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募基金评级分析
一、上海证券基金评级概况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体系对开放式基金(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偏债混合基金、纯债基金、普通债券基金和可转债基金)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评级,三年评级期间为 42 个月,五年评级期间为 66 个月,其中包含基金6 个月的建仓期,实际评价对象均有三年或五年以上完整的历史运作时间。本评级体系从证券选择能力、时间选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三个层面对开放式基金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三方面等权重综合由高到低得出五星至一星基金。 截止 2023 年年末,纳入三年评级范围的基金共有 20,066 个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463 个次。上证综合能力评级为五星的基金共有 2,996 个次,较去年增加了519 个次。纳入五年评级范围的基金共有 12,832 个次,较上期增加了2,407 个次。上证五年期综合能力评级为五星的基金共有 1,908 个次,较去年增加了 360 个次。
二、主动管理基金业绩分析
从长期回报来看,国内主动管理权益类公募基金能够持续为投资者获取超过市场收益水平的回报,债基的表现则趋于平庸。截止 2023 年 12 月 31 日,在过去10 年中主动管理股票型、债券型基金指数收益率分别为 134.10%和 70.66%,同期中证全指和中债总财富收益率为 77.77%和 62.18%。从过去 10 年的业绩数据来看,主动管理股票型、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8.88%和 5.49%。 分阶段来看,股基指数 2023 年的表现稍好于往年,但全年仍下跌12.72%,低于同期中证全指全收益指数(-5.34%)。但最近的 5 年和 7 年期表现还是要远高于对标市场指数。债券型基金 2023 年表现也优于去年,但其短期中期表现均逊色于中债总财富指数。
三、单项能力指标分析
1、证券选择能力:选证依然创造超额收益,但超额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对于主动管理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从选股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是判断其证券选择能力的核心标尺。 2023 年纳入评级范围的主动偏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个数合计占A股全体股票总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往年。具体来看,今年基金合计持股占到所有A 股的39%以上,较2022年平均上升了 5 个百分点,较 2021 年更是上升了超过 9 个百分点。从收益率来看,基金重仓股的表现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我们以同期中证800 成分股平均收益率为基准,今年每一期的基金重仓股收益率均取得优胜。仅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平均收益告负,但同期中证 800 成分股的收益更低,基金的重仓股整体跌幅更小。一季度,中证 800 视角下的基础市场走高 8.94%,而基金重仓股表现则更为优异,取得了13.54%的单季收益率。重仓股超越基准的水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重仓股的申万一级行业来看,今年四个季度增仓行业指数收益率均超越减持行业,各个季度表现较为均衡。增持行业指数平均收益率超越减持行业约7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落差(增持行业收益率-减持行业收益率)幅度要略大于去年同期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权益类公募基金,无论是在个股选择能力还是在行业选择能力上都能持续稳定的创造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2023 年全年继去年大幅下行后,连续第二年处于震荡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与去年相当,在历年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2、时机选择能力:权益基金表现一般,固收产品相对较好。时机选择能力指标是基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通过调整资产配置以增加或降低对市场的敏感度进而跑赢基金基准,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 对于股票基金而言,股票仓位不得低于 80%,该类基金今年的股票平均仓位在90%上下窄幅波动,以中证全指来对标权益市场,今年一季度和三季度配置调整方向与此后的市场走势趋同,即上涨前配置提升或者市场下跌前做到配置水平下调。由于股票型产品本身仓位浮动空间有限,所以仓位择时对其最终的投资业绩影响,无论是正面抑或负面,均不大。混合基金方面,仓位上的操作空间更大。今年一季度混合基金股票仓位上调2.02%,迎来了中证全指全收益指数全年最大的单季涨幅(6.69%)。但二季度混合型基金仓位水平继续上调 1.56%后,则遭遇了市场的下行(-3.25%)。此后的时机选择表现也是各有胜负,择时效应并不突出。债券基金方面,调仓方向与后市趋势较为趋同,仅四季度的仓位调整方向与其后的市场走势不一致。 我们再进一步回顾最近的三年,各类基金的资产仓位调整方向与其后的基础市场走势鲜有“步调一致”。整体而言,主动投资公募基金的择时效益不高。
3、风险管理能力:风险交换效率大幅回落。 风险管理能力衡量基金承担单位风险所获取的超额收益,反映了基金的风险收益交换效率。 2023 年,以三年口径统计的风险收益交换比,各类基金均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鉴于 22 年和 23 年连续两年权益市场的大幅回落,今年二季度起,权益类基金的风险交换效率再次回落到债券基金之下。下半年,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的收益均出现继续大幅回落,波动幅度小幅下降,两者风险交换效率均下降明显。在市场大幅下行的背景下,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低于混合基金。但从风险交换效率的角度来看,股票基金依然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方面收益与波动水平均小幅下行,故而其风险交换效率变化不大。
四、综合管理能力
上证基金综合管理能力指标整合了基金在证券选择能力、时机选择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三方面的表现。综合管理能力指标前列的基金,通常展现出了较多元的盈利创造能力,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上较其他基金更有优势。 从 2023 年四季度综合能力五星级基金的构成来看,三年期五星基金共816 只,分布于106 家基金管理人中。在这些管理人里,我们通过各公司旗下获评五星基金产品数量占纳入评价范围的产品比例(下称五星比)来考察管理人在管产品上的综合管理能力。偏股类基金方面,华商在五星基金的数量与五星比上较去年四季度末有所提升。去年未入前十的金信和华泰柏瑞,今年末强势入榜排到前 3,金信更是有超过一半的产品评级达到五星。 偏债类基金方面,23 年以来,五星比水平整体上较去年有所上升。创金合信一枝独秀冲至榜首,五星比高达 80%。富国在五星基金的数量与五星比上较去年四季度末有所提升。时隔一年再次入榜的博时虽然五星比在偏债组未能排进前三,但获评五星基金的产品数量高达20 只,力压榜首创金合信的 12 只。
五、基金评级业绩跟踪
据我们对上证评级基金的后续业绩持续跟踪,高星级基金与低星级基金业绩差距相当显著,五星基金在取得评级后的 6 个月至 1 年间,业绩保持在同类前2/5 的概率达到60%左右;而一星基金获取评级后业绩处于同类后 2/5 的概率在 40%-60%之间。以股票基金为例,2015 年以来,三年综合能力五星普通股票基金组合的收益率为179.34%,而同期一星普通股票基金组合收益率仅为 98.12%。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谨慎购买专业评级机构给出的较低评级的相关基金。长期持有低星级基金,导致投资者回报率落后于市场的概率加大。
02 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分析
一、2023 年公募新发基金市场发展情况
1.1近 1.2 万亿!2023 年新发基金数量及规模均位列弱市第二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以投资组合计算(同一投资组合的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以下同),2023 年成功新发了 1279 只基金,合并发行规模共计 11702.77 亿元。与历史情况相比,2023年新发基金市场以弱市高位的表现收官,新发基金数量及募集规模在历史弱市中表现优异、均位列第二:统计 2001 年以来的 23 年内,股票市场年度收益录得为负的年份合计12个,2023年新发基金在弱市中的表现仅次于 2022 年,数量相差 262 只、募集规模相差3255.12亿元。2023 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节奏相较于 2022 年明显放缓,2022 年下半年基金管理人发行新产品热情高涨,在 11 月创下历史十年新高、发行了 250 多只新产品,但募集结果远不如2021 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金公司后续新发基金的动力和信心。自2022 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及其他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预期明显降低,这大幅降低了投资者配置风险资产的意愿。从 2023 年基金发行市场募集结果来看,债券基金每月稳站最吸金基金类型,而权益基金募集结果不尽如人意。
具体来看,新发的 1279 只基金中,发行数量前三名的类型为:混合基金(364只)、指数基金(362 只)、债券基金(331 只);合并发行规模共 11702.77 亿元,募集规模前三名的类型为:债券基金(6563.33 亿元)、指数基金(2953.90 亿元)、混合基金(1535.48亿元)。
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历史各个年份的基金发行来看,在数量上均以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为主,2022 年以来混合基金数量显著下滑;在发行规模上,2020-2021 年均以混合基金为募集主力,2022 年以来债券基金为最吸金类型、指数基金募集表现也有所抬升。
1.2固定收益类品种连续第二年成为吸金主流
固定收益类品种连续第二年成为最吸金产品类型。债券基金每月稳站最吸金基金类型,全年共发行 331 只,募集规模高达 6563.33 亿元,占全年总募集规模的56.08%。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贡献最大,数量占所有新发债券基金 64.65%,发行规模占比78.75%。此外,指数基金中的固收产品亦获得了亮眼的表现,包含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共发行 52 只,募集规模达 1555.67 亿元。以上两类固定收益类基金合计募集规模8119.00亿元,占全年总募集规模的 69.38%,成为本年度发行市场募资的主要来源。同时,统计全年发行总规模超 50 亿的基金产品,共计 68 只、其中有 65 只为固收类产品。固定收益类品种受到市场逆势追捧,与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处于高位有关。权益市场在过去两年经历了多轮的横盘震荡与下行行情,通常市场行情不明朗时对于新发基金市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基民的投资信心不足,参与新发市场的意愿自然会有所下滑。
1.3 被动管理替代主动成为权益基金发展方向,指数产品大规模发展
近年来,被动投资逐渐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新发产品指数化率不断提升。2023年,全年共发行指数基金 362 只,合并发行总规模为 2953.90 亿元,也是本年度募集规模第二大的基金类型,占全年总募集规模的 25.24%。主要受益于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890.67亿元,占新发指数基金规模 30.15%)、同业存单指数基金(665.00 亿元,占比22.51%)以及“中特估”概念指数基金(224.0 亿元,占比 7.58%)的发行。 实际上,从 2019 年起指数基金的发行数量就迎来指数式增长,指数化基金数量和规模都得到快速的提升,推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指数化率持续提升。截至2023 年9 月底,存续中的指数基金规模合计 2.82 万亿,占非货市场规模 17.43%。根据WIND 二级分类,近4年主要受益于被动指数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债券基金的募集。
今年以来申报的指数基金中以热门主题被动指数基金为主,宽基指基及指增为辅,这种现象源于投资者不断变化的投资需求。对投资者而言,近两年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轮动较快,导致不少主动管理基金表现不如同期被动指数基金,让不少基民对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信心下降,从而转向投资行业被动指数基金。进一步观察宽基指基,新发基金中包括许多宽基细分小盘风格的指数基金,例如中证 800 价值、上证科创板成长、国证2000 等,在2023年小盘风格占优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该类产品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从上报产品的基金公司来看主要以头部公司为主。头部基金公司为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有意愿且有能力去布局热门行业以及宽基指数基金。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一方面投研团队没有头部公司雄厚,难以在同质化严重的指数基金/ETF 赛道中崭露头角,另一方面提升 ETF 活跃度等产品运营方面上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资源,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是一件胜率不高、成本也不低的业务。
未来国内指数基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目前我国A 股市场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市场尚不够成熟,主题基金仍会是个人投资者偏好的基金类型,发行各类创新主题基金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第二,随着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市场 alpha 收益会不断收敛,象征市场beta 收益的指数基金优越性将更为凸显。第三,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越来越丰富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在不断丰富和增长,指数化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1.4 新基金发行募集为艰,发起式基金成为管理人更重要的选择
今年以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数量创下新高,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基金管理人发行意愿之强烈。发起式基金是指有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和高管、基金经理等作为基金发起人,承诺认购一定份额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按主代码统计,今年已成立404 只发起式基金,较 2022 年增长了 15.10%,创下历史新高;募集结果来看不尽如人意,合计发行总规模 870.82 亿元,较 2022 年下滑 52.11%,为近五年最差。发起式基金加剧发行主要有三大原因:1、近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尤其对渠道资源不足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压力更大,发起式基金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进行产品布局的有效策略;2、基金行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基金管理人为适应市场竞争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发起式基金得益于低设立门槛、利益捆绑、便于机构定制等优势,成为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设立工具;3、基金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对新产品、新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促使发起式基金的受众越来越广。
1.5 外资控股放开,外资独资公募快速发展
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年内成为新设基金公司主力,2023 年四家新设基金管理人中有三家为外资背景;年内另有两家基金管理人通过股权变更从中外合资变更为外资全资控股2。截至2023 年年底,国内共计有 9 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包括六家直接设立的外资公募管理人: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三家由设立合资公募基金、通过股权变更实现全资控股的管理人: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摩根士丹利基金。外资公募管理人的股东公司通常是海外具有更长历史积淀的投资公司,例如施罗德基金的股东为“英国百年资管机构”施罗德投资集团、上投摩根基金的股东为“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集团。外资系基金公司的特色在于海外多年以来的投资经验以及应对不同市场的投资能力。因此,那些对于国内来说比较新的产品或投资方向,对于外资股东来说早已有成熟的策略和分析体系,例如个人养老基金、指数基金、ESG 主题基金、QDII基金等等,外资系基金公司或许能够在这些产品上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但由于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不同,投资方法本土化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内资公募管理人的股东公司包括许多种类,包括银行、券商、信托、保险、期货、互联网金融、地产、个人、私募等,不同股东给予的支持各有侧重,例如银行股东通常提供管理人渠道支持,券商更多地是提供投研支持。相比外资公募而言,内资公募基金坐拥本土资源,有着更为强劲的渠道优势。 但从本质上来说,内外资公募基金没有区别。我们观察到,外资公募基金的员工也几乎都是中国人为主,其他员工或具有本土背景,或在国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中国本土市场极为了解;仅参股的股东为外资企业。另外,通常来说股东单位能够给予多大力度的支持并非明朗之事,因此内外资公募在 A 股市场的最终竞争力还是落在公募产品本身的收益获取能力、收益稳定性、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投资者教育等方面。
1.6 各类型基金发行规模第一规模产品榜单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2023 年无百亿规模新发基金,各类型基金发行规模第一的产品中债券基金惠升中债 0-3 年政策性金融债 A 荣登榜首,合并发行规模80.001 亿元。该产品的基金经理孙庆同时也是惠升基金的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曾任职于华夏证券研究所、中国人寿资管、西部利得基金。作为注册在西藏的个人系公募基金,惠升基金以债券基金为公司核心产品线、资金来源以机构客户为主。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在管规模合计502.15亿元、排名第 80 位,其中债券基金在管规模 461.61 亿元、排名第 50 位;统计惠升基金旗下管理规模超 30 亿的 7 只基金产品(总计规模 328.63 亿元),持有人100%为机构客户。
二、2023 年创新基金产品概览
2.1 持续丰富可投资标的——ETF/指数基金
2.1.1 主题/行业 ETF/指数基金
“中特估”概念
ETF “中特估”概念 ETF 所跟踪的指数包括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根据指数编制方法:1)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行业的 5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2)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现金分红或回购总额占总市值比率较高的 5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3)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主要选取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业务涉及绿色能源、化石能源、能源输配等现代能源产业的 5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概念股(简称“中特估”)在A 股市场行情显现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最早是于 2022 年 11 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 2022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2023 年2 月在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及,“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黄金股 ETF
黄金股 ETF 所跟踪的指数为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根据指数编制方式该指数从内地与香港市场中,选取 50 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黄金采掘、冶炼、销售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中黄金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黄金股ETF不同于现存的黄金 ETF,其投资标的为与黄金产业链相关企业,而非直接投资于商品黄金。该类产品的发行可以与现存的黄金 ETF 进行互补,满足更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2.1.2 中小盘风格 ETF
今年以来各家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中小盘风格 ETF,包括小盘宽基及其指增类ETF,例如北证 50、上证科创 100、中证 800、中证 1000、中证 2000、国证2000 等;也包括风格类ETF,例如创业板中盘 200ETF、科创板成长 ETF 等。布局该类产品线的原因有众多,第一,中证1000指数受到市场越来越多关注,作为小盘股代表性的指数,自去年中证1000 指数衍生品上市以来,对冲工具的丰富使得中证 1000 指数为标的的金融产品受到了市场较多关注,被动跟踪的指数产品和增强指数产品的数量与存续规模都有了较大提升。第二,中小盘指数收益增强空间较大,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与沪深 300 等相比,中小盘指数成分股数量较多,其成分股偏冷门,市场较容易出现定价偏差,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力较大,且跟踪指数的产品数量和规模仍然偏小,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也是基金公司中短期内的发力点。第三,今年以来,小盘股表现亮眼,市场风格转换也带动了相关产品发行。
2.1.3 宽基相关 ETF/指数基金
深圳 50ETF
根据指数编制方法,深证 50 指数反映了深市市值规模大、行业代表性强、公司治理良好的 50 家公司股价变化情况。截至 2023 年年底,根据申万一级行业,该指数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10.7%)、电子(10.4%)、食品饮料(10.3%)、家用电器(9.7%)等,与市场中其他宽基指数相比在家电、计算机、汽车等行业配置比例更高,体现出深证50 更专注于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资产行业,长期具备增长潜力。
2.1.4 投资海外标的的 ETF
国内首只投资东南亚科技产业的 ETF
华泰柏瑞基金发行了国内首只投资东南亚科技产业的 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该基金为继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 之后,华泰柏瑞基金申报的第二只互挂 ETF 产品。根据新交所,本次上报的产品所跟踪的标的为南方东英 iEdge 泛东南亚科技指数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于今年6 月20日在新交所上市,规模 2200 万新元,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东南亚和印度快速增长的数字和科技板块的机会。
2.2 结算方式创新——类 QFII 结算模式
自 2022 年 3 月首只类 QFII 结算模式基金博道盛兴一年持有成立后,2023 年5月第二只类 QFII 结算模式基金易方达中证软件服务 ETF 问世,该产品与广发证券、兴业银行合作发行。当前公募基金市场中存在三类结算模式,以银行结算为主(截止2023 年底占比91.77%)、券商交易结算为辅(占比 8.21%)、类 QFII 结算处于创新探索阶段(占比0.02%)。所谓类QFII 结算,即公募基金参照 QFII 模式,通过证券公司进行交易申报,由托管银行进行结算,与其他结算模式相比权责划分更为清晰;同时,在这种模式下资金存放在托管银行的托管账户,无须银证转账到证券公司后再进行交易,这成为类 QFII 模式优于券结模式的最大特征,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便利的交易体验。
2.3 管理费率模式创新——首只浮动费率基金
首只浮动费率基金交银瑞元三年定期于 2023 年 10 月 27 日成立,合计发行规模16.68亿元,该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交通银行以及托管行中信银行,仅10 个交易日完成了募集。该基金是首批将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的三年定期开放型基金之一,费率水平双向浮动,将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深度绑定、激励管理人提高绩效,短期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长期有利于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2023 年参与新发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梳理
3.1 基金公司中最多发行基金 61 只,最多发行规模 441.33 亿元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根据 WIND 公开数据,全市场合计168 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其中有 157 家有管理规模,11 家没有管理规模。在 157 家有管理规模的管理人中,13家属于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应数据不完整,故不做分析;有19家缺席 2023 年新发市场 3;剩下的 125 家在年内参与了新基金的发行,按初始代码进行统计,平均每家管理人全年发行了 9.53 只基金、平均每家发行规模为88.76 亿元,募集总规模超过100 亿的基金管理人仅有 40 家;发行基金数量最多的为华夏基金,全年新设基金61只;发行规模最大的为易方达基金,合计发行规模 441.33 亿元。
3.2 上海发行数量和募集结果成绩均为最优
在 125 家基金公司中,新发基金数量前三名为华夏基金(61 只)、易方达基金(59只)以及汇添富基金(48 只);新发基金规模前三名为易方达基金(441.33 亿元)、南方基金(436.81亿元)以及嘉实基金(424.88 亿元)。从基金公司注册地来分类,上海总体发行数量和募集规模均最多,其次是深圳、北京、珠海。
3.3 未展开基金发行的管理人
2023 年未展开基金发行的基金公司共有 25 家,其中 19 家为有管理规模的公司,6家无管理规模。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在管规模最大的前三名为诺安基金(1736.11 亿元)、中加基金(1298.28 亿元)和前海开源基金(1085.51 亿元)。未参与2023 年发行市场的基金公司中不乏有一些大中型公司,一方面与本文对“未参与 2023 年新发市场”定义有关,仅统计发行主代码份额的基金管理人,部分基金管理人 2023 年度增设发行非主代码基金,体现出管理人更为侧重于持营基金;另一方面,缺席发行市场可能与近两年权益市场行情较差、产品线布局节奏无法及时跟上、股东变更、公司新成立等因素有关。
四、2023 年新设基金公司情况
2023 年共有 4 家基金公司获批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为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以及鹏安基金,其中前三家均为外商独资背景。自 1988 年成立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以来,相较于历史上每年基金管理人设立的情况,2023年设立的数量低于历史上设立的平均值(6.25家),设立同比增速处于历史的中等水平。
4.1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于2023 年1 月10 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2.6 亿元人民币,为国内获批的第四家以直接设立的方式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施罗德基金并非施罗德投资集团在中国市场中的初探,例如此前于2005年8 月施罗德投资集团(30%)与交通银行(65%)、中国国际集装箱海运(5%)共同发起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2020 年 2 月施罗德艾德维克股权投资基金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本次获批设立的施罗德基金为“英国百年资管机构”施罗德投资集团在中国布局的重要一环,施罗德投资中国区总裁郭炜在其官方公众号中表示,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相信中国内地的基金零售市场和养老金市场已准备好迎接来自海外投资机构的差异化投资方案。
4.2 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 2023 年3 月3 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1 亿元人民币,为国内获批的第五家以直接设立的方式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根据联博基金的官方公众号,联博将中国市场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早在1997年就在香港成立了办事处。于 2006 年正式成为全国社保基金首批境外投资管理人,2008 年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2014 年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2015年在上海成立外商独资企业,2018 年获得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资格及外汇额度,发展的每一步都格外稳健。联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组建了经验深厚的本土团队,对于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充满信心。
4.3 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 2023 年8 月24 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3 亿元人民币,为国内第 9 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由安联投资全资控股。截至目前,安联集团在国内的参股公募基金已有两家,另一家为国联安基金(49%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根据券商中国,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 Tobias C. Pross 曾表示,作为一个基于规则的主动资产管理者,安联采取的是马拉松式的发展策略,而不是像对冲基金那样追求短期收益。“短期的波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注重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我们采取的并不是快进快出的策略,而是要深耕中国,成为在中国市场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4.4 鹏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鹏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 2023 年11 月24 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1 亿元人民币,由开源证券全资控股,成为国内第71 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2022年 5 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在坚持基金管理人 “一参一控 ” 4政策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即“一参一控一牌”。在该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许多券商积极参与公募业务,包括券商总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人、成立资管子公司申请牌照以及增加已参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实现控制权。
五、2023 年基金公司分支机构设立情况
2023 年,共有 3 家基金公司获得关于分支机构核准设立的批复,分别为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3 月),香港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7 月),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9 月)。
5.1 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23 年3 月29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1 亿元人民币,为汇添富基金在境外布局的第三家子公司,其余包括: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2009 年)以及汇添富资产管理(美国) 控股有限公司(2021 年)。根据券商中国,汇添富新加坡未来将主要服务分布于环太平洋及中东地区,比如新加坡本地、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客户。 汇添富基金积极参与海外业务,一方面通过拓展不同国家的市场,包括大中华地区、亚洲、欧洲、美洲等,可以深入了解不同金融市场的证券产品、前沿的基金产品(如养老金基金)运作模式、风控与合规更为严格、更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作为汇添富基金国际品牌宣传的途径之一,向国际投资者展现投资能力以及服务实力,从而吸引海外资金进入国内市场。
5.2 香港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香港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23 年7 月24 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1 港元,为嘉实基金在境外布局的第三家子公司,其余包括:香港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8 年)以及嘉实国际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2015年)。根据中国基金报,嘉实基金此次新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是为了把不同的海外业务整合在一起,更利于扁平化管理,也是为了响应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号召。
5.3 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于2023 年9 月1日获得核准设立的批复,注册资本为 5 亿元人民币,为嘉实基金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此之前,已有嘉实基金以及汇添富基金在一级市场开展投资业务,分别为嘉实资本(2012年成立)以及汇添富资本(2013 年成立);而本次设立的华夏股权为公募业内首家私募股权子公司,为公募基金的发展又拓展了一条差异化路径。
六、2023 年基金公司其它重大事项变更
2023 年,有 6 家基金公司获得关于其他重大事项变更的批复:摩根资产管理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1 月);万家基金变更实际控制人的申请(1 月);摩根士丹利基金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2 月);中欧基金变更持股 5%以上股东的申请(4 月);中融基金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4 月);民生加银基金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申请(8月);中庚基金变更持股 5%以上股东的申请(9 月);国寿安保基金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申请(10月)。
6.1 摩根资产管理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摩根资产管理于 2023 年 1 月 19 日获得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继 2022 年 11 月泰达宏利基金开启了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管理人(加拿大头部保险公司宏利金融集团成为其实际控制人),摩根资产管理成为国内第二家以同样路径实现了外资独资的公募管理人。证监会核准摩根资管成为公司全资股东(注册资本2.5亿);核准摩根大通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6.2 万家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万家基金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获得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核准山东能源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对中泰证券依法受让公司3300 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11%)无异议。此前,万家基金的股东共有 3 家:中泰证券(49%)、山东省新动能基金(40%)、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11%)。此次股权转让后,股东及出资占比变为中泰证券(60%)、山东省新动能基金(40%);而中泰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为山东能源集团,因此山东能源集团同样也成为了万家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6.3 摩根士丹利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摩根士丹利基金于 2023 年 2 月 3 日获得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为境内第七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也是国内获批的第三家通过股权变更实现全资控股的管理人。核准摩根士丹利成为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受让公司 12,750 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51%)无异议。此次51%的股权受让分别来自于华鑫证券(36%)以及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15%)。
6.4 中欧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中欧基金于 2023 年 4 月 13 日获得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批复。核准华平亚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WP Asia Pacific Asset Management LLC)成为中欧基金持股 5%以上股东;对华平亚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法受让中欧基金5126 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23.3%)无异议。此次的股权受让来自于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23.3%),受让后华平投资将成为中欧基金的第一大机构股东。公开数据显示,美国华平投资是国际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截止 2022 年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规模高达850 亿美元;此外,华平投资早在 2017 年就入股华宝基金(29%),为华宝基金发展助力,当前华宝基金在被动指数基金领域已成为国内领先;而中欧基金成为华平投资入股的第二家基金公司,其表示未来将继续在资产管理行业加深布局,进一步满足中国社会财富多元化配置趋势下客户对全生命周期投融资管理与日俱增的需求。
6.5 中融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中融基金于 2023 年 4 月 18 日获得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核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融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融基金实际控制人;对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受让中融基金56,625 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75.5%)无异议。此次的股权受让来自于子公司中融国际信托(51%)以及上海融晟(24.5%)。国联证券早在 2020 年 9 月收购了中海基金25%股权,为其控股子公司,截至目前国联证券实现了对两家公募基金的“一参一控”。
6.6 民生加银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民生加银基金于 2023 年 8 月 21 日获得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批复。对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受让民生加银基金 2000 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6.67%)无异议。此次的股权受让来自于三峡财务,受让后前两大股东不变,仍为中国民生银行(63.33%)以及加拿大皇家银行(30%)。根据和讯网,这是三峡财务第三次试图转让民生加银基金股权,而且转让底价较上次大幅提升超 90%。
6.7 中庚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中庚基金于 2023 年 9 月 4 日获得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批复。对丘栋荣依法认购中庚基金新增 1,050 万元出资无异议。此次变更后,丘栋荣共计持有中庚基金 2048 万元,持股比例近 10%。根据中国证券报,作为“个人系”基金管理人中庚基金回应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截至2023 年Q3,中庚基金管理基金总数量为 6 只、规模总计 331.61 亿元;其中丘栋荣在管5 只、规模合计占比79.10%。2022 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基金管理公司尝试多样化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考虑运用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分红权等手段,以实现员工与公司长期发展、实现持有人利益与基金经理个人利益相一致。
03 公募基金市场绩效分析
一、基础市场分析
1、股票市场概况
2023 年,我国股市总体呈震荡下跌走势。开年前 2 个月,受强复苏预期影响,股市出现明显反弹。后续全年,股市在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后的回落和政策刺激的推高之间波浪式震荡下行。 一季度,年初市场对防疫管控放开后的经济强复苏抱有较高预期,推动股市强劲上涨。春节后,陆续披露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的实质修复仍需巩固,强复苏预期回落,股市随之震荡下行。3 月下旬央行降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股市阶段性回升。二季度,股市在对经济实质性复苏的不确定中震荡下行。季末,6 月央行超预期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股市阶段性回升。三季度,7 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中央对提振经济的决心,市场视之为“政策底”的标志,市场信心得以提振,拉动股市回升。而随后8 月陆续披露的新一轮宏观数据将预期拉回仍存在不确定的现实,股市随之持续走跌。四季度,10 月中央汇金二度出手增持四大行并购入 ETF,同时中央增发 1 万亿特别国债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安排至地方政府使用,强政策刺激提振股市信心,拉动行情探底回升。而随后11 月中旬披露的宏观数据使预期回落,股市再次走弱。年末,股市出现小幅反弹。
2023 年,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转型期。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一定时间,而转型期经济数据的反复一定程度上令市场风险偏好趋于谨慎,并对推出的各类利好政策反应钝化。此外,美国在 2023 年实行了近 40 年来最快的加息周期,海外流动性的紧缩亦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股市全年承压。 全年来看,代表股票指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 300、中证500、创业板综指和北证50 的收益率分别为-3.7%、-13.54%、-11.38%、-7.42%、-5.41%和14.92%。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 211.61 万亿元,环比下降 5.48%;北交所股票成交额 7246.66 亿元,环比上涨371.4%。北向资金净买入 437.04 亿元,环比减少 51.45%。
从风格看,2023 年小盘占优,代表指数中证 2000 和北证50 全年收益率逆势达到5.57%和 14.92%。具体来看,大盘指数、中盘指数和小盘指数分别-12.42%、-11.74%和-4.09%。从估值的角度看,高市盈率指数、中市盈率指数和低市盈率指数本期分别-10.96%,-11.55%和-7.13%。
行业方面,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行业轮动快速。按中信一级行业分类,2023年,收益率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通信、传媒和煤炭,分别上涨25.42%,20.25%和13.46%;收益率后三的行业分别为消费者服务、房地产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分别下跌40.04%,24.49%和24.11%。2023年,总体表现较好的行业为TMT(通信,传媒,计算机等)和周期行业(煤炭,石油石化等)。TMT行业方面,2022年底问世的ChatGPT划时代地标志着人工智能(AI)在C端的落地,科技进步带动AI相关的TMT行业(通信、传媒和计算机等)上涨。TMT行业上半年表现抢眼,三季度出现一定回调,年底迎来一波反弹,全年总体收涨。周期行业方面,2023年经济处于复苏的闯关期,顺周期的价值行业在尚存反复的经济行情下,具有高确定性、高分红、低负债等攻守兼备的特点。诸如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在经济复苏的库存周期影响下表现较稳定,体现价值行业的韧性。表现较落后的行业中,受高质量经济转型阵痛期影响,消费者服务和房地产行业表现较弱;新能源行业面临前期产能激增和当前需求下滑,市场对其有“产能过剩”的预期。
2、债券市场概况
2023年,我国债市整体表现为牛市,债券收益率总体下行,全年呈“M”字走势。截至年末,利率债期限利差缩窄,长端收益率总体下行幅度较短端更大。信用债方面,各期限各等级券种收益率全线下行,各期限信用利差收窄,等级利差分化。受权益市场下行的影响,可转债表现较弱。 1-2月,债券收益率回落。随着国股行1年期存单利率冲高回落,加之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多弱于预期,12月22日银行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s、20BP、25BP、25BP。债市情绪明显回暖,债券收益率回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降至12月25日的2.57%,创今年9月以来新低。2022年年底防疫政策放开,2023开年后,国内疫情积压需求释放,经济数据好于预期,1月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显示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较强, A股表现较好,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压制债市做多情绪。3-7月,债券收益率趋势性下行。包括PMI、CPI、生产、投资在内的各类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仍偏弱,加之房地产行业的拖累持续,经济修复的实质性仍有待巩固,市场风险偏好下调,支撑债市。同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央行6月和8月两次超预期降息,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宽货币预期升温,刺激债市做多情绪。8-11月,债券收益率震荡反弹。资金面紧张或是主要推动因素,短端利率反弹幅度较长端更大。8-11月期间,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累计规模达1.4万亿元。人大常委会四季度批准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引发市场对债券供给压力的担忧。同时,资金利率中枢上移,同业存单1年期利率11月27日升至2.66%,引发市场对银行后市流动性不乐观的预期,促使投资者抛售债券。经济基本面方面,11月多项地产金融放松政策的消息流传(包括银行地产贷款“三个不低于”、扩围房企白名单等),提升市场的宽信用预期。在资金面趋紧和宽信用预期,压制债市做多。12月,债券收益率回落。随着银行1年期存单利率回落和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多弱于预期,债券收益率快速回落。
从债券指数表现来看,各券种指数收益率总体上涨,中证全债、中证国债和中证企业债指数全年收益率分别为+5.23%、+5.17%和+4.82%。受权益市场下行影响,中证转债指数全年累计收益率为-0.47%。 利率债方面,中债国债期限利差收窄,短端在年内波动更剧烈,但全年长端较短端的下行幅度更大。2023年,中债国债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到期收益率较去年末变化分别为-2BPs、-24BPs和-28BPs至2.08%、2.40%和2.56%。截至年末,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均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近三年均值分别-8.07BPs、-25.69BPs和-28.46BPs。
信用债方面,各期限各等级券种收益率全线下行。以企业债为例,AAA级企业债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到期收益率较去年末分别-18BPs、-57BPs和-65BPs至2.58%、2.93%和3.06%。AA级企业债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收益率较上期末分别-55BPs、-68BPs和-64Ps至2.76%、3.54%和3.79%。
各期限企业债信用利差全线收窄,等级利差分化。2023年年初,经历了2022年末理财因面对大规模赎回压力而造成的信用利差超调后,信用债的配置价值重显,进入回调行情,推动信用利差全线下行。随后,随着理财的规模恢复,市场对经济修复的预期趋于谨慎和一揽子化债政策后高等级信用债更显稀缺,信用债资产荒行情重现,信用利差收窄幅度明显。2023年末,AAA企业债与国债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信用利差分别维持在49.83BPs、52.94BPs、50.49BPs的水平,较去年末分别-16.18BPs、-32.67BPs和-36.86BPs。AA企业债与国债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信用利差分别维持在68.28BPs、113.70BPs和123.15BPs的水平,较去年末分别-52.86BPs、-43.58BPs和-36.15BPs。
3、全球金融市场
2023年,境外权益市场多数上涨。阿根廷MERV,美国纳斯达克,俄罗斯RTS,日经225和标普500指数依次位列全年涨幅前五,涨幅分别为360%,43.4%,43.2%,28.24%和24.23%。美国方面,其经济基本面在疫情后恢复强势,同时配合猛烈的加息周期,吸引全球资金流入,推高股市。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端技术的问世,尤其助长了以高科技成分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阿根廷方面,因本国货币贬值及新总统“本国货币美元化”的激进货币政策设想,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爆发、资产贬值,吸引全球资金抄底股市。俄罗斯方面,因地缘政治导致的本国货币贬值、主要出口品油气的价格上涨和指数主要公司稳健的财务表现,支撑股市逆势上涨。日本方面,其股市长期以来处于低估值区间,叠加年内实施的旨在提高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改革及巴菲特增持日本股票的影响,增强日本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推动股市上涨。
商品方面,铁矿石、黄金和铜分别以14.50%,13.45%和2.27%的年度收益率领涨全球商品。铁矿石连续2年收益率领先,在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外,国内地产政策的刺激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放缓是影响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黄金方面,受地缘冲突引发的避险情绪、各国央行大量增持和年末美联储加息暂停预期的影响,黄金价格震荡走高。
二、全市场基金绩效分析
1、基金概况
2023 年各类型基金中,中国债基指数上涨 3.21%,中国股基指数和中国混基指数分别下跌 12.72%和均收益率为 4.94%。
从具体收益率看,2023 年股市总体下行,股票型基金收益水平较弱。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型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均为负数,分别为-12.58%,-8.99%和-14.21%;亏损比例达到 87.70%,79.45%和 92.47%。但三类基金的平均收益、收益率中位数、收益率极值及亏损比例均较 2022 年有所改善。 三类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型股票基金总体表现优于采取主动投资策略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2023 年,股票市场没有明显的投资主线,行业轮动加剧,整体风格偏小微盘。采取主动投资策略的股票基金大多对行业和个股有所侧重,且风格偏中大盘,对2023年股市行情的匹配度较低。而指数型股票基金根据其编制方法,能够做到不同行业和不同市值个股的分散投资,在 2023 年的股市行情下更能发挥其投资特点。
2、股票基金
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基金分类标准,将股票型基金分为主动投资股票型基金、指数型股票基金及股票分级子基金。根据监管要求,在 2020 年年底前分级基金全部转型,股票分级子基金仅作为历史曾存续类型保留在分类中,本文分析不涉及该子类。因此,本报告分为主动投资股票基金及指数型股票基金两部分分别阐述。
1)普通股票型基金
本期采取主动操作策略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73%。从绝对收益率来看,本期完整运作的 512 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 63 只基金(约占 12%)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分布区间为-40.75%到 37.70%。从相对收益率来看,样本中有 189 只(约占37%)普通股票型基金跑赢自身业绩比较基准。 从中国股基指数的收益率来看,总体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季度收益率走势与股票市场走势相似。2023 年,中国股基指数累积收益率为-12.72%。 2023 年,收益率居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其重仓股与 TMT 行业相关度较高,吻合年度行情热点。
二级市场
股票型 ETF 在 ETF 存量市场中一枝独秀,数量和规模上都有领先优势。宽基ETF近年来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3 年则迎来发展大年,2023 年底存续规模突破八千亿,同比大幅增长 48%。宽基 ETF 呈现非常高的集中度,前十大指数规模占比为93.38%。2023 年首次出现规模过千亿的 ETF 产品。此外,9 月首次发行科创板 100ETF,到年底合计规模已经突破300亿。 行业主题 ETF 也进入相对平稳增长阶段,2023 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规模下滑,与宽基ETF 差距逐渐拉开,但从数量上看来,行业主题 ETF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行业主题ETF也存在较高的集中度,规模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半导体和非银金融等。2023 年收益较高的行业主题主要有传媒、5G、人工智能和央国企等。2023 年人工智能、新能源、传媒、半导体和医药卫生等规模增速较高。
风格 ETF 规模主要集中在红利风格上面。红利 ETF 最近三年业绩较稳定,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能,2023 年平均收益率超过 5%,受到了市场关注,2023 年规模翻倍。此外,指数增强 ETF 在 2021 年底首次发行,目前已经超过红利 ETF,是数量最多的风格类型,虽然指数增强 ETF 受到权益市场影响,收益表现一般,但最近两年仍取了3%以上的平均超额收益。
跨境型 ETF 从 2019 年开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 年规模再创新高,同比增速高达44%。跨境 ETF 主要投向港股和美股市场,美股市场 2023 年较好的表现,使得美股跨境ETF规模大幅增加,而港股市场虽然 2023 年表现欠佳,但港股跨境 ETF 仍获得资金流入,显示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通过跨境 ETF 寻求海外资产的长期配置机会。 债券 ETF 受益于债券市场回暖,2023 年债券 ETF 平均收益率明显超过2022 年,带动了2023 年债券 ETF 规模大幅增长了 49%,2023 年债券 ETF 流动性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相对货币 ETF,债券 ETF 具有较高的收益率,未来债券 ETF 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并可能对货币ETF 产生一定冲击。
商品 ETF 规模和数量主要集中在黄金 ETF 上面,2023 年黄金ETF 平均收益率为15.94%,规模同比增长了 40%。其他类型商品 ETF 规模虽然仍然偏小,但2023 年收益表现也不错,其中豆粕期货 ETF 和能源化工期货 ETF 收益率在 10%左右。 货币 ETF 规模连续两年下滑,2023 年规模被跨境 ETF 赶超。货币ETF 集中度很高,规模和流动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只产品上面,大部分货币 ETF 的规模都非常小。货币ETF收益率相对集中,2023 全年的 7 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 1.84%,较 2022 年有所提升,但仍处在2013年以来较低的收益率水平上。 ETF 互联互通机制启动后,迎来多次扩容,北向 ETF 和南向ETF 数量大幅增加,从规模上看,北向 ETF 对大陆 ETF 市场已经有了较好的覆盖性。随着北向ETF 的投资标的越来越丰富,加上 A 股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已经具有一定的长期投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因此,进入 2023 年后,北向 ETF 交易虽然仍落后于南向ETF 交易,但活跃度有明显逐渐提升的趋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3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度全览暨2024年策略展望.pdf
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银行.docx
证券投资心法总结.pptx
证券投资策略分析.pptx
证券投资实务之看盘和操作.pptx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完整版.pptx
中日证券投资基金制度比较.pdf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结构分析.docx
证券投资基金讲义.docx
融金股权投资基金运营方案.docx
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