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汽车深度研究:车灯进阶不休,点亮智慧之眸.pdf

2022-12-16
61页
5MB

背景:汽车产业稳步扩容,零部件迎国产替代机遇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放缓,汽车需求逐步 走向了平稳成熟期——2020 和 2021 年,中国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速为 0.3%和 1.6%。据中 汽协预测,22 年汽车销量约为 2,680 万辆,同比增速约为 2%。 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全新的汽车产业增长机会正逐渐萌发:1)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 势明朗,新能源车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以及智能化配置的装配率有广阔的提升空间;2) 中国车企出海有望成为产业成长的第二曲线。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行 业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整车厂快速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产品力大幅跃升,在国际市场上 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中国强大的汽车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优势还将继续吸引海 外汽车品牌以中国工厂作为出口制造基地。因此尽管国内汽车消费需求趋于平稳,但车企 仍可以继续扩充自身产能,寻求出口机会,并由此带动配套零部件的产销增长。中国汽车 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叠加工程师红利、本土化服务、精益管 理、企业家格局等多重优势,将逐渐向进口替代和走向全球两方面共同发力。


基于对汽车行业稳健增长的预期,我们认为零部件板块有更加突出的成长机遇,国产化替 代就是中长期的投资主线之一。在不少传统零部件领域,国际龙头诸如博世、大陆、法雷 奥等企业在中国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但近几年来,随着国产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提升, 模块化供应、灵活响应能力的加强,自主与合资车企都开始将国产零部件企业纳入核心供 应链体系,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车灯行业作为国产替代的主要赛道之一,正处于汽车智能化变革催化下的持续升级过程中。 我们坚定看好车灯进一步被赋予“智能件”属性后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以及行业内部中 国车灯龙头的逐步崛起。


技术:功能属性提升不止,车灯进阶不休


车灯历史的进阶之路,本质上是功能属性的延展和提升之路。自 19 世纪汽车诞生以来, 车灯就伴随汽车经历了持续的进化迭代。从 19 世纪 80 年代燃烧型的煤油灯,到 20 世纪 初的乙炔灯,再逐步到螺旋钨丝白炽灯,以及 20 世纪后期技术成熟的卤素灯、氙气大灯, 21 世纪又出现了亮度高且更节能的 LED 大灯、激光大灯。可以发现,车灯的进阶本质上 是其功能属性的不断延展,从最初的“安全件”、延展至“外观件”,乃至未来的“智能 件”。功能属性的提升,直接导致车灯赛道升级价值量持续翻番。


光源由卤素向激光升级,性能参数提升显著。车灯由最初的卤素向氙气、LED、激光大灯 升级,最直观的提升在于光线强度、使用寿命、能耗方面。按当前 LED、激光大灯普遍采 用多颗光源组合的模式估算,LED、激光大灯光线强度可达 6000 流明以上,照明距离达 200-300 米,远超卤素灯和氙气灯,提升驾驶的安全性。使用寿命方面,LED 灯的光源可 达 5000 小时以上,使用寿命显著提升。此外,LED 和激光由于能量使用效率更高,单颗 光源的能耗分别为 3-18W、5W,较卤素与氙气灯同样有显著优势。 因此,从使用性能的各个维度来讲,车企有充分的动力升级车灯光源,不断向 LED、激光 大灯升级。


光源升级,促进赛道升级价值量翻番。以前照灯的升级为例,一套卤素大灯单价为 400~500 元,升级为氙气灯后价格上升为 800~1000 元,向 LED 进一步升级下,单价可 提升到 1600~2000 元的区间,赛道显著升级扩容。


顺应智能车时代潮流,车灯下一步方向——智能化。2016 年以来,车灯行业开启了一轮 LED 化的热潮,国内行业渗透率由 5%快速地提升至 2021 年的 65%,给产业链带来了较 大的增量。复盘 LED 车灯飞速成长的全程,不难意识到这是基于车灯“安全件”与“外 观件”两大功能属性的双重强化带来的产业机遇。LED 的亮度(安全性)和美观度(外观 性)都显著优于此前的卤素灯和氙气灯,因此渗透率的快速增长也就不难理解。 延循这一思路,我们坚定看好车灯在智能车时代,LED 化的持续升级,以及进一步被赋予 “智能件”的功能属性后诞生的产业机遇,即车灯的 ADB 功能升级趋势。我们认为,车灯 在智能车时代将与 ADAS 乃至自动驾驶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自动控制、调整灯光的照明开 关、范围、距离来全面提升驾驶安全性,ADB 的产业趋势方兴未艾。此外,也建议关注 “安全”与“外观”属性进一步强化带来的激光大灯、贯穿式灯的升级趋势,以及氛围灯 智能化的机遇。


前瞻趋势一:LED 车灯仍有空间,品牌配置率+价值量均有上行空间


LED 车灯表观渗透率至 65%,实则市场规模仍有充沛上行空间。2016 年以来,车灯行业 开启了一轮 LED 化的热潮,国内行业渗透率由 5%快速地提升至 2021 年的 65%,给产业 链带来了较大的增量。在享受行业技术升级的红利的同时,市场也存在对于 LED 车灯渗透 率面临阶段性天花板的担忧。但我们认为,国内 LED 车灯虽然表观渗透率已至 65%,但 实际从两个维度思考,LED 车灯市场仍有显著增量空间:(1)市场缺乏对于走量车型品牌 LED 车灯配置率的聚焦统计,实则市场增长仍有空间。行业的渗透率通常按 LED 车灯配 置车型款数为统计口径,容易受高端豪华品牌的高配置率扰动,忽视走量车型品牌的具体 LED 配置率实际仍未至天花板。(2)市场缺乏对于 LED 车灯本身随 LED 芯片颗数增长升 级、单车价值量提升、市场进一步扩容的关注。由于 LED 车灯是个笼统的概念,实则单 灯 4 颗 LED 芯片与单灯 48 颗 LED 芯片的 LED 车灯价值量有显著差异,市场对于 LED 车 灯本身的价值量升级的重视度不足,市场实际仍未至天花板。


我们就市场主流的德系、日系、美系、自主主要品牌 LED 车灯渗透率进行了对应的统计: 1) 整体来看,德系车型中大众和奥迪品牌的车型 LED 配置率相对充分,分别为 96.5%和 86%。斯柯达品牌配置率约为 71%左右,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2) 日系品牌与部分自主,是后续 LED 车灯渗透率上行的主要驱动力。本田、日产品牌下, 配套 LED 车灯的车系比例较高,分别为 96%和 92%,但部分车系并未标配,因此车 型渗透率相对较低,后续有望配套更多中低配置车型。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和长城 汽车的 LED 车灯渗透率同样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配置率在 60-70%左右。 3) 美系分化明显,别克、凯迪拉克品牌下,LED 前照灯基本已成为标配,福特等车型渗 透率则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统计,随着 LED 芯片数量增加,车灯的性能和价值量都将显著提升: LED 车灯配置的 LED 芯片颗数不同,将导致其光通量、光照距离等参数显著不同,单只 LED 前大灯价格也可以由 500-600 元至 1000-1500 元不等。核心在于,广义上的 LED 车 灯,实际配置存在显著差异,随着 LED 芯片颗数增长,车灯性能有明显跃迁。以较为前瞻 的奔驰 LED 车灯配置变迁历史来看,先后经历了 36 颗、56 颗、84 颗 LED 光源芯片的历 程,后续才发展为矩阵式 ADB 大灯,可见,市场当前的 LED 化整体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 市场忽视了 LED 芯片颗数升级对于市场的扩容效果。


我们选取了欧司朗官网可选的 LED 车灯配置,LED 芯片配置数量由 4 颗至 48 颗不等,且 性能存在明显提升,可见市场 LED 全面升级仍有充沛空间。 综合考量上述因素,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从乘用车总量的角度,LED 车灯的渗透率有望 达到 82%,对应 388 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2022~2025 年 CAGR 约为 12%。


前瞻趋势二:ADB 大灯接棒 LED,开始价值量上行之路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简称 ADB 系统(Adaptive Driving Beam System),是一种智能化的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现在车灯的光线更加耀眼,很容易造成汽车司机在夜间驾驶时产生令 人眼花缭乱的感觉,造成安全事故。ADB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主要是通过摄像机信号的输 入,判断对面车辆的位置与距离,并自动调整灯光照射区域,关闭或调暗对面车辆区域的 灯光照射指令,从而减少对面车辆产生眩光,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驾驶者的视野需求。


ADB 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前方车辆被检测到时,ADB 系统 会自动关闭远光灯,2003 款的丰田 Harrier 最早搭载这一量产技术,光源为氙气大灯。由 于此时 ADB 的概念还未提出,此系统被归类在 AFS 系统的概念中。第二阶段,2009 年 国际汽车照明研讨会提出了 ADB 的概念,且功能较第一阶段升级,ADB 对应关闭前方车 辆位置区域的远光灯。不过由于技术实现的方式不同,第二阶段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 一时期的灯光控制主要由灯内的机械挡板实现,大众对应提出了 DLA 智能远光灯的概念, 运用在海外的途观、途昂等车型上。第二时期,当前主流的矩阵式 LED 大灯出现,远光灯 被分为若干个 LED 单独控制的区域实现点亮熄灭功能,控制更为精确。第三阶段,相较 于只有纵向分区的矩阵式大灯,升级为棋盘式布局的点阵式大灯应运而生。对应的 DMD、 LCD 技术将用于其中的光源小型化的需求,将 ADB 系统推向像素化,量产产品仍在持续 优化探索中。


当前主流的矩阵式 ADB 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车载摄像头、中央控制器、ADB 系统 控制器及 ADB 系统模组构成。其中,车载摄像头负责路况信息的收集,包括前方车辆的 位置、宽度、横向移动速度和纵向角度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 CAN 总线传输给中央控制 器,最终形成控制信号发送给 ADB 控制器。ADB 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之后,具体控制 LED 电源开关和执行机构,并将 LED 实际的开关状态实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ADB 系统模组, 构成了远光灯各个分区的范围和角度,受 ADB 控制器直接驱动。


ADB 的法规要求日趋成熟,欧洲及日本全面许可,中国合法化趋势确认。欧洲主要国家 及日本机动车相关标准统一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指定的标准,2010 年开 始,ADB 的系统标准许可就已经被添加进入了标准的第 48 条和第 123 条,因此,ADB 系 统车型在欧洲和日本是得到全面许可的。中国主要遵循国家标准(GB)的规定,由于前 照灯相关的标准尚未更新,GB 法规未对 ADB 做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但是,中国的汽车标 准基本是参照 ECE 标准要求,因此当前国内车企在设计 ADB 系统时基本参照 ECE 法规, 且预计相关政策许可是大势所趋。2018 年 10 月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管理局(NHTSA) 已经提出 ADB 认可的试行标准,2022 年 2 月,NHTSA 正式修改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允许 ADB 系统装配上车。


国内技术环境趋于成熟,ADB 发明专利进入高增阶段。中国关于 ADB 系统的研发在近年 来加快了步伐,2018 年以来,以华域视觉、星宇股份为代表的车灯厂,以及长城汽车为 代表的主机厂,在 ADB 的专利储备层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研发了 ADB 功能的车灯模组、 控制系统、散热模块等一系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综上,从产品性能、政策环境、技术储备多维度看,ADB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逐步度过最初 的产品导入期,迎来高速成长期的“拐点”。 激光大灯普及率尚低,有待技术升级降本和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激光照明技术是继白炽 灯、荧光灯和 LED 照明之后的第四代照明技术,虽然有能规避炫目等的作用,但由于照射 距离非常远,激光大灯仅适用于高速远光。以奥迪 A8L 为例,车型设置的激光大灯开启条 件是,在时速为 70km/h 以上、无对向会车、无路灯的绝对黑暗情况下,激光远光才会被 激活,缺少任一条件系统都会自动关闭远光灯。受制于使用场景和制造高昂成本,激光大 灯目前作为搭配 LED 的补充照明,仅奥迪、宝马等豪华车型有配置,国内只有创维汽车、 华夏领舰、WEY 摩卡等少部分车型有选配。总体来说,激光大灯的普及还需要在技术、 成本和相关法规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前瞻趋势三:内部灯源响应个性、智能趋势,逐渐成为高端车标配


氛围灯响应汽车设计个性化、人性化及智能化趋势,渗透率日益上升。随着对汽车个性化、 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突破了以往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赋予了更多情感属性,以 期为驾驶者带来舒适惬意的体验,氛围灯则成为了内饰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它是一种 起到装饰作用的车内照明灯,通常会在中控台、门板、车顶和中央通道等地方设置多条灯 带,有单色、多色可供选择,营造出多样化的怡人氛围。 氛围灯按发光形式可以分为:点光源直射式、点光源光带式-反射式、点光源光带式-直射 式、点光源面发光四种发光形式。


不同发光形式内饰氛围灯适合不同分布位置与点亮效果。①点光源直射式氛围灯装配方式 简单,主要应用于前后排脚窝、门拉手氛围灯;②点光源光带式-反射式氛围灯一般由发光 模组、光导和安装支架构成,可以用于门护板、仪表板、副仪表板、天窗等处,光带发光 均匀,但是主要通过反射面形成发光效果,光线强度偏低。③点光源光带式-直射式氛围灯 发光亮度更高,人眼可直视氛围灯发光表面,发光面的均匀性要求更高,主机厂采用该形 式开发方案较多。④点光源面发光式氛围灯,主要应用于仪表板、门护板等处,可实现呼 吸效果、律动效果,但成本稍高。


当前氛围灯随着汽车个性化、人性化及智能化,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氛围灯渗透率逐步提升,尤其多色氛围灯占比日趋升高。市场上氛围灯可分为单 色、多色,其中单色氛围灯可调节亮度,多色氛围灯基于 RGB LED 控制器可以实现更复 杂的律动、组合颜色。近年来为了配合汽车设计感及智能化,氛围灯的渗透率提升显著, 由 2008 年的 3%持续提升至 22Q3 的 4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色氛围灯(10 色、64 色、128 色等)的渗透率提升至 38%。


趋势二:单车配置覆盖范围更广,车舱环绕布局,也越来越个性化。当下的氛围灯布局不 局限于车顶、车内底部、车门等位置,而是由基于整个品牌的内饰设计语言,打造全车舱 的环绕式氛围灯装饰,随着氛围灯覆盖范围更广,能给车内人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此 外,我国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汽车的驾驶属性,也从汽车性价比的追求转向质价比的追 求,氛围灯是汽车内饰的重要部分,通过精心设计,氛围灯或能随着驾驶环境变化而呈现 个性化改变,从而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全新的体验。许多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氛围灯,比 如:劳斯莱斯星光顶棚、宝马星空顶、奔驰和起亚的情绪氛围灯、荣威情感交互灯、雪佛 兰动态环境照明等。


趋势三:氛围灯智能化趋势明显,实现语音、手势交互控制。在智能控制模式下,车主可 以使用 APP、语音、手势、触控去控制氛围灯。比如,2019 年起亚汽车在 CES Asia 以 “Emotive Driving”情感驾驭作为参展概念,推出了 R.E.A.D.实时情感识别系统,可以根 据驾驶者情绪来调整车内氛围灯,氛围灯结合音乐、温度等来适应乘客不同的情绪。蔚来 汽车也可以通过 nomi 智能机器人——集成了语音交互系统及情感引擎的人工智能系统, 让驾驶员通过富有情感的语音交互改变车内氛围灯的色调,满足车内人员的需求。


贯穿式尾灯添彩——丰富的功能和快速的响应速度。贯穿式尾灯最早来源于 1961 款第四 代林肯大陆 Continental,贯穿式的尾灯设计搭配扁平的车尾在视觉效果上显得十分庄严。 此后 2012 年林肯在其第二代 MKZ 重新采用了这种设计,在林肯致敬自己原来的经典设计 之后,贯穿式尾灯如同雨后春笋,保时捷 Macan、兰博基尼 Veneno、雷克萨斯 UX、奥 迪 A7 均有装配。一个贯穿式尾灯可以由 200-300 颗 LED 灯珠构成,尾灯总成可包括示 宽灯、刹车灯、转向灯等多项功能,且 LED 灯珠瞬间点亮响应速度加快,国内的比亚迪 唐、理想 ONE、传祺 GM8、红旗 H9 全部采用这种贯穿式车尾灯设计。


行业渗透率:LED 继续上行,ADB 大灯渗透率突破,DLP 大灯 开始显现,市场持续扩容


车灯行业的技术趋势不断得到市场验证,无论是 ADB 前照灯、多色氛围灯还是贯穿式尾 灯,都给车灯市场的扩容升级贡献了充分增量,其中,一方面 LED 持续上行增量值得关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ADB 大灯带来的百亿级市场增量。


ADB 渗透率:迈过 5%关口,度过最初导入期


国内 ADB 车灯经过多年酝酿,渗透率快速迈过 5%关口,度过最初导入期,我们认为有 望迎来高速成长阶段。2019 年以前,国内 ADB 车灯仍处于技术酝酿阶段,车型配置率接 近 0%,行业法规、技术、性能均未显著成熟。2019 年开始,ADB 车灯技术储备量上行, 批量生产条件已然成熟,全球政策对 ADB 的态度日趋许可,可观察到 2019 年国内 ADB 渗透率快速达到 4.4%,2020-2022Q3 维持在 4-7%水平,基本度过最初导入期,更多装 配 ADB 大灯车型的上市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我们认为相关环境已成熟,从三大路径探讨 ADB 高速成长的必然性。如前文所述,ADB 大灯已具备高速成长的前置条件与合理环境,产品性能成熟、政策环境支持、技术储备充 沛,且渗透率已经度过最初的 0-5%导入期,高速成长期指日可待。市场关于 ADB 大灯是 否能够接力 LED 的成长存在争论,我们认为,从车厂配置倾向、技术成本可行性、用户 体验提升三个维度可以充分论证 ADB 大灯渗透率跃增的必然性。


车厂配置 ADB 车灯倾向明显


主流车厂配置 ADB 车灯倾向明显,且向中档车型渗透趋势渐显。ADB 对于消费者体验提 升显著,通过精确控制 LED 光源给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更充沛的迎车反应时间。因此, 德系、日系、自主等主流品牌对于 ADB 车灯的接受程度均较高,已积极开展配置。当前 推进 ADB 最主流的品牌仍为豪华品牌,具体包括德系、日系、欧系的豪华品牌。可以发 现,BBA 关于 ADB 大灯的配置非常前瞻,甚至连在 LED 配套落后的日系车型也已经同样 开启配套。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中,打造高端电动车的一批新势力如北汽蓝谷极狐、 岚图汽车等率先配置 ADB 大灯,且自主品牌当中的头部企业吉利、长城、红旗开始积极 拥抱 ADB 大灯,在少量车型上配置 ADB 大灯。


ADB 车灯装配趋势逐步由高价格带向低价格带渗透。以近两年上市的装配 ADB 大灯的 84 款车型作为统计样本,35 款车型为售价 60 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占比 42%,仍然为 ADB 装配最主流的车型。售价 20 万元~60 万元的车型包括部分豪华车及日系、德系高端车, 配置 ADB 车型数量达 47 款,占比达 56%。售价 20 万元以下的,为积极做出 ADB 配置 尝试的国产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积极配置矩阵式 LED 大灯,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ADB 大灯,但是为后续产品 进一步升级埋下伏笔。当前市场有部分 10-20 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型,前大灯为“矩阵式 LED 大灯”,消费者容易将其与 ADB 大灯混淆。严格来讲,矩阵式 LED 大灯是 ADB 大灯 的一种产品形态,但并非所有的矩阵式 LED 大灯均为 ADB 大灯。其核心区别在于车灯是 否配置有 ADB 矩阵控制器,以及 LED 光源数量多寡。以比亚迪、奇瑞、荣威、广汽乘用 车、东风为代表的车企,所配置的矩阵式大灯,为 LED 光源数量相对较少,且未配备 ADB 控制功能的大灯,仍处在相对初级的矩阵分区阶段。但这些矩阵式大灯为后续向 ADB 大灯进化埋下了伏笔,因为此类大灯升级,本质上只需要增加 LED 光源数量+ADB 控制器等部件,相对于普通大灯来说,灯厂更易于改造升级。因此,我们判断若 ADB 大 灯成本在规模化效应下降至主机厂可接受区间,自主品牌有望积极配置。


技术可行+成本可控


ADB 相较于 LED 大灯的增量部件主要在于 ADB 控制器、矩阵控制芯片、LED 光源。以 德州仪器展示的典型的前照灯-自适应 LED 驱动模块为例,ADB 主要的控制模块可以拆分 为三块:①ADB 控制器(纯新增),用于接收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置、车身姿态、 速度、转向角度等信息,计算车灯的响应状态,主要核心是一块 MCU。②车灯控制器, 响应 ADB 控制器的控制,并驱动给予 LED 光源恒流电源,普通 LED 车灯均有这一控制器, 核心是 MCU+驱动 IC。③矩阵控制器及 N 颗 LED 光源,矩阵控制器是用于提供单个像素 级 LED 动态亮灭的一块控制芯片,一般而言一个矩阵控制器可控制 12 颗 LED 光源,因 此行业内典型的 24 芯(2*12)方案,36 芯(3*12)方案需要对应用到 2、3 个矩阵控制器。 当前,ADB 控制器、车灯控制器、矩阵控制器均有成熟优质的厂商,其中 ADB 控制器代 表国产厂商为经纬恒润,车灯控制器代表厂商为科博达,矩阵控制器代表厂商为德州仪器、 英飞凌、恩智浦,技术可行性已经具备。


装车成本在主机厂接受范围内,预计 ADB 车灯规模生产后稳态价格可降至 3,000 元/对。 市场对于 ADB 的核心担忧点在于,ADB 车灯较 LED 车灯增加了部件及算法复杂度后,主 机厂是否能够充分接受对应的单车成本提升。我们认为,ADB 前照灯推行初期预计价格在 4,000-5,000 元/对,规模生产后有望降至 3,000 元一对,成本完全在主机厂接受范围内。 相较于一对 1,500 元售价的 LED 等,ADB 的额外增量主要为:车身高度传感器(100-200 元),ADB 控制器(单只 200 元),LED 光源(36 芯方案较普通 LED 灯增加约 25-30 芯, 单颗 LED 芯片 8 元),透镜+分光器(约 50 元),矩阵控制芯片(36 芯方案对应 3 颗,2 美元/颗),CAN 总线。整体新增 BOM 成本可估算约为 800-1,000 元/对前照灯,因此,预 计车灯厂为主机厂推广装配 ADB 大灯初期,定价为 4,000-5,000 元/对,远期行业渗透率 增长规模效应体现后,单价有望降至 3,000 元/对水平,将在单价 15 万元以上车型上具备 安装的可行性。


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ADB 解决了车灯使用的两大痛点:中高速行驶下远近光切换的便捷性、远光灯会车的眩 目问题。分析 ADB 的实际功能可以发现,ADB 的设定为在车辆运行环境照明不足,且车 速超过 60km/h 时,ADB 系统处于激活状态,系统将自动打开远光灯,增强环境照明,使 驾驶员能够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不再需要担心路两侧慢速的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也 无需手动调节远近光。 此外,当驾驶视野中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如跟车或会车时),ADB 系统会自动捕捉其他道 路使用者的位置,将相应位置的 LED 调暗或者熄灭,避免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眩目, 这解决了车主使用的第二大痛点,保证驾驶安全性。具体功能又可以分为单目标功能遮蔽, 多目标功能遮蔽,单纯跟车,单纯会车,跟车、会车同时存在,单目标功能遮蔽为主要功 能,其余为次要。 综合来看,ADB 对于车主实际驾驶体验提升同样充分,全面推广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


车灯行业:ADB 潜在空间 100~400 亿元,天花板进一步打开


ADB 车灯潜在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00~400 亿元


若考虑 20 万元以上车型为未来配置 ADB 大灯的主流车型,同时部分 15-20 万元车型配置 ADB 大灯,对于 ADB 大灯带来的市场测算如下: 我国 2022 年三季度 20 万元以上价格带车型销量占比达 25%,此部分车型对于配备 ADB 大灯的意向和成本可行性较高。此外,若 ADB 大灯出货价在规模生产下降至 3,000 元/对, 甚至低于 3,000 元/对,则 15-20 万元价格带车型同样有望配置 ADB 大灯,此部分车型对 应市占率约 19%。


ADB 大灯潜在市场空间有望在 100~400 亿元。假设未来 ADB 大灯配置主流车型为 20 万 元以上车型,则参考该价位车型市占率,预计渗透率占比可达 25%。若 ADB 大灯充分降 本,配套的车型价格带进一步下探至 15-20 万元,参考该价格带对应约 15%的市占率, ADB 大灯的整体渗透率天花板可进一步提升至 40%。据中汽协预测,22 年国内乘用车销 量有望接近 2,300 万辆,此后进入平稳增长期。若假定乘用车年度销量为 2,500 万辆, ADB 平均单价 4,000 元/对,ADB 渗透率 25%左右时,对应新增市场空间为 250 亿元。


2025 年国内车灯潜在市场空间有望超 1,400 亿元


内部照明的氛围灯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贯穿式尾灯乃至 OLED 尾灯的运用,都会促进整车 车灯单车价值量继续提升。多色氛围灯相较于普通小灯 400-800 元的单车价值量,可提升 至 1,000-1,500 元。贯穿式尾灯与普通 LED 尾灯价格相近,单车 1,000-1,200 元,但若运 用 OLED 技术,则尾灯价值量可提升至 2,000-2,500 元。 若考虑全车车灯技术升级,则单车价值量有望由当前的 2,800~3,800 元,提升至 6,500~7,600 元,再加上激光大灯,那么单车价值量可以到 1.35~1.55 万之间,赛道升级 的天花板进一步打开。


格局演变:赛道升级+国产替代加速,中国车灯龙头已经崛起


行业格局:华域、星宇已占据优势地位,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全球车灯行业长期由海外龙头占据主导,但国内车灯企业已经崛起。测算全球车灯企业营 收规模,估算得 2021 年主要龙头为小糸(市占率 25%),法雷奥(22%),海拉(29%), 斯坦雷(13%)。海外龙头仍然占据约 89%的全球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全面 崛起,车灯领域同样涌现出星宇股份,华域视觉这样的优质车灯企业,截至 2021 年,华 域视觉逐步占据全球 6%市场份额,星宇股份占据 5%市场份额,国产车灯厂商逐步崛起且 成长空间充分。


中国市场华域、星宇已占据优势地位,国产替代持续加速。国内市场,2021 年华域视觉 和星宇股份已经基本确认头部优势地位,市占率超越斯坦雷、广州小糸、海拉、法雷奥等 合资厂商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尤其以星宇股份为代表的优质车灯龙头,持续向日德系品牌、 BBA 豪华品牌以及新势力突破,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突破机遇:对标海外,中国诞生全球级车灯龙头


历史上看,全球主要汽车工业中心,通常诞生车灯龙头企业。欧洲、日本都诞生了车灯头 部企业,如德国海拉配套大众集团,持续引领技术创新;日本小糸车灯,配套丰田等日系 龙头走向全球。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联电动时代的全面崛起,我们认为诞生具备全球竞 争力的国产车灯龙头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拓张的布局和产品技术的引领,造就了全球顶级的车灯龙头。以全球车灯龙头小糸车 灯为例,2000 年至 2019 年,小糸营收由 152 亿元人民币持续提升至 525 亿元,增幅达 245%,市值由 55 亿元持续增长至 523 亿元,增幅达 856%。欧洲区和中国区市场的持续 开拓,以及车灯 LED 化等关键技术趋势的把握,造就了小糸的成长之路。


我们认为中国的车灯龙头企业正面临突破车灯行业现有格局的契机:


1)技术变革:LED 车灯升级趋势延续,且未来 ADB 大灯、氛围灯、贯穿式尾灯的持续升 级促进行业升级,技术变革带来最重要的突破机遇。


中国民营车灯企业完成初步洗牌,激烈竞争中星宇胜出。复盘民营车灯企业的发展历程可 以发现:(1)我国民营车灯企业基本于 2000 年以前成立,在 21 世纪初开始逐步尝试生产 摩托车、汽车车灯;(2) 2006 年前后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入主机厂配套体 系,到此为止,各内资企业的发展进程没有太大差距。先后通过质量认证以后,各车灯供 应商也开始各自跑马圈地,分享 2007 年起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红利;(3) 核心拐点在于 2008 年前后,内资企业的发展路程开始分化,星宇在 2008 年开始着手布局前照灯、LED 车灯技术,嘉利、天翀、燎旺等企业的相关布局等到 2012 年后才所反映。此后,星宇借 助技术储备和客户升级机遇,从一众民营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星宇强强合作外延发展,技术优势持续扩大。此后,星宇股份技术研发持续领先同行业内 资品牌:2013 年公司设计并生产的一汽大众新 Golf A7 全 LED 后组合灯代表了国内领先 技术水平,2016 年公司在业内首次推出夜间辅助驾驶(NADS)解决方案。第一代 ADB 前照灯研发成功后,2017 年公司第二代 ADB 前照灯研发成功,随即 OLED 后组合灯研发 成功。同时公司对内启动“汽车电子和照明研发中心”项目,对外与芜湖凯翼汽车、松下 中国签订车灯研发合作协议,强强合作推动技术全面发展。2020 年星宇成功为红旗 H9 配 套 ADB 前大灯,成为国内首家完成 LED-ADB 升级的车灯企业。2022 年公司获得了华为 智选车的 DLP 大灯订单,将配置于问界 M9 的高配版车型,全车前后灯价值量进一步提 升到 2 万元以上。


2)国产替代:星宇、华域等国产品牌快速度过海外车灯龙头在各自本土占据主导市场地 位的阶段,国产替代加速,积极迈向全球配套阶段。


星宇股份立足技术、成本、快速响应多项优势,加速国产替代,持续突破客户。从早期的 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先后切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强势日、德系品牌,进一步向上突 破,切入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且积极把握行业最新智能电动机遇,布局理想、 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品牌。星宇的持续客户拓展,促进了国产替代进程的持续加速,在本土 市场已经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具备迈向全球配套的能力。


3)产能扩张:基于当前星宇和华域的市场竞争能力,国内市场较合资已有显著优势,国 外拓张亦有充分机会。


从 Capex 角度可以获得明显证据:(1)中国范围内:小糸、斯坦雷在中国区的厂房/物业/设 备资产自 2014 年开始至 2021 年,抛开 2017 和 2020 财年外,资产基本为 0 增速,产能 扩张几乎停滞。小糸中国区 capex 整体呈下滑态势,从 2014 年的 5.8 亿元降至 2020 年 的 2.6 亿元。海外车灯企业在中国产能投资方面的落后,同样将为车灯的国产替代提供了 机会:星宇和华域将利用各地工厂与车企间更短的运输半径,向自主车企提供更加快速响 应且灵活的供应机制,车企能够由此节省部分仓储和运输成本。


(2) 全球范围内,星宇的 Capex 同样已经超越全球车灯龙头。2021 年星宇 Capex 为 12.7 亿元,虽然绝对值上仍低于海拉、法雷奥、小糸、斯坦雷的车灯业务,但近 10 年 CAGR 达 28.5%,显著超海外零部件龙头企业,中国车灯龙头崛起势在必行。


星宇股份


国产车灯龙头锐意进取,技术、客户齐拓展


星宇股份是国内领先的汽车车灯总成部件和设计方案的提供商,通过持续拓展客户和提升 研发能力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公司自 1993 年成立起,专注于汽车车灯的研发和制造, 目前产品已全面覆盖汽车前照灯、后组合灯、雾灯、日间行车灯、室内灯、氛围灯等。经 过十数年技术积累,公司形成了从模具、工装专机、车灯电子、到车灯总成等环节的完整 同步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快速精准相应客户需求,陆续配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宝马、 通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马自达等国际强势品 牌。而在自主品牌后来居上,市场份额快速突破之际,公司也及时响应,切入吉利汽车、 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国产车企的供应链,客户结构 进一步优化升级。


股权结构稳定的民营企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晓萍。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周晓萍与其父周八斤,两人分别通过常州星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或直接控 股 36.60%、14.70%。公司拥有境内外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6 家,经营范围均为汽车车灯的 制造及服务业务,以便于配套各地车企客户的生产需求。


公司毛利率水平已触底回升,研发投入逐年加码。2016-2020 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 随着产品结构的升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车灯产品价值提高而逐步上扬。2021 年,公司 将仓储费用、运输费用等合同履约成本,自“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科目列示, 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冲击,当年毛利率较 20 年大幅下滑。22 年三季报显示公司 毛利率触底反弹,综合毛利率回升至 23.04%。在费用率方面,在公司业务的规模效应下, 销售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为契合智能化汽车对车灯升级的需求,公司积极开 展研发设计,研发投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 21 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 19%。


股价随公司产品升级与业务规模增长同步攀升,截至 2022 年 12 月 15 日股价为 135.5 元。 回顾公司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可以发现公司的新项目承接和批产,以及产能扩张是价值 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公司多次股价拉升都发生在年度报告发布之后,优质的新项目 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 年 4 月,公司年报披露 18 年新承接了 73 个新项目, 并有 102 个项目批产;20 年 4 月,公司在报告中披露 19 年承接新项目累计 89 个,同时 公司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竣工,产能进一步扩大;22 年 4 月,公司披露 21 年共承接 62 个新项目,批产 42 个新项目,同时欧洲主机厂的项目也从 22 年进入批产。


技术优势助力客户资源拓展,海外工厂设立开辟全球化配套之路


智能化车灯浪潮席卷,技术研发优势持续扩大。随着汽车行业进入电动智能时代,消费者 对车辆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加,同步催化了车灯技术的快速升级。车辆大灯逐步 演变出矩阵式 LED、AFS、ADB、HD-ADB、DLP、贯穿式大灯等技术,车内灯光也从单 色氛围灯向多色智慧光源转变。星宇自 2008 年开始布局前照灯和 LED 技术起,在车灯各 阶段发展中都走在了前列:2013 年公司设计并生产的一汽大众新 Golf A7 全 LED 后组合 灯代表了国内领先技术水平,2016 年在业内首次推出夜间辅助驾驶(NADS)解决方案; 2017 年公司第二代 ADB 前照灯和 OLED 后灯陆续研发成功。 此后,星宇内部成立照明研发中心,对外与芜湖凯翼汽车、松下中国、华为光产品线签订 研发合作协议,强强合作推动了技术全面发展:2020 年星宇成功为红旗 H9 配套 ADB 前 大灯,成为国内首家完成 LED-ADB 升级的车灯企业,2022 年公司再次突破前沿技术领域, 顺利研发出高清数字大灯。在汽车智能化升级的催化下,车灯产品迭代周期缩短,我们认 为公司有望持续凭借强劲的研发能力,获得更多主机厂配套机会,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领 先地位。


凭借技术、成本、快速响应多项优势,公司快速打通日系品牌、强势自主品牌客户的拓展 之路。公司最早配套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随后将客户拓展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强势日、 德系品牌,并进一步向上突破,切入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的供应体系。从 2012- 2020 年,公司历时 9 年将公司在一汽大众的大灯配套份额从 0%增长到 40%,为公司贡献 了稳定在 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当前阶段,公司在日系品牌的上行空间仍然非常广阔, 自 2019 年公司新获轩逸、汉兰达、威兰达、致炫等日系订单已经证明了公司渗透日系品 牌的竞争力,加之公司为车企配套的产品也在升级,日产轩逸改款后,在高配和低配版本 上分别使用了 ADB 和 LED 大灯,单车价值量进一步提升。按照丰田、本田、日产 2021 年累计 428 万辆的中国销量计算,未来若公司在日系品牌中的渗透率能够达到 40%,那么 收入有望增加 40-50 亿元,从而促进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


产能扩张叠加全球化布局,为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在国内长期注重产 能扩建,19 年公司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正式竣工,20 年公司发行可转债 15 亿元,用于 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截至 1H22,产业园已有两期综合工厂竣工且投入使用,新增了 250 万只大灯,300 万只尾灯的产能,五期项目(贯穿式前部灯具工厂)也已开工建设。 针对海外市场,公司首先在日本和德国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并于 2020 年开始建设塞尔维 亚工厂布局全球业务。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塞尔维亚工厂已经进入了试生产状态,公司 预计将在 2023 年 1 月批产,最终形成 570 万只车灯产能,年销售额有望达到 1.24 亿欧元。 海外工厂主要将供应奔驰、宝马、大众斯柯达等品牌的尾灯项目,目标在两年内完全复制 国内工厂的生产能力。在海外工厂产线和人员完成配置后,我们认为公司将有能力寻求更 多海外配套供应机会,打开全球化发展之路。


科博达


灯控龙头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再升级


科博达是国内车灯控制器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投身智能化转型升级,产品线横向 拓宽至氛围灯、域控制器等高成长领域。公司在 2003 年成立之初,专注于汽车照明系统 和中小型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从德国大众的电子镇流器项目起步,逐渐进入大众 集团、宝马、福特、雷诺等知名车企的全球供应链条。近两年,公司凭借在照明及控制系 统领域的技术积累,布局汽车智能化变革,在 2020-2022 年间,依次将业务拓展至智能光 源、底盘智能控制器、域控制器,打造出了新的增长极。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持股比例较为集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柯桂华和柯炳华,截止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实际控制人柯桂华、柯炳华先生及一致行动人柯磊先生,三人通 过科博达控股,员工持股平台和个人持股,累计持有公司股权 65.77%。公司拥有境内外 子公司 11 家,主要涉及涉及汽车电子、机电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新客户订单量产落地,公司业绩重回快速增长轨道。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受到全球芯 片供应短缺的影响,公司下游整车客户的产销受阻,使得公司营收增长进入瓶颈期。但在 这一阶段,公司完成了氛围灯、USB、底盘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等新产品的技术准备和人 员布局,并争取到多个全球知名车企的项目定点。22 年以来,随着这部分订单开启大批量 供应,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都重新实现了较高增速:Q1-Q3 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 利润分别同比+18.4%和 32.9%。


市场对公司的高价值量定点逐步认可,截至 2022 年 12 月 16 日股价为 66.17 元。2020 年 4 月公司发布上市后首次分红预案,并开始量产日产汽车(7201 JP)灯控产品,正式 切入日系车企供应链,6 月公司的底盘 DCC 控制器获得小鹏项目并实现量产。新客户和新 产品拉动公司股价快速攀升。2021 年 10 月,公司公告获得蔚来、岚图、比亚迪等车企的 项目定点意向书,完成客户资源向自主品牌的突破。2022 年 1 月开始,受到缺芯等外部 因素影响,股价整体表现一般。但是随着一系列定点的落地,市场重拾对公司的高增长预 期。定点包括:4 月,宝马全球平台下一代车型的前灯和尾灯控制器定点。7 月,获得北 美新能源客户全球的氛围灯项目定点。10 月,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业绩开始兑现,营收 和净利润增幅明显,股价再次拉升。


传统业务持续拓展客户与产品矩阵,灯控业务获得宝马等增量客户


受益于主机厂平台化采购+拆分灯控模块发包趋势,科博达逐步拓展其他美系、德系、日 系、以及自主新势力品牌,后续有望复制在大众平台逐步取代外资供应商,实现模块化供 应,业务快速增长。平台化采购+拆分灯控主要是基于车企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量。大众 零部件平台化模式在全球车企里领先,2004-2008 年大众集团率先完成灯控模块的剥离工 作,科博达被引入大众全球供应链后,相关车灯控制产品的价格降低了 50%左右,目前海 外大众车型中 70%由科博达供应,国内则接近 100%。2021 年公司的宝马尾灯、福特大 灯、雷诺大灯控制器项目实现批产,22 年开始放量,预计 23 年该项目的年均装配量有望 达到百万套,对应约 4 亿元左右的收入贡献;2022 年 4 月,公司拿下了宝马全球平台下 一代新车型的前大灯和尾灯控制器的项目定点,生命周期内预计规模达 3,500 万只,将于 2025 年底前量产,按照一个控制器 100 元计算,项目全周期收入将达到 35 亿元以上。


机电一体化产品 AGS、USB 有望成为快速增长小细分。公司是国内极少数拥有 AGS 同 步开发能力的供应商,从 2019 年 4 月量产至今,已获得福特、大众、PSA、蔚来、长安 等客户的量产订单,22H1 公司 AGS 收入 2000 万元,同比增长 170%。目前公司进一步 将智能执行器产品延伸至新能源车热管理、智能座舱屏幕转换、自动充电接口等相关领域 进行落地应用,据公司披露,单车上的配套价值将增加约 700-1,000 元左右。 USB 是公司覆盖客户范围最广的产品。2020 年公司在该系列产品上拓展了大众、通用、 福特、日产等客户,项目累计全生命周期规模达到 600 万个;2021 年公司进一步为北美 新势力主机厂配套,22 年进入订单快速放量、贡献收入阶段——1H22 公司的 USB 产品 收入 9,000 万元,同比增长 40%。


新业务域控制器有望带动估值和业绩双升


传统汽车采用分布式架构,功能系统的核心是 ECU。智能驾驶时代,电子电气架构将从 “传统分布式”向“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最终向“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公 司抓住此机遇,坚定拥抱新势力的域控制器,单车价值量可从几百提升至几千。目前公司 在底盘域、车身域中都有客户定点,并从 2022 年开始供应,预计将成为 2023-2024 年的 核心增长点。 公司底盘和车身域控制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预计 23 年下半年起集中放量:1)比亚迪: 作为国内新能源车龙头企业,公司希望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定点的产品 主要是底盘控制器和底盘域,覆盖车型有汉、唐及其他若干平台车型(车型尚在研发中)。 按照汉、唐等高端车型单车价值量 500 元、年配套量 50 万辆计算,预计可新增 2.5 亿收 入。其他车型按照单价 200-300 元、年配套量 80 万辆计算,预计可新增 1.6 亿左右收入。 未来,比亚迪有望在其不同价位车型中普及 ASC,公司会继续争取相关产品合作,扩大市 场份额。2)国内某新势力 OEM 供应商,单车价值量超过 3,000 元,假设年配套 22 万辆 的销量,预计新增 6.6 亿收入。


华域汽车


外延并购、业务拓展成就全球内外饰龙头


华域汽车是全球汽车内外饰龙头,通过内部设立技术中心,外部并购成熟零部件企业,产 品线不断延伸。华域汽车原为上汽集团旗下独立零部件子公司,2009 年借壳上海巴士进 行了资产重组并上市。此后,公司成立了华域汽车技术中心及华域电动,不断强化技术管 理并拓展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业务。2011-2013 年,在实现一定规模的自营业务后,公司 启动 PEPS、ADAS 等前沿技术研发并退出汽车密封件、拖拉机等业务。2014 年至今,公 司通过并购扩张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内饰件供应商,并着力推进汽车照明业务的全球化配 套进程。 国有资本大比率持股,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机构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委 员会,截至 22 年三季度末,最大股东上海汽车集团持股 58.32%,香港中央结算持股 8.29%,中国证券金融持股 2.99%,国资持股比例较高。公司共有 32 家参股或控股公司, 全资控股公司 14 家。


把握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核心主业智能化升级。近年来,华域汽车确立了围绕“智能化 产品”和“智能化制造”两大发展主题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智能化产品方面,公司 聚焦“智能行驶”、“智能座舱与车身”以及“智能动力”三大平台建设,由智能行驶平台 覆盖感知系统以及底盘系统;智能座舱与车身平台覆盖内外饰、座舱系统、座椅安全、车 身附件等产品;智能动力平台则重点覆盖电驱、热管理系统、电压缩机、各类电子泵、油 箱、传统动力部件、排气系统、48V 混动系统等产品。智能化制造方面,公司基于“华域 汽车数字化制造建设框架”,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积极布局智能化产品,研发投入呈上升态势。2021 年,公司将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 前发生的运输费用,自“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科目列示,导致当年毛利率下 滑。另一方面,21 年以来钢、铝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叠加芯片短缺使得排产受阻等因 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承压。费用率方面,2020 年-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 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2 年 Q1-Q3 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0.64%、 5.01%。同时,公司近年来积极开拓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感知等领域的产品,研发投入比 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汽车零部件多领域布局,行业龙头地位牢固


公司从仪表板、保险杠等业务起家,逐渐向汽车座椅、照明系统等高价值内外饰件,功能 性总成件(底盘结构件、传动轴等)、汽车电子(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电驱动系统等 多个领域开拓布局。 华域视觉专注于车灯前沿技术,领先国内市场。华域视觉脱胎于上海小糸车灯,在照明领 域研发能力较强:2017 年,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量产矩阵 LED+ADB 前照灯的企业,并配 套了荣威 950 车型。2021 年,公司的第一代 DLP 数字化照明大灯和控制系统 Lighting Master 均实现量产,配套智己 L7 和高合 HiPhi X 。第二代百万像素 DLP 数字大灯、前后 ISD 数字交互式尾灯也已在 21 年完成研发,正在推进量产。此外公司还首创 SLIM 模组技 术(超窄开阔照明系统),SLIM 类产品已应用至美国通用凯迪拉克、上汽乘用车、吉利等 车型上。前沿的技术和成熟的生产工艺使得华域视觉顺利进入海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体系, 包括大众、通用、宝马、丰田、日产、特斯拉、吉利等,助力公司成为了国内车灯市场的 龙头,2021 年公司在国内的营收规模(111.6 亿元)远超国际巨头海拉和斯坦雷(约 60、 50 亿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1H22 营收规模继续同比增长 12%至 63.1 亿元,龙头地位 稳固。


从内外饰件扩展至汽车座椅总成,公司实现了高价值安全件研发生产的自主可控。汽车座 椅是由骨架、滑轨、头枕、调角器、座椅驱动器等部件组成的总成产品,结构复杂,对供 应链管理和组装设计等环节要求较高。2021 年,公司通过收购股权,实现对延锋安道拓 的 100%控股,并购买了安道拓座椅产品所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及其永久使用许可权,实现 了座椅业务的完全自主化。根据 21 年中国乘用车产量及公司座椅产品的产量推算,华域 在国内座椅市场的市占率约为 24%,成为细分领域龙头。未来公司有望凭借成本和快速响 应优势,在国内快速实现汽车座椅的国产替代,并立足延锋的客户资源迈向全球化业务扩 张之路,在 22 年规模超 3000 亿元的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中寻求更多机会。


智能化方面,公司大力投入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开发。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的产品 包括电动门雷达、角雷达、前雷达,以及自主研发的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77GHz 前向毫 米波雷达等产品,目前已获得蔚来、上汽乘用车、长城、吉利、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友 道智途等客户项目定点。智能底盘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系统正由公司下属的上海汇众、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推进平台预研和样件开发。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则完成了基于高算力 平台的多类主流操作系统的控制器开发工作,技术创新水平走在了行业前列。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车灯进阶不休,点亮智慧之眸.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汽车生产模式的第三次变革,从旧式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pdf

汽车行业专题分析:电车云集,智能化驱动自主品牌向上.pdf

途虎研究报告:领军汽车后市场的长期主义者.pdf

奇瑞汽车深度复盘及其产业链梳理:进击的出海龙头.pdf

华为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华为智选,大有可为.pdf

星宇股份研究报告:自主车灯龙头的复盘与展望.pdf

2023汽车车灯行业渗透率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pdf

星宇股份研究报告:产品升级客户结构优化,自主车灯龙头蓄势蝶变.pdf

星宇股份研究报告:产品升级+客户结构改善,车灯龙头再启航.pdf

海拉公司专题报告:全球车灯龙头,前瞻、深耕、领先.pdf

面板行业专题:LCD面板周期再起,OLED国产替代大有可为.pdf

3C设备行业研究:苹果XR有望引领新周期,重点利好Micro OLED、Pancake设备需求.pdf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OLED终端材料国产化先锋.pdf

2024年中国LED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诺瓦星云研究报告:LED显控龙头,技术升级助力成长.pdf

【华泰证券】汽车深度研究:车灯进阶不休,点亮智慧之眸.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