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科行业概览
我国骨科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包括上游原材料端,中游产品端和下游医疗服务 端。产品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分为创伤类、脊柱类、人工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产品。 目前该行业已存在较多公司,竞争激烈。我们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成本可 控,同时产品线丰富的厂家才更具竞争优势。
1.1 中游耗材端为骨科核心品类
20 世纪初,得益于留学归国的医生,西式骨科治疗方法被逐步引入。改革开放 以后,骨科作为医疗重要分支得到快速发展。21 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材料、骨再生 医学等前沿领域研究兴起,推动中国骨科进一步发展。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等骨科 企业逐渐成立,并相继 IPO 上市,逐步做大做强。
骨科产业链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分为上游、中游和下 游三个主要环节。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端,包括金属材料、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等。 中游为产品端,主要生产满足各项临床应用的骨科耗材产品。下游为终端医疗服务, 通过医疗器械分销商、医院直接销售等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
上游原材料端
骨科耗材为植入人体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对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强度、 可加工性等要求较为严格,核心原材料仍以进口厂商居多。 第一代植入物只强调刚度和生物惰性,不具有降解特性,易在患者体内形成纤 维组织包膜,不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因此第二代材料的发展主要解决可降解性问题。 同时为了刺激组织再生,加速愈合,第三代生物材料被设计成三维多孔结构。未来 随着技术进步,有望向着第四代仿生材料发展,更加贴合人体骨骼正常愈合过程。
植入物材料各具优劣,短期内难以互相替代。目前骨科植入材料主要分为金属 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类。金属材料属于第一代植入物概念,钴、镍等具有良好的机 械强度和生物惰性,能够决定植入物在骨骼中的固定质量。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 发展,聚合物使用正逐步增加,同时生物陶瓷也进一步提高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性等。
中游产品端
中游主要是生产满足各项临床应用的骨科耗材产品,根据应用场景可分其为创 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中游厂家需要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完整的 生产体系、布局完善的产品技术专利以及下游的代理商管理等,目前我国厂商包括 强生、美敦力等进口厂家和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等国产厂家。
下游医疗服务端
下游应用端包括经销商、配送商和医院终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经销商能够 为医生提供品类齐全产品,同时提供跟台服务,因此骨科耗材终端销售对经销商依 赖程度较高。
1.2 成本可控、品类丰富厂家更具优势
部分原材料研发壁垒较高,长期依赖进口厂商。以威高骨科为例,原材料占植入物生产成本的比例从 2018 年的 59.36%提升至 2020 年的 91.43%。目前我国大多 数制造工厂未掌握规模化、高纯度生产的技术。上游原料如生物陶瓷、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等仍需从美国、欧洲等海外厂商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若国产厂家未 来能实现原材料的生产突破,有望提升利润水平。
多品类打开营收天花板。海外骨科巨头如强生、捷迈均实现脊柱、创伤、关节 和运动医学品类全覆盖。国内厂家如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等亦具有丰富品类,单产 品增长天花板较低,只有齐全的产品线才能助力公司较好发展。
单品种细分产品齐全在集采中更具优势。国家脊柱类集采文件中指出,厂家主 要部件齐全才有可能进入 A 组,如果主要部件缺少特定产品,将可能被分配到 C 组。 同时国家人工关节类集采也提出,根据同一产品类别下所有不同产品系统使用量, 统一计算各企业对应的意向采购量,意味着品类丰富的企业,其对应采购量天花板 更高,更有机会进入 A 组。
2. 骨科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2.1 我国骨科增速较快,部分品类外资仍占据主导
2019 年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空间为 401 亿美元,2015-2019 年复合增速为 3.91%,预计 2020-2025 年复合增速达 7.42%,整体处于成熟发展态势。而我国仍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0 年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空间为 367 亿元,2015-2020 年 复合增速为 17.48%,预计 2021-2025 年复合增速为 13.72%,快于全球增速。
2020年我国创伤类、脊柱类和关节类产品市场空间较接近,均接近100亿元。 其中关节类增速较快,预计 2020-2025 年复合增速为 16.87%,而脊柱类和创伤类 分别为 12.95%和 11.84%。运动医学类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目前市场空间较小, 仅为 27 亿元,未来随着健康运动意识不断加强,有望迎来发展,预计 2020-2025 年复合增速达 19.93%。
国产厂家发展势头强劲,进口厂家市场份额逐步减少。受集采政策影响,骨科 植入器械降价幅度较大,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根据Eshare医械汇数据,骨科植入器 械五大进口厂家市场份额占比从 2019 年的 37.10%减少至 2022 年的 33.17%。 产品线齐全厂家更具竞争优势。无论是国内外厂家,多品类有利于企业提升知 名度,实现渠道协同,如海外骨科巨头强生、国产龙头威高骨科等厂家,基本实现 全品类覆盖。
2.2 老龄化推动骨科耗材扩容
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和占比持续提升,老龄化进程加速。2022 年我国 65 岁 及以上人口有 2.10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 14.90%,相比 2020 年提升 1.40pct。根据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未来 10 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加快。
骨科疾病的发展与老龄化密切相关。在肌肉骨骼疾病出院病人中,60 岁及以上 占比最高,达到 45%,其次为 45∼59 岁(34%),说明随着年龄增长,严重骨科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步提升。在细分疾病类别中,骨密度和骨结构疾病中 60岁及以上人 群占比最高,达到 83%,骨密度减少容易引发骨折,严重者需要植入骨科医疗器械。
我国骨科医院住院手术人数快速提升,从 2011 年 34 万人次提升至 2021 年的 77 万人次,年复合增速达 8.60%。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骨科住院手术人次有 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2.3 集采促进国产替代加速
目前骨科耗材各品类已基本被集采,涵盖创伤类、关节类、脊柱类和运动医学 类产品。除了创伤类产品,其它品类均已进行国家层面集采。 集采规则逐步温和、合理。在中选率上,各企业的中选率逐步提升,2021年河 南 12 省联盟中选率仅有 70%,2023 年运动医学类产品集采中选率达 98%。同时在 价格降幅上也逐渐温和,2023 年运动医学品类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为 74%,与 2021 年十二省联盟创伤集采的 89%相比,价格降幅更为合理。
集采促进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020-2022 年期间创伤类和关节类集采逐步落地, 国产化率提升较快,关节类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30%提升至 2022 年的 55%。由 于脊柱类产品集采落地时间为 2023 年,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2.3.1 创伤类:续约规则逐步温和,国产化率高
2021年以来骨科创伤类耗材已进行过三次大规模集采,包括河南省牵头的十二 省(区、市)联盟集采、京津冀“3+N”17 省份联盟和 28 省创伤类集采续约。采购品 种包含普通接骨板系统、锁定(万向)加压接骨板系统、髓内钉系统。整体采购需 求量逐步提升,价格平均降幅也逐步温和。
集采规则逐步优化,增加保底机制。河南十二省、京津翼“3+N”联盟集采均 未设置最高有效申报价,部分企业为了中标,可能会采取低价恶意竞争情况。28 省 骨科联盟通过设置最高申报价,若企业报价不超过该价格,即可确保中标,并至少 获得 50%分配量,整体中标规则愈加合理、温和。
集采续约中标价进一步提升。对比各厂家在河南 12 省份集采和 28 省集采续约 中标价格,各品类均增加 300-400 元左右,即使扣除伴随服务费(200 元/套),各 厂家中标价格仍有不同程度提升。国产创伤龙头企业中武汉迈瑞和威高骨科的涨幅 较大。
国产化率快速提升。河南12省集采中国产厂家竞争激烈,进口企业如强生、史 赛克、美敦力均不在 CR5 名单中,市场份额大幅下降。CR5 均为国产企业,占据 43%份额,与集采前(2019 年)情况接近持平,CR5 占据 40%市场。
2.3.2 人工关节类: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人工关节类为国家级层面集采,涉及髋关节和膝关节品类,总需求量为 537518 个,其中髋关节占比 57%,膝关节占比 43%。采购周期为 2 年,集采协议 量占总需求量的 90%。膝关节申报价为 19000 元,而髋关节根据不同材质,申报价 范围为 16000-19000 元。最终企业的中选率达到 92%,平均降价幅度达 82%。
人工关节集中度、国产厂家份额快速提升。国产厂家如爱康医疗、威高骨科和 正天医疗份额均有较大提升。同时集采加快行业集中度提高,集采前人工关节类 CR5 份额占比达 40%,而在国家集采报量中 CR5 份额达 58%,实现强者恒强态势。
2.3.3 脊柱类: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与关节相比,脊柱集采品类更丰富。脊柱产品为国家级层面集采,产品根据手 术类型、手术部分、入路方式等组建产品系统进行采购,包括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 合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等 14 个品类,总需求量为 1,208,401 个(不包含骨 水泥)。采购周期为 3 年,集采协议量占总需求量的 90%。最终企业的中选率达到 89%,平均降价幅度达 84%。
国产厂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集中度较为分散。国家脊柱类集采中,进口厂家 份额占比大幅降低,强生和美敦力份额总和从 53%下降至 9%,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目前 CR5 均为国产厂家,但整体份额较为分散,CR5 份额仅为 37%,与 2019 年的71%相比,集中度大幅降低。
头部各厂家间中标价差异不大,竞价温和。集采文件中提到若申报价达到最高 限价的 40%及以下,即可确认中标,因此很多厂家按此标准报价,确保能够中标。 外资和内资企业厂家价格差异不大,差距低于 100 元。国产企业威高骨科降价幅度 较大,多数产品中选价低于其它厂家,有望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2.3.4 运动医学类:外资仍占主要份额
产品分类更加细致、科学。2023年国家层面开展运动医学类产品集采,共涉及 7 个品种,其中包括带线锚钉、修复用缝线、免打结锚钉等主要耗材,总需求量为 1,202,109 个/根(不包含骨类重建物),占全国总需求量的 90%。本次采购周期为 2 年,同时此次集采对产品不同材质、不同功能以及设计方式等进行详细分类,分别 确定不同最高有效申报价,保证集采的科学性。
外资占据主导地位,国产替代加速。2023年国家运动医学类集采报量中,施乐 辉、强生和锐适 3 家进口厂家占据近 50%份额。天星医疗、锐健、德益达美和威高 骨科 4 家国产厂家占比接近 35%,与集采前 20%市占率相比,国产化率得到较大提 升。
在报价策略上,各厂家差距不大。外资企业也积极应对集采政策,施乐辉产品 价格降幅排名大部分位于前 8 位,价格低于大部分国产厂家,体现外企对中国市场 的重视。天星医疗和威高骨科整体报价较为合理,为后续经销商让利留有一定利润 空间。
3. 关注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产品线齐全的国产企业
在集采背景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成本控 制的压力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持续的成长并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提 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渠道库存的管控能力。 同时拥有丰富产品线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中更具优势。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可以帮 助企业分散风险,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增强市场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龙 头企业通常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引领市 场趋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因此,我们认为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成本可控,同时具有丰富产线的龙 头厂家,有望在市场中持续成长并保持竞争力。 各厂家毛利率和净利率短期承压。随着集采政策逐步落地执行,各厂家毛利率 和净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各个季度波动较大。同时各厂家存在渠道存货补差价 情况,短期数据有一定失真。未来随着集采政策完全落地,各厂家毛利率和净利率 有望回归稳定发展态势。
各厂家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受集采政策实际落地进度影响。大博医疗核心 品类为创伤产品,2022 年集采政策开始落地,目前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 有一定改善。而威高骨科核心品类为脊柱类产品,2023 年集采政策逐步落地,目前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有一定增长。
各公司发展有望迎来拐点。2020 年 10 月《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 件》发布,标志着国家层面开始对高值耗材品类进行集采。2021 年 6 月关节类产品 被集采,短期内各公司股价有一定下滑。2023 年 9 月国家发布运动医学类集采文件, 标志着骨科四大类耗材均已进行不同范围集采。该政策发布后,各公司股价有一定 上调,集采加速国产替代,利好国产厂家。后续随着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国产厂家 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3.1 威高骨科:骨科耗材龙头,产品线齐全
公司为国内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龙头厂家之一,拥有齐全的产品线,涵盖脊柱 类、创伤类、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等产品。 自研和并购实现全产品线布局。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拥有脊柱类和创伤类产 品。2007 年通过收购亚华和健力邦德 100%股权,进一步布局关节类产品,并补全 脊柱和创伤类产品线。2017 年公司通过收购海星医疗提高关节类产品实力,突破高 端市场。2019 年公司运动医学产品“不可吸收带线锚钉系统”取得注册证,标志着 实现骨科全产品线布局。
脊柱产品为核心业务。集采政策影响公司短期业绩表现,2023 年公司营收为12.84 亿元(yoy-38%),归母净利润为 1.12 亿元(yoy-81%)。分产品线,2023 年 脊柱类营收为 4.72 亿元(yoy-47%),占比达 37%,其次为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产 品。
3.2 大博医疗:创伤领域龙头,不断补齐产品线
公司成立于 2004 年,以创伤类产品起家,主营产品包括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 脊柱类植入耗材以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 公司通过并购主要实现两点,第一是扩充现有品类的产品线,如 2013 年公司 收购博益宁 100%股权补充创伤类产品。第二是补全骨科品类,如 2021 年收购安德 思考普扩充微创脊柱产品线。2017 年收购美国精技全资子公司上海精技,获得其关 节类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布局关节中高端市场,至此,公司拥有创伤、脊柱和 关节三大骨科产品线。
随着集采政策逐步落地,公司营收重回上升态势,但受渠道去库存影响,短期业绩仍受扰动。2023 年公司营收为 15.33 亿元(yoy+7%),归母净利润为 0.59 亿 元(yoy-36%)。分产品线看,创伤类营收占比最高,其次为微创外科类和脊柱类。
3.3 春立医疗:国产关节产品领先企业
以关节类产品起家,逐步补齐产品线。公司成立于 1998 年。2003-2010 年期 间,公司相继获得髋、膝、肩、肘等关节假体与脊柱假体注册证。2017 年作为国内 首家获得 BIOLOX delta第四代陶瓷关节假体产品注册证的企业,进一步将产品覆盖 范围扩大到半陶及全陶关节假体。2022 年取得界面螺钉注册证、富血小板血浆 (PRP)制备套装注册证后,标志着运动医学成为公司第三大营收增长点。
政策影响逐步出清。2017-2019 年期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态势,营收从 3.02 亿 元增长至 8.55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68.76%。2020-2022 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 产品降价影响,公司营收略有增长。2023 年公司营收为 12.09 亿元(yoy+0.58%), 归母净利润为 2.78 亿元(yoy-10%),未来随着政策影响逐步出清,行业步入健康 发展态势,公司作为关节类优秀厂家有望持续获利。
关节类产品为核心产品,占总营收比例接近 90%。2022 年集采政策逐步落地, 即使在降价的背景下,公司仍凭借自身产品实力,以量换价实现关节类产品营收正 增长,2023 年公司关节类产品营收为 11.01 亿元(yoy+5%)。
3.4 爱康医疗:关节优秀企业,3D 打印技术领先
以关节产品起家,3D 打印技术领先。公司成立于 2003 年,2004-2007 年,公 司先后推出首款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内植物,奠定在关节赛道的领先地位。同时公 司为国内首家 3D 打印骨科植入物的生产商,技术在行业内领先。2015 年取得国内 首张 3D 打印金属植入物注册证,2018 年公司收购英国骨科品牌 JRI Orthopaedics Limited,逐渐布局国内外高端市场。
集采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2023 年公司营收为 10.94 亿元(yoy+3.97%),归 母净利润为 1.82 亿元(yoy-11.07%)。关节为公司核心业务,2023 年营收占比达 82%。2022 年随着关节国采逐步落地,公司业绩仍实现亮眼表现,2022 年关节类 营收为 9.21 亿元(yoy+44.68%),说明公司关节产品在集采中实现以量换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骨科行业分析: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国产化率持续提升.pdf
骨科高值耗材行业专题:全面集采后,如何看骨科赛道投资机会?.pdf
骨科行业专题报告:集采风险出清,看好行业未来长期成长性.pdf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6).pdf
骨科行业分析报告:基本面扎实稳健,创新、老龄化、国产替代驱动长期增长.pdf
骨科行业分析报告:核心细分赛道政策落地,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国产龙头开启发展新篇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