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科创驱动,颗粒硅、CCZ、钙钛矿是光伏行业需要的破坏式创新.pdf

2024-04-08
28页
2MB

一、 公司介绍:全球领先的硅基材料供应商、颗粒硅龙头


协鑫科技原名“保利协鑫”,十年前也曾经是光伏领域的王者,是多晶硅料和硅片双环节领 军供应商之一。在经历一段艰难期后,公司立足科技推动行业发展,创新改变公司命运, 沉寂多年的协鑫致力于钻研使用硅烷流化床法制造颗粒硅技术,在棒状硅的发展如火如荼 的这些年,市场对颗粒硅的未来将信将疑,公司常年来也备受质疑。 直到公司徐州颗粒硅产能陆续投放,乐山和包头的产能也陆续投产,颗粒硅已实现了量产 突破,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品质也不断提升。


1.1 历史复盘:风雨之后,光伏老兵重新起航


2006 年正式成立,曾经辉煌却历经坎坷,终是拨云见日。公司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


(1) 成立初期(2009 年以前):2007 年港股上市。


(2) 扩张·辉煌时期(2009-2015 年):公司进入硅料、硅片、光伏电站领域。 硅料:2009 年通过收购江苏中能,公司成为全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多晶硅供 应商。2010 年公司开始布局颗粒硅产能,2012 年产出标准硅烷气并实现颗粒 硅中试。


(3) 调整·修炼时期(2016-2020 年):业务进展缓慢,收购 SunEdison 推进研发。 硅料领域:1)颗粒硅方面:2017 年,公司收购 SunEdison 公司,推进 CCz、 FBR 核心工艺在国内落地。2)半导体多晶硅方面,2015 年江苏中能与 ICF 合 资成立鑫华半导体,从事电子级多晶硅研发。2018 年实现批量投产。 钙钛矿领域:2020 年 100MW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开始建设。


(4) 翻盘·再起航时期(2021 年至今):聚焦硅料主业,发力 FBR 颗粒硅技术。 从 2021 年量产至今,颗粒硅从产量、成本、品质三个重要维度均取得出色成绩。 我们认为 2024 年硅料行业仍处于底部周期面临成本考验,颗粒硅凭借其优秀的成本及 品质控制水平,具备实现底部周期逆势盈利的可能性。


产量:根据协鑫科技 2023 年 11 月自愿性公告,在颗粒硅量产后的 2 年半 时间内,颗粒硅产能由 1 万吨跨越至目前的 40 万吨,并在出货上实现了行 业头部客户 100%全覆盖。对于一个行业新技术来说,2 年半时间内实现稳 定量产出货已实属不易,从 1 到 40 的突破并完成头部客户覆盖验证了技术 的市场接受度。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协鑫颗粒硅前五大客户出货 量分别约为:4.2 万吨、3.0 万吨、1.3 万吨、1.2 万吨和 0.9 万吨,合计占 公司颗粒硅对外出货比例近 82%。


成本:根据协鑫科技 2023 年半年报推介材料,乐山颗粒硅基地 7 月生产成 本达 35.68 元/kg,我们判断该基地颗粒硅现金成本有望达到 30 元/kg 以下。


品质:协鑫科技颗粒硅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 的产品比例已近 90%, 在生产端已不存在品质障碍,氢跳等颗粒硅应用问题也已解决,后续需更 多加强客户应用端磨合。


经过多年的调整修炼,公司硅料业务重新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望再造辉煌。尽管 2019 年新疆协鑫出表,公司硅料业务仍然取得不错的收益,营收占比一路攀升。2023 年,硅料收入占比高达 51.7%,未来伴随着颗粒硅产能陆续落地,我们预计公司在硅料 行业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硅料在公司的核心地位亦将日益提升。


1.2 公司近况:聚焦硅料主业稳步成长,财务状况迅速改善


1.2.1 产能逐步释放,主业健康发展


硅料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大幅增长。伴随着徐州、乐山、包头、呼和浩特颗粒硅 产能的逐步投产,公司硅料产量逐渐得到释放,2023 年颗粒硅产量实现 23.2 万吨,同 比大幅增长 121.8%。与此同时,2023 年硅料销量达到 22.6 万吨,同比增长 140.8%, 产销率 97.4%。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公司产能逐步释放、下游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市 占率改善,公司硅料产销量有望继续高速增长。


硅片产、销亦稳步提升,未来以切片代工为主。2019 年至 2023 年,公司硅片产能稳步 提升,产量(含代工硅片)由 2019 年的 31GW 提升到 51.1GW,CAGR 为 13.2%;销 量(含代工硅片)从 32GW 提升至 51.9GW,CAGR 为 12.9%。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 功能化硅片业务,实现“拉晶端消化颗粒硅并持续改进颗粒硅应用模式,切片端代工服 务拉晶客户并通过规模化降本”的商业模式。


1.2.2 业绩扭亏后迅速增长,财务状况大幅改善


2021 年公司扭亏为盈,2022 年业绩进一步迅速改善。受 531 新政光伏退补影响, 2018-2020 年公司业绩逐年衰退,2020 年归母净亏损 56.7 亿。而 2021-2022,光伏上 游价格迅速攀升,叠加 2022 年产能释放,公司业绩迅速反弹。收入方面,2021-2023 年收入分别录得 169/359/337 亿,虽然 2023 年受硅料价格影响收入略有下滑,但整体 维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后续硅料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后存在量利齐升潜力。


公司出售大量光伏电站回笼资金,财务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显著改善,财务状况大幅 好转。费用方面,伴随着 2021 年公司及表内协鑫新能源借款的大幅减少,公司财务费 用率从 2020 年的 21.5%改善为 2021 年的 1.9%,并于 2022 进一步改善到 0.7%的优秀 水平。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由常年高达 70%+的水平回落至 40%-50%区间,流 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大幅改善至 1 左右的良好水平。


二、行业分析:硅料即将企稳,下一战比拼技术


2.1 光伏供需:装机需求超预期增长,但硅料供需转变价格进入底部区间


2.1.1 2023 年需求超预期增长有望达到 400GW,2024 年依旧预期上行。


梳理全球 光伏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将全球光伏发展历程总结为 2007-2012 的“政策补贴期”, 2013-2018 的“逐步成长期”与 2019 至今平价上网实现后的“需求爆发期”三个阶段。 回顾 2023 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出现了需求爆发期内的超预期 增长,我们预计全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超 350GW,甚至达到 400GW,对比 2022 年数 据增长 39%-58%。展望 2024 年,能源迭代大周期不变,货币宽松、财政发力、经济 修复的大背景下,判断国内外利率政策转好,利率有望下行,光伏终端 IRR 继续提升以 刺激需求进一步上升。光伏需求依然具备上行空间,依旧展现光伏行业高景气度。


2.1.2 需求上行但硅料供需关系转变,行业进入底部周期。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光伏产业链迎来大爆发,在下游光伏装机需求持 续增加下,上游硅料价格一路走高,由早先的 60 元/kg 大幅上涨至 300 元/kg。而正得 益于硅料价格的不断走高,上游硅料企业均于过去两年获得超额收益。2023 年启,随 着硅料产能的纷纷落地及投产,多晶硅供需由紧平衡状态逐步切换至供大于需的过剩状 态,对比看来硅料环节产能过剩严重,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回落至 68 元/kg。


2.1.3 N 型硅料的产出比例直接影响各硅料厂的生存空间,过剩情况也许不会这么严重。


虽然从总量上看硅料过剩情况严重,但是现有产能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二线产能及海外高 成本产能。2024 年大概率是 N 型 TOPCon 电池成为主流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第一年, 假设明年 500GW 的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按 1:1.25 的容配比,2.17g/W 的硅耗及 10% 的产业链周转库存系数计算,明年装机所需的硅料接近 150 万吨。假设明年 N 型电池占 比达到 65%,则所需 N 型硅料近 95 万吨,P 型硅料需求则只有 55 万吨。


因此,我们认为在此轮下行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替代,叠加新进产 能投产时间/品质爬坡情况不及预期等因素,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随着硅料产能的 逐步释放,会造成:1)硅料价格持续下探,直至部分高成本产能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 售价倒挂现象,被迫下降开工率直至关停产能;2)硅料供给过剩,下游厂商对品质不 达标的“等外品”硅料容忍度下降,部分品质无法达到一线水平的硅料厂商可能面临产 出硅料需低价售出,甚至无法售出的情况,导致产能关停或清退。因此,硅料价格可能 会根据品质情况出现价差放大,高品质硅料供需情况有望好于市场预期。


2.2 硅料环节:出生决定命运,颗粒硅生产工艺决定其低耗高品质特性


头部企业大规模扩产,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大部分硅料企业所使用的是三氯氢 硅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制造的棒状硅,而协鑫的硅料产品是硅烷流化床法制造的 颗粒硅。其中棒状硅在生产过程中还会破碎为块状硅再进行销售,颗粒硅为具备流动性 的球形硅料颗粒。


在硅料下行、N 型时代即将到来的 2023 年,硅料行业或许将迎来技术路线争夺的历史 性时刻。因此本部分将详细阐释硅料生产的两大技术路线的区别,通过生产工艺和流程 的对比可以发现,颗粒硅生产工艺十分优秀,理论上拥有更好的成本水平和更强的环保 性。这主要来源于颗粒硅产品是由硅烷气 SiH4 裂解所得,而硅烷气活跃的化学特性使 其理论上具备“不需要过度催化的情况下就能获得更高纯的硅单质”的特性,反应在生 产上就是“更低的还原温度就能获得杂质更少的高纯多晶硅料”。


综上,颗粒硅和棒状硅不只是形态不同的多晶硅,颗粒硅具备更低的成本水平优势及 更强的降碳属性。两种硅料生产技术早在上世纪就已经问世。生产棒状硅的改良西门子 法经过多次技术迭代,成为主流的产品,目前国内大部分硅料企业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作 为主要生产技术,而颗粒硅由于产品质量等问题常年受到质疑。因此,公司可以归类为 硅料企业,但是颗粒硅产品具备更强的经济性和溢价潜力,更值得期待。


三、颗粒硅:革自己的命,十年磨一剑


3.1 品质: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颗粒硅参数可达 N 型需求


3.1.1 氢跳和杂质“短板”基本解决,浊度问题逐步改善


尽管颗粒硅拥有许多令人着迷的优点,但过去发展多年却不温不火,主要的限制在于技 术尚未成熟,产品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下游生产需要。最受质疑的两大问题便是氢跳和 杂质较高。


通过改变投料方式、热场控制、气流控制、设备大型化、脱氢等方式,氢跳问题已基 本解决。所谓氢跳指的是在下游拉晶环节中,氢键断裂弹起颗粒硅,使其在未充分加热 的情况下接触硅液引起溅硅,使硅棒成晶率降低。下游生产过程中,氢跳问题在小炉型 中尤为显著,伴随着单晶炉变大,硅液液面与热屏之间距离拉长,高于氢跳高度,这一 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同时,小炉型拉晶过程中,投料的最后 1/4 使用西门子法块 状硅覆盖,从而解决颗粒硅的氢跳问题。除了下游客户采取的措施,协鑫科技也在积极 进行工艺调整,从而大幅降低氢含量。 根据公司 2023 全年业绩公告数据披露,2023 年公司颗粒硅实现 5 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 ≤1ppbw 产品比例稳定在 90%左右;5 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产品比例稳定在 约 75%左右(可完全对标 N 型硅料产品)。


浊度问题影响其应用表现,颗粒硅浊度水平逐月提升。当前颗粒硅虽然在品质端已处 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受浊度问题影响,在 N 型拉晶应用使用浊度较高的颗粒硅产品会导 致断线率的提升从而降低拉晶单产效率。因此,低浊度颗粒硅产品成为公司重点布局方 向。根据公司 2023 全年业绩公告数据披露,颗粒硅在浊度方面持续优化,<120NTU 的产品比例已接近 95%(不考虑正在爬坡的新基地)。目前 100NTU 以下的颗粒硅产品 比例已经高达 70%,整个 2023 下半年以来浊度情况逐步好转。


3.2 应用:颗粒硅屡签长单,CCz+颗粒硅助力公司构建上下游生态


3.2.1 颗粒硅屡获长单,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


伴随着颗粒硅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下游客户陆续开始与公司签订长单。例如,与中环 35 万吨的购销合作长单框架协议中指出,每年多晶硅供应量之中将包括较大比例的颗 粒硅;供给晶澳科技的 14.58 万吨硅料全部为颗粒硅。我们认为,颗粒硅品质及应用已 经逐步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当前颗粒硅产能有限,供不应求,未来伴随着产能的逐步 释放,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3.2.2 颗粒硅具备流动性优势,是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和自动化产线最适配的原材料


颗粒硅外形为 2mm 的球状硅料,独特的形体赋予其非常好的流动性。相比棒状硅不仅 可以免除破碎环节中引入杂质的风险,在包装运输和加料自动化方向上也具备明显优势, 未来可实现罐装车 AGV 转运,直接导入下游自动化拉晶加料口的“饮水机模式”。另外, 颗粒硅产品还具有未来在侧加料模式及连续直拉单晶技术(CCz)工艺的加料适配性。 只有使用颗粒硅进行加料时,CCz 技术才能更好得完成“连续生产,连续收获”的设计 初衷,进一步提升拉晶效率并降低拉晶成本。


3.3 成本:颗粒硅成本大幅改善,看好公司长期盈利能力


根据公司 2023 年年度业绩披露数据,公司内蒙古鑫元基地颗粒硅平均生产成本已低至 35.9 元/kg。而在 2023 年半年报中,公司披露了四川乐山基地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 35.68元/kg。因此,即使各生产基地电价、能源价格、人工等均有差异,但我们可以合 理推断在满产情况下,颗粒硅的生产成本水平应该在 35 元/kg 左右。 根据 CPIA 最新发布的 2023-2024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数据,多晶硅环节的主要成 本产生在电耗、水耗、蒸汽、硅单耗中。以 CPIA 披露的 2023 年棒状硅数据为准,在进 行以下假设下作颗粒硅及棒状硅成本对比:


假设棒状硅和颗粒硅产能均处于工业硅价格 12 元/kg,电价 0.3 元/kWh,水价 6 元/吨,蒸汽价格 0.15 元/kg 的工业场景中(以上价格均不含税)。此外,其余 人工、建造、硅芯、氮气等成本假设颗粒硅和棒状硅均在 8 元/kg。 1) 根据 CPIA 数据,硅料行业平均硅单耗 1.08kg/kg-Si,电耗 57kWh/kg-Si,水耗 0.08t/kg-Si,蒸汽耗量 9.1kg/kg-Si。 2) 根据协鑫科技公司公告及官网推介材料数据,公司颗粒硅产品电耗 13.8kWh/kg-Si, 水耗 0.066t/kg-Si,蒸汽耗量 15.3kg/kg-Si。而硅单耗按行业平均 1.08kg/kg-Si 计。


对比协鑫科技颗粒硅和棒状硅行业平均后,在该假设情况下颗粒硅现金成本理论 上较行业平均水平有近 12 元/kg 的优势。


3.4 碳足迹:颗粒硅低碳价值潜力巨大,布局海外具备天然优势


3.4.1 颗粒硅低碳属性构筑其差异化的独立赛道


光伏发电作为未来主流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肩负着全球能源“碳中和”使命。然而, 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主体——光伏组件的各制造环节中,多晶硅单位 制造能耗及碳排放量均几乎占据整个原材料能耗的 50%,是光伏产业链能耗“痛点” 环节。多晶硅制造巨大的碳排放,延长了光伏组件发电的“碳回收”周期,使多晶硅生 产商在制造绿色能源产品时常常被打上“能耗大户”的标签。 在此情况下,低能耗工艺路线的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产品成为了一个解决光伏产业链 能耗高的解决方案。根据公司官网材料数据,使用颗粒硅可减少碳排放量 74.3%,使 硅料端不再成为光伏产业链环节中耗能最高的环节。


从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看,“碳壁垒”和“碳关税”的建立或成海外市场提升本地 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政策手段。因此,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在不断完善碳足迹认 证体系,而作为低碳足迹多晶硅原材料的颗粒硅产品,为光伏组件开辟新的竞争赛道提 供了新的工艺路线。2021 年,公司获得由法国国家能源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书,颗 粒硅碳足迹认证值为 37 千克二氧化碳/千克,行业领先。2022 年 7 月,使用颗粒硅生 产的大尺寸 PERC 组件再次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碳足迹均值为 400-450 千克二氧化碳 /千瓦,较行业其他同型号组件碳足迹排放平均值降低约10%-20%。未来,在海外碳壁 垒格局下,我们认为低碳组件可能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存在溢价空间,推动颗粒硅在原 材料端,通过碳价值体现亦获得相应的溢价空间。


3.4.2 海外多晶硅市场存在机遇,颗粒硅具备先发天然优势


过去十年,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光伏在全球获得主导地 位,形成难以撼动的效率和成本优势。2022 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 口总额超过 512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80%,其中光伏组件出口超过 153.6GW,出口额、 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欧美各国推动本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完善制造产业链的战略制定,中国光 伏制造的出口将在未来存在较大风险及隐患。在此大背景下,美国太阳能制造法案 (“SEMA”)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鼓励政策及《通胀削减法案》(“IRA”)陆续出台,欧盟 也推出了《净零工业法案》,加速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向欧美回流的动力。与此同时,欧 美也有意通过《涉疆法案》、碳关税等方案,阻碍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至海外,以此保护 本国清洁能源产品。 为保障产品的海外市场渠道通顺,顺利打开海外市场,中国光伏企业纷纷赴美进行深度 考察,并考虑在美建设生产基地以保障产品海外销售通畅。多晶硅行业作为光伏行业最 上游不可缺少的原料环节,却因改良西门子法工艺高耗能、重资本、重化工业的特殊属 性,难以在海外建厂,且投资回报风险高。相比之下,硅烷流化床法简洁高效、耗能较 低的工艺路线在海外产能落地具备天然优势。


综上,我们认为颗粒硅在海外的建厂是实现产品差异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公司也正在积 极寻找海外布局的机会,充分发挥其海外产能落地优势。


四、新业务展望:CCz+钙钛矿,助力第二成长曲线发展


4.1 CCz:颠覆性拉晶技术,助推颗粒硅提升其市场占有率


CCz 连续直拉单晶(Continuous Czocharlski)工艺采用特殊直拉单晶炉,一边进行单晶 拉制,一边加料熔化,在坩埚所允许的寿命周期内可完成 8-10 根的晶棒拉制。连续生 产连续加料的 CCz 拉晶技术能有效节约循环段加料和化料时间,单根硅棒长度不受坩埚 限制,单炉投料量增加,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能显著提升,产出的晶棒品质更佳,电 阻率更加均匀、分布更窄,更加适用于 P 型 PERC 电池工艺及更加高效的 N 型电池工艺, 从而更有利于高功率组件产出。


4.1.1 CCz 拉晶技术理论上拥有更高的拉晶效率和更好的品质输出


CCz 的理论优势主要体现在:1)单产增加,相较于 RCz 技术,CCz 节约了部分停炉、 拆装、重新烧锅的等待时间,有效提升极限产能近 30%;2)单位电耗降低 20%以上, 拉晶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降低非硅成本;3)CCz 拉制的单晶硅棒拥有更均衡的电阻 率,因为其连续加料连续生产时能维持炉内温度和状态恒定,因此晶棒电阻率精度可得 到有效控制。从下游电池片厂商的角度来看,电阻率更加均衡的硅片产品批次拥有相对 更稳定的电学性能表现,将更受欢迎。


4.1.2 CCz 部分技术难点仍在攻坚阶段,目前已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CCz 拉晶难点在于熔料过程温度波动较大,当硅料落下,温度下降,熔料完成温度又升 高。而拉晶过程需要稳定的温度,温度变化率越小越好。因此温度控制是 CCz 技术的难 点。CCz 通常采用双层坩埚将熔料区和拉晶区分离。内层坩埚内为拉晶区,内层坩埚与 外层坩埚之间区域为熔料区。硅料通过加料器输送到熔料区。熔料区和拉晶区通过内层 坩埚的小孔联通。内层坩埚用来降低加料对拉晶区温度的影响,稳定拉晶区的温度。因 此 CCz 法对坩埚的要求更高,坩埚石英砂用量也更高。 综上,CCz 目前技术难点在于 1)对温度的控制,因为拉晶要保持低温,而 CCz 加料是 要保持内层高温,外层低温的,对拉晶区域温度梯度的稳定性要求高。2)使用了双层 坩埚的 CCz 技术对石英砂品质的要求高,目前石英坩埚使用时长也无法充分发挥 CCz 技 术的连续工作优势。


拉晶区温度梯度稳定性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1.增大锅转:通过降低硅颗粒堆积密度,降低温度波动。 2.降低加料速率:降低颗粒硅堆积密度。 3.增加内层坩埚厚度:坩埚热导率远低于熔硅,通过增加内层坩埚厚度来增强系统滤波 能力,减少长晶区域的温度变化。 4.分散加料并缓解下料:降低硅料对熔硅温度的扰动并减少硅蒸汽在同一位置的堆积。 5.不对称加热:在加料区域加大发热量,补偿加料引起的温度降低,在非熔料区域,减 少发热量,减少温度上升。


4.1.3 颗粒硅+CCz+N 型单晶,光伏上游新生态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颗粒硅叠加 CCz 技术的使用于 N 型硅片需求的持续提升,将形成光伏上游原材料供 应端的新生态圈,推动硅料、硅片新一代技术的产业迭代。根据公司年度业绩报告,协 鑫科技全资子公司中能硅业 CCz 彩虹工程已实现 185kg/d 的单台拉晶炉单产量,并已实 现 200MW 中试产能。综上,CCz 产业化时间或超出市场预期,而作为完美协同 CCz 技 术的颗粒硅,其市占率或随着 CCz 技术在下游的逐步导入而进一步提升,形成两大黑科 技的良性协作。未来,我们建议重点关注 CCz 的技术进展情况,若 CCz 技术能够达到量 产水平,将开辟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4.2 钙钛矿:大尺寸组件行业领先,GW 级产线正在规划


目前钙钛矿电池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单结钙钛矿电池抢先起跑,多结叠层钙钛矿电池 转换效率再创新高,2023 量产元年之后将迎来钙钛矿技术实证应用的新纪元。协鑫科 技控股子公司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光电)于 2017 年建成业界 领先的 10MW 中试线,开始批量生产 45cm×65cm 钙钛矿组件产品。2021 年以来,钙 钛矿产业化进展加速,众多参与者开始投建或建成中试、量产线。2021 年,协鑫光电 建成 1m×2m 的大尺寸钙钛矿 100MW 级量产线,率先在行业中将钙钛矿组件尺寸从平 方厘米级跃迁至平方米级,且当前该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已达 19.04%,为进一步研发新 一代钙钛矿叠层组件打下基础。


2022 年底,协鑫光电宣布完成 5 亿元人民币 B+轮融资,由淡马锡投资、红杉中国、 IDG资本三家联合领投,川流投资等机构跟投,大股东协鑫科技持续加码,保持50%以 上的股权比例。2023 年 1 月,协鑫光电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钙钛 矿组件 BIPV 光伏玻璃 3C 认证证书,送检的钙钛矿组件产品成功通过了耐湿性、耐热 性、耐辐照性能、落球冲击性能、霰弹袋冲击性能等测试,充分验证了协鑫光电钙钛矿 产品品质性能与耐用性。量产化前夕资金充沛,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开拓顺 利,协鑫钙钛矿技术已初步成形。 2023 年协鑫光电继续致力于钙钛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以商用组件为研发目标并连 续打破三项世界记录,继突破单结组件 18%效率阈值之后,协鑫光电先后取得叠层组 件 26.17%@1032cm²,26.34%@2048cm²的佳绩,实现叠层组件的面积翻倍、效率提 升。2023 年 12 月,协鑫光电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举行全球首个吉瓦级大规格钙 钛矿生产基地奠基仪式,计划从产品类型、产能、尺寸、效率四个维度发力,生产 1.2m×2.4m 大尺寸组件。该项目将完全实现技术、装备和材料国产化,标志着协鑫钙 钛矿电池正式步入吉瓦级商业运营时代,引领全球钙钛矿组件进入商用时代。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协鑫科技研究报告:科创驱动,颗粒硅、CCZ、钙钛矿是光伏行业需要的破坏式创新.pdf

协鑫科技研究报告:颗粒硅、CCZ、钙钛矿三重奏,奏响绿色能源新篇章.pdf

协鑫科技分析报告:绿色能源领导者,颗粒硅+钙钛矿快速发展.pdf

协鑫科技研究报告:颗粒硅布局领先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发展.pdf

协鑫科技(3800.HK)研究报告:硅料全球龙头,颗粒硅+CCz引领光伏新技术革命.pdf

协鑫科技(3800.HK)研究报告:变革将至,颗粒硅先行者抓住成长窗口(更正).pdf

光伏发电系统用电力转换设备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x

天合光能研究报告:全球光伏组件行业巨头,一体两翼稳步发展.pdf

光伏行业春季策略报告:需求向上景气抬升,看好紧俏环节与技术升级.pdf

光伏银浆行业专题报告:光伏银浆,量利有望超预期.pdf

光伏辅材行业专题报告:供给侧系列研究报告之一,光伏辅材龙头α优势渐显.pdf

杭州柯林研究报告:变电智能监控龙头,“储能+钙钛矿” 双轮驱动发展.pdf

钙钛矿行业专题报告:提效奔逸绝尘,产业化倍道而进.pdf

钙钛矿电池行业研究报告:钙钛矿产业化进程提速,奔赴星辰大海.pdf

奥来德分析报告:OLED材料及设备国产化龙头,拓展布局钙钛矿业务.pdf

奥来德研究报告:以实现国产替代为使命,双重发力Oled材料及钙钛矿蒸镀业务.pdf

【国盛证券】科创驱动,颗粒硅、CCZ、钙钛矿是光伏行业需要的破坏式创新.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