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普生物:IO+ADC 领先 biotech
乐普生物是一家聚焦于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 业。公司致力于通过先进的 ADC 技术开发平台开发创新型 ADC,并与公司已上市 PD-1 单抗普特利单抗开发 IO+ADC 联用疗法,充分发挥管线协同作用。此外,公司还通过合 作引进溶瘤病毒产品,建立了丰富且差异化管线。
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普特利单抗靶向 PD-1,已于 2022 年获批治疗 MSI-H/dMMR 实 体瘤和黑色素瘤。在 ADC 领域,乐普生物已布局了六款产品,其中 MRG003 已完成关 键临床入组,有望于今年申请上市。自 CG Oncology 引进的溶瘤病毒产品 CG0070 已在 美国开展临床III期研究,公司正在国内开展桥接临床。此外,公司还在探索多种IO+ADC、 IO+溶瘤病毒的联合疗法潜力。
二、ADC 管线丰富,靶点选择具备差异化
(一)MRG003:国内首款进入注册临床的 EGFR ADC
MRG003 是由 EGFR 靶向单抗与强效的微管破坏有效载荷 MMAE 分子通过 vc 连接子偶 联而成的 ADC,DAR 为 3.8。MRG003 能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EGFR,被肿瘤细胞内吞 后在溶酶体作用下连接子发生断裂,释放出的 MMAE 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干扰有丝分裂 并杀伤肿瘤细胞。 MRG003 针对鼻咽癌(NPC)的注册性 IIb 期临床已完成入组,预计将于 2024 年申报上 市,该适应症已获得美国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以及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 MRG003 针对头颈鳞癌(HNSCC)的 III 期临床正在进行中。2023 年 10 月,MRG003 针 对 NPC 及 HNSCC 适应症在美国获批 IND。
EGFR 属于 EGFR 家族,这是一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蛋白,在正常和肿瘤细胞生物学 中都发挥着作用。该家族包括四个高度同源的成员: HER1(ERBB1/EGFR)、 HER2(ERBB2)、HER3(ERBB3)和 HER4(ERBB4),它们都由四部分组成:配体结合的细 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内激酶结构域和一个 C 端尾巴。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 致细胞存活和增殖,因此异常的 EGFR 家族信号传导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EGFR 高表达于肺癌、头颈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实体瘤中,是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 但同时 EGFR 在正常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细胞表面也广泛表达,在皮 肤、胃肠道等器官上广泛分布,靶向 EGFR 的抗体药物常导致皮疹、皮肤干燥等皮肤毒 性反应,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毒性反应。因此,在 EGFR 靶向药物的研发过 程中,需要关注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
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EGFR ADC是由Rakuten Medical公司研发的cetuximab saratolacan, 目前仅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头颈鳞癌。Cetuximab saratolacan 由西妥昔单抗与 IRDye700DX 构成,其有效载荷为光反应物质,在药物与表达 EGFR 的肿瘤细胞靶向结 合后,通过 BioBlade 激光系统光导纤维释放的红色激光局部激活,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这款药物使用不便,适应症选择也受到限制。 进度第二的 EGFR ADC 是乐普生物研发的 MRG003,已进入临床 III 期阶段。
1、二线及以上治疗鼻咽癌 ORR 超过 55%,已完成关键临床入组
鼻咽癌(NPC)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常在鼻咽部咽隐窝处观察到肿瘤。NPC 全球 地理分布极不平衡,70%以上的新发病例出现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为 3.0/10 万人,而在以白人为主的人群中则仅为 0.4/10 万人。中国占全球鼻咽癌病例近半数,每年新发病例约 6 万例。放化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效果良好,患者 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85%以上。但仍有 1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20%以内的患者可 能出现远处转移。复发转移性(R/M)NPC 患者的生存结果极差,中位生存期约为 20 个 月。化疗是目前 R/M NPC 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含铂治疗方案失败后,针对 R/M NPC 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有限。 MRG003 NPC IIa 期研究 MRG003-005 共入组 61 例患者,既往经至少一线含铂方案和 PD-1/L1 抑制剂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 2 线。患者分别接受 MRG003 2.0mg/kg(n=30)或 2.3mg/kg(n=31)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按照 RECIST 1.1 标准评估 的 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 DCR、DoR、PFS 和安全性。
截至 2023 年 3 月 15 日,2.0mg/kg 剂量组共有 28 例患者可评估,ORR 为 39.3%,DCR 为 71.4%,mDoR 为 6.8 个月,mPFS 为 7.3 个月。2.3mg/kg 剂量组共有 29 例患者可评 估,ORR 为 55.2%,DCR 为 86.2%,mDoR 为 6.8 个月,mPFS 未成熟。
安全性方面,大多数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皮疹(49.2%)、瘙痒(41.0%)、 贫血(34.4%)和脱发(31.1%);根据 CTCAE 5.0 标准,大多数 TRAEs 为 1 级或 2 级。 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发生率为 11.5%(7/61)。由于 TRAEs 的剂量降低发生率为 13.1%(8/61),3 名患者停止了治疗(4.9%)。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基于较高的 ORR、潜在更优的疗效以及良好的耐受性,2.3 mg/kg 被推荐 RP2D。
MRG003 针对鼻咽癌的注册性 IIb 期临床已完成入组,预计将于 2024 年申报上市。
2、二/三线治疗头颈鳞癌 ORR 达 43%,正在开展临床 III 期研究
头颈部肿瘤是一类常见肿瘤,美国每年有近 6.5 万例头颈部肿瘤新发病例,2020 年中国 约有 14.2 万例。其中 90%以上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来源于口腔、口咽、喉和下咽的鳞状细胞癌。HNSCC 的主要治疗模式包括 手术、放疗和化疗,然而约 50%接受过 CRT 的患者在 3 年内复发。复发或转移性 HNSCC 患者可选择的药物较少且预后差,5 年生存率不足 5%。 MRG003-004 研究纳入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R/M HNSCC 患者(包括口腔癌、口咽 癌、下喉癌和喉癌),并且至少经历了一线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是 ORR。 次要研究终点包括 DCR、mPFS、mOS 以及安全性。 MRG003-004 研究入组患者绝大多数为 PD-1/L1 抗体耐药患者,在 2.3 mg/kg 剂量组中 (n=32),二/三线患者的 ORR 和 DCR 分别为 43%和 86%,mPFS 和 mOS 分别为 4.2 个 月和 11.3 个月。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包括瘙痒(25.4%)、便秘(23.9%) 和贫血(20.9%)。常见的三级或以上 TRAEs 包括白细胞计数下降(6.0%)和贫血(4.5%)。
乐普生物正在开展 MRG003 治疗头颈鳞癌的临床 III 期研究 MRG003-010,头对头比较 MRG003 和西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治疗 R/M HNSCC 的疗效,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 此外,MRG003 还具备扩展至包含更广泛的 EGFR 过度表达的癌症类型的临床适应症的 潜力。
(二)MRG004A:国内首款 TF ADC,差异化布局胰腺癌适应症
MRG004A 是针对差异化靶点、采用创新偶联技术的靶向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 ADC 药物,通过 Glyco ConnectTM 定点偶联及 Hydra SpaceTM 极性间隔技术连接 TF 靶向 单抗与高效抗微管剂 MMAE。 MRG004A 已分别在中、美取得 IND 批准,并获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资 格,用于治疗胰腺癌。目前正在美国及中国进行 I 期临床研究,并已在胰腺癌、三阴乳腺 癌及结直肠癌等适应症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信号。 TF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的关键步骤。TF 在血管分布密集的器官中大 量表达,如脑、肺、胎盘、心脏和肾脏。当血管损伤时,TF 暴露于血液中并结合因子 VII (FVII),触发凝血级联反应,从而在损伤部位产生止血栓。TF 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例 如脑胶质瘤、胰腺癌、宫颈癌等。肿瘤细胞中多种信号通路诱导 TF 表达,并参与肿瘤细 胞的增殖、存活、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因此,TF 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受到关注。
全球共有四款 TF ADC 进入临床研究。其中 Seagen 研发的 tisotumab vedotin(商品名 TIVDAK)已获批上市,由 Genmab 设计的靶向 TF 的人源单抗、蛋白酶可切割的连接子 和 MMAE 毒素构成。2021 年 9 月,基于 innovaTV 204 研究的阳性结果,FDA 加速有条 件批准 TIVDAK 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在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 颈癌成人患者。2022 年 9 月,再鼎医药与 Seagen 达成合作协议,获得在中国内地、香 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开发和商业化 tisotumab vedotin 的独家授权。
2023 年 10 月,Seagen 在 ESMO 大会上公布了关键确证性临床 III 期研究 innovaTV 301 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在一线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 癌患者中,接受 TIVDAK 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 30%,表 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HR: 0.70,p=0.00381),mOS 分别为 11.5 个月和 9.5 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33%(HR:0.67,p<0.0001),mPFS 分别为 4.2 个月 和 2.9 个月。两组 ORR 分别为 17.8%和 5.2%(OR: 4.0,p<0.0001),DCR 分别为 75.9% 和 58.2%。 TIVDAK 在 innovaTV 301 研究中显示的安全性与其美国处方中的信息一致,未观察到新 的安全性信号。接受 TIVDAK 治疗的患者发生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大部分为低 级别,并且通过支持性护理和剂量调整能够得到控制。接受化疗的患者发生 3 级或以上 级别 TRAEs 的比例为 45.2%,而 TIVDAK 组为 29.2%。TIVDAK 治疗中特别关注的 3 级 或以上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周围神经病变(5.2%)、眼部毒性(3.2%)和出血(0.8%)。
与 TIVDAK 相比,MRG004A 采取差异化设计。选择高 TF 亲和力的人源化抗 TF 单抗实 现快速内化,1 个小时内即可观测到 MRG004 发生内化,对凝血的影响最小。 GlycoConnect™定点偶联技术可节省产品开发时间,其产生的 ADC 分子具有更好的稳定 性、更强的药效和更高的血药暴露量,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和更宽的治疗窗,有利于控制 潜在靶点相关毒性和提升抗肿瘤药效。临床前研究试验中,在多个 TNBC、卵巢癌及 PDAC 的 CDX 与 PDX 模型中观察到 MRG004A 体内抗肿瘤活性。 在适应症选择上,MRG004A 差异化地选择胰腺癌作为首发适应症,已获得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公司计划将于 ASCO 2024 年会上公布初步临床数据。
(三)CMG901:授权阿斯利康,已启动全球 III 期
胃癌是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 100 万人,死亡病例约 76.9 万人,中国每年发病率约占全球 43.9%,死亡率约占 48.9%。因胃癌早期症状不典 型,80%~9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已是进展期,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进展期胃癌术后 5 年生存率为 35.9%,总体复发率高达 50%~70%。 胃癌具有高度异质性,靶向治疗药物较匮乏,目前唯针对 HER2 的一线治疗靶向药物获 批上市。胃癌中 HER2 阳性突变型仅占 10%~20%,适用患者人群局限性大,依然存在巨 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Claudin 18.2 属于紧密连接 Claudins 蛋白家族,Claudins 的异常表 达可导致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结构破坏及功能受损,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的侵袭和转 移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Claudin 18.2 表达具有高度特异性,在健康组织中仅表达于胃黏 膜上皮细胞,而在肿瘤中高表达于胃(70-80%)、胰腺(60%)等组织,成为潜在成药靶 点,多款 Claudin 18.2 ADC 正在研发。
CMG901 是首个在中国及美国均取得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靶向 Claudin 18.2 的全新重组 人源化单抗偶联药物,由抗 Claudin 18.2 单抗、可裂解的连接子和细胞毒性小分子 MMAE 组成。CMG901 就在美国进行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试验已获得 FDA 临床试验 许可、孤儿药资格及快速通道资格认定,获 CDE 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2023 年 2 月,KYM Biosciences Inc.(康诺亚持有 70%、乐普生物持有 30%权益)与阿斯 利康就 CMG901 订立了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许可协议,阿斯利康获得 CMG901 在全球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权益。KYM Biosciences Inc.将获得 6300 万美元的 预付款和超过 11 亿美元的潜在额外研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高达低双位数的 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CMG901 用于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 I 期临床研究最新数据在 2023 年 11 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全体大会系列会议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发布。截至 2023 年 7 月 24 日, 2.2mg/kg、2.6mg/kg、3.0mg/kg 三个剂量组共纳入 113 例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分 别为 44、50、19 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至少一线的标准治疗(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 2 线),74%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抗 PD-1/PD-L1 治疗。 安全性方面,与药物有关的≥3 级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4%,与药物有关 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1%,8%的受试者因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停止用药。 89 例可评估的 Claudin 18.2 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在三个剂量组的确认的 ORR 为 33%,确认的 DCR 为 70%。其中,2.2mg/kg 剂量组确认的 ORR 为 42%,mPFS 为 4.8 个月,mOS 尚未达到。
根据以上积极数据,阿斯利康已启动 CMG901 治疗晚期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 III 期研究,将对比 CMG901 单药与研究者选择的方案用于二线或以上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 性。该研究计划招募 200 例国内受试者和 625 例国际受试者,主要终点为所有随机化受 试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 3L+受试者的总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所有随机化受试者的总生 存期、3L+受试者的无进展生存期、ORR、DoR 及安全性。
(四)MRG001:早期临床数据积极
MRG001 是乐普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 CD20 的 ADC,由重组嵌合抗 CD20 单抗 MAB801 和细胞毒小分子 MMAE 通过 vc-Linker 连接而成。MRG001 的抗体与 CD20 的结合活性 与利妥昔相当,并具有与利妥昔单抗相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活性 和补体依赖细胞毒(CDC)活性。 CD20 主要表达在淋巴 B 细胞表面,随着 B 细胞的成熟 CD20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因此 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治疗 B 细胞相关疾病的靶点。其中利妥昔单抗作为最早上市的 CD20 单抗,销售峰值曾超过 70 亿美元。 全球目前共有三款 CD20 ADC 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均处于临床 I 期研发阶段。
乐普生物已完成 MRG001 首次人体试验的剂量递增研究,确定 1.8mg/kg、每 3 周给药 1 次是其推荐 II 期给药剂量。2023 年 ASH 大会上,公司报道了 MRG001 在既往经至少二 线治疗进展的 R/R DLBCL 患者中的疗效。 这项研究纳入了既往经至少 2 线治疗失败的 R/R DLBCL 患者(其中一线必须经过抗 C20 的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 ORR。截至 2023 年 07 月 28 日,共入组 35 名 DLBCL 患者,既往接受的中位治疗线数为 3 线(2~7 线),其中 3 例患者接受过自身造 血干细胞移植,7 例患者接受过 CAR-T 治疗。 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 6.8 月(范围:0.7~18.0 月),可评估患者共 34 例,ORR 为 38.2%。 其中,6 例患者达到 CR,占比 17.6%;7 例患者达到 PR,占比 20.6%;10 例患者达到 SD,占比 29.4%,DCR 为 67.7%。在未接受过 CAR-T 治疗的患者中,ORR 为 44.4% (12/27),DCR 为 70.4%。mDoR 为 10.5 个月,mPFS 为 5.2 个月,mOS 尚未成熟,12 个月的生存率为 64.4%。未接受过 CAR-T 治疗的患者 mPFS 为 6.3 个月。 患者对 MRG001 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最常报道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白细胞 降低(68.6%),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65.7%),贫血(45.7%),AST 升高(40.0%)以及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1.4%)。最常见的 3/4 级 TRAE 有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40.0%), 白细胞降低(17.1%)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1.4%)。MRG001 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 5.7% (2/35),均为 1/2 级反应。大部分患者的 TRAE 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可以恢复,仅 2 例患 者因 TRAE 而终止治疗,未有患者因 TRAE 而导致死亡。
三、IO+ADC 进度领先,充分发挥管线协同作用
从 2014 年 Keytruda 和 Opdivo 两款 PD-1 单抗获批以来,肿瘤免疫疗法(IO)成为肿瘤 领域的基石,已获批用于 20 多种癌症治疗,全球年销售额超过 400 亿美元。但 IO 单抗 仅在少数瘤种(如 cHL、黑色素瘤)中应答较高,多数实体瘤中 PD-1/L1 单抗 ORR 在 10- 30%之间,能够从 PD-1/L1 单抗获益的患者始终是少部分。因此,提高 IO 单抗的应答率、延长应答时间,意味着更大的临床和商业价值。 经历 5-10 年、穷举式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探索,IO 联合化疗在一批适应症中取得积极疗 效,成为最有效和广泛的选择,其他联用疗法疗效则相对有限。随着 ADC 技术的成熟, ADC 作为一类“高效、靶向化疗”,正在显示出与 IO 联用的潜力。包括 Nectin-4 ADC、 TROP2 ADC、CD30 ADC、HER2 ADC 等产品已通过联用 IO 疗法实现疗效的进一步提 升,带来更大的临床和商业价值。 从现在的临床数据来看,IO+ADC 已成为未来 5-10 年肿瘤免疫的主线。现有的 IO 疗法 中,近一半方案可能从 IO+化疗升级为 IO+ADC,相关适应症市场有望实现 100-200%扩 容。凭借领先的ADC技术、丰富的ADC管线及卓越的临床推进效率,中国公司在IO+ADC 浪潮中或将占据重要地位,有望实现国际化价值。
乐普生物已有一款 PD-1 单抗普特利单抗(HX008)上市,通过与丰富的 ADC 候选药物 联用,有望在 IO+ADC 浪潮中充分兑现管线价值。
1、MRG003+HX008:头颈鳞癌及鼻咽癌初步疗效积极
乐普生物开展了一项开放、单臂、多中心、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 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 评估 HX008 联合 MRG003 在 EGFR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 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有效性,计划纳入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 NSCLC、头颈鳞癌、 鼻咽癌及 EGFR 阳性的其他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研究将包括两部分,I 期主要 研究目的是评估 HX008 联合 MRG003 在 EGFR 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 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联合用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 II 期推荐剂量(RP2D)。II 期主要目的是由研究者基于 RECIST 1v1.1 标准,评价 HX008 联合 MRG003 在目标人群 中的 ORR。
这项临床II期研究已在鼻咽癌和头颈鳞癌上观察到良好的初步疗效数据,公司将在ASCO 2024 年会上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数据。
2、MRG002+HX008:在 HER2+ UC 中观察到优异疗效
MRG002 是乐普生物研发的 HER2 ADC,治疗肝转移的 HER2+乳腺癌单臂注册临床已达 到主要终点,III 期确证性临床研究正在入组,公司正在准备 NDA。 乐普生物还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和扩展队列的 I/II 期临床研究,评价 MRG002 联合 HX008 治疗 HER2 表达的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探索联 合用药的 MTD,确定 RP2D;同时评价联合用药在目标人群中的初步疗效、药代动力学 特征及免疫原性。
这项临床 II 期研究已经在 HER2+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观察到优异的疗效数据,公司计划于 ESMO 2024 年会公布数据。
四、溶瘤病毒:有望解决 BCG 无应答 NMIBC 未满足需求
溶瘤病毒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进而裂解肿瘤细胞,同时还能尽量避免影响正 常细胞的生长。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溶瘤病毒类药物在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中的 治疗潜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CG0070 溶瘤病毒由 CG Oncology 研发,是一种基因修饰的 5 型腺病毒(Ad5),被修饰 后包含癌症选择性启动子 E2F-1 和免疫细胞刺激因子 GM-CSF 基因,选择性地在 Rb 调 控缺陷的肿瘤细胞内复制并裂解肿瘤细胞。癌细胞的破裂会释放出肿瘤源性抗原和随病 毒一起表达的 GM-CSF,从而刺激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CG0070 已获得 FDA 的突破 性疗法认证和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 BCG 无应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2019 年 1 月,乐普生物自 CG Oncology 引进 CG0070,并获得其在中国区的产品开发权 益和全球供货权益。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高发恶性肿瘤,2020 年全球新发病例数约为 57 万例,其中 NMIBC 约占 75%。NMIBC 的 5 年复发率高达 31%~78%,而 17%~45%的病例在 5 年内进展为肌 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高危 NIMBC 患者的治疗手段有 限,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 BCG 灌注治疗,然而部分患者对 BCG 疗 法无响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BCG 无响应的 NMIBC 患者 3 个月 CR 率为 40.6%,中位 有效时间为 16.2 个月,19%的患者 CR 持续 15 个月。
CG Oncology 已经完成 CG0070 用于 BCG 无应答 NMIBC 的 III 期临床试验(BOND-003) 入组,目前进入随访阶段。2023 年 12 月,公司在 2023 年泌尿肿瘤学会(SUO)年会上 公布了 BOND-003 最新数据。 BOND-003 研究共招募 116 名 BCG 无响应的高危 NMIBC 患者,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诱 导期 6 周,每周给药;针对未响应的患者,重复 6 周的第二诱导期;维持期为两年,第 一年每三周为一个周期,第二年每六周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连续每周给药三次。 在 66 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CR 率高达 75.7%(50/66),有响应的患者中 74.4%完全缓 解持续超过 6 个月。安全性方面,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短暂的 1-2 级局部泌尿生殖 系统症状,未观察到 3 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
CG0070 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临床 II 期研究 CORE-001 结果显示, 34 例 BCG 无响应 NMIBC 患者接受联合疗法治疗后,CR 率高达 85%,6 个月、9 个月 和 12 个月 CR 率分别为 82%、81%和 68%,展现出持久的疗效。
乐普生物在国内开展的针对 NMIBC 患者及实体瘤患者的 I 期桥接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公司计划根据海外临床 III 期积极数据,结合国内桥接临床数据,与监管机构沟通上市方 案。此外,CG0070 和普特利单抗的联用已于 2023 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 IND 批件,即将 启动临床试验。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乐普生物研究报告:ADC管线丰富,IO+ADC领先布局.pdf
百利天恒研究报告:首创双抗ADC,书写全球重磅产品新篇章.pdf
医药行业2024AACR:ADC仍是重要热点,中国药物创新度提升.pdf
荣昌生物研究报告:ADC+自免双驱,期待国际化突破.pdf
科伦博泰生物研究报告:国内ADC领域先行者,核心产品有望走向国际市场.pdf
迈威生物研究报告:核心品种Nectin~4ADC全球进度领先,产品管线海内外协同推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