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OLED终端材料国产化先锋.pdf

2024-04-06
44页
4MB

1. 公司综合运营与研发概览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0 年成立,主要从事 OLED 有机材料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OLED 终端材料和 OLED 中间体。公司 OLED 终端材 料涵盖了红绿蓝三色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 核心功能层材料,具体产品包括 Red Prime 材料、Red Host 材料、Green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料、Blue Prime 材料等;公司 OLED 中间体包括氘代类以及非氘代类产品,其结 构以咔唑、三嗪等类型产品为主。


公司 OLED 终端材料直接用于 OLED 面板的生产,OLED 中间体是生产 OLED 终端材料的前 端原材料,产品的终端市场应用领域为 OLED 显示设备,包括手机、电视、平板、电脑、 智能穿戴、车载显示等。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知名 OLED 面板生产企业提供高品质专利产品 及技术支持,客户覆盖范围广,包括京东方、天马、和辉、华星光电、信利等。其中京东 方作为 OLED 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面板厂商,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数百项 OLED 终端材料专利,自主研发 生产的 Red Prime 材料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Green Host 材料率 先在客户端实现混合型材料的国产替代,公司将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积累,持续为 OLED 面板厂商提供行业内更为先进的高品质专利产品和技术支持。


1.1. 莱特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形成了 OLED 终端材料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莱特光电成立于 2010 年,成立初期,主营业务集中在专用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的贸易; 2013 年,莱特光电正式进入显示材料领域,开始研发、生产并销售 OLED 中间体及液晶材 料;2014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变为股份公司;2015 年 12 月,公司正式在新三 板挂牌上市;2016 年,公司与韩国公司 MS 成立莱特迈思,开始从事 OLED 终端材料的研 发、生产、销售工作,莱特迈思产线于 2017 年完成建设并经过京东方审厂稽核;2018 年开始公司向京东方供应自产OLED终端材料;2020 年,公司正式收购莱特迈思剩余股权, 莱特迈思正式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2022 年 3 月 18 日,公司于科创板 IPO 首发上市,完 成了由新三板向科创板的进军。




自公司成立以来,其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1、初始阶段(2010 年-2013 年):在公司创立初期,主营业务集中在专用化学品和电子化 学品的贸易领域,为公司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转型阶段(2013 年-2015 年):自 2013 年起,公司开始战略性地拓展其业务范围,进 军显示材料领域。在此期间,公司成功地研发、生产并销售了 OLED 中间体及液晶材料, 同时继续经营专用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的贸易业务,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3、核心业务确立阶段(2016 年-2017 年):在这一阶段,公司通过与 MS 合作成立莱特迈 思,公司明确了以 OLED 有机材料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开始涉足 OLED 有机材料中最核 心的 OLED 终端材料领域。公司于 2016 年成立了莱特迈思子公司。在 2016 年至 2017 年的产线建设期间,公司通过与 MS 的合作采购 OLED 终端材料并实现销售,为公司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客户落地与产能释放阶段(2018 年至今):自 2017 年下半年起,公司的 OLED 终端材 料产线顺利投产,形成了完整的“OLED 中间体—OLED 升华前材料—OLED 终端材料”一 体化生产能力。自 2018 年开始,公司成功地生产并销售了自产的 OLED 终端材料,主要 产品包括 Red Prime 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随着公司在 OLED 终端材料领域的产销规模 不断扩大,公司的客户群也逐渐壮大,囊括了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等全球知名的 显示面板领先企业,这一阶段的成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 OLED 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


1.2. 莱特迈思-通过与韩国 MS 合作切入终端材料,技术迭代完成国产落地


2016 年,为切入 OLED 终端材料领域,公司与已有技术基础和合作意愿的 MS 共同合资成 立了莱特迈思。公司投资 714 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 51%,而 MS 投资 686 万美元,占 49%。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莱特迈思在中国境内进行 OLED 终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 时 MS 在中国不再建立其他研发和合成的公司。在莱特迈思成立之初,公司派遣主要技术 人员赴韩国进修,并依赖 MS 的技术指导进行研发和生产。


2017 年下半年,莱特迈思的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并通过客户审核,2018 年开始向客户供应 自产 OLED 终端材料。然而,在产线投产初期,由于产出尚不稳定,公司仍需向 MS 采购 少量终端材料以确保稳定供应。直至 2019 年,随着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莱特迈 思的自有产能已经能够稳定供应客户,于是从 2019 年 4 月开始,公司停止向 MS 采购终 端材料。


经过多年的发展,莱特迈思在 MS 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突破 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2020 年 6 月,公司进一步收购了 MS 持有的 莱特迈思 49%的股权,使莱特迈思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此,公司完全凭借自身的研 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并拓展应用领域,成功开发出了新一代的 Red Prime、Green Prime、 Blue Prime、Red Host、Green Host 等材料。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公司在 OLED 材料 市场的竞争力,也标志着公司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坚实步伐。


1.3. 股权集中,产业资本参与,子公司权责清晰,核心团队成员研发为主


董事长王亚龙先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其直接持有公司 49.52%的股份,并 通过西安麒麟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股,总计持股比例为 53.25%。除实际控制人王亚龙先生 外,公司上市前引入了多个股权投资基金,其中不乏以京东方资本为背景的天津显智链投 资中心等产业资本的参与,但整体股权集中度较高。 公司采用控股子公司独立一个版块经营的方式运营,在控股子公司中,莱特迈斯和蒲城莱 特主要负责 OLED 终端材料和 OLED 其他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莱特电子负责公司 后勤工作;而北京众成则未涉及相关产能,主要专注于技术咨询和开发等工作。各个子公 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公司管理层中,以副总经理薛震为首的三位成员拥有技术研发方向的教育背景,且所有高 管人员都具备在电子科技、显示材料等相关领域企业的工作管理经验,表明公司在技术创 新和产品研发领域较为重视,致力于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品优化来保持其在行业内的 竞争优势。


1.4. 公司收入利润以 OLED 终端材料为核心,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


莱特光电的主要产品涵盖 OLED 终端材料和 OLED 中间体——在 OLED 终端材料方面,公 司具备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 核心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光层材料,整体板块收入于 2023 年上半年已达到占比 80.18%,为 收入来源的中坚力量。 其中,Red Prime、Green Host 材料已实现稳定量产供应,并不断进行升级迭代;新产品 Red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料及 Blue Host 材料已在客户端完成验证测试,逐步形成多 样化及系列化的产品格局。与国外厂商相比,公司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能够达到或超过国 际材料厂商的产品性能,逐步实现国产化进口替代。在 OLED 中间体方面,公司产品包括 氘代类产品以及非氘代类产品两大类别,主要销售给海外日韩厂商,板块收入于 2023 年 H1 占比超过 10%。


莱特光电作为国内 OLED 终端材料龙头,截至 2023 年 1 月,下游独家供应京东方红光 Prime 材料,2018 年以来收入和利润随着 OLED 行业的发展快速增长,收入水平由 2018 年 1.12 亿增长至 2022 年 2.80 亿元,年化复合增速超过 25%,归母净利润由 2018 年的亏损,增长 至 2022 年的 1.05 亿元,转正后的三年年化复合增速达到 17%;公司盈利能力自 2019 年以 来保持较高水平,毛利率维持在 60%左右,2021 年毛利率水平达到 64.62%,净利率方面除 2020 年小幅下降以外,在 2018-2022 年其他年份持续上行,2022 年公司整体净利率水平 达到 37.63%。


莱特光电主要收入来源于 OLED 终端材料,2022 年收入占比为 76.7%,2023 年上半年占总 收入比重则超过 80%;中间体业务保持稳定,2022 年收入占比 9.3%,2023 年上半年则达 到 12%;而主要贡献利润的板块则为 OLED 终端材料,毛利贡献率 2022 年达到 93.6%,中 间体业务仅占 3.7%。


1.4.1. 京东方占收入比重较高,近年来客户拓展取得成果


自 2018 年至 2022 年,京东方得益于其在 OLED 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所拥有的全球第二、 国内领先的显著市场优势,始终占据公司核心客户的地位。在此期间,除 2021 年对京东 方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 65.63%外,其余年份该比例均维持在 70%以上高位运行,凸 显了公司对京东方业务的高度绑定。同时,公司前五大客户(CR5)的销售占比虽然自 2018 年以来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表明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新客户基础,但至 2022 年,这一 集中度依然高达 92.67%,反映了公司客户结构相对集中的现状。


在 OLED 终端材料领域,公司基于与现有量产客户——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 马的稳固合作,正积极拓展与信利等新客户的业务关系。通过大力推进新产品的量产导入, 公司成功实现了新客户、新产品的销售突破,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 OLED 终端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在 OLED 中间体方面,公司正加快新产品的批量 供货进程,以确保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为了寻求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公司积极整合内 部的研发、设备及产能资源,向医药中间体市场延伸,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补充。随着公司 对新客户开发策略的持续推进,我们预期将看到客户集中度逐步降低,公司客户群体更加 多元化,市场覆盖面也将随之扩大。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减轻公司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 还将为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5. 研发型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持续的收入产出


1.5.1. 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费用持续提升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 OLED 有机发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 家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四年发展,实现了 OLED 有机材料的设计、中间体合成、升华前材料制备、终端材料生产和器件制备与评测的全产业链运营,具 备坚实的研发实力。


截至 2023 年中期,公司拥有 95 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数的 28.79%。自 2021 年迄今, 尽管该比例未发生大幅变动,但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力度不断增 强,在 2019 年投入了约 1800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9.11%;至 2022 年,公司的研发支 出上升至 3500 万元以上,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 12.76%,实现了接近 25%的年复 合增长率。




1.5.2. 核心研发人员均有长期 OLED 行业研发背景


OLED 显示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核心材料的深入研发紧密相连,而公司所主营的 OLED 终端 材料和 OLED 中间体材料,作为行业上游的关键环节,对中下游的面板制造与组装,乃至 手机、电脑、电视等终端产品领域的发展,均起到了相互拉动的作用。莱特光电依托其研 发团队的持续投入,在 OLED 材料国产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公司的技术进步和行 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拥有领先的生产工艺及 OLED 器件制备技术研究平台,研发团队实力 雄厚,首席科学家为科学技术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人才,核心技术团队以博士领 衔,硕士为主,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拥有丰富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 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优势,与客户进行项目合作开发,为客户提供器件评测技术支持,共 同推进产品升级迭代及新产品拓展。另外,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联 合研究中心、协同培养育人基地,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


1.5.3. OLED 终端材料专利积累丰富


公司专注于 OLED 有机材料领域,坚持“前瞻、在研、应用”三代产品同步推进的研发路 线,围绕“高效率、低电压、长寿命”等核心设计指标开展研发及测试工作。另一方面, 公司积极推进与客户的项目合作开发、与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产学研合 作,提升开发效率、增强公司研发实力。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截至 2024 年 2 月, 在莱特核心技术团队的协同努力下,公司已成功申请并拥有了 265 项专利,其中重点推进 了红、绿、蓝三色主体材料和发光功能材料的开发,高度符合公司所述研发路径。


公司量产产品 Red Prime 材料持续迭代升级,新一代产品通过头部客户的验证测试,使得 客户器件亮度、发光效率显著提升;Green Host 材料率先在客户端实现混合型材料的国产 替代,稳定量产供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新产品 Red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料等在客户端验证进展良好,同时公司与京东方合作开发 Blue Host 材料,加快推进国 产替代。相比于 2022 年公司所持有专利数量,至 2024 年 2 月其总数增长已超过 50%,这 一显著数字凸显出公司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创新研发持续投入的战略眼光。


1.5.4. 进行中的研发项目概览


截至 2023 年中期,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的研发项目数量已达到 17 个,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 加了两个。同时,这些在研项目的累计投入金额已经突破一亿元大关,相较于上一年同期 的 5862 万元,增长幅度超过了 80%,展现了公司对于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深度投资。 公司作为推动 OLED 材料国产化的佼佼者,未来有望实现多款材料的突破。


2. OLED 作为面板显示领域新技术,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扩张

2.1.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一种显示模式适应一种时代发展趋势


2.1.1. 由 CRT 至 OLED,显示技术的变迁解决不同时代的痛点


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技术的问世,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台显示器。CRT 显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将光束打在内层表面的荧光粉上来显示图像。然 而,作为初代技术的 CRT 显示方案满足人们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过程,但由于其 体积大,重量大,厚度较大的缺点,无法满足人们“看得好”的需求,并且随着各类半导 体器件快速发展,促成了电子器件的体积小型化和屏幕大型化,CRT 逐步被液晶显示技术 (LCD)和等离子显示技术(PDP)所取代。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板)技术为显示器领域带来了新可能。CRT 技术 的特性导致了显示器体积笨重,成为不可避免的缺点,而 PDP 技术利用惰性气体电子放电 来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屏,从而使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这种技术的应用可 以让显示器变得更轻薄,并且在亮度和分辨率上也优于 CRT 技术,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显示 器体积和画面表现力的新需求。然而,等离子电视最终也被 LCD 电视所取代,根据 Wind 数据,2008 年中国等离子电视销量超过 300 万台,而 2015 年已经降至 12 万台,并在 2016 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与 PDP 同步发展的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尺寸 多样的优势,开启了显示器的新世纪。LCD 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 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 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对液晶电场的控制可以实现光线的明暗变化,从而达到信息显示的目的。随着智能化水平的 提高,人们对显示器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电子手表、计算器等多 种不同尺寸的设备都需要显示器的支持,相比于 PDP 技术只能用于中大尺寸屏幕,LCD 显 示器的多尺寸展现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随着 LCD 技术迭代更新,加上价格优势,成 就了 LCD 在显示领域的霸主地位。大尺寸电视机方面,根据 Wind 数据统计,中国电视液 晶面板出货量自 2009 年以来稳中有升,由 2009 年的 151 万片,抬升至 2018 年的 289 万 片,实现了接近翻倍的增长。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近年来正在崛起的新兴显示技 术,当下正受到全球显示产业的普遍关注。OLED 显示器用 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 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有机电 子传输层和发光层,产生激子辐射发光。相比于以往的显示技术,OLED 具有全固态、主 动发光、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视角宽、色彩逼真、清晰度高、超薄、易于柔性显示等 诸多优点,更加适应新时代对显示屏幕的需求,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1.2. OLED 优劣势分析——当下人机交互时代最佳显示方案


移动设备中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人机交互方式是触摸。为了适应触摸式人机交互,屏幕也在 不断迭代发展,除了触控元件外,屏幕材质对触控反馈有较大影响,对比几代显示技术, PDP 因尺寸限制无法小型化而无法满足移动设备要求,LCD 因其响应速度较慢而可能产生 延迟无法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正在小尺寸领域被逐步取代,正在快速发展应用的 Mini LED 当下正在大尺寸电视领域高速发展,而中小尺寸领域由于成本短板尚未得到快速应用。相 比之下,OLED 凭借其高响应速度、轻薄、柔性化等特点,成为触控式人机交互中目前相 对最优的解决方案。


OLED 用于人机交互的另一显著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互动方面的更多可能性。首先,OLED 已经实现了曲面和可折叠屏,在华为早先推出的手机 Pocket S 和 Mate Xs 2 中都利用了 OLED 的柔韧性将可折叠屏幕的设计落实,LG 也推出可卷曲电视,或将进一步提升人机交 互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其次,OLED 的自发光特性使其拥有做透明屏幕的先天优势,小米 已经推出一款 55 英寸的透明 OLED 屏幕电视,未来透明 OLED 屏还可能用于手机、平板、 眼镜等更多场景,而这是 LCD 无法做到的。最后,OLED 的高清晰度、高响应速度、低温 特性、视野宽、色域广等特性,可以被充分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比如 AR/VR 眼镜、各种 观测仪等,终端场景较为广阔。 尽管 OLED 材质在显示技术领域具备众多显著优势,并被视为当前人机交互设备的相对最 优选择,然而其尚未彻底克服的短板问题却为这一创新显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市场渗透带 来阻力,这些短板共同制约着 OLED 材质在更广泛领域内的应用与推广:


1. OLED 材料寿命和残影问题


OLED 显示器的寿命通常由某一特定显示亮度降至初始值的 50%所需要的时间衡定,而 OLED 自主发光特性决定了各像素间的寿命差异,而由于发光材料寿命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OLED 显示器件的电学性能会随着发光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劣化,而像素间的退化差异会导 致 OLED 显示在图像切换时,上一幅画面的亮度信息会保留在新的画面上,这种图像粘连 现象被称之为残影现象,或通俗而言称为“烧屏”,一般这种现象很容易被人眼捕捉。残 影现象一旦发生,很难或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甚至会损坏 OLED 显示器件,因此 OLED 残 影现象是影响 OLED 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2. 蓝光材料发光效率问题


实现 OLED 发光需要三种基本颜色的发光材料,即红、绿、蓝。与绿光和红光材料相比, 蓝光材料(特别是深蓝光材料)通常表现出较差的电致发光性能,且存在器件效率低、器 件寿命短和色纯度差等问题。高效稳定的蓝色发光材料(尤其是深蓝色发光材料)的制备对 OLED 技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由于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易引起激发能量过高, 在激子-激子相互作用或者是激子-极化子相互作用下很容易破坏分子的化学结构,从而严 重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


3. 高温条件下 OLED 耐热性问题


在 OLED 制备和研发过程中,分析器件内部激子相关的演化过程及它们对器件稳定性、效 率和寿命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室温或低温环境,但在 实际工作和生产当中,高温环境对器件的影响又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状态 下,环境温度可能会引起器件有机薄膜材料局部温度升高,诱使膜层产生结构陷阱或者结 晶,改变极化子对之间或激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不仅会加速设备的老化,在极端情况下 甚至会导致器件灾难性故障。


4. 大尺寸 OLED 面板成本较高


对比 LCD 和 Mini LED,可以发现 OLED 在中小尺寸面板中性价比突出,具体而言,在 12.9 英寸屏幕方面,Mini LED 的制造成本大约是 LCD 的三倍,OLED 的两倍,在 16.2 英寸屏幕 方面,Mini LED 的制造成本约为 LCD 的三倍,OLED 的 1.2 倍,比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的差 距小得多。从诸如亮度、能耗、对比度等性能来看,OLED 和 Mini LED 旗鼓相当,LCD 远 不如前两者。综合来看,OLED 在中小尺寸面板的应用中的性价比优于 LCD 和 Mini LED。


然而,相较于中小尺寸面板的性价比优势,大尺寸 OLED 面板成本依旧高昂,主要归因于 国内厂商 OLED 高世代线的产线缺失,为 OLED 在大尺寸领域的应用下沉造成成本压力。 根据 Omdia 统计的 2023 年 65 英寸电视面板成本数据比较,LCD 面板成本低至 152 美金, Mini-LED 起步价则降低至 441 美金,而 LG 的 WOLED 解决方案成本则高达 680 美金,几 乎是同尺寸下 LCD 和 Mini-LED 的 4.5 倍和 1.5 倍。根据中关村在线的数据进行统计,国内 上市的主流 OLED 电视大都聚焦于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而 OLED 向中端市场的渗透尚处 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




2.1.3. OLED 渗透由小至大,有望实现多维应用


OLED 因其出色的发光效率、轻薄的设计和高响应速度等出色特性,已成为小尺寸设备显 示方案的新宠。从最初的研究开发到现在的大规模应用,OLED 技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 路。自 2008 年诺基亚的 N85 首次使用 OLED 屏幕开始,到 2017 年苹果公司推出划时代产 品 iPhone X,再至后来三星推出发挥 OLED 柔性特质的折叠屏手机,OLED 显示逐渐在手 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当苹果和三星等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 AMOLED 屏幕手机后, OLED 的普及率得到迅速上升。截至 2023 年,OLED 屏幕几乎已全面占领高端手机市场, 并在中低端市场中展现出逐步下沉态势。


在大尺寸产品中,OLED 电视是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从索尼于 2007 年创新性地推出首 款 OLED 电视开始,OLED 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国内外 LG 和创维等领先厂 商的支持下,OLED 电视阵营不断壮大。同时,中国企业正努力打破外资在大尺寸 OLED 面板市场的垄断地位,有望为 OLED 在大尺寸产品中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而相较于小尺寸和大尺寸设备,OLED 在中尺寸产品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诸如 三星和华为等电子设备厂商已经开始尝试在其高端平板电脑产品中使用 OLED 技术,以及 国内外各车企在其车载显示领域进行 OLED 布局,但整体来看此显示技术在中尺寸产品的 应用率目前依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不过,随着 OLED 面板良品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不 断降低,以及各领域龙头企业的下游牵动,未来 OLED 在中尺寸产品的应用有望实现进一 步突破。 此外,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上下游产业的日趋成熟, 以及 OLED 在诸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窗等领域的研究布局不断深入,OLED 材料有 望在未来多个领域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实现多维应用。


2.1.4. 下游终端厂商逐渐布局 OLED,2023 年总体渗透率预计已达 7.22%


在小尺寸领域,自苹果 iPhone X 推出开始,OLED 在手机端的渗透率便处于逐步提升态势。 据 TrendForce 统计,2015 年手机端 OLED 渗透率仅为 15%,然而自 2017 年苹果推出搭载 OLED 屏幕的 iPhone X 产品后,渗透率持续攀升,至 2018 年已增长至 29.2%;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截至 2023 年 Q1,OLED 屏幕渗透率已达到 49%,几乎与 LCD 平分天下。此外,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OLED 在小尺寸领域另一代表产品—— 智能手表中的渗透率于 2022 已超过 91%,我们预测至 2023 年 OLED 在此领域或已实现了 接近 100%的渗透率。 另一方面,中型尺寸消费电子产品是介于手机、电视机之间,主要产品系列包括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桌面显示器等。此前中型尺寸面板多数以 LCD 为主,OLED 在此 领域渗透率较低,而过高的面板成本、尚未解决的 OLED 显示短板或将成为中型尺寸推广 的主要障碍。根据 IDC 数据,OLED 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中截至 2023 年前十 个月,渗透率分别为 1.7%/0.5%/1.64%,渗透率较低。同时,国内外如奔驰和蔚来等知名车 企逐步对 OLED 车载显示进行布局,据韩国显示产业协会(KDIA)显示其渗透率也于 2023 年达到了 2.8%。


此外,OLED 在大尺寸电视机方面的渗透于近年迎来了快速增长期,根据 TrendForce 和 WitsView 提供的数据,全球电视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2.19 亿台下降到 2022 年的 2.02 亿台, 而 OLED 电视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从 2016 年的 83 万台增长到 2022 年的 667 万台。尽 管整体电视市场的出货仍呈现下降趋势,但 OLED 电视出货量的增长依然可谓显著,其在 大尺寸领域的出货渗透率由 2016 年的 0.38%在六年间发展至 2022 年的 3.3%。据 TrendForce 预测,由于全球电视市场不济,OLED 电视在 2023 年的出货量将仅为 544 万台,同比下降 18.4%,经测算其渗透率也降至 2.76%。 基于 Omdia 提供的各类型面板出货面积占比数据及上述 OLED 渗透率进行测算,截至 2023 年,OLED 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中的整体占比约为 7.22%。


2.2. 技术迭代补齐OLED 短板,面板厂商开支提供中大尺寸发展机遇


2.2.1. 叠层 OLED、材料体系迭代、ViP 等技术持续解决 OLED 劣势


根据前文所述,尽管 OLED 材料对比其他显示技术具有诸多优异特性,具备满足当下人机 交互时代种种需求的实力,但其短板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各尺寸领域的持续 渗透。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上游材料厂商已经加大了研发力度,并针对 OLED 材料的短板 进行逐一攻克:


1. 叠层 OLED 技术


在众多 OLED 器件结构中,叠层 OLED 器件在低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高电流效率,而且低 电流驱动也可以延长 OLED 器件的寿命,所以在商业化产品中有望得到广泛应用。OLED 的效率与空穴、电子复合形成的激子数是直接相关的,激子越多,其失活后所释放出的光 子也越多。在传统的 OLED 器件中,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的一个空穴和一个电子最多只 能复合形成一个激子。而在叠层 OLED 器件中,如含有两个发光单元的叠层 OLED 器件中, 从阳极和阴极注入的一个空穴和一个电子可以分别与电荷产生层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形成 两个激子。因此,叠层 OLED 显示面板能够有效提高亮度和发光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电量 密度下的高亮度,从而避免电场击穿,进而使得叠层 OLED 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延长,叠 层 OLED 器件的效率可以随发光单元叠加的数量的增加而翻倍增加。 尽管叠层 OLED 具有较高电流效率、寿命较长、器件良率高的优势,但是其同时有着结构 复杂、驱动电压高、设备蒸镀源数目较多的劣势,另外由于多个发光层材料的堆叠,对 OLED 材料使用量也会增加。 根据国家专利局及 Justia 提供的专利公开显示,三星、京东方、武汉华星等面板厂商均有 叠层专利布局,其中三星电子在 2018 年通过了有关叠层结构 OLED 显示器制造方法的专 利。


2. OLED 材料体系持续迭代


OLED 有机致发光材料体系的迭代是解决 OLED 短板的关键。在 OLED 材料体系发展进程 中,根据材料的发展时间和材料激子利用方式,可以将现有 OLED 材料分为前后三代体系: 第一代是传统的荧光材料体系,第二代是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体系,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 料(TADF)作为可能的第三代 OLED 材料体系,被科研机构广泛布局研究。TADF 材料理 论激子应用效率可达到 100%,是未来解决 OLED 材料发光效率和寿命的关键材料。 而在荧光、磷光体系中,OLED 材料自身也在快速迭代解决短板:例如在材料中引入氢同 位素氘取代氢的物质,具有提高材料寿命、改善发光效果等优异特性,氘代蓝光材料可显 著提高蓝光材料使用寿命,氘代绿光材料可改善终端材料发光效果。


3. ViP 技术


ViP,即智能图像像素化技术,通过光刻方式创造全新 OLED 工艺路线,有望将打破韩国引 领多年的传统 FMM 蒸镀技术。另外,ViP 技术的应用将为 OLED 性能实现全面提升,是全 尺寸、高性能、低成本的 AMOLED 量产升级方案,或为行业带来迭代性工艺革新,其主要 拥有以下具体优势: 1. 突破 AMOLED 中大尺寸工艺技术瓶颈。因此技术无需 FMM,故将突破因 FMM 技术对 产品尺寸和分辨率的限制,是实现中大尺寸 AMOLED 的最佳方案; 2. 打破了三星基于现有蒸镀技术的专利体系的限制。针对像素排布、像素驱动电路和分 级电路等技术进行专利布局,扩大了专利版图,增加了国产厂商在行业对于专利谈判 的砝码,形成了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组合; 3. 引领产业格局变化,加大了我国 AMOLED 设备及 AMOLED 材料自主可控的几率,提 升国内 OLED 供应链安全性。该设备不需要目前常规使用的复杂蒸镀设备,降低了图 形化设备的开发难度,减少了对于垄断生产材料的依赖,后续与国内厂商合作,有望 实现 AMOLED 核心装备国产化; 4. 大幅提升我国 AMOLED 产品的竞争力。成本方面,采用 ViP 技术,有机发光材料用量 可节省 50%,并完全省去 FMM 材料及张网设备费,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性能方面,可 实现 6 倍的器件寿命或 4 倍的亮度以提升器件性能;提高产线的适应性方面,可技术 生产 AR/VR、小尺寸、大尺寸等全尺寸任意形状的产品,且由于节省了开模费用,小 批量订单下单片成本更低,可实现母版上不同产品混合排版。


综上,OLED 解决方案具有快速响应、柔性、节能等特有优势,并在显示效果方面优于 LCD、 Mini-LED 等显示方案,其“长板”较为明显,而因其价格高、蓝光寿命短、残影、亮度低 等“短板”问题,发展初期在中大尺寸方面渗透仍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但高世代线投资 落地可快速降低 OLED 大尺寸面板成本,叠层等新技术的引入能够增加发光效率,提升使 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材料体系的不断研发迭代,逐步补上 OLED“短板”,使得“长板” 更加突出,未来有望引领中大尺寸新一轮的渗透。


2.2.2. 下游厂商布局中型尺寸 OLED 产品,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显示均显露渗透迹象


截至 2023 年,得益于上游材料厂商在技术研发和体系迭代方面的持续投入,以及对诸多 如叠层 OLED 和 ViP 等新技术的深入布局,OLED 材料的短板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因此, OLED 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小尺寸设备领域,中型尺寸设备——如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屏等领域也开始显现出 OLED 渗透的迹象,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2.2.1. 平板电脑:头部企业开启平板电脑 OLED 元年


三星方面,其平板电脑产品在近 3 年时间完成了由 LCD 至 OLED 的快速迭代,2020 年三 星仅在其高端旗舰产品 Tab S7+中使用了 AMOLED,而 Tab S7 则仍然采用 LCD 作为屏幕 显示方案;2023 年三星在其 Tab S9/S9+/S9 Ultra 三款平板电脑中均采用了其二代的 Super OLED 解决方案,可见三星于 2023 年发布的旗舰平板电脑全面转向 OLED。


华为作为平板电脑的后来居上者,市占率水平经历了起伏,但自 2016 年起其出货量便一 直稳定在全球前五水平。华为的旗舰平板电脑产品 Mate Pad Pro 在近两年也完成了屏幕素 质的技术迭代:2020 年华为全系列Mate Pad 产品均采用 LCD 作为主要屏幕显示技术,2021 年华为在其 12.6 英寸的 Mate Pad Pro 产品中率先使用了 OLED 作为主要显示技术,至 2023 年,华为发布的 13.2 英寸和 11 英寸的两款 Mate Pad Pro 产品均采用了 OLED 技术,其平 板电脑产品也或将由 LCD 转向 OLED。


苹果作为平板电脑市场中的龙头企业,自 2019 年以来其市占率持续稳定在全球 30%以上份 额,在近年推出的中型尺寸设备中尚未采纳 OLED 技术,其 12.9 英寸的旗舰产品 iPad Pro 依然坚守 Mini-LED 屏幕。然而,三星和 LGD 已经为苹果的产品计划各自布局了 G8.X IT 专用的 OLED 产线,这一策略性投资预示着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 OLED 在苹果产品 线中的进一步应用,或许将为 OLED 在中型尺寸领域的广泛渗透带来新的契机。


2.2.2.2. 笔记本电脑:由“看”到“触”


近年来,OLED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渗透也在逐步启动。我们根据中关村在线的数据, 按照热门和好评度排序,筛选出截至 2023 年 12 月推出的前 15 款热门笔记本电脑产品中, ThinkPad X1 Carbon 2023 款、华硕灵耀 13、华硕灵耀 14、LG gram Style 14 四款笔记本 均搭载或可选配 OLED 作为屏幕材质。相对而言,商务笔记本电脑作为追求轻薄、可触控, 且针对价格不敏感客户的产品,被各厂商选择搭载 OLED 屏幕,而对于更加重视性能的游 戏笔记本而言,OLED 渗透则尚未开始。


2.2.2.3. 车载显示:大尺寸+可触控


汽车领域中控屏的技术发展方向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开始向更加智能、互动性 更强、更加注重娱乐性的方向发展,且中控屏的尺寸也随之增大。2022-2023 年,汽车中 控屏也开始逐步使用 OLED,其中新势力车型、高端品牌的高端车型中则率先完成了更换。 蔚来于 2023 年推出的新款 ET7\ES6\ES8 均采用了 OLED 屏幕材质;而理想 2023 年 8 月推 出的新款理想 L9 则选用了 15.7 英寸的两块 OLED 屏幕作为中控屏和副驾驶娱乐屏;比亚 迪高端旗舰系列仰望U8则选用了12.8 寸OLED中控屏和一块23.6 寸OLED副驾驶娱乐屏。


OLED 在中型尺寸显示设备领域已然正逐步迈向主流地位,然而其应用仍相对集中在高端 市场,相对 LCD 而言过高的成本或成为 OLED 向中低端市场渗透的主要障碍。不过,随着 苹果未来在其推出的 iPad 产品中采用 OLED 技术,以及国内外各大车企和笔记本厂商对 OLED 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结合 OLED 在小尺寸领域的渗透历程,我们有望看到行业领 军企业的积极行动将产生牵引效应,为 OLED 在中型尺寸设备中的普及和市场拓展提供有 力推动。


2.2.3. 小尺寸 OLED 依然存在发展空间,新兴消费电子场景对其持续渗透起到提振作用


2.2.3.1. OLED 在手机市场的渗透逐年加剧,价格带仍有下沉空间


OLED 手机端的渗透是自上而下、由高端向低端渗透的过程。我们根据中关村在线 2023 年 截止 12 月统计的每年新机的发布情况,总结出手机端如下的发展趋势:


1. OLED 技术在手机端的普及率逐步攀升: 综合来看,从 2021 年到 2023 年,OLED 技术在手机市场的平均渗透率呈现出较为明 显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 8%,这种增长速度表明 OLED 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制 造商应用和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2. OLED 技术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的绝对统治力: 在历年发布的 OLED 手机中,价格带在 2000-4599 的 OLED 手机数量占据主导地位, 在 2021 和 2022 年于国内上市的所有手机中占有量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价格在 4600-7599 元的中高端机型。尽管 2023 年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但这可能也反映出手机 厂商们正日益关注低端市场,并致力于将 OLED 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产品线中。而在 相对高端市场方面,自 2021 年起,4600 元及以上的主流手机几乎全部采用了 OLED 技术,凸显了 OLED 在高端市场的压倒性优势。


3. OLED 技术在低端手机市场的渗透加剧: 尽管 LCD 目前在低端手机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此价格带手机中 OLED 的市场份额 并不突出,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纵向对比下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在 1000-1999 元 这个价格区间,OLED 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增长,从 2021 年至 2023 年达到了接 近 7%的提升。至于 1000 元以下的市场,OLED 技术尚未渗透,但随着小尺寸面板价格 的持续下滑以及厂商对低端市场关注度的日渐提高,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 OLED 在这 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2.2.3.2. 新兴消费电子终端崛起,拉动小尺寸 OLED 发展


折叠屏手机这一创新性的移动设备概念,距三星 Galaxy Fold 发布以来已经迎来了第五个发 展年头。尽管相比于传统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仍然可以被视为一个年轻的存在,但其独 特的设计理念已经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 内知名厂商,以及国际巨头三星和 Moto,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折叠屏手机,以期在 这个新兴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根据 IDC Research 的数据,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 125.6 万件,相较 2022 年 Q2 的 46 万件实现了 173%的同比增长。随着折叠屏技术的关键难题— —材料性能和弯折结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其较高的市场增速不仅凸显了折叠屏手机较大 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 OLED 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VR/AR/MR 硬件设备与下游软件的持续创新推动了扩展现实(XR)行业的整体 发展。关于硬件市场,即头显设备领域,2023 年 VR 硬件设备的全球市场收入达到了 2017 年的 16 倍,即便是起步较晚的 AR 硬件设备,自 2020 年至 2023 年也实现了收入层面的 6 倍增长。同时,软件方面的增长量同样令人瞩目,也均实现了倍数级的收入攀升。


然而,尽管 OLED 显示屏在初期被视为 XR 的理想选择,且在 2019 年之前被各大厂商视为 制胜法宝,但扩展现实专用的 LCD 显示屏的性能也在逐渐提升,降低了 OLED 显示屏在扩 展现实领域中的竞争优势。随着 OLED 技术不断迭代增强,苹果于 2024 年推出的 Vision Pro 所采用的硅基 OLED 面板(OLED-on-Si 或 Micro-OLED)展现出了更加出色的性能。即便 是尺寸极小的显示屏,这种材料也能够呈现出高分辨率的画面,使得用于放大和聚焦显示 屏的镜头得以缩小,进而让整个头戴式设备更为轻巧。同时,它还能使传输真实世界视图 视频的摄像头更加贴近用户的眼睛,从而优化穿透式混合现实的体验。在未来发展中,随 着 LCD 面板价格竞争的缓和以及 XR 应用价值的进一步显现,液晶面板在此领域的前景可 能会出现更多的变数,我们认为硅基 OLED 等其它新兴技术或将带来 XR 显示屏领域的重 大变革,有望在未来终结 LCD 当前的主导地位。


2.2.4. 面板厂商启动新一轮高世代线资本开支周期,印证 OLED 从小至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更轻薄、便携性更高的需求,IT 产品将逐步向Hybrid、 柔性平面型过渡,最终朝着柔性折叠、卷曲、大曲率乃至自由形态终极推进,而 OLED 因 其较好的柔性特质成为当下实现这些愿景的相对最优选择,可见 OLED 材料未来在中型尺 寸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基于对切入高世代 OLED 这一“蓝海”市场的战略考量, 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面板厂商已经启动新一轮的资本开支周期。在这一背景下,建设高世 代 OLED 产线不仅成为提升切割经济性的关键举措,更是对巩固行业地位、增强国际竞争 力的不二之选。 然而,国内企业目前已投产的所有 OLED 产线均为中低世代线,尚无一条高世代线。根据 上文所述的中大尺寸显示解决方案发展趋势,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多家面板厂商有望开启新 一轮高世代线投资,与韩国企业三星、LG 共同竞争中大尺寸市场。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在2023 年11 月28日发布了《关于投资建设京东方第8.6 代AMOLED 生产线项目的公告》, 拟投资 630 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建设合计产能为 3.2 万片/月的 8.6 代 AMOLED 产线,建设 周期为 34 个月。该产线主要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 OLED IT 类产品,标志着国内厂商进入高世代线投资竞争行列。


2.2.5. 下游巨头企业牵动效应显著,OLED 终端渗透率或实现 12%年复合增长


1. 小尺寸领域: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扩展现实设备


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尺寸设备领域正面临着日趋同质化、市场饱和以及换机周期延 长的多重挑战,自 2021 年以来,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然而,随着如折 叠屏手机等创新消费电子终端的迅速崛起,MIC 预计自 2024 年开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 出现回升。同时,Omdia 预计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需求也有望实现年均5%的增量。 这意味着至 2027 年,OLED 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平均渗透率将接近 60%,相比 2023 年实现 10%的提升。 此外,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报告,OLED 在智能手表领域的渗透率于 2022 年已大 于 91%,且 OLED 如轻薄、柔性等优良特性为智能手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预测 OLED 在此领域的渗透率将自 2023 年起接近 100%,未来可能实现对 LCD 的 完全替代。 近年来,扩展现实(XR)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然而,OLED 在这一 领域的应用仍相对有限,主要是由于 XR 专用 LCD 的性能不断提升,且相对具有成本优势。 截至 2023 年,OLED 在 XR 领域的渗透率仅为约 3.88%。不过,苹果在 2024 年推出的 Vision Pro 采用新型硅基 OLED 材质,这一举措有望为 XR 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 OLED 在该 领域的应用。基于这一趋势,DSCC 预测硅基 OLED 材质(Si-OLED)在 XR 领域有望于 2027 年达到 48%的渗透率,实现与 LCD 相称的格局。


2. 大尺寸领域:家用电视


2023 年,以电视为主导的大尺寸 OLED 终端设备市场经历了一定波动,出货量相较于 2022 年小幅下滑 2.4%,同时 OLED 电视的销售也呈现出相对的低迷态势,渗透率同比走低。然 而,根据 Omdia 报导,由于三星电子已明确将扩大销售 OLED 大尺寸电视的战略布局, OLED 电视市场有望在 2024 年后迎来新的增长点。据 Omdia 预测,自 2022 年至 2030 年, OLED 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增速将达到 10%,该市场将从 2024 年开始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 至 2027 年或将实现 5.44%的市场渗透率。


3. 中型尺寸领域:移动电脑、桌面显示器、车载显示


基于 Omdia 报告,移动电脑领域(涵盖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对 OLED 面板的需求有望 迎来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自2024 年起,苹果计划在其旗舰机型iPad Pro 机型中采用 OLED 材质屏幕。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苹果的竞争企业也会纷纷效仿,由此带动 OLED 面板需 求的快速增长。除平板电脑外,笔记本电脑市场进一步采用 OLED 屏幕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例如,三星和京东方已针对中型尺寸设备布局了高世代 OLED 产线,以实现 OLED 在中型 尺寸设备中的最佳性能价格比。随着各大面板厂商针对中型尺寸的高世代线资本开支落 地,,据 Omdia 预测,苹果下一代 iPad Pro 对于 OLED 面板的采用或将助力面板需求实现 34%的年复合增长,并在 2027 年达成接近 11%的市场渗透率,展现了 OLED 技术在移动电 脑领域的较大增长潜力。 随着下游市场对 OLED 游戏显示器需求的显著增长,预计这一趋势也将有力推动 OLED 面 板在该领域的出货量。据 Omdia 预测,OLED 显示器面板的出货量将从 2022 年的 16 万件 提升至 2026 年的 277 万件,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我们预测 OLED 在该领域的渗透率也有 望从 2023 年的 0.5%提升至 2027 年的约 2.56%。 同时,韩国显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 OLED 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渗透率仅为 2.8%, 而随着高解析度及大尺寸的屏幕需求增加,这一数字有望在 2027 年发展 17.2%。


综上所述,根据 Omdia 提供的 2027 年面板出货占比预测数据及以上对 OLED 在各领域的 渗透率分析,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面板厂商对于高世代 OLED 产线的战略布局、车载显示面 积用量日益提升、大尺寸 OLED 面板良品率改善和成本下降的趋势,这些因素有望共同推 动 OLED 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基于 Omdia 数据,至 2030 年,OLED 面板 整体需求将以 11%的复合年增量(CAGR)攀升,我们预计到 2027 年,OLED 在消费电子 终端市场的占比亦将由 2023 年的 7.22%增长至 10.96%。


3. OLED 材料企业的投资机会

3.1. OLED 材料种类、市场空间、上下游关系


3.1.1. OLED 有机材料约占面板成本 30%,全球市场规模已超百亿


OLED 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涵盖了材料制造、设备制造以及零件组装等关键领域,为整个产 业链提供了基础支撑;中游环节则聚焦于面板制造、模组组装以及驱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游环节则广泛涉及各类终端应用,如智能手机、电视、显示器等, 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是 OLED 产业链最终的价值体现。




3.2.2. 公司尚有多款材料在研和验证,有望充分受益于产业链下游客户快速扩张


公司依托自身的研发实力和行业经验,致力于为全球知名 OLED 面板生产企业提供高品质 专利产品及技术支持,重点布局红、绿、蓝三色主体材料和发光功能材料,一直保持着 Red Prime、Green Host 材料对头部客户的稳定供货。新产品 Red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 料等在客户端验证进展良好,同时公司与京东方合作开发 Blue Host 材料,加快推进国产 替代。此外,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及相关市场需求动向,推出更高功效,更长寿命,并 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新材料,并积极进行 TADF、超荧光材料的开发以及钙钛矿等其他 新材料和设备的研究探索。 公司下游关键合作伙伴实力雄厚,主要在各尺寸 OLED 显示器件领域深耕,其终端应用广 泛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众多显示解决方案。至 2023 年中期, 公司客户群已经囊括了京东方、天马、和辉、华星光电、信利等知名企业,并不断拓展客 户范围,近期已成功引入硅基 OLED 领域的新客户视涯,且持续向其他潜在客户提交样品 进行测试,形成了多元化客户布局。


OLED 作为目前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典范,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我们预计公司将全面受 益于 OLED 愈发广阔的终端应用前景、产业链下游客户快速扩张、以及面板技术革新所带 来的终端材料迭代和需求量提升等诸多积极因素,有望将进一步推动 OLED 终端材料的国 产替代进程,为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OLED终端材料国产化先锋.pdf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OLED景气已至,“中国UDC”加速崛起.pdf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OLED材料龙头,深度受益OLED渗透率提升.pdf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国内OLED有机材料龙头,国产替代空间广阔.pdf

莱特光电(688150)研究报告:OLED有机材料龙头,国产替代快速成长.pdf

莱特光电(688150)研究报告:OLED有机材料领导者,国产化进行时.pdf

2024年中国OLED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OLED显示面板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国产替代正当时.pdf

折叠屏手机行业研究报告:折叠屏引领手机创新,带动柔性OLED、柔性盖板和铰链产业升级.pdf

OLED行业跟踪报告之二: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共振,OLED行业迎来供需拐点.pdf

OLED材料行业专题报告: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pdf

【天风证券】OLED终端材料国产化先锋.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