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pdf

2023-01-15
24页
6MB

罗兰贝格发布《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该系列报告于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备受关注。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观察者,罗兰贝格持续关注汽车金融行业的变化趋势,本报告聚焦汽车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的三大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汽车金融行业数字化的研究与实操,分享我们对于数字化助力提质增效与业务创新的深度洞察,以期抛砖引玉,为行业各参与方提供思考。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2年是我国“新车延续复苏,二手车经历涅槃”的一年。在2021年经历后疫情时代“U”型反弹而告别连续三年负增长后,2022年新车销量维持“回暖”趋势。而由于2022年疫情的反复及相关防疫政策的限制,我国二手车交易量相比2021年出现大幅下滑,但发展势头将长期向好。


尽管面临不同的基盘市场发展动态,新车及二手车金融发展仍然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罗兰贝格预计,2022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达到58%,二手车金融渗透率水平达到38%。


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各参与方动态优化自身业务与经营体系。在重拾信心、加速发展的大势之下,我们看到各环节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化;而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优化,尤其是数字化的全面应用,已经成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共识。


中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乘用新车市场复苏延续,新能源成核心引擎


自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及“黑天鹅”事件对我国车市的影响仍然反复,但得益于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激励,叠加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的助力,中国乘用车市场在1-11月已实现超2,129万辆销量水平 ,同比增长超11%,2022年全年乘用车销量逾2,300万辆,整体复苏向好已成定势。


推动今年车市复苏的“主引擎”是我国呈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超578万辆,同比增长1倍以上,渗透率超27%,2022年全年渗透率亦维持在该水位。中长期而言,新能源车将成为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预计2030年其渗透率有望超过70%。




二手车堵点打通,经历疫情阵痛,有望涅槃重生


由于二手车交易的线下属性较强,疫情导致2022年全国线下交易受阻,直接导致交易量大幅下滑。今年1-11月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46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超8%,2022年全年我国二手车销量保持1,600万辆水平,难以在2021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可喜的是,2022年以来,从政策和机制层面,我国二手车市场的三大传统堵点(即限迁、临时产权、税率)基本打通。罗兰贝格认为,政策叠加消费者观念转变与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化,未来二手车市场有望迎来可持续的增长。预计未来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持续发展,成为推动我国车市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产业出海趋势巩固,中国有望孕育全球车企


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全球扩张趋势在2021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到巩固。自疫情以后,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大热点。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总出口量超22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这其中既有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力,又有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加速全球渗透的影响。我国具备全球最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整车层面具备较强技术优势,有望乘全球新能源东风,孕育出新一代的全球车企。


中国乘用车汽车金融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现状与展望


新车金融


2022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金融渗透率预计达到58%。罗兰贝格预测,到2026年,我国的新车金融渗透率将达73%左右,新车金融行业进入成熟期。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商业银行占据约42%市场份额,相比2020年持续提升;汽车金融公司占据41%,稳中有升;融资租赁公司占据17%,份额明显下降。罗兰贝格亦在报告中分析相关原因。




二手车金融


2022年,我国二手车金融渗透率稳步增长,达到38%的水平。展望未来五年,罗兰贝格预计我国二手车金融渗透率的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到2026年达到约52%的水平。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与挑战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围绕消费者展开,主机厂、资金方与渠道方作为市场主体,在金融服务中扮演不同角色。近年来,随着新车市场存量竞争,以往产业参与方水涨船高的盛况不再,而消费者的高要求与新能源二手车业务的快速迸发均进一步加剧各自面临的挑战。


消费者需求发展动态与痛点


近年来,中国车市的消费结构加速演进,各类新兴消费者群体采用金融方式购车的需求与接受度相较之前均有所提升。罗兰贝格观察到,我国汽车金融消费者正朝着客群更细分、用户更成熟、需求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然而,面对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在汽车金融供给端的匹配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产品同质化和服务有摩擦两大痛点。


行业参与者发展动态与痛点


资金方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与融资租赁企业是汽车金融领域主要的资金方,而这三类玩家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


1. 商业银行


伴随2022年汽车市场复苏,汽车消费快速反弹并带动全产业链的恢复。汽车金融客户因信贷资质较好、消费能力较强、资产潜力较高等特征,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争夺客户,而汽车金融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贯彻零售转型,落实综合金融、场景金融、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增长点。根据罗兰贝格观察,2022年,不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各地区的城商行,均相继推出汽车金融产品,以低价、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吸引优质汽车金融客户。


然而,商业银行当前亦面临专业性有限、渠道有限、部分城商行起步晚等五大挑战。




2. 汽车金融公司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大多具有主机厂或经销商背景,在肩负助力主机厂提升新车销售核心任务的同时,亦需创造一定的盈利。2022年,汽车金融公司整体发展稳健,这主要得益于其持续与股东和主机厂协同改进,同时不断参与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竞争。基于2022年主机厂背景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分化态势,市场形成份额稳固型、份额萎缩型以及全渠道全品牌拓展型三类玩家。然而,不论是哪一类汽车金融公司,当前均面临一定的业务痛点。




3. 融资租赁公司


自2018年融资租赁公司划归银保监会管理以来,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引导整体体现“回归本源”的管理思路。2021-22年,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前期的分类处置工作已阶段性完成,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融资租赁公司除面对传统意义上资金成本高、业务风险大、渠道把控难的三大难题之外,更是面临着如何落实规范化和差异化业务发展的挑战。未来,汽车融资租赁在区域属地化展业、直租业务运营模式建设、差异化客群获取、数据与隐私保护等多方面均需形成突破。


主机厂


作为汽车流通产业的核心主体,主机厂在汽车金融行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面对车市的反弹,主机厂在经历疫情和车市企稳后,除了加大在市场端的投入之外,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渠道的有效扶持及客户的体系化经营等均加强重视。


面对种种发展需求,众多主机厂在泛汽车金融业务下面临一定挑战,包括金融贴息的精准高效程度不足,渠道内存在“大锅饭”现象;金融业务在用户经营领域的重要性尚未充分发挥;金融业务对经销商的支持有待提升;以及泛汽车金融业务系统性协同不足。


服务方


除了资金方与主机厂,渠道服务方在汽车金融中也不容忽视。本报告重点关注汽车金融行业的服务商,即在各汽车交易场景中链接汽车金融消费者和资金方产品,从而提供汽车金融产品服务的中间服务商。


2022年,服务方的发展面临如何回归渠道服务初心、真正定位行业的连接器,成为所有服务商的核心经营问题,具体而言,包括服务商的客源掌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如何有效提升的问题。


数字化助力中国汽车金融产业乘风破浪


面对消费者和产业参与各方的多元诉求和痛点,罗兰贝格认为,数字化能够有效助力行业实现突破,使行业参与者以更加高效、开放和专业的姿态服务用户,创造价值。


通过研究近年来产业动向,结合海外同业异业的领先实践对标,罗兰贝格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视角,将我国汽车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总结为三大阶段。并于报告中详细阐释不同阶段发展模式与领先实践。




结语


回顾罗兰贝格过往数年对于行业的持续观察,不难发现汽车金融始终是我国汽车产业最为坚实的赋能支柱。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面对2022年以来多重不确定性的冲击,罗兰贝格始终相信,汽车金融的本质不会改变,那就是“汽车的底子,服务的内核”。基于此,我们研判,未来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将继续以赋能汽车产业最新趋势为重点方向,同步满足B/C端用户和伙伴的核心诉求,而数字化的理念和技术将是这一发展趋势快速实现的催化剂。对于行业玩家而言,不论规模,无论属性,都应积极思考自身在数字化1.0到3.0阶段的定位和模式选择,以此构筑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罗兰贝格】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