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23—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pdf

2023-02-22
113页
4MB

随着通货膨胀、利率上行、经济放缓及消费者信心颓靡成为年度热点话题,《2023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的相关议题也很大程度上受其所限。本年度报告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并侧重于考量外部因素的重要影响。面对不断高企的燃油、生活用能和食品价格,许多消费者被迫重新审视疫情下的非必要消费。去年已取消订阅型视频点播(SVOD)服务的消费者们,如今纷纷转向更划算的广告型视频点播(AVOD)服务。我们预测到今年年底,各大SVOD服务商都将推出AVOD套餐。


与此同时,油价上涨使得电动汽车的吸引力日渐攀升,进而拉动了对大功率碳化硅芯片的需求。当前经济格局下,科技领域的资产剥离交易逆势反弹,游戏行业并购高潮迭起——许多标的公司的价格较一年前大幅下降。同时,卖价高于1000美元的5G智能手机并未掀起抢购热潮,反而低于100美元的5G手机有望以超预期的速度引爆市场。芯片行业则需要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加快芯片制造速度,这意味着新型人工智能在芯片设计领域将大有用武之地。制作深受AVOD观众喜爱的爆款视频需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但如果使用虚拟制作技术,则将大大降低投入成本。


与此同时,各大零售企业正竭力通过“社交商业”模式力挽狂澜——这是一个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年轻一代对其了若指掌。我们预计,全球低轨卫星数量将在年底前达到逾5,000颗,高轨卫星对抗辐射芯片的需求也将日益看涨。我国在低轨通信卫星行业有望进入快车道,卫星发射数量上升空间巨大。预计2023年共计在轨低轨卫星规模超过800颗。


到2027年我国低轨卫星网络总规模有望达到3,950颗。5G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反观蔚蓝地球,在科技公司引领下,各行各业正加速推进转型,并纷纷设定2030年碳中和目标,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毋庸置疑,经济始终是发展的主线。我们能否如愿在2024年前(甚至更早)实现经济软着陆、迎来复苏,目前尚无定论。期待在下一年的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中,我们能够拨开重重迷雾,续写创新未来。


德勤《2020科技、传媒和电行行业预测》报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低轨宽带卫星星座会掀起通信革命,还是带来太空垃圾?1 三年过后,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解答,但很多企业都笃信前者。德勤全球预测,到2023年底,低轨宽带卫星总数将达到逾5,000颗,构成两大卫星星座,为全球各地(包括偏远地区)近一百万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展望未来,倘若各家公司现有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均告成功,到2030年将有七至十个卫星网络投入运营并形成竞争态势,这意味着共有四至五万颗卫星为逾一千万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精心布局,逐梦太空宽带卫星部署预计将大幅增长,这对用户而言无疑是则好消息。新兴应用程序将不断涌现,价格也会随之下降,用户将迎来广覆盖、低延时以及更加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但仍有一些因素阻碍了行业发62023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展进程,例如轨道环境越加拥堵、碰撞风险日益增长等,这对深化合作与统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各国各地区以及全球的行业参与者将继续抢占频谱和轨道资源,并在发射能力及地面市场机遇方面展开竞争。主要的行业竞争者包括:SpaceX星链计划(Starlink):目前在轨的星链卫星总数已超过2,600颗,可为近五十万用户提供服务。2除了传统的消费业务,星链卫星还在近期多起自然灾害中充当应急通信,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多家航空公司开始探索并测试高速机上互联网连接系统。4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还授权SpaceX为船舶、飞机及其他交通工具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这也是SpaceX公司的早期承诺之一。5亚马逊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亚马逊计划实现3,236颗卫星的在轨运行。虽然目前尚未将任何卫星送入轨道,亚马逊已于2022年4月宣布与三家企业达成数十亿美元的发射合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完成大部分卫星的发射。


6亚马逊须快马加鞭,在2026年前完成一半的卫星部署,并于2029年前将整个星座送入轨道,否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授权将失效。OneWeb:英国OneWeb计划实现648颗卫星的在轨运行,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二的卫星部署,并致力到2023年底启动全球卫星通信服务。7OneWeb近期还与法国Eutelsat达成了35亿美元的合并交易。8合并后的公司将整合Eutelsat的地球同步卫星和OneWeb的低轨卫星网络,专注于为企业和政府提供通信网络服务。


9此外,加拿大卫星运营商Teles at计划于2025年开始部署由188颗卫星组成的光速(Lightspeed)星座。10AST SpaceMobile公司的星座计划由243颗卫星组成,可让移动设备与低轨卫星网络直接连线。11作为中国航天计划的组成部分,民营航天企业银河航天于2022年3月发射六颗试验卫星。中国太空“国网”的卫星总数或达1.3万颗。12这些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于如何让卫星免受损害。目前,太空监视网可对超过3 .1万个在轨目标进行追踪,包括6,000多颗在轨卫星。13除此之外,预计还有逾十万不可追踪的残骸碎片,包括报废的卫星碎片以及漆片等。


为了防止卫星相互碰撞和被碎片击中,有必要对这些物体进行实时、精准定位,这一学科被称为太空态势感知(SSA)。有效的太空交通管理(STM)同样至关重要,即通过技术手段和监管规定,提升卫星发射、在轨运行以及返回地球过程中的安全性。14如今,政府通常会提供太空态势感知数据,但挑战依然存在。15无论是技术还是操作层面,大幅增加要追踪的卫星数量可能造成当前系统过载。自从低轨宽带星座热潮兴起,近乎碰撞(卫星在彼此相距1公里的范围内经过)的风险情况已大幅增加。


16这一挑战正推动新兴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商业太空态势感知,尽管目前这一市场相对小众,但到2032年其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4亿美元。17太空态势感知提供商正着力整合地面与天基传感器以及强大的计算机模型,以追踪太空中的物体并预测其轨道路径。18完善的商业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可为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共同绘制高度可信的太空运行图景。美国太空商务办公室(Office of Space Commerce)的资金扶持有助于这一市场的稳步发展,该办公室最早将于2024年接管民用太空交通管理职责。

【德勤】2023—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