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深耕精密互联,AI赋能向前.pdf

2024-04-09
36页
3MB

1 立讯精密:国内精密制造龙头


1.1 简介:精密制造龙头,业务综合覆盖零组件+组装


公司是我国精密制造龙头企业,业务综合覆盖零组件、模组与系统组装。公司 成立于 2004 年 5 月 24 日,以连接器业务起家,通过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产品业 务布局实现不断发展,并于 2010 年 9 月 15 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致力于为消费 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混合虚拟现实设备、声学模组、无线充 电模组、LCP 天线、震动马达、VCM 等)、汽车领域产品(汽车线束、 连接 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以及企业通讯产品(高速互联、光模块、散热模 块、基站天线、基站滤波器等)提供从核心零部件、模组到系统组装的一体化智 能制造解决方案。


1.2 产品: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多元布局


公司产品横向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多个场景,从零件、模组到系统垂 直整合纵向布局,拥有丰富的产品线。


消费电子额业务(含电脑类)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2 年收入 1909 亿元,占比 89.2%,2017-2022 年收入 CAGR 达 58%,2022 年毛利润 229 亿元,占比 87.7%,是公司收入利润贡献的最主要来源。通讯业务是公司第二大业务,2022 年收入 128 亿元,占比 6.0%,2017-2022 年收入 CAGR 达 51%,2022 年毛利润 14 亿元,占比 5.5%。汽车业务是公司第三大业务,2022 年收入 61 亿元,占比 2.9%,2017-2022 年收入 CAGR 达 40%,毛利润 10 亿元,占比 3.8%,也实现了 快速增长。


公司消费电子产品包括各类核心零部件,覆盖多种智能终端。在智能移动终 端、健康穿戴、声学穿戴等系统组装业务,以及智能终端显示模组、系统封装、 音圈马达等核心零组件、模组产品上均实现突破。公司以“工艺+底层技术”为能 力底座,依托在零部件、模组及系统解决方案的垂直整合与高效协同能力,在办 公场景、智能穿戴场景、室内家庭应用场景、室外应用场景等不同场景下多元化 布局产品线。


公司通信产品主要包括连接、散热、射频类核心零部件与模组。公司持续提升 高/低频电连接、光连接、光模块、散热温控设备和射频通信产品的能力基础, 基于“核心零部件+系统级产品”双驱协同发展的战略,加强算力中心场景和射频 通讯场景的产业垂直整合,推进技术跨界融合,提升产品线品类覆盖率。


公司汽车产品覆盖丰富的产品线,并以成为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商为目标。 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十余年的研发及业务开拓, 将产品布局延伸至舱内、舱外多品类产品线,现综合覆盖汽车线束、连接器、智 能网联、智能座舱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此外,公司与奇瑞共同 组建合资公司,目标成为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商。


1.3 财务概况:消费电子/大客户持续推动成长


公司业绩持续维持高增长,消费电子、单一大客户形成主要贡献。2015-2022 年 公司收入从 101 亿元增长至 2140 亿元,CAGR54.6%,归母净利润从 10.79 亿元 增长至 91.63 亿元,CAGR34.4%。2023 前三季度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不景气行 业环境下,公司业绩依旧维持双位数增长,实现营收 1159 亿元,同比+7.3%,实 现归母净利润 73.74 亿元,同比+15.2%。消费电子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逐 年提升,截至 2023H1,占总营收比例约 85%。同时,公司最大客户占比持续增 长,2015 年来自单一大客户直接收入占比约 22%,截至 2022 年已提升至 73%。


2020 年之前公司利润率虽有回落但 ROE 呈上升趋势,2020 年后均下滑后企 稳。2015-2023Q3,公司毛利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17 年净利率扭转下滑趋势趋 于稳定,2021 年再度下滑后进入新的稳态区间,我们判断是公司整机组装业务 占比增加导致整体毛利率/净利率下降,同时 2021 年还受到缺芯、海运等供应链 扰动因素影响,进一步导致毛利率、净利率承压。从 ROE 视角看,公司在零组 件到整机、与大客户深度绑定的成长道路中资产负债率不断提升,在毛利率与净 利率承压的情况下 2016-2020 年 ROE 持续提升,2021 年下滑后有所企稳。


公司费用率稳中有降,收入增长规模化效应显现,费用率有所摊薄。2015-2022 年,公司整体费用率从 10.72%下降至 6.71%,规模效应显现,2023 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39%/2.18%/3.94%,合计 6.51%,同比分别0.02/-0.10/-0.32pct,合计同比-0.44pct,进一步下降。公司研发支出/费用整体持 续增长,对新产品、新市场的拓展形成有力支撑。2023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 用 37.26 亿元,研发费率 3.94%,绝对值同比基本持平。


与竞争对手相比,立讯精密体收入量大,盈利能力强,ROE 行业领先。公司与 歌尔股份、领益智造、华勤技术、龙旗科技、鸿海等同为电子零组件、ODM 公 司,业务属性上具有一定可比性,公司收入、利润在 A 股可比上市公司中体量 最大,仅次于台股鸿海。从反应盈利能力的毛利率、净利率指标看,公司则高于 鸿海,且高于多数 A 股可比公司,仅低于领益智造,我们判断是领益制造的业 务中毛利率/净利率更高的零部件业务占比更高。在可比公司中,除龙旗科技因上市前融资渠道限制资产负债率较高,领益制造业务结构相对更轻资产,公司与 其余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为接近,其 ROE(摊薄)也基本位于可比公司最高 水平之一。


1.4 股权结构稳定集中


截至 2023Q3,香港立讯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总股本的 38.22%,为公司第一大 股东。截至 2023 年 6 月,自然人王来春(公司董事长)和王来胜(公司副董事 长)兄妹分别持有香港立讯 50.00%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股权结构稳 定且集中。


1.5 可转债情况


公司可转债情况:2020 年 12 月 2 日,公司发行可转债共募集资金 30 亿元,扣除 相关发行费用后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模组产品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智能可穿戴设 备配件类产品技改扩建项目、年产 400 万件智能可穿戴设备新建项目、补充流动 资金。


公司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 58.62 元/股,根据《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转股价格的调整及计算方式”条款规定,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当公司发生派送红股、转增股本、增发新股(不包括因 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而增加的股本)、配股以及派发现金股利等情况 时,公司按上述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对转股价格进行累积调整。公司可转 债发行至今期间经历多次调整,截至 2024 年 4 月 3 日,最新转股价格为 57.08 元 /股。


2 消费电子:MR+AI 驱动新一轮消费电子创新周期


2.1 MR:Vision Pro 开启“空间计算时代”


XR 行业进入周期底部区域,苹果入局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成长周期。2023 年全球 VR+AR 销量 804 万台,同比下降 22%。传统 VR 应用场景集中于游戏领域,同 时硬件 Quest 等硬件迭代趋缓也造成了消费者换新动力下降,是近 2 年行业下滑 的主要原因。2023 年 6 月,苹果 Vision Pro 发布,从硬件与生态层面全面创新, 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苹果 Vision Pro 的发布奠定了新一代 XR 设备的硬件天花板标准,硬件层面有望 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生态层有望从突破原有 VR 的“游戏机”定义,推动生态 正式迈向“空间计算”时代。 硬件层:M2/R1 高算力芯片组合+硅基 OLED 显示+眼动/手势交互,推动体验大 幅提升。显示不清晰、画质不佳、晕眩感、交互不自然是 Vision Pro 之前主流 VR 产品主要体验短板,而 Vision Pro 则聚焦以上问题重点改进了硬件性能。


生态层:游戏不再成为唯一主推方向,影视+办公带来应用场景大幅拓展,推动 产品向“空间计算”平台定义迈进。 回归现有计算平台的高频应用场景适用性,观影、办公、社交等三个应用场景 或成为 XR 未来替代现有计算平台的重要破局方向。传统 VR 凭借独有的沉浸感 体验已在游戏领域深耕多年,较传统设备在体验上有大幅提升,但游戏机的定义 对产品发展的天花板形成了制约,通讯、社交、信息浏览、观影(内容供给层面 存在制约)、办公等传统平台高频应用场景仍待突破,Vision Pro 凭借 VST 功能 所带来的空间计算能力,或将赋能其在观影、办公、社交三个方向上形成突破。


2.2 AI:消费电子底部改善,AI 驱动新一轮换机周期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进入底部趋于好转,同环比数据出现改善迹象。 手机:根据 IDC 数据,2023Q3 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出货量达 3.03 亿 部,同比降幅收窄至 0.3%,中国出货量达 6705 万部,同比下降-5.7%,主要得 益于库存情况的改善和新款机型的推动。 TWS 耳机:根据 Canalys 数据,2023Q3 全球 TWS 真无线耳机出货增长 3.9%, 自 2023Q2 恢复同比增长后仍维持了增势。 PC:根据 Canalys 数据,2023Q3 全球 PC 出货 6,560 万台,同比下滑 7%,但较 二季度回升了 8%。 智能腕上设备:根据 Canalys 数据,2023Q3 全球腕上智能设备出货 5100 万部, 同比增长 4%,继 Q2 以来维持了同比增势。


苹果龙头地位稳固,各细分品类均占据全球市场头部地位。根据 Canalys 及 Counterpoint 数据,2023Q3 苹果智能手机/TWS 耳机/PC/智能手表全球市场份额 分别约为 17%/27%/10%/45%,分别位列第 2/1/4/1 名,依托于自身优秀的硬件与 生态协同,始终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算力引领、AI 加持,应用侧创新有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周期。 AI 手机供给侧百花齐放,应用创新有望推动渗透提升需求增长。芯片厂商奠定 算力基础,品牌厂商积极跟进,AI 大模型赋能端侧应用革新,有望推动换机周 期。根据 IDC 预测,全球 AI 手机 2024 年出货量有望达到 1.5 亿台,占比 15%, 至 2024 年 AI PC 渗透率将达到 54.7%,至 2027 年将达到 85%,成为主流 PC。


在此轮 AI 终端创新中,苹果积极布局算力+模型,有望助力终端产品出货稳 健。算力侧,苹果新发布的智能手机 SoC A17 Pro 为行业首款 3nm 芯片,神经引 擎速度加快两倍,而其在 2023 年 10 月发布的 M3 芯片则搭载 16 核 NPU,性能 比 M2 提升 15%,为 AI 大模型运行奠定算力基础。模型侧,一方面苹果发布自 研的 MM1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拥有 30B 参数,彰显自研能力,另一方面,苹果 与谷歌、百度进行接触,第三方大模型也有引入可能。在苹果强大的自研芯片算 力加持下,其全系设备或都将在端侧进入 AI-Ready 状态,随着未来苹果潜在自 研 AI 大模型的逐步落地,有望推动行业全面步入端侧 AI 时代。


2.3 积极拥抱优质客户,内生+外延/零件→整机驱动长线增长


公司创始人早年从业于富士康,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中,公司也通过与富士康相 似的路径,以内生+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了“零部件—模组—组装”的成长之 路,在与苹果公司合作中不断验证了自身的能力,从而跟随客户快速成长。 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业务的成长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 2010-2016 年,整体围绕优势连接器、线缆类产品开启并深化与 苹果的合作。 2010 年公司收购博硕科技 75%的股权标志着横向发展第一步,2011 年则是公司 切入 Macbook 内部线正式成为苹果连接方案核心供应商,并围绕该能力在苹果 份额不断提升,终端品类从 Macbook 拓展到 iPad、iPhone、Watch,负责的零部 件也从连接器拓展到电源线、无线充电/表带、转接头等。


2)第二阶段是 2017-2019 年,公司开始切入声学、马达、天线模组等领域,零 组件业务横向拓宽,并获得 AirPods 的组装订单,开启整机组装业务序幕,相关 业务收入再上一个大台阶。 2016 年公司对美特 51%股权的收购是其跨界声学的标志性事件,2017 年公司正 式进入苹果 AirPods 组装代工,开启了整机组装业务序幕,次年公司即成为该产 品主力供应商。AirPods 引领 TWS 耳机浪潮,终端出货快速增长,公司在 AirPods 总量、份额双提升的驱动下实现了消费电子业务 3 年(2016-2019)96% 的收入复合增速。


2018 年,公司旗下立景创新收购光宝科技相机模块事业部门,使得公司跨足进 入手机和 PC 摄像头模组市场。同年,公司切入线性马达,进入 LCP 天线后端加 工,成为 iPhone 的主要无线充电 Rx 线圈供应商,零组件业务进一步横向拓宽。


3)第三阶段是 2020 年至今,公司在组装环节全面开花,iPhone 组装份额的继 续提升与 Vision Pro 的前瞻卡位是未来主要成长看点。 整机方面,2020 年公司成功切入 Apple Watch 组装,同年通过与母公司立讯有限 共同出资收购江苏纬创 100%股权,以及昆山纬新 21.88%股权,进入 iPhone 整 机代工链,此后陆续参与 iPhone13/14 系列多款机型生产。2023 年,在苹果最新推出 iPhone15 系列中公司已负责三款产品的生产,同时 2023 年 12 月 28 日和硕 公告引入立讯集团旗下立臻精密对昆山世硕增资,增资完成后立讯集团将主导世 硕,公司在 iPhone 代工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未来消费电子业务增长重要 动力。同时,苹果新发布的“空间计算”平台 Apple Vision Pro 目前由公司进行 生产,公司前瞻卡位下一代平台型产品,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零组件方面,2021 年公司收购日铠电脑切入了 Top Module 组件生产,对高伟电 子股权收购切入苹果相机模组(CCM)业务,在 SiP、SMT 业务上取得了一定 突破,公司零组件的业务仍处于长线扩张通道中。


3 汽车业务:深耕十余年,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


3.1 立足线束、连接器产品,汽车业务多点开花


公司深耕汽车业务十余年,已经形成了线束、汽车电器、连接器和结构件的先 进汽车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域、动力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持续布局发展。 早在 2011 年公司成立汽车事业部,采取内生外延并行的策略,经过多年的发 展,汽车业务迎来快速放量期。 从具体的发展路线来看,公司通过并购和自研不断扩大汽车业务版图。2012 年,公司并购德国 SUK,突破复杂精密结构件,公司成为顶尖车厂的供应商。 2013 年,公司并购源光电装,切入整车线束业务,2014 年进军欧洲汽车市场。 经历多年整合,16 年下半年源光电装迎来转折点,实现客户突破。2018 年,控 股股东公司并购德国采埃孚子公司 TRW 的全球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2021 年与 速腾聚创合作开发激光雷达产品。2022 年,控股股东入股奇瑞,公司与奇瑞共 同组建新能源汽车 ODM 合资公司,重点发力 Tier 1 业务。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和 布局,2022 年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迎来快速增长期。


3.1.1 需求升级带动单车价值量提高,线束、连接器市场空间广阔


汽车架构升级,线束竞争态势发生改变,更短的线束却带来了更高的价值量。 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逐渐演变为域集中式架构,线束长度明显缩短,但对高压、高速线缆的需求反而使得整车线束价值量大幅增加。根据 EV WIRE 的数 据,新能源车中单车高压线束价值约为 2500 元,占整车线束价值 50%左右。 2019-21 年中国汽车线束规模增速将近 20%,并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工作电压跃升,驱动高压连接器价量齐升。新能源车高压 趋势驱动单车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当前主流技术架构下,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 高压连接器 15-20 对。同时高电压、高电流的电驱动系统对连接器的耐高温、高 压,阻燃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的材料成本均高于传 统连接器。根据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测算,全球汽车高压连接器市场将从 2021 年的 16.24 亿美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44.32 亿美元,CAGR 为 11.8%。


公司拥有完整的汽车线束+连接器解决方案。汽车线束领域,公司产品线涵盖低/ 高压线束,特种线,充电枪等,形成了完整的汽车线束解决方案。低压存量市场 公司份额稳定;高压增量市场公司通过不断开拓产品布局。汽车连接器领域,公 司的连接器包括低\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及定制化连接系统,产品种类覆盖齐全。公司的新能源转化插口、传感器连接器等连接器高度迎合新能源汽车市场 需求。


3.1.2 顺应智能化趋势,汽车智能产品全面布局


自动驾驶等级提升,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迎成长机遇。伴随自动驾驶程度的提 升,车载摄像头数量将逐步增长,据 ICV TANK 预测,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 2027 年将达到约 246.6 亿美元。激光雷达在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市场规模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和中国激 光器市场规模都保持增长趋势,2022 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已达 26.4 亿元, 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 431.8 亿元。


公司敏锐把握智能化趋势,在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无线充电等领域产品种类 丰富。公司经过多年的自研与并购,产品覆盖智能新能源(PDU、BDU、逆变 器、储能等)、 智能网联(路测单元、车载通讯单元等)、智能驾舱(多媒体仪表、信息娱乐系统、AR-HUD、 DMS/OMS、域控制器)、智能制造(嵌件注 塑、PCBA)等领域。在智能化趋势下,预期未来有较好增长。 立景创新是立讯精密重要策略联盟伙伴。基于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积累,立景集 团大力开拓车载摄像头业务,产品线包括 AVM HD 3D 360 环景系统、ADAS 先 进驾驶辅助系统、车载摄像头、DVR 行车记录器等,填补了立讯精密在车载摄 像头的空白。 与速腾聚创围绕汽车激光器战略合作,在激光雷达等产品具有战略优势。据盖 世汽车数据,2023 年速腾聚创在车载激光雷达搭载量份额约 22.8%位居行业第 三。2021 年 11 月,立讯宣布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汽车激光雷达实现 深度协同,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有助于公司在激光雷达市场飞速增长中获益。


公司在智能汽车电器领域同样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随智能安全系统和汽车互联 系统的发展,汽车电器需求亦快速增长,技术上也不断向高功率密度、宽电压范 围、高转换效率发展。公司汽车电器覆盖 DC-DC 转换器、USB 充电和无限充 电,具有较为丰富的产品布局,能够较好满足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需求。


3.2 与知名汽车厂商合作,汽车业务步入快车道


除了与汽车电子产品供给方合作,立讯还与下游汽车厂商,如奇瑞、华为、广 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完成立讯成为汽车零部件 Tier 1 厂商 的中长期目标。 公司战略合作奇瑞,华为智选车背后的合作伙伴。2022 年 2 月 11 日,立讯精密 与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出资 30%、奇瑞出资 70%方式共同组建合资公司。 立讯通过与奇瑞合作成为华为智选车背后的合作伙伴。2020 年 12 月,华为与奇 瑞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能汽车电子电器架构、智能 网联、智能座舱、车载计算及自动驾驶、智能能源、智能车云服务等领域全面合 作。立讯精密通过与华为、奇瑞的深度合作参与到智选车的制造供应链, LUXEED 智界 S7 是其合作打造的首款智选纯电轿跑。同时在 2022 年 10 月,立 讯精密与华为申请“汽车高速连接器组件”专利获授权。


立讯广汽密切合作切入智能驾乘控制系统,加速智能汽车的战略布局。除了车 辆生产的合作关系外,立讯精密与广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立昇汽车科技(广州) 有限公司,由立讯精密(45%)、广汽集团+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45%)、广州 立昇(10%)共同持股。 2023 年 9 月 16 日,立昇科技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 产项目一期正式开工,预计 2024 年实现量产,达产产值预计约 100 亿元。


4 通讯领域产品布局多元,拥抱 AI 浪潮


公司通讯业务主要依托立讯技术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基站天线、滤波器等通 讯设备,以及连接器、连接线、光模块等互连产品。核心元件部件主要包括电连 接产品、光连接产品、热管理产品、工业模组产品、 通信模组产品。系统产品 主要包括计算产品、网络产品、通信产品、工业产品。在公司已进入的领域或已 开发规划的产品线,公司产品线和客户资质已覆盖 50%以上。


4.1 AI 带来需求升级,推动通讯业务发展


ChatGPT 引爆 AI 浪潮,国内外厂商纷纷入局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及应用对算力 基础设施要求较高,需要稳定、高效、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完成生成、 存储、传输的整个交互过程。以 OpenAI 为例,其初代 GPT 模型参数量仅有 15 亿,而基于 GPT-3 的 chatGPT 参数量已经达到了 1750 亿,目前主流 AI 厂商都进 入了“千亿参数时代”。模型表现改善的同时,不断增长的参数量对硬件算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调研机构 Precedence Research 的预计,全球生成式 AI 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2 年的 108 亿美金增长至 2032 年的 1181 亿美金,以十年翻十倍的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 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 模达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企业数量接近 4000 家,国内人工智能已形成完 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4.2 拥抱 AI 浪潮,深化赛道布局


在云计算及“互联网+”的战略持续发酵下,ICT 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工业 4.0、5G、智慧城市对数据中心的网络传输速度、数据存储要求提到了新的高 度。更高密度、更高速度、更大电流和更加小型化成为了连接器行业技术发展的 趋势。面对变革,公司有着完善的企业级产品解决方案。


立讯基于数据和通信的产品应用场景公司逐步丰富自身产品系列,在原有电连接 (高速电连接器及线缆)、光连接(AOC 和光模块通信)和工业连接等产品系列 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覆盖率。在核心技术上,公司针对不同产品形态的通信 互连产品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围绕系统级产品,通过对产品组成模块和部件的拆解,单点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拆解,实现产品的全自动化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制 造。


追随行业的变革,立讯精密持续加强在网络通信、基站射频等领域相关核心技术 的研发与创新,通过精准把握电连接、光连接、风冷/液冷散热部件等数据/超算 中心核心零组件相关新兴技术。立讯在通信业务制定三个五年计划目标,力求以 “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产品核心战略,建立各领域能力沙盘,通 过以行业顶尖人才为核心支撑,持续投入基础研发和研究构建深度能力护城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深耕精密互联,AI赋能向前.pdf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消费电子拉开AI新篇章,汽车业务打造成长新引擎.pdf

个股分析:立讯精密.docx

立讯精密跟踪报告:系列报告之消费电子,纵观精密龙头的横向拓展与垂直整合.pdf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跨领域布局汽车通信,消费电子领军企业蓄力长期成长.pdf

个股分析:立讯精密.docx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AI驱动,未来已来.pdf

建筑行业2024年春季投资策略:新国九条催化央企市值国改,低空经济AI与铜矿有色弹性大.pdf

2024年AI营销应用解析报告.pdf

人工智能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步入软件定义和AI驱动时代.pdf

AI搜索行业深度报告:大模型催生搜索行业变革机遇,产品百花齐放效果几何?.pdf

【财通证券】深耕精密互联,AI赋能向前.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