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智能汽车浪潮
1. 内因外驱共促智能汽车行业变化
变化1:汽车数字化加速落地,为企业带来高增值 u数字化大势所趋,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了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研发人员 数量达到6969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2.59%,携手华为云推出车联网系统,自研Di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u数字化/数字技术加速汽车迭代,为企业带来高溢价增值。汽车工业中设计、研发和营销环节呈现出更高的增效价值。 数字化设计/研发加速汽车的更新迭代,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防碰系统、智能座舱屏等已逐渐形成购车标配。
变化2:整车价值量提升,智能软硬件替代发动机 u电动车时代,三电、感知系统和芯片是电动车的核心,产品技术快速迭代,整车价值量提升。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比亚 迪销量增速远超传统车大众。 u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超2686万辆,新能源市占率25.6%;单车软件价值将从当前的8,000-16,000元增长至2030年的 16,000-32.000元,其价值占整车硬软件物料清单(BOM)的比例预计将从当前的4-9%增加至2030年的8-12%。
变化3:智慧交通空间不断扩大,道路数字化成为新趋势 u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不包括停车)的千万项目市场规模达到了276.41亿 元,同比增长了21.63%;江苏已累计安装车联网路侧设施超过1700个,覆盖道路里程1400多公里。 u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尚普咨询公布数据,截止2022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企 业是电信系,中标总金额达到了17.23亿元,中标项目数量为52个;排名第二的是移动系,中标金额为16.38亿元,中 标项目数量为98个。
2. 华为智能造车梳理
华为智能汽车:ICT能力外延,聚焦汽车智能化增量,行业增速放缓,华为需开辟全新增长曲线。智能汽车市场是华为所选择的重要赛道,上万亿产值,行业格局也在重塑, 存在大量创新点;截至2022年底,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 u战略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增量部件。主要产品涵盖电动化数字能源业务和智能网联化,包括车载充电系统、端云 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座舱、智驾驶、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毫米波雷达等。
二、华为智能造车的冲击
华为智能造车的冲击
智能驾驶:L2级进入标配量产阶段 u自动驾驶主要构成:硬件上包括:收集各种信息输入的传感器,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对车辆运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计算 平台,以及实现转向、制动、加速的底盘执行器。软件上包括:感知数据处理的感知层,对车辆运动规划、决策的规划层、 对执行器精准控制的控制层。 uL2自动驾驶正成为前装标配:36氪研究院公布数据,自动驾驶分五级,我国量产乘用车正在由 L2 向 L3+过渡,新车搭载 L2 功能正在逐渐成为前装标配,23年预期渗透率为51%。
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是核心—ADS2.0升级 uADS 2.0升级。HUAWEI ADS 1.0已实现基于Transformer的BEV架构,HUAWEI ADS 2.0进一步升级,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 络进一步增强;ADS2.0新增低速紧急制动、异形物紧急制动和紧急车道保持、新增城区车道巡航辅助增强和哨兵模式。 u主流车型已配备。问界智驾版第一款搭载ADS2.0车型,其智能驾驶系统具备L2+级别的能力,准确判断道路上突然出现 的各种异形障碍物,并对它们进行细致清晰的辨识。比如避让人或动物的选择,停车、超车等。
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基础—MDC 610 驱动 ADS 2.0 高效实现 u华为MDC定位为智能驾驶的计算平台。搭载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 Core,兼容AUTOSAR,支持L2+L5平滑演进。 适用于乘用车(如拥堵跟车、高速 巡航、自动代客泊车、RoboTaxi) 、商用车(如港口货运、干线物流)与作业车(如 矿卡、清洁车、无人配 送)等多种应用场景。 u华为MDC计算单元内部包括四大模块。CPU模块、图像处理、A处理、数据交换。其中数据交换模块主要负责其余各个模块 的数据交互,图像处理模块主要用于把摄像头的原始数据处理成YUV格式或者RGB格式。 uMDC210用于中低端车的出量;MDC610用于高端车的出量。MDC810用于robotaxi,或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产业增量:功能带动增量提升,千亿空间释放可期 uL2级具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辅助和自动泊车四大类功能;聚焦到同一层级的不同功能配置上,传 感器、算力都有成倍增长,泊车所需的产业增量为1200-2500元,行泊一体的产业增量为2900-30000元之间。 u自动驾驶需要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传感端产品的保障,同时需要电控 转向和电控制动的配合,2016-2021年,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929.39亿元增长至1835.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4.5%;同期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43.9亿元增长至93.7亿,年复合增长率16.4%,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智能座舱:代际加速演变,智能化渗透快速提升,车载座舱代际演变: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后视镜、语音交互系统等HMI交互产品, 正在经历从机械仪表盘+简单娱乐系统向电器仪表盘+智能系统的演变,当前仍处在辅助座舱阶段。 u人车交互方式日趋丰富: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和语音交互已经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华经情报网提供的数据显示, 2020年10英寸以上的中控屏幕渗透率达30.1%,HUD渗透率达10.6%,语音识别系统渗透率已经高达65.7%。这一趋势在电 动车领域表现更明显,截至2021年10月,新能源汽车中全液晶仪表搭载率已经高达61.4%,语音识别系统更是高达73.8%。
华为智能座舱:以芯片算力为基础,座舱OS为核心承载的软硬件能力 u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结构:先后顺序如下:芯片(麒麟系列)-OS(车载鸿蒙操作系统)-Middleware(中间件)-应用-HMI (人机交互)。 u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含三大平台。 Harmony车机OS软件平台Harmony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通过 “Harmony车机OS软件平台+Harmony车域生态平台+智能硬件平台”为数字座舱提供更多交互、全场景出行体验。
华为智能座舱:麒麟芯片超强算力车机模组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汽车之家、华金证券研究所 u华为智能座舱芯片超强算力。包括710A、980A、 990A以及最新推出的9610A。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麒麟990A,已先后搭载 于问界M5、阿维塔11、北汽魔方、北汽极狐阿尔法S等多款车型,麒麟9610A的算力达到了200kDMIPS,当前主流的车规 级芯片高通8155算力为100kDMIPS。 u智能座舱芯片性能大幅提升。目前市场上已经量产的智能座舱芯片呈高性能化,比如高通的第四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 台8295已分别超过了200 KDMIPS及3TFLOPS。国产厂商芯驰科技发布的智能座舱芯片X9SP,AI处理能力达到8TOPS,上汽、 奇瑞、长安部分车型均已量产上车。
华为智能座舱:车载鸿蒙,华为智能座舱核心 u车载鸿蒙至今已迭代升级到4.0。鸿蒙自2019年发布, HarmonyOS 4,主要的迭代在于多模式交互(尤其是语音和视觉交 互)和无缝体验(在各种设备之间);能够实现超级桌面应用、车机双分屏显示,让手机生态和车机生态融合共享、手机 车机硬件互相调用。 u方舟引擎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底座是HarmonyOS 4升级核心。方舟图形引擎保证高效流转不卡顿,多模式交互流畅;分布 式软总线技术底座,打通多个硬件设备物理空间的限制,将各类设备的硬件能力拆散,让多设备之间融合为一体。
华为智能座舱:华为智选落地应用,鸿蒙智能座舱3.0进入市场,华为MagLinkTM魔吸车载接口+智能互联:支持将平板吸附在座椅后背,27W快充;智能互联:分布式协同,车机与后排 平板智能互联,可通过车机进行内容点播。 u车载超级快充:两个40W无线超级快充,三个66W有线超级快充,一个60W有线快充,有/无线同时充电。 u空间音频+主家私享头枕:采用19单元声学设计8+7.1环绕声场+1000W独立功放结合虚拟声像技术、舱内声场匹配算法, 让音乐具备空间感、流动感和临场感。配有单元主驾私享头枕,与乘客互不干扰。 u后视镜自动调节:基于眼球追踪识别技术和高精度坐姿定位模型,后视镜自动调整到合适位置。 uAR HUD:将时速、导航等行车信息投影在主驾驶前风挡玻璃上,还可根据车主眼睛位置,自适应调节 HUD 高度。
智能座舱产业增量:我国渗透率高于全球,25年市场破千亿,预计我国25年市场规模破千亿:根据ICVTank的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约为739亿元,2025年预计整体 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2.7%,高于全球的复合增速。 u我国渗透率高于全球市场:根据集微咨询的数据显示,智能座舱包括仪表显示系统、中控屏、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流媒 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目前我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 到2025年预计可以超过75%,均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
智能网联:实现人/车/路/云数字化信息交互 u智能网联是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并实现 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数字化信息交互,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 u车路协同中的车指的是智能网联车辆,路则是由路侧感知单元(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行 人及车辆检测、气象传感器)、边缘计算单元(MEC)、路侧通讯单元(RSU)等三大单元模块组成。
车路协同:高阶智能驾驶落地,单车智能到网联智能 大车遮挡协同感知 u高阶辅助驾驶需要与车路融合。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的基础上,通过车联网将“人-车-路-云” 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 起,V2X 会作为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一项感知源,与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数据融合,被集成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u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分三个阶段。阶段一和二维信息交互和协同感知,阶段三实现协同决策与控制。百度 Apollo 已开展 了V2X测试验证和先导示范,实现了动静态盲区/遮挡协同感知以及路边低速车辆感知,达到了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
华为智能车云:面向智能驾驶提供数据/训练/仿真服务 u 自动驾驶云服务提供数据/训练/仿真服务。面向车企、研究所全托管平台,在华为云上提供自动驾驶数据云服务、自动 驾驶标注云服务、自动驾驶训练云服务、自动驾驶仿真云服务、配置管理服务,包含数据资产、数据处理、数据标注、 增量数据集、模型训练、仿真测试等操作都可以在Octopus上完成,支持用户从数据到应用的全流程开发。
三、智能化带来价值增量
1、智能新加产品的数量和价值
激光雷达产业链:关键部件海外占据,我国由代工向高附加值延伸,海外厂商主导关键部件:激光器、接收器等价值量高的关键零部件市场仍由海外厂商主导。根据YOLE数据,2022年,VSCEL激光器 市占率前三的公司均为海外厂商,市占率合计85%。前六中仅有纵慧芯光(Vertilite)为国内厂商,市占率仅为1%。 u我国厂商向高附加值延伸:根据乾照光电统计,我国内地VSCEL厂商主要集中在Fabless供应模式,台湾厂商主要集中在OEM模式。 IDM模式下,仍由海外厂商主导,考虑到IDM模式的优势,未来内地厂家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光探测芯片方面国内厂家也开 始在各自技术路线下开始突围。
激光雷达拆解:发射模块成本占比最高,激光雷达核心模块:激光雷达可以拆分为四大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控制及处理模块、扫描模块(如有)。 u发射模块,成本占比在30-50%:核心部件为激光器,包括EEL边缘发射激光器、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 u接收模块,成本占比在20-30%:核心部件为探测器,包括PIN光电二极管、APD雪崩式光电二极管、SPAD单光子雪崩式光电二极管等。 u控制及处理模块,成本占比在20-30%:主要包括FPGA、DSP、模拟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其中FPGA占主要成本。
4D毫米波:毫米波升级,与激光雷达功能补充,4D毫米波是传统的升级。工作原理与传统类似,但增加虚拟通道数(MIMO)实现俯仰角度(高度)的测量,输出结果呈现 立体点云状,在识别度、灵敏度、分辨率上都有提升,与激光雷达是补充而不是替代关系。目前4D毫米波雷达已搭载于 飞凡R7、深蓝SL03等量产车型,产品有望加速渗透。 u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双赛道需求:“3D+高度”四个维度的信息感知,可更好监测标志牌、高度信息(高速指示牌、地 面井盖);两个场景:1、车载环波雷达,自动驾驶所需包括前向雷达、后脚雷达、4D雷达等;2、智慧交通,道路上获 取多目标车辆的实时状态、速度及行驶轨迹,满足信号控制和流量监测需求。
激光雷达价值和增量:价格下探+渗透加速撑起千亿空间,新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23年6月的上市新车智能化配置水平为50.4%,20-30万价位上市智能新车型占比超九成。 u智能化需求推进加速。城市NOA陆续落地,华为/小鹏/理想开城目标45座/50座/100座. u激光雷达从配角到主角。根据麦肯锡,从L2到L4/L5级,车载传感器的数量将从约8个上升到约24个,其中激光雷达搭载 数量将从0上升至约4颗。
车载模组:传统模组高阶形态,功能/场景/性能均提升 资料来源:未来智库、通信世界、华金证券研究所 u车载模组主要构成:按照网络制式不同分为蜂窝类通信模组(4G、5G等)和非蜂窝类模组(wifi、蓝牙等)。其前装常 用于车载T-Box中,为整车提供远程通讯接口,另外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中控屏等部分产品也配置通信模组。 u车载模组是传统模组高阶形态:与传统终端相比,在移动性、业务、环境及使用场景上均有提升。汽车通信模组厂商推 出的新产品看,主要集中在5G C-V2X模组、智能模组等领域。
5G车载模组价值和增量:搭载率提升,增量市场快车道 资料来源:工信部、上海市通信制造业行业协会、财联社、有驾、华金证券研究所 u5G 车载模组需求有望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带动下快速提升:5G模组能够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毫秒 级通信;广通远驰推出基于MT2735 平台的首个 5G 模组 AN768 已在国内某新能源品牌正式量产交付,成为全球首款 量产的基于 MT2735 5G 平台的车规模组,可快速与 TBOX、ADAS、OBU、RSU、TCAM 等车载 ECU 产品进行适配。 u5G前装搭载率提升,进入增量市场快车道。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测算,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5G上车前装搭载率将 突破10%,据我们测算,随着5G模组单价降低、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元。
汽车算力芯片:主控芯片升级,MCU向SoC转移,车载电脑芯片向SOC转移:电子控制单元ECU, 又称车载电脑。由微控制器(MC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 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在集中式E/E架构下,新增的域控制器被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使得主控芯片算力必须随之提升。在此趋势下,汽车芯片将从MCU向SoC(系统级芯片)开始转移。 u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海外芯片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在2022年,高通座舱SoC芯片市占率最高,占比 为43.4%;瑞萨电子排在第二位,占比为19.7%;英特尔排在第三位,占比为18.16%。前三家占比超过80%的市场份额,智 能座舱SoC芯片市场高度集中。
2、升级智能产品的增加价值量
车载通信:大带宽车载通信成必然趋势,信息多媒体系统网络带宽需求高。车内通信传输为四类:A类为20kbit/s以下的低速通信网络,B类为20 125kbit/s的中速网络,C类为0.125-25Mbit/s之间的高速网络,D类为25-150Mbit/s的信息多媒体系统网络。 uMOST总线利用光脉冲,传输速率快。车内通信四大总线技术:CAN总线、LIN总线、FlexRay总线和MOST总线。 MOST总线利用光脉冲传输数据,应用场景为多媒体音视频传输,一个网络中最多可以有64个结点。
车载通信:车载以太网是车载通信/智能座舱的核心,车载以太网是车载通信/智能座舱的核心:车载总线通信正逐步由“CAN总线为主、其他总线为辅”的分布 式架构,向“以太网为主、CAN及其他总线为辅”的域集中式架构转变。 u车载以太网优势:1、成本:使用一对非屏蔽双绞线进行全双工信息传输,大大减少连接器成本和整体重量; 2、性能:大带宽,传输速率10M-10Gbit/s;3、场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
车载线束:低压线束+高压线束全放量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华金证券研究所 u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将中央控制部件和汽车控制单元、电子电器执行单元、电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汽车的电控系统低 压线束(<60V),座舱等低压环境,汽车电能、电信号传输,受益智能化+车内通信爆发;高压线束(≥60V),底盘区域,新能源高 压电气系统(动力电池)。 u高压线束作为电动汽车上动力输出的主要载体:线束可以分为:车身总成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底盘线束、顶棚线束、门 线束等。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系统是电动化下的全新系统,取代了传统车的发动机线束,主要包括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充电插座等。
车载线束:新能源汽车是第二驱动曲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线束世界、华金证券研究所 u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线束的第二驱动:新能源采用三电系统作为整车的动力来源,车内电压升级至百伏,带来了高压线 束新增量,根据Asserts Strategic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0~2030年电动汽车是汽车线束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 全球汽车线束总需求的58.21%。 u线束行业为外资主导,国内高压线束突破: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线束企业CR3为71%,分别为矢 崎、住友和安波福,市场份额为别为30%、24%、17%。目前外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中航光电、瑞可达 以及永贵电器等)主要集中在高压连接器领域,已得到整车厂认可。
车载线束价值和增量:价值量提升,空间超千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华金证券研究所 u2023年市场空间超千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传统乘用车中低、中、高档车用线束平均价值量分别为2500、3500、 4500元。新能源车用线束平均价值量为5000元。结合2016-2023年汽车产量,可得车载线束历史市场空间。自2020年开 始车载线束市场连续4年保持正增长。2023年市场总额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速12%。 u高压线束比重逐年提升: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增量, 2021年我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市场规模为88.6亿元,较 上年同比增长159.82%;2022年我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市场规模为141.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9.59%。
智慧大灯:AR-HUD有望弯道超车,AR-HUD 产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融合ADAS的AR-HUD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其核心技术在于成像技术、空 间光学和数字显示界面,国内厂商逐渐崭露头角,研发技术持续突破。 u 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搭载HUD约为150.7万台,渗透率逐渐提升;2022年中国汽车HUD市场规模约 40.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亿元,渗透率将超过30%。
智慧大灯:华为智能光显+智能车灯 u智能车载光主要包括光源、成像芯片、空间光学、光学算法等技术应用,系列产品包括AR-HUD、智能光显、智能车灯等; u华为光场屏引领新一代车内显示创新。华为光场屏具备成像距离远、画幅大、分辨率高等优势,车内投影和光场屏技术, 将带动未来车内显示单车价值量提升,已在华为问界M9首发。 u激光大灯逐渐成为车厂标配。激光大灯狭窄的光斑,照射力和穿透性极强,照射距离可达传统的两倍,宝马、奔驰、汉 兰达、凯美瑞、凯迪拉克、比亚迪等众多车型逐步标配激光大灯。
智慧大灯价值和增量:均价下探渗透提升,百亿市场空间,当前ADB大灯已下探到10-20万元的价格区间,装配AFS功能的车型相对集中于中高端车型,DLP仍以40万元以 上的高配新能源车型为主。 u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智能大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81.4亿元,智能大灯市场均价 整体呈下降态势,2022年我国智能大灯市场均价约为2448元/套,其中ADB市场均价约为4130元/套,AFS市场 均价约为1920元/套。
四、建议关注标的
1、炬光科技:激光光学布局,开拓激光雷达及智能座舱市场
公司看点:炬光科技主要从事光子产业链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激光光学元器件领域,并利用自身在上游的技术优势,在泛 半导体制程领域提供中游解决方案,专注大规模、大幅面加工应用场景。激光雷达作为新型传感器拥有巨大市场和应用空间,炬光科技作为高功 率半导体激光产业领先企业,向中游应用领域进行布局,开拓了汽车激光雷达(LiDAR)及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市场。 u业绩增速: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收5.61亿元,同比增长1.69%;归母净利润约0.9亿元,同比减少约29.44%。炬光科技持续开拓未来市 场和客户群体,导致销售、研发费用都有所增加; u投资机会:光纤激光器行业客户价格整体下调幅度较大,市场环境日趋竞争激烈,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中游领域的产品销量有所增长,炬光科 技持续开拓未来市场和客户群体,盈利预计将有所增长。
2、菲菱科思: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汽车电子业务重点布局
公司看点:菲菱科思主营业务为网络设备、汽车电子等通信相关产品,围绕主营业务,菲菱科思在交换机方面逐步提升中高端交换机的研发综合 实力,在网络设备其他产品方面加快如无线产品、智能终端、光通信等产品线的建设,将汽车电子相关业务作为重点布局的新领域和新业务,积 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地。目前,菲菱科思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国内客户,同时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和布局海外市场。 u业绩增速:2023三季度营收14.9亿元,同比减少18.63%,归母净利润1.215亿元,同比减少22.67%;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同比2022年 前三季度小幅度增长,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同比2022年前三季度有明显增长,研发投入增大。 u投资机会:菲菱科思重视费用与成本合理管控,汽车电子领域等新业务贡献业绩持续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业绩向好。
3、美格智能:深耕车载市场,助力产品创新升级
公司看点:美格智能业务围绕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技术开发服务及云平台系统化解决方案。美格智能的主要产品包括无线通信模组 和以模组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美格智能4G智能模组出货量保持行业前列,是业内首家推出5G智能模组的公司。近期,美格智能推出5G RedCap系列FWA解决方案,显著降低5G应用复杂度,快速实现5G网络接入,提升FWA部署的经济效益。 u业绩增速:2023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减少13.34%,归母净利润6866万元,同比减少43.91%。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2022年前 三季度的费用率都有小幅度上升。 u投资机会:物联网行业需求减少,美格智能营收受到影响,在车载领域与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算力模组产品加速落地,市场规模有望 进一步增长。
4、光庭信息:首创“超级软件工场”,智能座舱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看点:光庭信息业务包括汽车电子软件和技术服务及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应用,光庭信息首创“超级软件工场”,运用AI赋能自动驾驶 领域,为车企加快车型量产,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在车内座舱领域,光庭信息推出基于Unreal虚拟引擎设计的全新一代数字化情感座舱。光庭 信息开发多款三维HMI概念座舱原型,与国内外多家OEM伙伴展开相关合作,引领“AI+座舱”模式。 u业绩增速:2023前三季度营收3.914亿元,同比增加20.54%,归母净利润338.2万元,同比增加274.32%;2023前三季度研发、管理费用率与2022年 同期有所下降。业绩预告报告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0万元到2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u投资机会:2023年资产减值等因素对业绩有重大影响,光庭信息积极开拓业务、推行精细管理,2023年单季度毛利率持续增长,盈利水平有所回 升。
5、永鼎股份:光通信增长乏力,汽车线束业务稳步推进
公司看点:永鼎股份最早主营光纤光缆,逐步扩张电力传输业务。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客户,涉及海外工程、汽车产业、超导产业,形成了以通 信科技产业为核心,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永鼎股份当前投入研发高速率芯片,近期,镀膜芯片试制成功,发布了 50GHz DWDM TFF,应 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的薄膜滤波片。永鼎股份基于全产业链战略布局,逐渐形成产业链互补,汽车线束业务发展良好,逐步拓展各类新能源车。 u业绩增速:2023前三季度营收29.5亿元,同比减少5%,归母净利润8700万元,同比增长7%;前三季度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同比2022年前三季 度有所上升。永鼎股份公告2023年全年业绩预减。 u投资机会:永鼎股份2023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光通信板块收入及利润不及预期,超导、芯片板块业务稳步推进,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
6、电连技术:汽车智能化驱动,高频高速连接器迎来机遇
公司看点:电连技术专业从事连接器、连接线,天线以及电磁屏蔽产品研发和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物联、通信设备及基础设施、 移动终端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电连技术经营的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包括射频类和高速类连接器,应用于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厂商、自动驾驶电子系统 客户等,可提供包括ADAS 摄像头、激光雷达、智能中控显示、汽车天线等多种车载高频高速连接解决方案。 u业绩增速:2023前三季度营收22.05亿元,同比减少0.4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减少40.02%%;销售、研发费用率前三季度同比2022年同期 有所增加。 u投资机会:华为回归和行业景气度回升,手机和汽车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汽车连接器产品供应链成本降低,未来盈利能力向好。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智能汽车产业深度报告:算力与智能化融合,技术与价值量共进.pdf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城区NOA快速落地,产业迎来“iPhone4时刻”.pdf
华为汽车产业专题报告:三种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品牌.pdf
华为智能汽车专题:问界、阿维塔销量增长强劲,智车生态持续完善.pdf
从华为看智能汽车:如何看待线控制动的技术演进和格局变化?.pdf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智能汽车软硬件产品齐发力,CES展示汽车酷炫新亮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