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证券】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报告(二):火电灵活性改造:电网灵活性增量主体资源.pdf

2024-04-26
24页
2MB

1.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灵活性资源支撑,从而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

1.1. 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由系统平衡调节能力决定


系统平衡调节能力计算用于考虑电力系统在低负荷时其他电源让出的调峰空间,即新能源的消纳空间。电力系统的发、供、用同时完成,电力负荷呈现明显的时变特点,目前我国区域电网峰谷差已达 30%左右,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系统平衡的原则是调节常规电源出力跟踪负荷变化,保持动态平衡。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系统调节能力必须大于负荷的变化。通常考虑极端情况如负荷较低时,此时的负荷水平与常规电源的最低极限出力之差,即得出此时消纳空间(调峰空间)还有多少。由于风、光的资源特性,新能源出力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增加了系统调节的负担,常规电源不仅要跟随负荷变化,还需要平衡新能源的出力波动。当新能源出力超过系统调节范围时,必须控制出力以保证系统动态平衡,就会产生弃风、弃光。


系统调节能力由电源调节性能决定,不同电源具有不同的调峰能力。新能源消纳问题与系统调节能力密切相关,在一定规模的电力系统中,系统调节能力主要由电源调节性能决定,与电源结构相关。通常如果电力系统中灵活性电源较多(气电、抽蓄、电化学储能),则最低极限出力较低,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新能源发电空间。如果系统电源不够灵活(如煤电调峰深度不够),则难以为新能源让出足够多的消纳空间。不同类型电源的调峰深度有很大差异,核电机组通常作为基荷运行,较少参与系统调节;凝汽燃煤机组和供热火电机组调节性能较差;燃气、抽水蓄能、水电等电源能够快速启停、大幅调节,灵活参与平衡。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电源总体调节性能主要取决于火电调峰深度和灵活调节电源比例。


1.2. 电力系统各环节均可提供灵活性,形式多样互为补充


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广泛地存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形式多种多样且互为补充。多元组合提升能够吸收各灵活性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灵活性提升效果和系统投资运行成本的平衡。 1)电源侧包括可控的传统电源和相对可控可调度的可再生能源。气电和水电是优质的灵活调节电源,我国煤电拥有存量装机容量高、灵活性挖潜空间大的天然优势,结合调峰补偿机制的完善今后势必会成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2)电网侧灵活性资源更多地承担统筹送受端调峰安排,制定更加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通过就地消纳、“风光火电”打捆、特高压跨省跨区远距离消纳、建立跨省跨区电力市场进行市场化交易、微电网等方式实现跨省、跨区共享调峰与备用资源3)负荷侧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需求侧相应,利用虚拟电厂平衡调节供需,设计合理的激励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峰谷电价和尖峰电价机制,结合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实时电价,优化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 4)储能侧作为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可以发挥作用,调节迅速、容量配置灵活、建设快速简便。


1.3. “三步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依次布局灵活性资源


从政策来看,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在电源、电网、用户、储能侧有不同的演变进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以2030年、2045 年、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 年)、总体形成期(2030 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 年至 2060 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进度条”。




从近中期来看,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基本思路为:(1)“十四五”时期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主要依靠煤电灵活性改造、新建抽水蓄能等资源,重视需求侧资源建设和应用。(2)“十五五”时期,风光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灵活性的重要性凸显,系统灵活性提升主要依靠气电、抽水蓄能、煤电灵活性改造和需求响应等,储能和电动汽车V2G作为辅助资源参与灵活性调节。(3)“十六五”时期,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更多样,包括短时间尺度、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气电、煤电和需求侧资源将共同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力,其中灵活性提升贡献主体为储能和需求侧资源。除此之外,成熟的电网互联互济系统、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合理的电力规划是充分释放和发挥电力系统灵活性的物理基础和机制保障,提升系统灵活性不仅要推动灵活性资源发展,还应重视电网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需求。


从政策规划来看,我国的灵活性资源布局有先后重要性之分。落在当下时点,为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和维护电网的稳定性,更为迫切的是提升电源侧灵活性资源、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挖掘负荷侧资源系统价值、加快新型储能创新进步、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齐头并进。因此我们的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也将按照这一重要程度,依次分析相关行业和标的。本篇将重点分析电源侧灵活性资源中的重中之重——火电灵活性改造。


2. 我国进行火电灵活性改造具有必要性

2.1. 我国资源禀赋决定了电源灵活性的主体需要从火电入手


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决定了未来电源灵活性的主体仍然需要从火电入手。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2023 年火电装机容量 13.9 亿千瓦,占全国电源装机比重达到45%,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达到 70%,但调峰能力普遍只有 50%左右,火电灵活性改造仍有较大空间。在主要的灵活性电源中,火电由于调控幅度小、机组爬坡速率低本不适合直接参与深度调峰,但由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电源灵活性的主体仍然需要从火电入手,因此,火电灵活性已被各国认为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也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电力系统转型之路的必然途径,尤其是对于抽水蓄能电站较少的省份和热电联产机组较多的“三北”地区,均采用燃煤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调峰作为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手段。


我国火电调节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改造空间较大。三北地区供热机组占有很大比重,10 个省区超过 40%,供热期调峰能力仅为 20%左右。相比之下,西班牙、丹麦等国家火电机组都具备深度调峰能力,调峰能力高达 80%。截至2022 年底,我国火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约 2.57 亿千瓦。系统短时调频需求靠抽蓄、气电和优质煤电能够满足,而数小时级的调节能力是电力系统所亟需的,故而从技术上看,当前火电灵活性改造是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和最主要的调节能力增量来源。


2.2. 火电灵活性改造旨在降低最小负荷率和提升爬坡速率


提高火电灵活性主要是指增加火电机组的出力变化范围,响应复合变化或调度指令的能力。目前,国内煤电灵活性改造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最小出力、快速启停、快速升降负荷等,其中降低最小出力即增加调峰能力,是目前最为广泛和主要的改造目标。具体来看,火电灵活性改造包括运行灵活性改造和燃料灵活性改造。运行灵活性主要是指深度调峰能力、快速爬坡能力和快速启停能力,其中深度调峰能力是指火电机组具有较大的变负荷范围,对于热电机组是指通过热电解耦减少高峰热负荷时机组出力的能力。燃料灵活性是指使用适应力强的煤种,掺烧生物质例如秸秆、木屑等。


火电灵活性改造又可以分为常规火电机组(纯凝机组)和供热机组(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常规火电机组,指的是蒸汽进入汽轮发电,通过其中各级叶片做功后,乏汽全部进入凝结器凝结为水的机组;供热机组,指的是在叶片中间抽出一部分蒸汽供给热网的机组。两种机组的运行方式不同,灵活性改造路线也有所差异。 1)对于常规火电机组改造,主要涉及下图左侧的 3 个子系统:燃料供应、锅炉和烟气化学处理系统。一方面,锅炉的最低负荷取决于其燃烧稳定性。低负荷时火焰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灭火事故,降低了机组运行安全性,改造路线主要从燃料供应和锅炉侧入手,包括富氧燃烧、等离子稳燃技术和煤粉分离器改造等技术;另一方面,节能及环保指标也是制约锅炉低负荷运行的关键因素,必须要保证低负荷运行时脱硝、除尘器和脱硫等系统的正常投运,考虑因低负荷脱销投运可能造成的空预器低温腐蚀、空预器堵塞等烟气化学处理系统问题的相关技术措施。、 2)对于供热机组,一般较少涉及锅炉低负荷运行问题,主要矛盾集中在热电解耦的问题,涉及下图右侧的两个子系统:汽轮机系统,蒸汽、水循环及储热系统。改造技术包括两类:一类是汽轮机本体改造,包括高背压技术、光轴改造技术和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另一类是增加电锅炉、储热罐等热电解耦设备,增加热电机组的调峰能力。




3. 政策多方面助推,火电灵活性改造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3.1. 政策从多方面提升火电灵活性改造积极性


加速推动煤电由常规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家能源政策重要导向。2024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现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深入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到2027年存量煤电机组实现“应改尽改”。在新能源占比较高、调峰能力不足的地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最小发电出力达到 30%额定负荷以下。


一方面,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发展保障火电灵活性改造收益。我国辅助服务市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无偿提供、计划补偿与市场化探索三个阶段。2002 年以前,没有单独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而是将辅助服务与发电量捆绑结算;2006 年引发“两个细则”,规定了辅助服务的有偿基准、考核以及补偿等机制,自此进入计划补偿阶段;2021 年对“两个细则”进行修订,扩大辅助服务市场主体,丰富辅助服务品种,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跨区、跨省的辅助服务体系。新版细则将电源侧零和博弈转向费用逐步转移至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机组,明确了补偿机制,有益于保障火电灵活性改造的收益,提高火电厂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将调峰资源和新能源建设挂钩提高灵活性改造积极性。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资源,市场化并网的新增风光项目的调峰配建比例超过20%的可优先并网。各地政府也将火电灵活性改造总量与新能源建设挂钩。湖北、新疆、内蒙古、河南等地,按企业火电灵活性改造新增调峰容量按 1-2.5 倍配套新能源建设指标。火电企业自主进行改造的意愿有望加强。


3.2. 火电灵活性改造空间测算


火电灵活性改造在“十四五”期间仍有较大需求,小机组可行性强于大机组。大容量机组发电效率高,改造主要方向为节能提效;相较于大机组,小机组做灵活性改造经济性及可实施性更强。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灵活性改造 2 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促进新能源消纳,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 1.5 亿千瓦,其中重点对“三北”地区30万千瓦级和部分 60 万千级燃煤机组进行灵活性。 对纯凝机组和热电机组的改造有一定差异。纯凝机组无供热需求,仅需针对锅炉本体进行改造;热电机组存在供热需求,需要在调节电力出力的同时保证供热,除锅炉本体需要改造外还需额外加装装置,实现“热电解耦”。 1)纯凝汽机组调峰能力主要取决于锅炉的最小稳燃能力,因此灵活性改造的重点是锅炉侧,即为燃烧、制粉系统改造和宽负荷脱硝改造,可使煤电机组负载率最低降至20%,总改造成本约为 1000 万~2500 万元/台。 2)热电机组改造可选择技术路线包括储热技术、电热锅炉、主再热蒸汽辅助供热、低压转子改光轴、低压缸接近零出力供热等技术,改造效果和成本根据技术路线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姜士宏,“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存量煤电机组约11.6亿千瓦。‘十三五’后半段和‘十四五’以来建成的很多煤电项目已考虑了灵活性运行需要,这部分机组可以认为暂无实施灵活性改造的需求。加上部分特殊燃料、特殊炉型煤电机组以及大量供热机组实施灵活性改造的条件相对受限,粗略判断现役机组中‘应该尽改’的总规模在5亿—7 亿千瓦之间,扣除已经实施改造的 3 亿千瓦,2024 年到2027 年仍需改造2亿—4亿千瓦,平均每年改造 5000 万千瓦到 1 亿千瓦。”以《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中提及“十四五”完成灵活性改造 2 亿千瓦为基本场景,假设每台火电机组平均额定功率为4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占比 90%,则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空间为:1)锅炉本体改造覆盖全部火电灵活性改造(包括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按照2亿千瓦总量,单台机组 45 万千瓦,单台机组 1000-2500 万元计算,对应十四五期间市场空间为 44-111 亿元。 2)热电联产机组需要额外进行“热电解耦”改造,不同技术路线改造成本不同,大致在879-1000 元/kW,则对应十四五期间市场空间为316-360 亿元。


4. 相关上市公司

4.1. 华光环能:综合性能源环保公司,煤粉预热燃烧技术行业领先


综合性能源环保公司,营收利润稳步增长。华光环能成立于1958 年,通过多年时间的发展和业务扩张,利用公司在锅炉生产制造的领先优势,通过装备制造+资产运营+工程及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能源和环保两大领域的全产业链覆盖,在新兴业务领域布局火电灵活性改造和绿电制氢两大板块。公司收入 2019 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2023Q1-3,公司收入达到77亿元,同比+27.4%,实现归母净利润 5.15 亿元,同比+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 9%。




火电灵活性改造获中科院独家授权,煤粉预热燃烧技术行业领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和“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针对 130t/h-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华光环能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独家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此外,公司煤粉预热燃烧技术行业领先,凭借现有客户的规模优势、全产业链覆盖的能力、以及新技术在自身电站应用的及时优化和示范效应等优势,公司煤粉预热技术有望受益下游需求提升。


绿电制氢作为新发展趋势空间广阔,携手大连理工快速推进。公司拥有65年的特种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经验,由于在传统锅炉装备制造中具有丰富经验,公司选择在上游制氢环节切入,主攻碱性水电解槽制氢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与现有业务构成协同。同时公司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共同成立“零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梁长海教授团队,开展电解水制氢研发工作。2023 年4 月正式下线彼时国内首创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该设备的产氢量、产氢压力、单位能耗等参数指标行业领先,有望在行业高速发展之际获得市场认可并实现规模化出货。


4.2. 久立特材:工业不锈钢管领域核心供应商,多项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不锈钢管领域核心供应商,装备工艺领先收入稳增。公司深耕不锈钢管领域三十多年,致力于工业用不锈钢及特种合金管材、棒材、线材、双金属复合管材、管配件等管道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用不锈钢管制造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多国和地区。2023 年,公司继续维持稳步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营收 37.64 亿元,同比增长 26.09%,实现归母净利润7.12 亿元,同比增长40.74%。


专注主业,下游应用石油化工天然气占比大。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无缝管和焊接管生产,公司产品涵盖石油、天然气、电力设备、核电、火力发电等重要下游应用领域。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中石油、化工、天然气收入占比最大,产品种类上无缝管和焊接管占收入80%。按行业来看,2022 年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的营业收入为 36.15 亿元,同比增长6.78%,占总营业收入的 55.3%;2023H1 营业收入为 21.51 亿元,占比 57.15%。按产品来看,2023H1无缝管营业收入为 17.18 亿元,占比 45.63%;焊接管营业收入为 12.70 亿元,占比33.75%。


多项产品实现国产替代,持续向高端产品赛道拓展。久立特材作为一家专业的不锈钢及特种合金管材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该公司成功实现了多项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一些领域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产品替代涵盖石油、天然气、电力设备、核电、火力发电等重要下游应用领域,如蒸汽发生器用U形传热管、核聚变ITER用PF导体铠甲(方圆管)、TDJ-G3/028耐蚀合金油井管(OCTG)等。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强自主研发,推动国产化替代,并持续向高端产品赛道拓展。


4.3. 常宝股份:中小口无缝管专业制造商,产品应用多种场景


中小口无缝管专业制造商,业绩较为稳定增长。公司主要从事各种能源管材的生产服务,包括油气开采用管、电站锅炉用管、工程机械及石化换热器用管等特种专用管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油管行业的第二大制造商,全国前三大锅炉企业的A 级(优秀)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小口径合金高压锅炉管制造商之一。公司收入2020 年以来保持较为稳定增长,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61 亿元,同比+7%,实现归母净利润7.83 亿元,同比+6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95亿元,同比+54.7%。




产品多样应用多领域,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公司。公司拥有国内首套引进德国CPE的顶管热连轧生产线,具备热轧、冷拔两条无缝钢管工艺生产线以及石油油管/套管/管接箍加工线。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油气开采用管、电站锅炉用管、工程机械用管、石化用管等其他细分市场特殊用管,出口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常州、金坛、阿曼三个生产制造基地,具有年产 100 万吨特种专用管材能力。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锅炉、电力等众多领域,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的石油公司、电力及能源公司,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火电锅炉管产品中,公司生产的小口径高压锅炉管、HRSG 超长锅炉管、U型高压给水加热器用管等产品已被国内外电站机组广泛采用,T91、T92 高合金钢产品成功应用于超超临界机组。


4.4. 武进不锈:不断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聚焦主业中高端不锈钢管市场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和耐蚀合金无缝管、焊接管、管件和法兰产品制造商之一,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装备齐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锅炉、造纸船舶等领域。公司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化企业及各大锅炉厂的定点供货单位。2018 年来公司营收稳定增长,2023Q1-3,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7.2 亿元,同比增长 33.5%;归母净利润2.73 亿元,同比增长90.71%;扣非归母净利润 2.59 亿元,同比增长 122.26%,业绩符合预期,稳步增长。


聚焦主业产品产销均增,不断推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在特种不锈钢管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在高温高压、腐蚀性环境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解决方案。公司聚焦主业,专注中高端不锈钢管市场,主营业务整体发展较好,主要产品产量、销量同比均有所增加。下游市场对公司高端产品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产品结构优化进程,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23Q1-3 无缝管销量达到3.97亿吨,同比增长 16.03%;焊管销量达 2.53 亿吨,同比增长28.16%。2023H115.88%,无缝管毛利 16.4%,焊管毛利 15.1%。


公司是国内不锈钢管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第一家国产化S30432 供应商。作为超超临界机组顶级管材,S30432 与 HR3C 供应壁垒较高,新厂家难以快速切入锅炉厂供应体系,供给弹性受限,有望支撑火电锅炉管价格。公司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投资新建高端不锈钢管项目,新增产能的投放将有助于公司把握火电需求复苏机遇。


4.5. 龙源技术:等离子稳燃技术领先,行业核心供应商


燃煤电站行业节能环保技术领域高科技企业,背靠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业务包含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三大板块,节能板块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将燃煤锅炉燃烧控制技术与火电行业深耕积累相结合,借助丰富的工程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专业成熟的解决方案。2022年伴随国家能源局鼓励支撑性电源开工建设,火电建设速度加快,叠加灵活性改造市场需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3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8853 万元,同比增长近15 倍。2023Q1-3,公司实现收入 6.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9 万元,同比-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11万元,扭亏为盈。


公司等离子稳燃技术领先,行业核心供应商。公司研发的等离子体无油点火及稳燃技术能在节约燃油的同时实现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的稳定燃烧,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并能提高机组运行灵活性,自 2000 年获得工业应用以来,已成为燃煤电站节能技术首选。公司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煤粉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能源等离子体煤粉燃烧技术重点实验室”。2023 年 H1,公司等离子点火业务实现收入1.1 亿元,同比+4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火电灵活性改造专题分析:电网灵活性增量主体资源.pdf

火电灵活性改造专题报告: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增量.pdf

火电灵活性改造专题报告:火电转型趋势渐明,市场空间释放可期.pdf

华光环能(600475)研究报告:传统业务稳中有增,火电灵活性改造和氢能业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pdf

青达环保(688501)研究报告:深耕环保行业,乘火电灵活性改造之风起航.pdf

青达环保(688501)研究报告;火电灵活性改造细分龙头,乘势而起.pdf

亨通光电研究报告:光通信稳步发展,海缆+电网业务具备较强成长性.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海外电网大潮至,出海龙头乘风起.pdf

友讯达研究报告:智能电网通信头部企业,电表业务迎放量.pdf

电力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docx

配电网设备专题报告:新一轮配网投资周期有望启动,增量看配网自动化.pdf

【华宝证券】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报告(二):火电灵活性改造:电网灵活性增量主体资源.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