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汽车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车载显示:新能源车智能化先锋,车载显示量价齐升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pdf

2022-12-28
35页
5MB

一、车载显示勇担新能源车智能化先锋

(一)车载显示勇担智能化入口,各品牌争相布局


电动化加速渗透,智能化空间广阔。复盘手机发展历史,自 2007 年发布首款 iPhone 以 来,智能机渗透率高速成长,2006~2016 年十年间智能机渗透率从 7.9%提升至 74.7%; 产品形态上手机产品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功能、交互方式变化显著。汽车行业目前正 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 8.4%,与 2006 年智能机渗透率 相似,有望开启黄金十年;产品形态上也从机械时代、电子时代逐步向智能化时代发展,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载显示等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随着智能化程度 提升×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双击汽车智能化发展空间广阔。


车载显示为智能化入口。汽车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感知、决策、执行、应用/交互。应用/ 交互层主要表现为智能座舱,通过图像、语音、触控、手势等交互方式提高驾驶操控体 验和乘车娱乐性,是人车交互 IVI 的入口。车载显示是智能座舱的重要载体,包括液晶 仪表盘、中控屏、后排显示、副驾驶显示、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


智能化为差异化竞争焦点,车载显示一马当先。根据 J.D. Power(君迪)数据中国消费 者对于汽车智能化配置的需求高涨,在影响购车决策的七要素中,汽车智能化体验占据 了 14%的权重,且有 24%的意向购车者认为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是其最重要的购车考虑因 素。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成本、消费者感知程度,车载显示为成本较低、技术较为成 熟、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智能化方式。




各车厂争相布局智能化车载显示。车载屏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在辅助驾驶的 同时需要满足驾乘人员的智能化和娱乐需求。各厂家不断推出新形态新尺寸的车载显示 屏产品,以提高品牌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2012 年特斯拉首先推出 17 英寸车载大屏 开启大屏化先河,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等陆续跟进布局,除了大屏化以外流媒体后视 镜、副驾娱乐系统、HUD 等多屏化应用层出不穷,触控化、悬浮式等技术成差异化竞争 另一焦点。


(二)车载显示新阶段:大屏化、多屏化渗透,显示技术迭代升级


从机械时代到电气化、智能化时代车载显示发展迅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汽车从机械 时代向电气化时代演进,以车载显示为代表的座舱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1)在 电气化初级阶段,车载屏幕以CRT显示为主,集成了比物理按键更多更方便的控制功能; 2)电气化成熟阶段,随着车载导航、HUD 等军用技术的逐渐下放,车载显示向大屏中 控系统演化,同时液晶屏逐步取代 CRT 成为屏幕主流技术;3)当前智能化阶段,大屏 化、多屏化、联屏化成为汽车座舱新潮流,同时 OLED、Mini LED 等新技术不断得到应 用。


大屏化成为主流。大屏化使得信息显示更全面,增强可操作性。特斯拉 Model S 17 英寸 智能集成车载屏幕的面世开启了车载显示大屏化趋势,传统巨头如奔驰、宝马、凯迪拉 克、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蔚来等纷纷进入大屏时代。




多屏化成为标配。多屏化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显示形式能使各屏幕分工更明确的同时充分 利用座舱内空间增大显示面积,满足乘客个性化的驾驶和娱乐需求,提升驾乘体验。车 载显示屏根据下游应用场景分为车载中控屏、液晶仪表盘、副驾驶显示屏、后排显示屏、 流媒体后视镜等,智能化驱动多屏化进程加速,部分车辆采用双联屏甚至三联屏。


HUD 发展趋势向好。自 HUD 技术下放到民用汽车起,车载 HUD 朝着信息化、数字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叠加 HUD 技术升级、成本下降因素,国内乘用车前装 HUD 装 配量持续攀升。在 HUD 的三种进化形态 C-HUD、W-HUD、AR-HUD 中,AR-HUD 结 合 ADAS 功能,在画面呈现真实度、视场角、成像距离等形成新的优势,提高驾驶安全 性,为驾驶员带来更优的沉浸式体验,是 HUD 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显示技术迭代升级。传统 LCD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载显示技术,技术相对成熟,受限 于自身结构和发光原理导致显示效果有诸多劣势,LTPS 技术的引进提升了 LCD 的竞争 力;新技术方面,OLED、Mini LED 等显示技术凭借其优异显示效果陆续在车载得到应 用,22 年上市的蔚来 ET7 搭载 12.8 英寸 AMOLED 中控、配置 Mini LED 仪表盘,理想 L9 搭载 Mini LED 驾驶交互屏;Micro LED 现阶段技术还未成熟生产成本较高,尚未大 规模落地。


复盘手机显示发展历程,手机经历了黑白屏到彩屏大屏到 OLED 大屏到未来的折叠大屏 发展过程。车载领域尚处于从电气时代向智能化时代初期,大屏化、多屏化、OLED 等 新技术应用尚处于初期发展空间广阔。


二、新能源车&传统车齐发力,车载显示量价齐升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市场稳健,大陆厂家发展空间广阔


显示面板行业市场稳健。2015~2019 年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市场空间在 1000 亿美金左右, 2020 年疫情以来,受疫情影响下供需错配、PC 可穿戴等需求旺盛影响,市场空间来到 1200 亿美金水平。从出货面积看,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和下 游需求的增长,预计全球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从 2020 年的 2.44 亿平方米增长至 2024 年 的约 2.74 亿平方米,4 年 CAGR 2.9%。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CRT→LCD→新型显示技术。现代显示技术主要分为阴极射线管和 半导体显示技术,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阴极射线管显示不断减少。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以 TFT-LCD 为代表的半导体显示技术由于清晰度高、色彩好、环保省电、轻薄等优 点成为显示领域主流,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等。随着半导体工艺、 材料技术进步,OLED、Mini LED、Micro LED 等新型显示技术不断涌现。目前主流技术 为 LCD 和 OLED。


目前 LCD 面板仍是主流,随着 OLED 技术的不断普及,LCD 的占比将会逐步降低,Frost & Sullivan 预计到 2024 年,LCD 和 OLED 市场占比分别为 92%和 8%。


全球面板产业下游应用广阔,包括电视机、手机、计算机、车载显示、智能穿戴设备、 显示器等。目前电视是下游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约达到 67%;其次是显示器、手机、 计算机、车载,占比分别为 13%、7%、5%、4%。


显示面板产业上游为光学膜材、液晶、电路板、玻璃基板、驱动 IC、设备等,中游为模 组组装,下游为电视、平板、车载等消费类、专用类应用。


全球面板产业东移,大陆厂家发展空间广阔。过去几年间大陆面板产业在全球份额不断 提高,根据 Digitimes 数据,在目前主流的 LCD 面板上大陆厂家全球份额占比 56.6%, 2025 年有望提高到 71.6%。OLED 面板产能仍集中在韩国手中,根据 DSCC 数据 2019 年韩国 OLED 产能占比 81%,中国 OLED 产能占比仅 17%;随着国内 OLED 厂商进入投 产高峰期,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OLED 产能占比大幅提升至 51%,而韩国产能占比将下 降至 48%。




(二)新能源车&传统车齐发力,车载显示进入快速增长期


1、新能源车&传统车齐发力,车载显示量价齐升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根据 EV volumes 数据,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 650 万辆,同比提升 108%。国内层面,乘联会数据显示 2021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99 万辆, 同比增长 169%。


分地区看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居前。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便提升至 50.3%,超过全球市场一半份额,同比增长 9%,21 年欧洲占比 34.6%、北美占比 10.9%。


车载显示为差异化竞争焦点,新能源车企争相布局智能化车载显示。与传统车相比除电 动化差异外,智能化是新能源车另一大特点,车载显示在辅助驾驶的同时需要满足驾乘 人员的智能化和娱乐需求,是“智能化入口”,各新能源车企不断推出新形态新尺寸的车 载显示屏产品,以提高品牌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2012 年特斯拉首先推出 17 英寸车 载大屏开启大屏化先河,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等陆续跟进布局,除了大屏化以外流媒 体后视镜、副驾娱乐系统、HUD 等多屏化应用层出不穷。2022 年发布的理想 L9 智能座 舱五屏联动:搭载了 Mini LED 安全驾驶交互屏、13.35 寸 HUD、双 15.7 寸的 OLED 车 辆中控和副驾娱乐屏、15.7 寸 OLED 后舱娱乐屏。


配置提升&价格带上移传统车紧随其后。在新能源车将车载显示作为卖点的背景下,燃 油车紧随其后对车载显示进行升级:同价格带车型配置升级,价格带上移带来的配置提 升。以宝马 5 系为例,第一代产品 E12 于 1972 年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采用机械仪表盘, 2003 年发布的第五代产品开始搭载液晶显示屏,自此以后车载屏不断升级,2009 年发布 的第六代搭载 7 寸触控液晶屏,2021 款已经搭载 12.3 寸的仪表盘和 12.3 寸中控屏,大 屏和多屏趋势明显。




大屏装配率迅速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0 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新车 10 英寸以 上中控屏装配率为 32.59%,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已增长至 52.58%。


多屏化渗透率提高。据 ICVTank 预测,2025 年全液晶仪表盘渗透率将由 2020 年的 30% 提升至 70%,汽车中控屏、流媒体后视镜及 HUD 抬头显示的渗透率将分别由 2020 年的 80%、7%、10%提升至 100%、30%、30%。同时搭载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车型不断 增加。


车载显示屏出货量稳健增长。据 Digitimes 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 达 1.41 亿片;预计到 2026 年全球出货量达 2.53 亿片,年复合增速 10.24%。


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预测,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中 控、仪表盘、抬头显示)由2015年的82亿美金增加到2022年的177亿美金,CAGR 13.7%, 其中 2022 年全球中控屏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82 亿美元,组合仪表显示屏市场规模将增长 至 70 亿元,抬头显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5 亿美元。




2、显示技术迭代升级,新型显示快速上车


主流技术仍为 TFT-LCD,OLED、Mini LED、HUD 等陆续上车。车载领域 LCD 显示 屏为目前主流显示方式,其全球销量从 2009 年的 1,800 万部增至 2018 年的 1.64 亿部, CAGR 21.7%。OLED、Mini LED、HUD 等新型显示技术因其显示效果、节能等优势明 显,逐渐受到车厂青睐。


车载显示器要求主要包括高亮度、长寿命、-40~85℃耐温性、反应快速等。LCD 是以 LED 作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屏,当前主要具备低成本、高技术成熟度、寿命较长优势。相 比 LCD,OLED 像素点可以实现自发光,使其具有更高对比度、更轻薄的优势,逐渐开 始应用于车载显示。但当前阶段 OLED 技术为减缓烧屏和老化速度,存在亮度不足问题, 相比之下 Mini/Micro LED 具备的寿命长、高亮度、高对比度、轻薄的优势,使其在车载 显示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扩大。


OLED、Mini LED 等陆续上车。2022 年搭载 OLED、Mini LED 等新显示技术的车型快 速增加,“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上汽 BBA 等传统霸主新车型纷纷搭载 OLED、Mini LED 显示屏。CINNO Research 预计 2025 年 OLED 车载显示屏出货量达到 233 万片,渗透率 1.7%。随技术水平及产能逐步提升,Mini LED 将逐步扩大份额,据 CMMA 数据,2021 年车用 Mini LED 背光屏幕需求不到 10 万片,预计 2025 年将增长到 450 万片,年复合增 长率高达 159%。Micro LED 显示技术也将以其透明、曲面异形、高亮度、低功耗等优势 在车载显示屏中得到推广,预计 2025 年后可能量产出货。


W-HUD占主流,AR-HUD快速发展。HUD起源于航空领域, 1988年通用汽车首次将HUD 应用在汽车领域,次年日产推出首款搭载 W-HUD 车型,此后奔驰、奥迪、丰田、本田、 雪佛兰等多家整车厂也纷纷推出装配 HUD 车型;直到 2020 年奔驰在新 S 级车型上装配 全球首款 AR-HUD,标志着车载 HUD 市场进入新阶段。当前 HUD 主要可分为 C-HUD、 W-HUD 和 AR-HUD 三类: (1)C-HUD(Combiner HUD,组合式抬头显示)指将光学图像经过三次折射反射到单 独前置的树脂玻璃上,在离驾驶员视线 1.8-2.5 米的位置形成一个虚像,显示速度、温度、 音频、导航、路况等信息。由于成本低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多用于后装市场;但 C-HUD 成像区域小、显示内容有限,且在车辆碰撞时可能会对车内人员产生二次伤害,存在安 全隐患。 (2)W-HUD(Windshield HUD,挡风玻璃抬头显示)指将汽车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介 质反射成像。相比 C-HUD,W-HUD 成像区域更大、投影距离更远,但要适配挡风玻璃 的曲面尺寸及曲率搭配反射镜,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应用在中高端车型前装市场中。 (3)AR-HUD(Augmented Reality 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是 AR 与抬头显示的融合, 不仅在前挡风玻璃上还可以结合车辆外部环境如道路、行人、摩托车等展示信息提高行 车安全。由于 AR-HUD 与 ADAS 功能深度结合,当前仍存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随着 AR 与 ADAS 技术不断成熟,未来 AR-HUD 将成为智能座舱 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


HUD 上险量及搭载率快速增长。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 年中国市场新车前 装标配搭载 HUD(W/AR)上险量为 109.45 万辆,同比增长 57.69%;2022 年 1-9 月上险 量为 97.89 万辆,同比增长 32.53%,其中 AR HUD 前装搭载量超 5 万辆;2021 年前装标 配搭载率为 4.74%,同比增长 0.7 个百分点,截至 2022 年 9 月已增长至 6.86%,预计到 2025 年前装市场搭载率有望突破 25%。




中高端车型装配率高,装配车型均价逐渐下移。目前 100 万元以下价位的在售车型中, HUD 装配率随着汽车售价提高而上升,30 万元以上车型 HUD 装配率已超 30%。HUD 作为标配趋势正逐渐向更低价车型扩展,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截止 2022 年 9 月底 W/ARHUD 标配车型均价已经从 2021 年的 31.94 万元下滑到 17.57 万元。


在目前已公布搭载 AR-HUD 的车型中,国内自主品牌与海外品牌平分秋色。海外品牌中, 奥迪、大众、奔驰等中高端品牌装配较为积极。自主品牌中,销量领先的长城、吉利、 红旗等车企已量产搭载 AR-HUD;长安、上汽、广汽等品牌积极跟进,处于项目定点阶 段,相关车型投入量产后有望带动 AR-HUD 的普及。


三、方逢历史变革,大陆厂家争做弄潮儿

(一)LCD/Mini LED 产业链介绍


LCD/Mini LED 产业链由上游原料生产、中游模组厂制造和下游应用环节构成,目前大陆 厂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多数环节产值居全球前列。


大陆模组厂积极布局车载屏,市占率迅速提升。20 世纪初期车载显示屏呈现日本、韩国、 中国台湾三足鼎立的局面。近年来非大陆厂商逐渐退出,大陆面板厂突破了技术封锁, 接收日韩产能转移,逐渐成为全球产能主力军之一。根据 Omdia 数据,2021 年上半年天 马出货量 1270 万片,同比增长 33.1%,市占率达 13.9%位居首位;京东方出货量 1060 万片,同比增长 58.7%,市占率达 11.6%位居第四;大陆厂商在全球车载显示屏的份额由 2013 年的 3%提升至 2021 年上半年的 30.7%。




海外厂家 DDIC 市场领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显示驱动芯片(DDIC)生产技术壁垒较 高,台系、海外厂家占据大部分 DDIC 市场份额。根据 Omdia 数据,台系厂家 Novatek (联咏科技)、Himax(奇景光电)、Focaltech(敦泰科技)在大尺寸 DDIC 占有显著优势, 三家合计市场份额为 39%,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其中 DDIC 以 LCD 驱动芯片为主,占比 90%左右。


LED 芯片竞争格局稳定。大陆 LED 市场呈现以三安光电为首的一超多强局面。根据 CSA 数据 2020 年 CR5 为 80.27%,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政府补助力度下降,未来行业集中 度或将进一步提升。其中三安光电市占率达 28.29%,位居行业首位。


车载背光模组稳健增长,大陆厂家崛起。根据伟时电子招股书,中性预期下车载背光模 组需求量将由 2020 年的 2.38 亿片增长到 2023 年的 2.45 亿片;乐观预期下车载背光模组 需求量将由 2020 年的 2.39 亿片增长到 2023 年的 2.57 亿片。从竞争格局看行业初期背光 模组市场份额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中国台湾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日本 美蓓亚、韩国 e-LITECOM 为头部企业。随着大陆面板厂商实力壮大与政策鼓励投资增 加,背光模组产能逐渐向大陆转移。目前大陆龙头企业如隆利科技、翰博高新、聚飞光 电、伟时电子、宝明科技等实力强劲,产品技术成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方面背 光模组朝轻薄化、窄屏化趋势发展,另一方面各厂家积极布局 Mini LED 背光新技术。


大陆厂商加速布局 Mini LED 业务。2021 年是 Mini LED 商用元年,Mini LED 作为当下 的潜力技术之一,技术难点被持续攻破,行业规模正加速扩大,在政策加持和需求带动 下各企业纷纷加入 Mini LED 的产业建设中,抢占市场先机。未来随着 Mini LED 技术产 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成本端下沉,预计 Mini LED 相关产品会持续放量,在车载显示领域实 现规模化应用指日可待。


(二)OLED 产业链介绍


车载 OLED 产业链分为上游材料/设备制造、中游模组、下游制造/应用环节。


OLED 面板国内厂家奋起直追。全球面板产业形成了中国大陆、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 区四足鼎立的格局,日韩面板企业掌握着较多上游基础原材料和元器件,而中国大陆与 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在加工制造领域更有优势。全球面板企业都在加速布局 OLED, 2019 年三星占据 OLED 面板市场份额 85%(出货量口径),国产厂家正加速布局。除三 星外 OLED 面板厂家还有 LGD、JDI、友达、夏普、京东方、天马、华映、华星光电、 和辉光电、维信诺、信利。




OLED 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OLED 材料自发光的基础,主要包括传输层材料(空穴 传输层 HTL、电子传输层 ETL)、注入层材料 HIL 以及有机发光材料 OLL。全球 OLED 材料供应受控于海外厂商:有机材料专业布局基本被海外厂商垄断,OLED 荧光材料专 利由出光兴产、默克、LG、陶氏、德山、斗山等海外公司拥有;小分子磷光 OLED 染料 由美国 UDC 公司拥有;超敏荧光材料(TADF)技术刚刚起步,德日领先。国内厂家奥 莱德、世华科技等在部分材料上取得了突破,长期看国内材料厂家成长空间广阔。


(三)HUD 产业链介绍


HUD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部分包括挡风玻璃、光源模组、PGU、曲面 镜、图像处理芯片等;软件及服务包括地图、导航与光学软件设计服务商。其中 PGU 图像生成单元占 HUD 成本最大(近 50%),技术壁垒较高,光学镜面是另一大 BOM 占比 环节。


HUD 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厂家迎头而上。HUD 行业头部企业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如伟世通、日本精机、日本电装、德国大陆等。近年来国内供应商如华阳集团、水晶光 电、江苏泽景等迎头赶上,初创公司如未来黑科技、疆程等不断涌现。日本精机、日本 电装、德国大陆等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别克、本田和丰田等, 本土供应商多服务于国内车企,如红旗、长城、吉利、东风和蔚来等。




国际巨头/国内厂家齐头并进。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年国内W/AR-HUD 供 应商市场份额(依据上险量统计),日本电装、华阳集团和怡利电子排名前三,占比分别 为 39.37%、16.18%、16.01%,搭载上险量分别为 43.09 万辆、17.71 万辆和 17.52 万辆, 打破 2020 年日本精机、大陆集团和日本电装 CR3 占比 80%的局面。国内厂商在 2020 年 市场份额仅为 15.11%,2021 年迅速提升至 36%,提升显著。


(四)行业快速增长看好国内车载显示产业链


东山精密:发力车载显示,汽车电子有望再造东山


国内领先线路板厂商和精密制造龙头。公司最早诞生于 1980 年,业务体系可分为 PCB、 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三大板块。PCB 方面公司是苹果唯一内资 FPC 供应商,FPC 市场份 额居全球前三;显示方面公司积极布局中控屏显触控市场,未来伴随车内显示占比持续 提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精密制造方面公司积累深厚,金属加工工艺储备完善,结构件 业务凭借多年积累成功切入特斯拉,供应车身结构件和电池结构件,当前已经与软板事 业部协同打入电动车产业链。 发力车载显示,新能源大战略短板补齐。公司拟收购 JDI 核心盈利子公司苏州晶端,苏 州晶端主营车载显示,在 Tier1 有深厚的客户基础,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并与软板、硬板、结构件等形成协同效应,更好为汽车行业客户提 供一站式的产品解决方案;车载显示与触控显示有紧密联系,收购完成后也有助于公司 触控显示业务实现更加集中高效、集约的管理,全面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此外 2022 年 公司新能源战略加快落地,软板、硬板、结构件赋能汽车已经成果显著,本次收购有望 补齐汽车新能源战略短板,四大事业部有望共同发力汽车,再造东山计划目标更进一步。


京东方精电:新能源车需求爆发&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车载显示龙头前景可期


背靠京东方,车载显示跃升为行业龙头。京东方精电成立于 1978 年,前身系精电国际有 限公司,2016 年经京东方认购成为其唯一的车载显示模组和系统业务平台。公司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汽车智能座舱显示屏总成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方面以 TFT 显示屏为基础, 向 TFT 及触控显示模组拓展,并进一步推出柔性 AMOLED、柔性多联屏、曲面显示、 全贴合显示、BD Cell、Mini LED、超大尺寸显示等多款前沿技术产品,目前已应用在汽 车仪表、中控总成、娱乐系统显示、抬头显示、后视镜等多个车载显示细分领域。2021 年公司在全球车载显示市场占有率第一。 子公司完全并表运营效率提升。2022 年 8 月,京东方精电收购京东方持有的共同合资公 司剩余 40%股权,实现对合资子公司完全控股。该子公司主要从事 TFT 及触屏显示模组 (含高端显示)制造。2021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71%,主要受车载 TFT 及触控屏显示模 组量产及需求增长推动。此次完全控股将进一步提升子公司管理效率,加速产能释放。


隆利科技:车载/VR Mini LED 应用加速,Mini LED 背光显示模组龙头深度受益


积极布局 Mini LED、Micro-LED 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早在 2016 年开始在 Mini LED 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布局了全系列应用领域的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 Mini LED 技术在车载显示、VR、平板、NB(笔记本)、显示器、电视等应用领域的研发突破,已 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有了丰富的客户、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储备。基于前 期的大量投入和积累,目前公司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也获得国内外行业知名客户的认可, 已向知名模组厂商、VR 企业、车企、显示器企业等出货。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行 业前沿技术局,布局 Micro LED 技术,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 车载显示实现突破,终端客户快速拓展。根据 Omdia 数据,2020 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 量为 1.27 亿片,其中中控显示屏出货量为 7,380 万片,占比高达 58.11%,是车载显示面 板最大的应用市场;电子仪表盘出货量 4,680 万片,占比 36.85%,是第二大应用场景。 车载显示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器件,有较强的定制化特点,通常配备触控功能,相较于 普通液晶显示产品,利润率弹性更高。公司的 Mini LED 背光显示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已 经实现突破,公司产品已应用于仪表、中控、副驾、空调、内置后视镜显示等领域。公 司通过自身积累已切入海内外知名车企供应链,目前已经同知名 Tier1 厂和知名模组厂如 海微科技、远峰科技等达成合作,并已开始逐步进入蔚小理、比亚迪等知名车企。


VR 行业快速成长,公司 Mini LED 产品切入大客户供应链具备卡位优势。随着配套硬件 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近年来 VR/AR 产品获得了广泛发展。根据 IDC 预测,预计到 2024 年全球在 VR/AR 领域的支出增长至 72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4%。VR 产品需求 的快速增长也势必拉动背光产品的需求增长,特别是 Mini LED 技术通过分区控制攻克了 VR 产品对比度低、色彩不饱和的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 VR 产品的感观效果,为用户带 来更为精细化的视觉效果。公司搭载Mini LED技术的VR产品可应用于VR眼镜等领域, 目前公司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并已切入芬兰高端头显制造商 Varjo 和北美知名 VR 企业供 应链。


翰博高新:中尺寸背光显示模组龙头,多元化产品布局助力发展


一站式综合方案提供商,中尺寸背光显示模组龙头。公司集光学设计、导光板设计、精 密模具设计、整体结构设计和产品智能制造于一体,主要产品包含背光显示模组、导光 板、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等相关零部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PC、平板电脑、车载等 领域。凭借齐全的产品种类、较高的研发投入及大规模生产模式,公司与京东方、群创 光电、华星光电、深天马等境内外知名半导体显示面板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终端客户覆盖华为、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及小米等境内外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及国内知名整车 厂,是全球中尺寸背光领域头部企业。 募资扩产加码 MINI-LED、OLED 等显示新业务。公司积极布局与 Mini LED 显示技术 和 OLED 显示技术相关的新业务和新产品,已成功研发设计了 15.6 吋与 12.8 吋 Mini LED 背光显示模组,首条 Mini LED 灯板固晶研发先导线成功进入可量产阶段。子公司成都拓 维 OLED 显示面板清洗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OPEN MASK 制造项目的产品也已经通过 客户认证,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2022 年 10 月公司拟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 7.5 亿元投产年产 900 万套 Mini LED 灯板等项目(一期),自 2021 年行业龙头京东方、TCL 等企业争相在 Mini LED 面板产业进行布局,翰博高新作为京东方在背光模组和显示类材 料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募资有助于提升公司产能、迭代升级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保 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长信科技:先发优势下持续完善产业布局,精准卡位车载显示优质赛道


车载触显产业链布局完备,优质客户+全品类优势深筑领先护城河。公司于 2011 年开始 布局汽车电子业务,多年积累已形成包括车载 sensor、车载 sensor 模组、车载盖板(2D 和 3D)、车载显示模组等关键元器件+仪表盘、后视镜及中控屏模组、B 柱、抬头显、正 副驾驶显示屏、扶手屏等车载触显一体化模组封装的业务模式。客户方面已覆盖全球 70% 以上车辆品牌,新能源客户中公司直供 T 公司、比亚迪多款车型中控模组,独供蔚来、 理想、红旗等多款车载屏;同时通过 Tier 1 供应大众、福特、奔驰及本田等日欧美德系 传统车厂,精准卡位车载显示优质赛道。 十年积累为基,持续研发加速车载业务战略推进。2021 年公司车载业务占比总体营收超 1/3。研发方面公司自研 3D 曲面盖板玻璃,抢先迎合车载显示“联屏化”新趋势,21 年 获 3D 车载项目订单金额数十亿元;同时协同国内外车载客户进行大尺寸车载双联屏和 三联屏曲面全贴合触控显示模组、HUD 部件等车载显示器件研发。随着新品类及客户开 拓,目前公司车载业务营收占比已提高至 50%以上,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战略方向。


韦尔股份:LCOS 量产在即,全球 CIS 龙头全面布局汽车电子


围绕汽车市场,公司凭借平台型企业优势多维度布局聚焦汽车电子。公司半导体设计业 务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 产品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安防、汽车、医疗、AR/VR 等领域。公司在车载领域研发投入 已超十六年,CIS 覆盖从 VGA 到 800 万像素区间,应用领域从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 扩展到电子后视镜、360 度全景、ADAS 等领域。除了 CIS 外,公司在 MCU、LVDS、 LCOS、电源 IC、MOS、驱动等领域持续加大了研发投入,将会在近一两年陆续导入汽 车市场,在车载领域形成了“图像传感器+触控显示+LCOS+模拟解决方案+MCU”的布 局,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业图像解决方案方面 22H1 实现营收 73 亿元,占 总营收 66%,其中智能手机占比 44%,汽车电子占比 22%,相比 2021 年提高 8%。 受益于抬头显示快速增长,LCOS 应用空间广阔。LCOS(液晶覆硅技术)有望成为汽车 抬头显示 AR-HUD 主流选择方案之一。据 IHS markit 预测,到 2027 年全球每六台车中 就有一台搭载抬头显示,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占比将近 1/3,年出货量近 600 万台,AR-HUD 占比 7%近 45 万台。公司自建世界首条 12 英寸 LCOS 晶圆级液晶盒自动化封装生产线, 拥有业界信赖的 LCOS 芯片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产品已成功用于 AR/VR、智能货架、微型投影仪等领域。未来随着 LCOS 技术不断成熟,叠加光利用率高、分辨率高、技术 成熟、无专利垄断障碍等优势,公司的 LCOS 有望在汽车抬头显示 AR-HUD 上搭载,市 场空间广阔。


三安光电:Mini LED 需求旺盛&集成电路产能爬坡,LED 芯片龙头成长空间广阔


稳居 LED 芯片龙头,主业新品+集成电路两开花。公司成立于 2000 年,以氮化镓、砷化 镓、碳化硅、蓝宝石等化合物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应用涵 盖 LED 芯片与集成电路两大类。传统主业 LED 芯片方面公司覆盖全色系超高亮度产品, 是国内规模首位的多年行业龙头;近年新布局的 Mini/Micro LED、车用 LED、植物照明 LED、紫外/红外 LED 等中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成主业增长新引擎。集成电路产品涉 及射频前端、碳化硅二极管及 MOSFET、硅基氮化镓、光通信等,市场空间广阔,随着 产能爬坡将成公司业绩全新增长点。 Mini/Micro LED 下游高景气,定增扩产彰显信心。公司较早进入并持续布局 Mini LED, 2018 年已推出产品并实现量产,目前已成业内主流供应商,与多个国内外龙头客户深入 合作。2021 年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客户开拓推动公司 Mini/Micro LED 营收同比增长 246.61%;同年公司再募集 7.9 亿元扩充产能。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宸展光电研究报告:商用智能交互显示龙头,并购鸿通切入车载显示打开成长空间.pdf

芯瑞达研究报告:Mini LED背光和车载显示等多因素驱动高成长.pdf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车载显示引领座舱智能化,行业提质扩容在即.pdf

京东方精电(0710.HK)研究报告:全球车载显示龙头厂商.pdf

京东方精电(0710.HK)研究报告:全球车载显示龙头,乘风智能座舱成长.pdf

沪光股份研究报告:汽车线束龙头,行业升级+客户拓展双轮驱动.pdf

2024Q2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优选商用车+华为小米链.pdf

2024年小米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新品上市全景洞察报告.pdf

松原股份研究报告:深耕汽车安全,新品类带动新成长.pdf

智能汽车产业深度报告:算力与智能化融合,技术与价值量共进.pdf

新能源车2024年二季度策略报告:产能过剩下的行业利润再分配.pdf

当下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在哪里?.pdf

隆盛科技研究报告:EGR+新能源车+精密零部件三大业务同步发展,未来增长可期.pdf

新能源车载充电机OBC产业发展报告(30页).pptx

2023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分析与2024年展望.pdf

【华创证券】汽车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车载显示:新能源车智能化先锋,车载显示量价齐升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