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重组“海四达电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1 改性材料行业龙头,加快战略转型


1.1 改性材料领军企业,转型新能源业务


公司是国内改性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改性复合材料 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多家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用改性材料。为寻求 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进入新能源产业,实现公司向新材料和新 能源产业战略转型升级。 公司明确了未来经营发展的三大产业板块:汽车材料业务、ICT 新材料业务、新 能源业务。公司主要精力聚焦于发展汽车材料和 ICT 材料板块,并且重组了江苏 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以发展新能源业务板块。改性材料依然是普利特长期发展的 稳定基石业务,新能源业务和 ICT 材料则是公司未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板块。


公司盈利能力与国际原油价格负相关。公司主要原料为 PP、ABS、PC、尼龙等, 均属于石化产品,与国际原油价格有着较高的关联性。2020 年初,国际石油价格 开始下跌,全年整体处于低位,公司 2020 年毛利率与净利率均为 5 年内最高水 平。受国际政治与经济原因的影响,2021 年国际原油价格增长较快,导致公司原 材料成本较高,公司产品销售价格调整具有滞后性,毛利率与净利率快速下滑。 22 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对原材料市场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和反应,通过调整价格将原 材料上涨的成本传导出去,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周文先生,战略股东为恒信华业。周文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43.93% 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2021 年 1 月,公司引进深圳市恒信华业 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战略股东,依托其在新材料、新能源、半导 体、通信器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资源,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上下游 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合作、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共同促进。


1.2 产能全球分布,客户资源丰富


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公司在全球拥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江嘉兴、 广东东莞、重庆铜梁、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六大生产基地,目前改性材料年产能 40 万吨/年,海四达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产能共 3.03GWh/年。同时,在世界汽车工业重镇美国底特律、德国达姆施塔特市和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分别设立了 3 个海外技术与营销中心。


深耕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丰富。普利特改性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 行业,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 拓,公司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包括宝马、奔驰、大众、通用、福 特、克莱斯勒、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已成为国内改性材料 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普利特在汽车产业深耕多年,拥有新能源汽车庞大的客户体 系与产业资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客户资源,为 海四达电源引入优质新能源汽车客户等,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2 新能源业务:重组锂电标的,切入新能源赛道


2.1 海四达:深耕电池行业近三十年,加快布局储能领域


公司收购海四达,积极打造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海四达 79.7883%股权(22616.80 万股),交易金额为 11.41 亿元 ,目前已完成了对海四 达的重大资产重组。通过此次交易,公司新增了锂离子电池业务,快速切入储能、 小动力锂电池等优质行业赛道,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主业运行的经营模式。 海四达是国内较早实现锂电池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海四达电源成立于 1994 年, 是专业从事三元、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 源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通信、储能等领域,在行业内享 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1 年以来,海四达电源营业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海四达电源于 2016 年开 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受国家补贴减少、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新能源汽车 客户存在回款不佳、资金占用较大等问题,海四达电源经营业绩受到一定不利影 响,海四达电源也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抓住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产业向国内转移、 无绳化等行业发展趋势,加大三元圆柱锂离子电池业务投入,逐步缩减新能源家 电,以储能为主,最近两年上述业务领域收入占比超过 90%,且行业前景较好。


从收入结构上看,海四达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圆柱电池。2022 年上半 年,海四达实现磷酸铁锂电池营业收入 3.52 亿元,占总收入的 30.5%,主要应用 于通信储能和户储;三元圆柱电池营业收入 8.04 亿元,占 69.5%。三元圆柱电池 一直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下游客户有 TTI、南京泉峰、 有维科技、浙江明磊、江苏东成等。


公司盈利明显修复,未来有望进一步改善。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公司 21 年毛 利率有所下滑,但公司及时进行成本传导,目前毛利率趋稳。考虑到原材料价格目前已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未来预期趋于明朗,公司将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毛 利率有望进一步修复,叠加后续销量扩大将带来更大的规模效应,公司净利率有 望不断改善。


公司规模效应、降本增效的能力逐步显现。2020-2021 年,海四达期间费用分别为 1.47 亿元、1.89 亿元,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由 18.01%下降到 10.18%。其中,销 售费用率-1.92pct、管理费用率 -1.77pct、研发费用率-2.53pct,体现了公司的规模 效应和降本提效的能力。2022 年 H1 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随着规模扩大进一 步下降,研发费用率则随着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而上升。


客户关系稳定,新增客户助力业务开拓。海四达电源与南京泉峰、TTI、江苏东成、 宝时得等国内外知名电动工具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2 年上半年, 公司在客户开拓方面更进一步,TTI 成为了公司第一大客户;沃太能源收入占比 提升至 4.47%,实现销售收入 5.17 亿,沃太能源在家用储能领域拥有较高的品牌 知名度,合作规模扩大有望改善海四达盈利能力。


2.2 储能电池:积极推进产能建设,拓展行业标杆客户


2.2.1 储能市场处于爆发期,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


储能行业高景气,储能电池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 年上半年全国 储能锂电池产量达 32GWh。海外市场,在各国政策支持下,电网调节、能源保障 等需求也拉动储能市场快速增长。不断完善的外部政策支持及旺盛的国内外市场 需求为储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 GGII 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包括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储能、便携式储能等各类储能 应用场景)将达到 476GWh,2021-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60%。 我国储能市场处于爆发早期,行业参与者众多。行业前景持续向好,储能锂电池 企业纷纷布局,以应对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全球储能锂电池环节,中国参与 者数量较多。从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主要企业出货量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 2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比亚迪、韩国三星 SDI、韩国 LG 化学,四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 70%。


从市场结构来看,电力储能是行业最大下游,其次是通信储能、户用储能。2021 年全年,电力储能、通信储能、户用储能三大下游出货量分别为 29.1GWh、12.1GWh 和 5.5GWh。 2022 年电力储能仍然是行业最大下游,户用储能和便携储能表现亮 眼,出货量分别为 30GWh、6GWh 和 2.5GWh,而通信储能由于运营商招标情况 变动,在储能结构中比例有所下滑。


从价值来看,电池环节价值量最高,占储能系统成本 60%。储能系统成本由电池、 升压装置、土建安装、展柜电缆、EMS、BMS、PCS 组成,其中储能电池占主要部分。储能电池是海四达的主要业务之一,主要为通信基站、电网储能、工商业 储能、家庭储能等提供储能装置。


2.2.2 公司储能产品谱系丰富,覆盖市场主流需求


公司储能产品谱系丰富,主要适用于通信储能、家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通信储 能主要用于 4G、5G 等通讯基站的备用电源,该领域对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 率要求一般,但下游标准化程度高,以 48V50Ah 和 48V100Ah等产品型号为主流, 主流型号公司均有覆盖。户用储能对电池的要求集中在长循环寿命、宽温度工况 等方面,且受终端使用习惯影响,户用家储的主流容量为 50-100Ah。公司户储产 品容量在 70~280Ah 不等,循环寿命均超过 15 年,工作温度在-10℃到 50℃,可 以满足欧洲、北美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需求。目前,公司户储产品已通过欧 盟 CE、联合国 UN38.3 的安全认证,并符合 ROHS 环保指令要求。


新增产能将主要应用于家用储能、大型工商业储能。海四达电源现有磷酸铁锂锂 离子电池产能 1.19GWh/年,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备电源领域,电池容量以 100Ah 及以下为主。而新募投项目“年产 12GWh 方型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年产 6GWh)” 所规划的产品将重点面向大型集中式、工商业、家用储能等领域,电池容量更大。 此外,公司 2022 年 12 月 4 日公告使用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投资建设年产 1.3GWh 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数字化工厂项目,我们预计 2023 年底公司将形成约 8.5GWh 的储能的产能,以满足未来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


2.2.3 通信储能“铅换锂”加速,订单需求稳定


得益于 5G 通信基站的大力建设,我国通信储能行业快速增长。通信储能主要指 用于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的通信储能产品。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统 计数据,2020 年中国通信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 7.4GWh,2017-2020 年年均增长 63.3%。据工信部统计,2022 年我国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超过 230 万个。根据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到 2025 年,国内 5G 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 360 万站以上,我们预计至 2025 年至 少新增 130 万个基站,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单个 5G 通信基站功耗在 2.7kW 左右,备用电源容量大概为 10.8kWh,应急时长为 4 小时,我们测算得出 2025 年 5G 通信储能总容量超过 38GWh。


锂电储能成本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进一步提升锂电池渗透率。自 2010 年中国移动 首次招标采购磷酸铁锂电池以来,锂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不断增多,但 总体规模较小,成本较低的铅酸电池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锂电 池价格下降接近铅酸电池价格,在中国通信运营商等企业的主动推动下,锂电池 的渗透率正快速上升。中国通信运营商自 2018 年开始正式批量采购通信后备锂电 池,此举标志着前几年的通信锂电的试水期已经完成,后续通信后备电池将大规 模锂电化。BNEF 预计到 2024 年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 100 美元/kWh,未来三 年累计下降幅度约为 24%,在此驱动下,未来中国通信储能锂电池市场将继续快 速增长。


公司通信储能订单确定性强。海四达电源已经在储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及相 应的市场地位,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在通信储能领域,海四达电源已与 Exicom、 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国联通等国内外大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2022 年公司取 得了中国铁塔 0.72GWh 备电订单(中标金额 6.91 亿元),占公司产能(1.19GWh) 60.5%,交货期为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


2.2.4 户用家储出货翻倍增长,海外认证助力开拓客户


海外电价提高+户用储能补贴政策助推户储快速发展。户用储能是全球性的高成 长赛道,90%以上的需求集中在海外,欧美是增长主力。俄乌冲突下,欧美主导的 多轮制裁引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大宗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导致欧洲下游电力 价格快速上涨。海外居民利用每日峰谷价差可显著降低用电使用成本。此外,政 府也针对储能系统提供投资税收抵免,降低储能项目的成本,因此迎来用户侧储 能市场持续的爆发。


从量上看,GGII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约为 25GWh,2022 年 在俄乌冲突和通胀危机外部因素刺激下,1-5 月仅德国就有超 10 万台装机,意大 利、西班牙和东欧户用家储装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户储订单普遍已排至 2023 年 4 月。根据 GGII 估计,2025 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100GWh。在多种因素叠加下,户用储能电池领域将迎来更快行业竞速。


产品获得国际认证,公司可直接开拓海外客户。公司产品出口海外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与国内客户合作,经过国内客户出货到海外,另一种是直接出货到海外, 但需要通过海外认证。公司三款户储产品及一款工商业储能产品均已通过欧盟 CE、联合国 UN38.3 的安全认证,并符合 ROHS 环保指令要求,可在欧洲市场直 接开拓客户,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例如华 为数字能源、阳光电源、美国 Powin、美国 Wartsila、NEC 等全球知名大型储能/ 工商业储能集成商,2022 年 8 月以来已累计与大秦签署了 1.15 亿元的磷酸铁锂电 池采购合同(海外家庭储能项目)。


2.2.5 规模效应+产品结构调整,盈利能力将不断改善


公司储能业务以通信储能为主,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公司 21 年单瓦时净利为负, 主要系公司原有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通信备电领域,下游客户以大型通信运 营商为主,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议价能力较低。此外,基站备电电源对于性能 的要求不高,目前铅酸电芯的价格仍然低于锂电电芯,因此基站厂商在购买锂电 电芯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锂电池厂商电池来替换铅酸电池,达到 压缩成本的目的。派能科技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公司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大多是家 用储能,出口海外,产品毛利率高达 30%,远高于通信储能。随着公司新建产线 爬坡完成,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产品单位费用降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储能市场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公司议价能力有望提升。储能市场下游客户包括华 为数字能源、阳光电源、科华数能、南瑞继保等大型储能集成商,分布广泛,电 芯产商有更多下游客户可以合作,公司议价能力有望提升,叠加户储市场毛利较 高,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产能扩张助力规模效应提升,加快推动产品降本。“年产 12GWh 方型锂离子电池 一期项目(年产 6GWh)”实施后,一方面,较大的产能投资能有效降低单 GWh 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新产线自动化水平较高,能够提升产线的生产效 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


高毛利户储占比提升,高质量电芯助力盈利增长。公司 2002 年即开始动力锂电池 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并于 2009 年完成产业化,是国内较早实现锂电池技术产 业化的企业之一,深厚的技术积淀为公司铁锂产品提供了保障。储能领域对于电 芯要求比基站备电领域更为严格。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单个 5G 通信基站 功耗 2.7kW,备用电源容量 10.8kWh 左右,而近年规划的储能电站容量往往在 100MWh 容量以上,因此储能电芯的放电倍率、电芯的温控系统、电芯的质量要 求往往高于基站备电电芯,高质量的电芯会给公司带来更高的毛利。


2.3 电动工具:小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公司积极扩产抢占份额


在全球无绳化、便携性趋势推动下,近年来圆柱锂电池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根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2021 年全球电动工 具无绳化比例达到 65%,其中锂电类在无绳电动工具中的占比已达到 93.5%,全 球电动工具用锂电池数增长至 25.5 亿颗,欧美国家占据最大消费市场。


受益于国产替代化,公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长期以来,锂芯电池市场由海外龙 头如三星 SDI、LG 化学垄断,2018 年三星 SDI、LG 化学、村田合计占据约 75% 的市场份额,其中三星 SDI 为绝对龙头,占据全球约 45%的市场份额,LG 化学 约为 19%,村田约为 10%。但随着国外主流电池厂商重心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动 力电池,叠加国际电动工具终端企业逐渐将产业链转向中国,进一步带动了中国 电动工具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厂商凭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显著的成本优 势逐渐进入国际电动工具企业的供应链,天鹏电源、亿纬锂能、海四达电源等国 内厂商市场份额有显著上升。2020 年,海四达电源市场份额全球第六、国内厂商 第三。


疫情和库存积压下,电动工具短期需求不佳。2022 年全球电动工具用锂电池需求 有所萎缩,海外疫情的缓和导致消费级(DIY)电动工具需求下滑,同时,2021 年 电动工具出货量爆发式增长也导致产业链下游累积了大量的库存。根据 EVTank 的预测,2022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同比 2021 年下滑 12.6%,但 2023 年将逐步 恢复增长,预计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或将超过 40 亿颗。 客户资质壁垒较高,国产化替代不可逆转。电动工具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下游 行业客户基本都采用合格供应商认证制度,通过相关认证后才能与之建立长期、 稳定的供应关系。一般来说,验证周期为 2 年左右,但 TTI 的验证较为严格,有 的客户验证周期甚至达到 5 年。一旦国外主流电池厂商退出供应链,想要再进入 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目前,国内企业海四达、亿纬锂能、比克已进入 TTI 的供应链,国产化替代不可逆转。


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市场拓展势头良好。经过多年的积累,海四达在电动 工具领域与南京泉峰、TTI、明磊股份、有维科技、江苏东成、宝时得、ITW 等国 内外知名电动工具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生产线也已通过了史丹利百得、 博世的严格审核;在家用电器领域,海四达电源已成功积累了美的、科沃斯等国 内外知名客户,市场拓展势头良好,为公司募投项目实施提供需求保障。


公司产能稳步提升,静待出货拐点。2022 年下游需求偏弱,叠加上半年上海疫情 影响公司境外订单的发货,公司产能利用率为 82.18%,较 2021 年下滑 10 个百分 点。但随着疫情逐渐平稳,海外需求有望回升,电动工具将逐步恢复增长。公司 继续按计划进行产能建设,2022 年年产 1GWh 三元圆柱电池项目投产后,产能将 提升至 3GWh/年,为 2021 年末产能的 3 倍,未来市场恢复后,公司将有充足的 产能给下游供货,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 ICT 材料:拉通 LCP 产业链,持续受益于国产化 替代


3.1 5G 应用日趋成熟,带动 LCP 需求提升


受益于 5G 发展,LCP 业务需求提升。5G 高频对材料要求是低介电常数(DK) 和低电损耗因子(Df)。目前主流的 PI(聚酰亚胺)天线材料无法满足 5G 视频信 号低损耗传输的需求。综合比较,LCP 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小,综合性能优异, 有望成为 5G 时代天线材料的主流选择。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预计未来 5 年我国 LCP 总消费量仍将保持 6%以上的增速,到 2026 年国内 LCP 总消费量将达到 4.3 万 吨。


国内企业进入 LCP 领域较晚,产品长期依赖进口。LCP 合成门槛高,全球生产 LCP 树脂的企业不多,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随着 5G 进程加速, LCP 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产化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通过国内企业的不 断突破,国产 LCP 树脂生产技术日趋成熟,沃特股份、金发科技、普利特等企业 LCP 树脂陆续投产,国内 LCP 产能快速增长,国产化进程加速。


3.2 公司优先布局 LCP,产能放量带动业绩增长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 LCP 产业的公司之一。公司充分掌握从 LCP 树脂合成,到 LCP 改性、LCP 薄膜、和 LCP 纤维的全流程生产制造,以及覆盖到的 FCCL、 FPC、PCB 应用的完整应用产业链,快速拓展下游及终端应用市场。公司目前具 有 2000 吨 LCP 树脂聚合产能、300 万平方米 LCP 薄膜生产线、以及 150 吨 (200D)LCP 纤维的生产产能,是全球唯一一家拉通产业链,同时具备 LCP 树脂合 成、改性、吹膜、和纺丝技术及量产能力的企业。 公司产品为热致性液晶(TLCP),公司可以同时生产Ⅰ型和Ⅱ型 LCP。液晶聚合物 (LCP)是一种由刚性高分子链结构组成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中间相态的全芳 族液晶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兼具液态流动性和取向有序性。根据形成液晶相的条 件,可分为溶致性液晶(LLCP)和热致性液晶(TLCP);根据热变形温度高低, LCP 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 LCP 树脂产品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但是其加工性能较 一般;Ⅱ型液晶聚合物综合性能表现十分突出,既有高耐热性能,也有很好的加工 性能,因此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产品类型;Ⅲ型产品耐热性能略差,是目前使用 最少的产品类型。


LCP 进口替代需求大,公司放量在即。LCP 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行业集 中度较高。除美国和日本,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能规模化提供优质 LCP 材料的 国产企业,国产替代前景广阔。LCP 是公司收购海四达前重点发展的业务,其中 LCP 改性材料对国内外主要客户批量供货中,纤维已获得国际客户认可并量产供 货,薄膜已获得下游客户的测试认可,即将批量供货。随着公司产能的爬坡与释 放,LCP 业务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4 改性材料:公司长期发展的稳定基石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改性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原有主营业务 为改性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材料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 公司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包括宝马、奔驰、通用、福特、克莱斯 勒、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已成为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改性材料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国内与国际市场对改性材料的 需求日益增长,进口替代需求逐步增大,对国内改性材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国内改性材料企业起步普遍晚于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但是由于国家重点鼓励 和发展高分子改性材料行业,并给予行业多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了一大批 优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改性材料行业向性能高端化、功能定制化方面 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之间的距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改性材料行业提升空间较大。伴随新能源 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材料轻量化水平的提升,对于高性能轻量环保汽车材 料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 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 666.3 万辆, 零售量 567.4 万辆,同比增长 90%,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27.6%,新能源汽车趋 势明显,公司可提供全方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 公司技术实力强劲,打破国外垄断。公司在微发泡材料技术、低密度材料技术、 薄壁化材料技术、“以塑代钢”技术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汽车低散发材料方面, 公司借助多年来汽车内饰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汽车用改性塑料材料低气味、 低 TVOC 领域处于行业优势地位;在高性能汽车内饰材料方面,公司多年攻关的 低密度内饰材料和高性能爆破仪表板材料,打破数十年同类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 的局面。


“普利特”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力,而且在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持续推进“双品牌、 双引擎”战略,“高性能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各大品 牌车企车型上广泛应用。截至 22 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共 21 款材料进入 Daimler Benz 全球采购清单;累计有 23 款材料进入 BMW 的 GS93016 宝马集团标准材料 平台;累计共 80 款材料通过认证进入福特全球采购清单;公司积极推进 Audi 体 系材料认证,并有多款内饰材料获得认可。


5 盈利预测


(1)新能源业务:电动工具及储能业务需求旺盛,未来将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我们预计海四达 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6.98、50.00、84.00 亿元,同比增加 46%、85%、68%,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17%、17%、17%。考虑到海四达 9 月并表, 预计新能源业务 2022 年为普利特贡献 8.99 亿元。


(2)LCP 材料:LCP 业务 22 年逐步开始放量,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实现营业 收入 1.00、2.00、4.00 亿元,毛利率均为 30%。


3)改性材料:2022 年上游主要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 回升,叠加公司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并且提高了产品价格,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 实现营业收入 56.92、63.22、81.52 亿元,同比增加 17%、11%、29%,毛利率分 别为 14%、15%、15%。


受益于储能旺盛的需求和产能的扩张,公司营收水平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我们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66.91、115.22、169.52 亿元,归母净利 润 2.81、7.34、10.62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普利特(002324)研究报告:重组“海四达电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普利特(002324)研究报告:改性塑料龙头,收购锂电厂商老树开新花.pdf

普利特(002324)研究报告:乘储能东风,做“新材料+新能源”领跑者.pdf

普利特(002324)研究报告:改性塑料主业扎实,重码储能打造新增长曲线.pdf

普利特(002324)研究报告:新材料龙头企业,进军锂电池产业再展宏图.pdf

普利特专题研究报告:聚焦5G新材料,战略转型布新篇.pdf

2023中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用车报告:2023年报.pdf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

【财通证券】重组“海四达电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