同检测方法学、 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冠产品,例如,在疫情爆发后菲鹏生物迅速启动了新冠诊断酶的筛选, 一个月内便推出了新冠检测试剂核心组分,随后相继研发生产了多种新冠检测原材料, 满足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疫情期间,诺唯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义翘神州等试剂 商销售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以义翘神州为例,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义翘科技迅速 开发出约 230 种新冠病毒相关重组蛋白、抗体产品,以及约 130 种基因产品,2020 年义 翘神州收入达 15.96 亿,同比增长 782.77%,归母净利润 11.28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2996.89%。




新冠疫情将加速产品国际化及国产替代: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在新冠 疫情催化下进一步凸显,叠加集采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国产企业迎来发 展良机。(1)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各种原材料进口受阻,全球各大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 大量采购国产试剂,叠加新冠相关产品畅销带来的品牌效应,国内厂商境外收入和客户 数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也为今后境外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随着本土企业 在试剂研发、生产方面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国产科研试剂有望 通过价格、物流及配套服务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 形成进口替代发展趋势。


国家政策发力,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新冠疫情后,国家面向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出台 各种规章政策和引导性文件,力求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高新 企业和新兴产业。


4 国内重点公司介绍

4.1 诺唯赞:贯穿功能性蛋白上下游的平台型公司


公司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 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 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原 材料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公司自主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与产业关键技术深度融合,是公司孵化新产品的技术来源,亦是公司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公司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 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自主建立了覆盖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 体发现、蛋白质重组表达与制备、量子点修饰偶联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基于蛋白质定 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公司已拥有上千种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热耐性、抗干扰等 性能各异的突变酶库,可以用于开发具有多种适用性的生物试剂;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 能抗体发现平台,公司可以实现周期短、通量高、多样性强、不限种属的抗体筛选;基 于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公司可以实现 2-8g/L 的蛋白表达量,拥有较高的聚 合酶、逆转录酶、连接酶等多种酶原料、单克隆抗体原料和抗原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基 于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公司有效提高了 POCT 诊断试剂的检测灵敏 度与检测效率。


公司业绩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2017-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 CAGR 为 54.7%。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公司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作为新冠检测试 剂生产原料的生物试剂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加,主营业务收 入为 15.59 亿元,同比增长 483.48%。


从业务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物试剂、POCT 诊断试剂以及 POCT 诊断仪器三 部分,其中生物试剂贡献了主要业绩,2020 年销售占比为 63.7%。此外,公司依托于自 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进入了 POCT 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 新冠疫情为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带来发展机会,该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由 2019 年的 10.36% 跃升至 2021H1 的 21.1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 百普赛斯:小而美的人源重组蛋白企业


公司是一家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客 户群体以生物药、诊断试剂、疫苗研发企业或机构为主。公司依托在技术研发、质量控 制、产品系列化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在重组蛋白领域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已与全球 Top20 生物医药企业、多家全球生物科学服务行业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多个政府部门及 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超过 60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工业 和科研客户超过 4000 家。


基于产品定位及质量要求,公司优先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蛋白生产, 同时具备多个表达系统工艺。公司主要向工业客户提供重组蛋白,工业客户对重组蛋白 质量更为看重。公司的重组蛋白超过 95%通过 HEK293 细胞表达生产,使得蛋白修饰、 蛋白折叠、结构更加接近天然蛋白,产品兼具高生物活性、高批间一致性的特性,现已 成功研发一系列 HEK293 困难表达蛋白,并成功研发了可以显著提高重组蛋白表达分泌 水平的信号肽。


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2.46 亿元,其中重组蛋白收入为 2.14 亿元,占比 86.99%, 重组蛋白收入同比增长 120.61%。近年来,公司在深耕重组蛋白业务的基础上,持续进 行多元业务的拓展,借助公司超过 1700 种的重组蛋白在检测服务、抗体、细胞培养基、 试剂盒等领域布局,2020 年实现营收 0.32 亿元,该板块业务实现稳步增长。




4.3 义翘神州:产品线齐全、业务拓展能力强的重组蛋白试剂龙头


义翘神州是一家从事生物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 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试剂、培养基、CRO 服务等。


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领域的龙头,现已成功完成超 6000 种重组蛋白产品的开发并实 现产业化供应,在人蛋白、病毒抗原等细分种属领域,蛋白产品数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依托在蛋白和抗体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公司还向客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主要包括 蛋白表达和纯化服务、抗体表达和纯化服务、抗体试剂开发和免疫学分析与检测服务等,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生物试剂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


常规业务持续增长,新冠相关业务有所回落。公司 2021 年实现收入 9.65 亿元、归 母净利润 7.20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5.96 亿元,相较 2020 年均有所下滑,系 2020 年新 冠疫情期间业绩高基数拖累了业绩增速。收入拆分来看,2021 年非新冠相关产品收入 3.59 亿元(+41%)、新冠相关产品收入 6.06 亿元(-55%)。分业务来看,公司重组蛋白实现 收入 3.10 亿元,抗体试剂实现收入 5.29 亿,均因上年高基数有所下滑;CRO 服务和培 养基类业务则实现强势增长,CRO 服务实现收入 0.88 亿元(+73.69%),培养基类实现收 入 0.27 亿元(+56.03%),基因类实现收入 0.12 亿元(-20.59%)。公司依托于全面丰富的 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库,不断拓展技术服务业务,未来常规业务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国产替代大有可为.pdf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区域综合型医疗服务龙头,腾飞正当时.pdf

爱康医疗研究报告:聚焦研发+积极出海,开启后集采时代新征程.pdf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2023年度发展报告.pdf

迈瑞医疗研究报告:从全球器械巨头发展看迈瑞海外进击之路.pdf

可孚医疗研究报告:自产率持续提升,听力保健助力公司成长.pdf

海外医疗器械行业2023年度业绩剖析:手术市场强劲复苏,设备采购需求逐渐改善.pdf

医疗器械企业盈利模式解析及方案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pdf

医疗器械专题:冠脉介入,从冠心病看冠脉介入治疗演变和市场格局.pdf

鼎智科技研究报告:线性执行器知名企业,人形机器人和医疗器械行业双驱动.pdf

医疗器械行业出海专题:蓄势待发,曙光初现.pdf

【财信证券】:医疗器械行业——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国产替代大有可为.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