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IPO市场概况
资料来源:彭博及毕马威分析,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但不包括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注:分析以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为基础
全球前五大证券交易所
资料来源:彭博及毕马威分析,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但不包括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注:[1]分析以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为基础及毕马威预测至2023年3月31日。
[2]美元兑港币汇率为7.75。
2023年全球IPO市场展望
影响2023年全球IPO市场的因素:
监管环境变化
从疫情中复苏过来
通胀忧虑
地缘政治持续不稳定
银行业格局的变化
刘国贤——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IPO市场气氛疲弱,而最近金融市场不稳,更令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雪上加霜。由于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对抗通胀,全球IPO市场在短期内仍会面临挑战。
A股IPO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概要
A股市场今年开局平缓
A股IPO经过破纪录的一年后,2023年第一季度明显放缓,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交易宗数和募集资金都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未散以及缺乏类似中国移动在2022年第一季度募集人民币560 亿元的大型交易。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表现继续优于全球同业,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筹集资金方面排名第一和第二。
注册制改革
鉴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试点成功为中国内地实行注册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2月17日将注册制扩展至所有内地证券交易所和公开招股活动。
✥注:除另有注明外,以上分析基于Wind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
✥注:除另有注明外,以上分析基于WIND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公司)) ,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
* 上述统计数据不包括从北交所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的公司。
A股IPO行业分布
2023年第一季度,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跌出IPO募集金额前三大的行业,而2022年第一季度有一家规模庞大的电信运营商上市,令此行业以募资计排行第一,贡献整个A股市场一半的募集金额。
✥注:除另有注明外,以上分析基于WIND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公司)) ,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A股前十大IPO项目
* 信托基金上市(“REITs”)
# 预计于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上市。预计募集资金基于已公布的上市价格。
✥注:除另有注明外,以上分析基于Wind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公司)) ,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
A股上市申请
✥注:除另有注明外,以上分析基于WIND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包括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公司)) 。在科创板正在处理的申请人包括中止审查的申请。根据以往情况,此类上市申请将在申请人提交更新的财务信息后恢复审查。
▲资料来源:Wind及毕马威分析
57%正在处理的申请个案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并分别以新科技、新产业和优秀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工业市场、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仍然是A股IPO申请中排名较前的行业,约占正在处理申请量的70%。
2023年展望:A股市场
疫情后复苏
疫情后的重新开放和有利的振兴政策支持经济复苏。
A股IPO市场有超过810宗申请个案正在处理中,IPO活动有望逐步回暖。
注册制统一全国市场
在全国各交易板块采用统一的上市程序有助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关改革将继续提升A股市场的开放性和活力,巩固A股市场在全球上市目的地中的竞争力。
刘大昌——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A股市场展示了其对改善制度的承诺,并有望受惠于政府有利的振兴经济的政策,带动IPO活动回暖。我们对今年余下时间的A股IPO市场保持谨慎乐观。
香港IPO市场
香港IPO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概要
今年开局再现香港市场的韧性
尽管受到全球上市气氛的严重影响,香港的交易宗数上升,这印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抗跌能力。
与全球IPO市场类似,香港在2023年第一季度并无完成任何大型交易,导致筹集资金大幅减少。
推出特专科技公司制度
继新上市制度和SPAC的上市制度成功推出后,香港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加强香港资本市场,推出了特专科技公司制度,该制度于2023年3月31日生效。
该制度为具高增长特专科技企业提供另一个在港上市的途径,让这些公司能够连接到香港庞大的资金池,并继续提高香港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注:基于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包括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项目和GEM转往主板的公司。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香港IPO市场活动
✥注:基于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包括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项目和GEM转往主板的公司。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香港IPO行业分布
今年年初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这导致行业筹集的资金主要受交易宗数所带动,2023年第一季度的交易宗数以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市场为主。
✥注:基于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包括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项目和GEM转往主板的公司。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香港前十大IPO项目
#预计于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上市。预计募集资金基于已公布的上市价格中位数。
✥注:基于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数据,并按照已确认的上市项目调整至截至2023年3月31日,包括以介绍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项目的公司和GEM转往主板 (如有)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及毕马威分析
2023年展望:香港 IPO市场
IPO申请宗数稳健
香港的新股市场仍然稳健,现有超过90名申请人等待上市。
特专科技公司
新制度有望进一步吸引新兴和创新公司上市。
国际公司
将国际公司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计划的范围,有助于吸引国际公司来上市及获得内地投资者的投资。
朱雅仪——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正如《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为香港带来新的生物科技融资生态系统一样,我们相信新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将有助推动香港及其他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和投资增长。长远而言,发展特专科技融资生态系统将可多元拓展香港资本市场,并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