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折叠屏加速渗透,把握有斜率的创新.pdf

2024-04-22
48页
5MB

1 折叠屏:从 1-N 快速增长渗透


1.1 智能手机:步入存量市场,但仍有结构性创新


全球智能机销量于 2016 年达 14.7 亿部见顶,此后逐年缓降。2020 年受疫 情影响大幅下滑,2021 年回暖至 13.6 亿部。据 IDC 数据,2023 年全球智能手 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3.4%,降至 11.6 亿部,其中 23Q4 同比增长 8.5%,出货量达 到 3.3 亿台。据 IDC 预测,考虑到换机周期叠加 AI 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兴市 场的增长,预计 2024 年全球智能机销量将回升至近 12 亿部水平。 从市占率看,全球智能机品牌集中度逐年提升,CR5 占比从 14 年的 51.4% 提升至 23 年的 67.8%。 无论从销量还是从市占率角度,智能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市场。


存量竞争市场下,硬件创新的焦点正从光学摄像向折叠屏转移。参考 TrendForce 数据,2023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预计出货量达 1860 万,YOY+43%, 其中华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 250 万部。 由于折叠屏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所以一般用于旗舰机的差异化方案。当下各大 厂商正在寻求机会来巩固他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各品牌正在着手增强高端产品 线的竞争力,并着重于改善产品硬件设计和软件 UI。在此趋势下,我们认为全球 范围内折叠屏市场的竞争烈度将持续升级。 国内市场手机销量高频数据:2023 年下半年,华为 MateX5 等安卓折叠屏新 机发布密集,带动折叠屏手机销量持续创新高。据 BCI 数据,2023 年国内折叠屏 手机销量为 582.7 万台。MateX5 发布至 2023 年年末(9.11-12.31),销量已达到 92.5 万台。


1.2 折叠屏:从 1-N 快速增长渗透


折叠屏手机市场快速渗透:据财联社报道,2023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渗透率 仅 1%,正处于从 1-N 快速增长渗透阶段。据 Counterpoint 预测,全球折叠屏 手机出货量将从 2022 年的 1310 万台增至 2027 年的 1 亿台,CAGR 达 50.2%, 预计 27 年在高端市场渗透率达 39%。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中国 已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手机市场,据 IDC 数据,23Q4 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 量约 277.1 万台,同比增长 149.6%。


竞争格局:三星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据 DSCC 数据,3Q23 三星市场份额达 72%,位居第一,但低于去年的 86%,这是因为竞争对手陆续推 出更多机型,并追求更高销量。第三季度华为和荣耀则分别位居亚军、季军,前者 份额为 9%,后者份额为 8%。机型方面,三星 Galaxy Z Flip 5 占比 45%,Galaxy Z Fold 5 占市场份额的 24%,华为 Mate X3 和荣耀 Magic V2 各占 6% 的份 额。DSCC 预计 2024 年全年将有 27 款不同的可折叠机型出货,其中华为和荣 耀会有更高的份额,而 OPPO 和 vivo 由于搁置上下折叠屏幕项目,导致市场份 额有所下跌。 国内市场方面,华为作为国内厂商中早期布局者先行优势明显。据 IDC 数 据,23 年华为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达到 37.4%,其次为 OPPO(18.3%)、荣 耀(17.7%)、三星(11%)、vivo(9.7%)和小米(4.6%)。


直板屏手机迭代发展迎来瓶颈,折叠屏成为行业创新趋势。2018 年 10 月 31 日,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FlexPai 柔派,开启了折叠屏手机产 业的新趋势;2023 年,三星、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 等主流手机厂商, 都在密集发布折叠屏手机,国内市场已成为折叠屏的重要战场。


从具体的形态上来看, 折叠屏手机分为横向外折、 横向内折和竖向内折三种 类型。书本式横向折叠机提供更强的视觉沉浸感和生产力,目前主要针对高端用户; 竖向折叠则是为了便携性。在推动折叠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的过程中,价格更实惠 的竖折手机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后续随着更多横折新机发布,其占比将逐步提升。


1.3 折叠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吗?


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现有用户相对偏好 230g 以下和 10.0mm 以下的机身 规格,目前影响折叠屏渗透率提升的几大关键因素:


1、价格:受益于技术的成熟和良品率的提升,使得折叠屏手机成本不断下降。 除三星、华为外,多数折叠机型起售价已接近或低于同期苹果水平。IDC 数据显示, 23Q2 高于 1000 美元的折叠屏手机份额已经由一年前的 92.8%下降到 54.6%, 同比下降 38.2pct。其中,竖折产品价格已下探到 400 至 600 美元价格段。2024 年华为、三星计划将推出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折叠屏手机,其他安卓手机厂商也将 跟进,推动折叠机市场加速扩张。


2、重量:假设以苹果各年度 iphone pro max 为横向折叠对比机型,普通 iphone 为竖向折叠对比机型。重量方面,2022 年以来 OPPO、荣耀、华为等横 折 机 型 重 量 已 接 近 或 小 于 苹 果 , 其 中 荣 耀 V purse 重 量 214g 已 小 于 iphone15promax 的 221g,但各厂商竖向折叠机型重量仍高于苹果普通机型。 3、厚度:厚度方面,横折手机荣耀 V purse 折叠厚度 8.6mm 已接近 iphone15promax 的 8.25mm,各厂商竖向机型仍偏厚。


中国大量消费者正考虑将折叠手机作为下一次换机的选择。据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近期的一项消费者调查突显了中国消费者对折叠智能手 机的强烈兴趣。在中国售价 4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861 元)以上的智能手机用 户中,高达 64% 正在考虑将折叠手机作为下一次换机的选择,其中 20%已经决 定购买,另外 44% 则在考虑此选项。


1.4 折叠屏远期空间展望


展望 2024,上半年,华为 Pocket2、vivo x fold3 等折叠新机陆续发布, 有望进一步催化相关产业链投资。下半年作为消费电子旺季,三星、华为、荣耀、 小米、vivo 等各大手机厂商都将密集发布折叠屏手机,国内市场已成为折叠屏的重要战场。 三星作为折叠屏手机领军者,基本折叠屏手机售价均在人民币 5000 元以上, 据 IDC 数据,22 年三星折叠屏手机全球销量 1120 万部,三星$600 以上高端机 型销量 5223 万部,其折叠屏在高端机型的渗透率达 21%,华为折叠屏在高端机 型的渗透率为 21%;反观,除三星、华为外折叠屏在安卓高端机型的渗透率仅为 5%。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各大品牌厂商也将持续发力折叠屏赛道:


假设: 1、 未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定在 12 亿部,若折叠屏手机价格下探至$400 以上,2022 年$400 以上机型占比 33%,假设远期该比例不变,则$400 以上机型为 4 亿部; 2、 假设安卓$400 以上机型占比提升至 50%,为 2 亿部。若安卓品牌厂商瞄 准三星,参考22年三星$600以上高端机型销量中折叠屏的渗透率为21%, 假设提升折叠屏在$400 以上机型中的占比至 30%,在考虑苹果未入局折 叠屏赛道的前提下,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潜在空间为 6000 万部。 3、 若考虑苹果入局折叠屏赛道,假设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定在 2 亿部,若 其中折叠屏占比 20%(参考 22 年三星折叠屏在高端机型的占比 21%), 为 4000 万部,则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潜在空间为 1 亿部。


2 铰链:折叠屏的重要“关节”


2.1 铰链: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增量成本


相较直板机,铰链和显示模组是折叠屏手机的主要增量成本。据 CGS-CIMB 统计,三星的折叠机 Galaxy Fold 相较于高端直板机 Galaxy S9+,成本增长最高 的为机械器材和显示屏幕。Galaxy Fold 机型中机械结构件(含铰链)成本约 88 美金(BOM 占比约 13.8%),成本占比增幅仅次于显示模组。


折叠屏的铰链经过数代工艺创新,如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2019 年,三星 Galaxy Fold 首次采用滑轨加双转轴的模式,这是最初常用的 U 型铰链;随后,华 为的初代 Mate X 和 Mate Xs 开创采用了外折铰链设计;摩托罗拉在 Razr 5G 上率先引入了“水滴”形态概念,较为有效的解决了折痕问题;2020 年,华为推 出的 Mate X2,在综合了内折、水滴铰链、双转轴、滑轨和弹簧阻尼,才实现了 完全闭合且品质较好的折叠屏。后续手机厂商都开始应用水滴型铰链。


水滴铰链凭借成本相对较低,结构相对较稳固,可实现度相对较高的优势,成 为折叠屏铰链的主流方案。目前市场上在铰链结构的选择上有 U 型铰链,水滴型 铰链主流两种类型铰链,还有一些品牌自主研发的铰链结构。


关于 U 型铰链与水滴铰链,从技术上,U 型铰链弯曲半径更小,容易产生折 痕。水滴型铰链弯折区域半径更大,屏幕折叠时折叠处的弯曲更为自然,折痕相对 来说就会更浅,并且这种折叠方式还会减少屏幕磨损,让折叠屏更为耐用。


2.2 铰链工艺:MIM 为主,3D 打印+液态金属辅助


铰链:铰链一般由多个金属零件组装而成,如 Find N 铰链里面包含了 136 个 元器件,加工精度达到 0.01mm。因此铰链加工工艺十分重要。传统铰链技术方 案需采用 MIM、冲压、CNC 精密加工等多种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MIM 工艺 具备设计自由度高(适用于生产复杂件)、量产能力强(大批量生产效率高)、成 本更低(以智能手表为例,复杂的 CNC 生产手表件价格约 80-100 元,使用 MIM 辅以少量 CNC,价格可降至 40-50 左右)等综合优势。美国企业安费诺、中国台 湾 AVC 等作为头部厂商,铰链零部件及组装业务已广泛应用于 HMOV+三星等客 户的折叠屏终端。 近年来,国内折叠屏产业链逐渐发展成熟,如国内企业精研科技、统联精密、 东睦股份也持续拓展国内外客户。随折叠屏铰链形态进一步迭代,零部件复杂度与 加工精度将持续提升,MIM 技术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成为折叠屏铰链 的主流加工方案。


2.2.1 MIM 技术:发展迅速,下游应用持续拓展


金属注射成型,简称 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是将金属粉末与粘结剂混合来进行注射成型的方法。首先需要将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混合 料进行制粒再注射成形所需要的形状,经过脱脂烧结将粘结剂处理掉,从而得到想 要的金属产品,或再经过后续的整形、表面处理、热处理、机加工等方式使产品更 加完美。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 MIM 市场的规模逐年增加。据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 数据,2020 年我国 MIM 行业市场规模为 73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8.96%,据 精研科技 2021 年报,预计至 2026 年我国 MIM 市场规模将达到 141.4 亿元, 2020-2026 年 CAGR 达 11.6%。 反观全球市场,2017 年全球的 MIM 市场规模达到 23.9 亿美元,2019 年 增长到 29.6 亿美元。随着 MIM 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的愈加广泛,MIM 工艺将 面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据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数据显示,全球 MIM 市场 规模在 2021 年达到 39.4 亿美元,有望于 2029 年实现 96.9 亿美元,2021-2029 年 CAGR 达 11.9%。


MIM 行业格局分散,具有明显分层梯队。目前国内 MIM 行业集中度较分散, 按照营收规模,可将市场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在国内属于独一档的存在,整体营收规模超过 2 亿元,主要包括富 士康子公司全亿大、中国台湾晟铭电子等设立 MIM 生产基地的综合性企业,以及 精研科技、富驰高科、泛海统联等专注于 MIM 产品的生产制造的企业。第二梯队 是收入规模在 5,000 万元至 2 亿元,竞争实力弱于第一梯队,主要为国内品牌企 业配套 MIM 零部件产品,客户集中度较高。第三梯队则是企业收入规模在 5,000 万元以下,在喂料研发、生产自动化等技术方面较为不足,开发客户的能力薄弱, 仅通过设备的购置和人员的铺设进行中小批量的 MIM 产品生产主要承接第一、二 梯队的外发订单或部分小规模客户订单,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MIM 工艺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折叠屏成为新的应用趋势。目前我国的 MIM 行业发展中贡献的主要是消费电子类,包括智能手机,折叠屏铰链、TWS 耳 机、智能手表等。同时 MIM 技术还应用于汽车领域,医疗领域以及工具及其他行 业,均有业务发展,且均保持良好增速,展望未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消费电子行业,折叠屏手机成为智能手机行业新的方向,复杂的折叠铰链结 构为 MIM 产业带来新的应用方向。随着 MIM 产品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的应用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也开始创新应用 MIM 产品。可穿戴设备用 MIM 产 品主要包括表壳、底壳、表扣等类别。除此之外,电脑上的铰链和散热风扇也在 MIM 产品范围之内,并且对 MIM 产品的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迭代而需求增加。


2.2.2 液态金属:消费电子为新应用场景


液态金属又称非晶合金,指熔点低于 200 摄氏度的低熔点合金,在室温下呈 液态,通过人为干预可以从高温液态到固态,打破金属结晶,形成非晶体合金。液 态金属具有熔融后塑形能力、高硬度、抗腐蚀、高耐磨等特点,其抗弯强度、抗拉 强度、弹性形变等均优于常用材料,可以实现一步到位制造结构高度复杂的金属部 件,满足手机柔性屏的外折方案,被称为跨世纪的新型功能材料。


基于上述优越性能,液态金属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军事、空 间工程材料、体育休闲用品等领域市场需求大,产业化前景广阔。


液态金属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医疗机械、高端体育用 品等领域。在消费电子领域,液态金属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结构件的制造过 程中,如手机卡托、手环表壳、手机中框、USB 接口等领域;在医疗机械领域,凭 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液态金属还可用于手术刀、人造牙齿、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在高端体育用品领域,目前液态金属已经在高尔夫球、滑雪、棒球、滑冰网球拍、 自行车和潜水装置等许多体育项目中得到应用。


液态金属在折叠屏手机的应用:华为第二代升级版折叠屏手机 MateXs 选用 锆基液态金属+MIM 工艺,锆基液态合金作为主要铰链系统材料以提高强度,铰 链系统拥有超过 100 个器件,使用锆基液态金属等材料极大提升铰链强度,强度 比钛合金高 30%;vivo X Fold 使用了锆基液态金属(锆基合金)、航空级高强度 钢、高强度碳纤维等先进材料。锆基液态金属的使用,使 vivo X Fold 的水滴铰链在强度、耐用性、体积等方面更具优势。


2.2.3 3D 打印:消费电子空间持续渗透


3D 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创建 3D 模型,根据切片程序 将横截面堆叠成 3D 模型。3D 打印大大加速了信息制造技术向网络化定制和数字 化方向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等现 有材料的打印技术是 3D 打印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其他许多制造领域定制产品的 主要工作形式。


3D 打印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熔积成型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送丝装置将热 熔长丝材料送入喷嘴。在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下,加热喷嘴挤出软化材料,并开始沿 着物体的轮廓移动,直到半流动材料的填充和固化完成,从而形成 3D 打印产品。


全球 3D 打印行业蓬勃发展。据 Wohlers 数据,2021 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 (包括产品和服务)152.44 亿美元,同比+19.50%,Wohlers 预测,2025 年全 球增材制造收入规模将达到 298 亿美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18.24%;2030 年增材制造收入规模将达到 853 亿美元,2025-2030 年 CAGR 为 23.41%。 国内 3D 打印行业进入稳增长赛道。据亿度数据,2022 年国内 3D 打印市场 规模达 320 亿元,2017-2022 年市场规模稳步爬坡上升,期间 CAGR 为 26.7%。 Wohlers 预计 26 年国内 3D 打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101.9 亿元,22-26 年 CAGR 为 36.22%,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3D 打印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地位明显。伴随我国相关政策驱动,企业端、 研发端、资本端等齐力发展,推动 3D 打印行业迎热潮发展。2021 年国内以增材 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已有 22 家,实力较为雄厚的有铂力特、先临三维、华 曙高科等。就区域而言,京津冀 3D 打印全国领先,长三角已初步形成 3D 打印产 业链发展形势,华中部地区以研发为主。


B 端是 3D 打印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 3D 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已处于 产业化阶段,工业级应用范围较广,而消费领域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大众消费 品需要从成本端落地。在消费电子领域,荣耀发布的新款折叠屏 Magic V2 中铰 链的轴盖部分采用 3D 打印的钛合金材质。


2.3 铰链材料:钛合金+碳纤维助力高强度及轻量化


2.3.1 钛合金:兼具高强度和轻量化


钛合金兼具高强度和轻量化优势。钛合金强度较高,同时钛合金具备良好的耐 腐蚀性,在高温的中性或弱酸性的氧化物溶液中具有高度稳定性。金属钛被誉为 “太空金属”、“海洋金属”、“现代金属”及“战略金属”。钛及钛合金对一个 国家的国防、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金属钛及其制品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生物医 疗、化工冶金、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苹果 Ultra 手表标配钛合金边框, 相比使用不锈钢,钛合金边框能够减轻全机重量的 12.9%。


3C 消费电子行业主要品牌钛合金导入情况:1)荣耀折叠屏 Magic V2:搭载 91%金属结构铰链,首次采用航天的钛合金 3D 打印工艺。2)苹果 iPhone 15 Pro/Pro Max:边框加入钛金属材料。3)苹果手表:Watch Ultra 2 采用 49 毫米 钛金属表壳。4)华为 Watch 4 Pro:采用航天级钛合金表壳,更坚固,耐腐蚀。5)三星 S24 Ultra 手机:机身设计方面,三星 Galaxy S24 Ultra 首次将钛金属材 质边框引入 Galaxy 手机。


2.3.2 碳纤维:3C 领域渗透率从 0 到 1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 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 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具有耐腐蚀、高模量、密度低、无蠕变、良好的导电导热 性能、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 体育用品、汽车工业、能源装备、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及其结构 补强等领域,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


受益于宽应用领域,碳纤维需求实现多点开花。在全球范围,风电叶片依然占 据绝对主流。我国碳纤维应用分布具有本国特色,与全球差异较大。其中航空航天 领域碳纤维需求仅为 3.2%,远远低于全球 14.0%。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碳纤维生产技术有限,无法批量供应 T800 强度以上的小丝束碳纤维。随着未来我国碳纤维在 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拓展,碳纤维需求结构将向高端化迈进。


碳纤维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3C 领域渗透率从 0-1 开启。在电子产品消费领 域,碳纤维的应用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一些高端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 机等已经使用碳纤维作为一种增强材料,用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轻量化。此外,碳 纤维在电池电极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在折叠屏领域,如 Mate X2 的铰链应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大的增强了铰链的强度,OPPO Find N3 同样也采用碳纤维复合支撑材料,大幅提高了铰链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3 盖板:折叠屏“减薄”技术的关键


3.1 总览:显示屏幕产业链


显示屏是手机的核心组件。在手机的成本结构中,显示屏幕经常占据重要的一 环,对整体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折叠屏手机,其使用了一种名为柔性 OLED 的显示技术,这种显示屏可以弯曲,甚至折叠,而不会破裂或失效,但其生产成本 却相对较高。据 IHS Markit 数据,三星 Galaxy Fold 7.3 英寸的可折叠柔性 OLED 面板的成本接近 200 美元,手机柔性 OLED 面板的平均售价是硬屏 OLED 的 3 倍 左右,是 LCD 屏的 6 倍以上。因此,折叠屏手机的持续渗透,将带动显示屏幕产 业链如 OLED 面板、盖板、偏光片等供应链的发展。


新型显示屏产业链上游部分主要包括各种组成零件,如制程设备、核心材料以 及关键配件,这些都是构建新型显示产品的基础。中游部分主要负责面板和模组的 生产,包括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这是将上游的零件转化为实际可用产品的关键步 骤。最后,下游部分则是将这些面板和模组整合到终端产品中,如手机、VR/AR 设 备、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平板电脑、电脑以及激光投影等。


3.2 盖板:UTG 成为折叠屏柔性盖板的主流方向


3.2.1 盖板:折叠屏屏幕的关键组件


作为折叠屏屏幕的关键组件,盖板需同时满足可折叠、透光性与防护性能。目 前折叠屏手机的前盖材质主要有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柔性玻璃(UTG)两 种。由于更好的折叠性能,2019 年包括三星在内所有品牌发布的折叠屏智能手机 均采用 CPI 作为盖板材料,而这一情况从 2020 年开始出现反转。除优异的光学性 能外,UTG 具有模量和外观奢华感优势,这使得 2020 年三星 Galaxy Z Flip 的首 次尝试采用 UTG 材料折叠盖板,并在 Galaxy Fold2 继续沿用。 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国内折叠手机前盖 CPI 和 UTG 搭载量分 别为 64.3 万部和 51.4 万部,分别同比增长 178%和 80%。随着国内外盖板厂商 逐步加大技术储备和供应链布局,UTG 盖板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 国内折叠手机前盖板 UTG 搭载量将成长至近 500 万台,2022 年至 2025 年的 CAGR 约为 66%。


CPI 和 UTG 作为可折叠盖板材料各有优劣。CPI 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但其 光学性能和抗划伤性能略显不足,因此必须在 CPI 上溅镀一层硬涂层。虽然 UTG 具有良好的硬度,但其抗冲击性仍然不足。在强烈的冲击下,容易破碎,因此,不 能将其作为可折叠盖板的第一表面,必须在它上面粘贴一层保护膜。 在 UTG 技术还未成熟时,柔性盖板大多采用成本较低的 CPI,但要 CPI 达到 完美的无色透明难度较大。由于 PI 薄膜的透明性在耐高温的条件下很难实现,有 些厂商尝试混合多种有机材料,但效果仍不理想。此外,光学性能、耐磨性及表面 塑料手感方面也是急需再改善的课题,抗疲劳和耐蠕变性能差会导致其有较严重 的折痕问题。而 UTG 柔性玻璃的优势在于可减薄到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同时具有 普通玻璃的性质,透光好可以让更多的光线通过从而提供更亮的显示效果,硬度高, 它可以抵抗划痕和撞击,比传统的塑料显示屏更耐用,这意味着折叠屏手机可以在 日常使用中更好地抵抗磨损和损坏。UTG 已是市场占比较高和竞争力较强的技术 方案,但仍存在加工良率等技术瓶颈,抗冲击性不足易碎裂,生产成本较高,需要 精确的控制和高质量的原材料等问题。


3.2.2 UTG 应用前景广泛


UTG 玻璃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一次成型与二次成型,取决于是否有能力自制较 薄的原材玻璃,这两种方法在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步成型法是一种热体生产加工技术,它直接拉制出 100 微米以下的 UTG 原片。 这种方法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工艺制造相对困难。主要的生产技 术包括浮法、溢流下拉法和窄缝下拉法,这些技术分别被日本的旭硝子、美国的康 宁和德国的肖特所掌握。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 11 月 19 日,中国首条一次成型 超薄柔性电子玻璃(UTG)生产线在新疆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这标志着中 国在一步成型法方面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该产线由新疆腾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运营。


相比之下,二步成型法属于低温加工,其生产过程相对简单,资金投入较少。 这种方法首先制得 100 微米以上的玻璃,然后经过减薄、切割和钢化三个阶段的 加工,最后形成符合厚度要求的盖板玻璃。减薄过程一般分为化学减薄和物理研磨 减薄,其中化学减薄是工艺的重点,目前的产业化工艺通常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虽然国内布局二步成型的企业较多,但由于技术难度和良率问题,二步成型法的应 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UTG 在未来的电子产品市场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薄玻璃(UTG)由于 其极致的薄度和高度的柔韧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端电子产品中,尤其是在 折叠屏手机中。除此之外,UTG 还可用于折叠笔记本、折叠平板、卷轴显示、车 载显示、可穿戴显示等新型显示终端。


面对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广阔前景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范围内的 UTG 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以抢占市场份额。在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布局 UTG 相关的业务,尤其是在中游加工环节。中国国内 UTG 中游加工企业的规划产 能已经超过数千万片,并且这个数字在未来还将持续增长。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 国在 UTG 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的产能。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 UTG 中游 加工企业,如凯盛科技、长信科技、国奥显示与半导体、凯茂科技等,已经进入了 小规模量产阶段。这些企业不仅向面板厂和终端设备制造商提供样品,而且已经开 始批量生产。 长信科技、凯盛科技和蓝思科技是中国在超薄玻璃(UTG)领域的三家重要企 业,各自在 UTG 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长信科技表示,该公司在 UTG 的减薄业务方面具备全套的制造工艺流程,包 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技术。这使得长信科技能够生产出 高质量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满足折叠屏手机对于显示屏材料的高要求。


凯盛科技表示,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能批量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 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品的企业。它形成了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 加工—柔性贴合”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凯盛科技的 UTG 业务已与多 个国内主流终端手机厂商进行全面对接,有订单出货并已在相关终端手机上应用, 这表明其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蓝思科技是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与相关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的盖板龙头公司。 它能提供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外观防护 3D 玻璃、UTG 玻 璃、CPI 薄膜,以及金属组件等。这使得蓝思科技能够满足客户在折叠屏手机制造 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折叠屏行业深度报告:折叠屏加速渗透,把握有斜率的创新.pdf

折叠屏终端行业专题报告:折叠引领创新时代,百家竞逐助力增长.pdf

折叠屏手机行业研究报告:折叠屏引领手机创新,带动柔性OLED、柔性盖板和铰链产业升级.pdf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消费洞察报告.pdf

折叠屏手机行业专题报告:销量逆势增长,产业链增量组件成长可期.pdf

折叠屏行业研究:OLED渗透持续,折叠屏点燃需求.pdf

【民生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折叠屏加速渗透,把握有斜率的创新.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