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然而,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从全球角度来看,当前氢能产量约7,000万吨左右,且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氢能特别是清洁氢能将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量将达到5-8亿吨区间,且基本为以蓝氢和绿氢为代表的清洁氢能。从占比角度来看,氢能有望从目前仅约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以上的占比。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期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其中可再生氢供给可达约770万吨。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70%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2022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本报告从氢能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入手,对氢能产业链、各国发展策略、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氢能产业投融资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氢能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主要发现包括:市场规模从全球角度来看,当前氢能产量约7,000 万吨左右,且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氢能特别是清洁氢能将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50 年,氢能产量将达到5-8亿吨区间,且基本为以蓝氢和绿氢为代表的清洁氢能。从占比角度来看,氢能有望从目前仅约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 %以上的占比。
自2020年“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 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 万吨,同比增长32 %,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期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 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 其中可再生氢供给可达约770万吨。
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 %,其中70%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目前来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于交通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领域。制氢:电解水制氢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生产方式,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与全球低碳减排的能源发展趋势最为吻合。目前电解水制氢主要有3种技术路线:碱性电解(AWE )、质子交换膜(PEM )电解和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
其中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相对最为成熟、成本最低,更具经济性,已被大规模应用。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已实现小规模应用,且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效率较高,发展前景好。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目前以技术研究为主,尚未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