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疫情危机牵一发动全身,工业企业的供应链挑战正蔓延到整个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上:2从数据上看,全球制造业产出的50%以上来自亚洲。2019年亚洲制造业GDP超过7.1万亿美元,其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是中国(4.1万亿美元,占亚洲的58.3%)、日本(1万亿美元,14.7%)和韩国(5000亿美元,6.3%)。 由于全球抗疫措施已启动,加上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商品和工业品品类最多的主要制造和供应国,短期内多个行业和区域供应链处于暂时或阶段性“断链”状态 。
据统计,仅在湖北、广东 、浙江 、湖南和河南五省就有超过13000家汽车、化工 、机械 、电子制造等工业企业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而停产。比如在汽车行业,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也是汽车零部件最大的供应产地,拥有超过10万家供应商,占全球供应商的80%。由于汽车行业的高度竞争,很多整车厂对某些零部件都采取独家采购的策略。而这次疫情造成的汽车导线线束供应短缺就直接导致韩国和日本的某些整车厂不得停产。
截至3月中旬,众多复工复产的厂商正严重依赖农历新年前建立的原料零部件库存的供应。如果短期内供应链不能恢复正常,外部经济形势持续动荡,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加剧,那么工业企业将面临重大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挑战 。•由于受到疫情全球流行的困扰,导致产业价值链需求以及供应减少和出现不确定性;•上游工厂停产或减产,导致下游的供应与生产受到牵连和挑战;•城市封锁,造成区域和国际间物流中断和延误;•投资决策 被延后或搁置。
疫情中工业企业供应链中断导致停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源过于集中。综合多个行业协会和商会调研,多达79%受疫情影响企业计划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对此,我们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建议企业可以考虑两种方式来提升企业供应链多样性。
通过建立区域化的供应链基地布局来减少对单个地区的依赖。案例分析:某全球化工企业原本一直依赖美国作为其上游产品整合的全球供应基地,为了提升供应链多样性,这家行业领先企业分别在美国、中东和亚太地区建立了3个区域性供应链基地。为了平衡区域供应链布局,并降低对美国供应链基地的过度依赖,该企业实施了“立足亚洲,服务亚洲”和“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区域性供应链中心布局,重新设计了其区域性产能和网络,其中包括亚太地区的11家工厂和分销网络。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来提高供应短缺风险的抵御能力。案例分析:某全球服装品牌企业从11个国家的70家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约46%的供应商分布在中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各地,通过这种分散在不同区域的供应商网络有效增强了其跨地区的供应风险抵御能力。其中,企业主要面料的采购来自两个以上供应商,一家采购份额较大的为主要供应商,另有一到两家备用供应商。而且企业要求供应商除在中国供货,也要配合其区域性供应链布局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建厂供货。
这种多元化供应商战略避免了供应商和供应区域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也确保关键原料和零部件的稳定和灵活供应,并提升了与供应商的谈判议价能力。通过价值链一体化整合,剥离或外包非核心运营来提升价值链竞争力02中国制造型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上一般只能占据低端价值的生产环节,但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设计的核心技术能力,或关键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则往往受制于人,而在下游的品牌和渠道环节也少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获取较高品牌和渠道溢价的能力。
很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还没能突破产业价值链上弱势定位的桎梏。另一方面,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也未能辨别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把有限的资源投资在非核心业务或运营环节上,战线拉得太长。这次疫情冲击了众多工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但也让企业更清楚发现自己的短板和核心竞争力的真实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