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轨交信号小巨人归母净利润+16%,设备更新推动需求提升.pdf

2024-03-25
23页
1MB

1、 公司情况:轨交通讯信号小巨人,2022 营收同比增长 15.5%

上海铁大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是集铁路、城轨、地铁信号系 统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 年 2 月上海市经济和 信息化委员会给铁大科技颁发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经过二十五年快速稳健发展,已成为集信号产品自主设计、研发、制造、销售、 工程、服务于一体和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信号集中监 测系统、信号(通信)设备综合防雷系统、LED 信号机、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 系统、电务管理信息系统。产品应用遍及全国众多铁路局、厂矿铁路和城铁公司。 新型铁路 LED 信号机已打入国际市场,出口量逐年递增。2022 年 8 月获得工信部第 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 成远及其一致行动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1、 产品结构:专注轨交通讯信号,设备监测监控系统贡献 70%毛利


铁大科技一直专注于轨道通信信号行业的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重点产品为信 号集中监测系统、雷电防护系统、LED 信号机系统、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控制系统、 铁路电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所研制、开发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全国各铁路局及地方铁 路、冶金厂矿铁路等领域,部分产品如 LED 铁路信号机同时适用于城轨、地铁等轨 道交通领域,综合防雷产品因其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也适用于民用高端领域。


收入构成方面来看,设备检测类业务为主要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 60%左右,LED信号机电务器材方面业务2023H1占比达到20.25%。2020年-2023H1, 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业务分别创收 8,866.90 万元、12,020.46 万元、13,933.41 万元、 6,772.7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 53.21%、59.57%、59.86%、66.26%;LED 信号机电务 器材业务 2020、2021 年营业收入 3,132.67 万元、4,369.50 万元,2023H1 为 2,070.29 万元,占比 20.25%。 毛利贡献水平来看,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业务始终是第一大毛利贡献业务, 2020-2023H1 处于上升趋势,贡献率分别为 60.12%、67.91%、68.47%、71.29%。LED 信号机电务器材毛利贡献率 2023H1 达到 22.50%。




毛利率方面 2020-2023H1,设备监测系统业务毛利率呈缓降趋势,2021 年 53.11% 顶点下降至 2023H1 的 38.31%;LED 信号机系统业务毛利率在 2023H1 上升至 39.57%。


从客户情况来看,由于产品主要应用于新建及改造的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而 通常铁路新建或改造工程的主要实施主体为国铁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 通号等四家铁路相关的大型集团的下属公司,因此铁大科技的主要客户为四家集团 的所属企业,收入占比较为集中,2022、2021 年占比分别为 27.61%、78.52%。


1.2、 财务:202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5.54%,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营收方面 2020 至 2023Q1-3 铁大科技分别实现营收为 1.67/2.02/2.33/1.56 亿元。 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在 2019 及 2020 年略有下滑,但随着后疫情时期到来,大 环境经济略有复苏,2021 及 2022 分别同比增长 21.11%、15.34%,整体经营情况较 为平稳。根据2023业绩快报,铁大科技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5.22%。 净利润方面 2020 至 2023Q1-3 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61.59 万元、3,013.97 万元、3,336.09 万元、1,590.98 万元,业绩规模稳定增长。2023 快报显示全年实现归 母净利润 3855 万元,同比增长 15.54%。


盈利能力方面,2020 至 2023Q1-3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6.46%、46.59%、42.64%、 39.26%,处于缓降区间,净利率分别为 15.97%、14.94%、14.33%、10.19%。整体盈 利能力稳定。


费用方面 2020 至 2023Q1-3 年历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9.91%、19.64%、17.47%、 19.15%,基本维持稳定。研发费用率维持在较高位置,分别为 11.33%、12.60%、9.71%、 10.32%。




1.3、 募投扩产不同功能设备监测系统产品共计 500 套/年


2023 年 3 月 10 日,铁大科技发行普通股 3000 万股,发行方式为直接定价发行, 发行价格为 3.38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1,014,000,000 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 84,640,155.42 元。 实际募集资金用于“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及扩产项目”、“新 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两大扩产及研发项目,同时补充流动资金、偿还贷款等。


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及扩产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9,667.63 万 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产品技术平台升级和设备监测(监 控)系统产品扩产。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新增铁路信号车站集中监测系统 100 套、区间轨道电路室外监测系统 150 套、站内室外集中监测系统 100 套、道岔缺口 监测系统 150 套的生产能力。项目达产后正常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为 20,000.00 万 元。 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设备监测(监控)系统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及扩产项 目已投入金额为 856.04 万元,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投入 299.26 万元。


2、 轨交装备市场 CAGR 达 11%,推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产业链方面,下游为铁路、城轨等运营维保行业,全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中,上游为轨道交通的设计和零部件制造,中游为轨道交通装 备的组装与制造,下游为运营维保,包括列车运营及运营维保服务,为轨道交通行 业的后市场。


近年来,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 2021 年全年铁路固定资产(含路网建设、移动装备车辆购置等)投资完成 7,489 亿元, 投产新线 4,208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168 公里。截至 2021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 程达到 15 万公里。2012 年至 2021 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投资总额也持续 保持在较高水平。


截至 2021 年底,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包含 9 种制式。其中,地铁 7209.7 公里,占比 78.31%;轻轨 219.7 公里,占比 2.39%;跨座式单轨 144.6 公里,占比 1.57%;市 域快轨 1011 公里,占比 10.98%;有轨电车 503.6 公里,占比 5.47%;磁浮交通 57.9 公里,占比 0.63%;自导向轨道系统 10.2 公里,占比 0.11%,电子导向胶轮系统 34.7 公里,占比 0.38%;导轨式融轮系统 15.4 公里,占比 0.16%。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内地共有 51 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线路 269 条,运营线路总长度 8,708 公里。


发改部 3 月 1 日公布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2023 年统计公报,2023 年全年 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 36.85 亿人,比 2022 年增加 20.75 亿人,增长 128.8%;国 家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 14717.12 亿人公里,比 2022 年增加 8145.36 亿人公里,增长 123.9%。 货物运输方面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9.11亿吨,比2022年增加0.08亿吨, 增长 0.2%。其中,集装箱发送量比 2022 年增长 7.3%。国家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 32638.50 亿吨公里,与 2022 年基本持平。


而在铁路投资方面,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645 亿元,投产新线 3637 公 里,其中高速铁路 2776 公里。路网规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5.9 万公里,其中高铁 4.5 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 165.0 公里/万平方公里,复线率 60.3%,电化率 75.2%。 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 6.4 万公里。国家铁路营业里程 13.3 万公里,复线率 62.5%, 电化率 76.7%。 2021 年轨交装备市场规模为 8410.6 亿元,近 9 年 CAGR 达 11%。轨道交通装 备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所需各类装备的总称,主要涵盖了机车车辆、工程及 养路机械、安全保障、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等各种机电装备。发展“技 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是提升交通运输人流 物流效率的保证,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轨道交通设备是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竞争力最高的 行业之一。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据智研咨询研究统计,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已经从 2012 年的 3016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8,410.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8%。随着我国基础设 施的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3、 交运设备大更新带动需求提升,背靠高校研发实力强

3.1、 交运为设备大更新重点,老旧内燃机车淘汰、电气化提升为主旋律


2024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在设备更新方面,主要为四项内容:


(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 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 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 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 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 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 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 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 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 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外墙保温、门 窗、供热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 造。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下管网、桥 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 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


(三)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 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 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 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 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 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 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 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 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 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 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 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 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此轮设备大更新的重点行业之一,根据国家铁路局 2024 年 2 月 29 日消息,国家铁路局力争 2027 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为深入推进铁 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国家铁路局近期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铁路行 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 2030 年,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和单位运输 工作量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10%,铁路电气化率达到 78%以上,沿海港口 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达到 80%以上,电力机车占比力争达到 70%以上。 围绕这些目标,国家铁路局 2024 年将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发挥铁路运 输骨干作用。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关部署,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快铁路专用线建 设,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完善铁路集疏运系统。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提高 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二是大力推广应用铁路新能源装备。我国铁路碳排放主要来 源于内燃机车,目前还有近万台内燃机车承担运输任务,特别是一些工矿企业还在 使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直流内燃机车,污染重、耗能高、噪音大,淘汰更新势在 必行。国家铁路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内燃机车排放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更新补 贴政策,加快推动新能源机车推广应用,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这也是铁路行业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三是推进铁路建 造、运维全面绿色转型。提升铁路工程绿色建造水平,降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能耗 和排放水平,推动铁路运输组织、调度指挥智慧化,大力发展列车智能调度和编组 技术,提升铁路运维管理、运营检修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根据 2023 年统计公报数据,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 2.24 万台,其中内燃机车 0.78 万台,占 34.7%;电力机车 1.46 万台,占 65.3%。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 7.84 万辆,其中动车组 4427 标准组、35416 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 100.5 万辆。国 家铁路机车拥有量为 2.14 万台,其中内燃机车 0.73 万台,占 34.0%;电力机车 1.41 万台,占 66.0%。因此国内铁路在进一步推进电气化、淘汰老旧内燃机车方面仍具 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3.2、 LED 相较白炽灯信号机抗震动高效率,具有较大升级换代空间


在铁路交通运输系统中,铁路信号机利用一定数量的灯光颜色来传递行车信息, 其关键技术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利用光学器件将光源发出的散射光 转换为平行光输出,以便人眼识别。 信号机光源方面,目前国内外多家设计单位,在国家铁路信号机的标准框架下, 根据各自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条件,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设计出多种信号机光源, 主要包括白炽灯、卤钨灯、蜂窝式 LED 发光盘和大功率点式 LED 灯。


白炽灯是早期的信号光源,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显色性好,但存在灯丝寿 命短(主灯丝寿命约为 1000h,副灯丝寿命约为 200h)、发光效率低、方向性较差、 抗震能力弱等缺点,导致现场维修工作量较大。目前,白炽灯仍在一些非枢纽站和 专用线的调车信号机中使用。卤钨灯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投入市场,为近年来普速 站段大量使用的一种长寿命信号光源。寿命和光通量较白炽灯有了很大的提高,给 现场维修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主副灯丝双断的情况,会影 响列车运营安全。 LED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光束集中和寿命长的优点,19 世纪 90 年代末陆续 应用于铁路信号机。LED 灯光为单色光,因此可以不使用有色的透镜玻璃滤波而获 得需要的单色光。LED 灯珠常用环氧树脂封装,抗震动和冲击能力强,亮度衰减周 期长,寿命可长达 5 万~10 万小时,大幅超过卤钨灯,适合于铁路环境,能有效避免 因列车震动造成的灯丝断丝故障;LED 灯珠上的透镜决定了发光角度,因此其发光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同等条件下,比白炽灯光利用率更高。


早期的LED发光盘大多为蜂窝式,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大功率点式LED 信号灯。




国内铁路信号显示系统主要采用白炽灯作为信号机光源,白炽灯灯泡寿命相较 LED 短,在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灯泡寿命还会相应降低。电务维护人员 利用天窗点更换灯泡,维护成本高。少量应用了 LED 光源的信号机由于没有实现可 靠的故障检测,存在安全隐患。既有信号显示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三类:(1) 白炽灯信号机灯泡灯丝寿命较短、可用性不高,维护工作量大。2018-2020 年全路发 生的因信号显示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数据表明信号显示系统每年故障次数从 300 次 到 500 次不等,每次故障影响时长在 1h 左右,影响行车效率。(2)已经少量应用的 基于 LED 光源的信号机,仅对既有铁路信号显示系统中的双灯丝白炽灯泡进行简单 替换,并且为了匹配既有铁路信号显示系统中灯丝继电器的电气参数,在 LED 信号 灯端使用假负载以满足灯丝继电器的励磁条件,存在安全隐患。(3)目前采用 LED 光源的信号机不能有效检测 LED 短路、断路等故障,对 LED 亮度差异缺少检测, 存在安全隐患。


3.3、 背靠同济大学,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铁大科技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截至 2023H1 拥有专利 17 项, 其中发明专利 6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 76 项,项目和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奖(防雷变压器、 TJWX-G 型信号微机监测网络系统、 XDZ 型多功能信号点灯装置);铁道学会科技 进步一等奖(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三等奖(便携式信号监测装置);教育部科 技进步一等奖(铁路运行环境安全风险智能测控技术及其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TJWX-G 型信号微机监测网络系统),多次获得上海局等铁路局的科技进步奖。 背靠专业高校,构筑技术研发的坚实后盾。铁大科技前身为上海铁道学院信号 设备厂,是服务于铁路电务系统的专业公司。2000 年并入同济大学,成为同济大学 的校办企业。经多年发展,在积极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与同济大学有关院系进 行产、学、研交流合作,较好的运用了同济大学在学术研究尤其是交通运输、信号 通信、电子与信息化控制方面的学术优势,对部分知识成果进行了产业化,实现了 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优质的高校背景,为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行业标准起草者,参与多项重要行业标准的制定,具备先发优势。铁大科技公 司及核心技术人员参与起草 10 项行业标准,2 次参与原铁道部信号集中监测(CSM) 技术攻关、1 次原铁道部电务管理信息系统(CSMIS)技术攻关、1 次国铁集团 LED 光源信号显示设备安全设计技术攻关;多次在中国铁道学会年会上发表技术报告。 由于铁路信号行业具有较高的行政壁垒,一般只有参与联合攻关的企业才有资质生 产相应产品,作为行业标准的起草者,铁大科技享受较同业竞争者较高的先发优势, 能够有效的应对不断升级的行业标准所带来的竞争。 核心技术人员具有行业内较高的技术权威性。多名员工有着十年以上轨道交通 行业研发或生产、工程实施的从业经历。核心技术人员为李永燕、马全松、秦亚明、 张立都四人,曾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3.4、 轨交设备运维保养市场扩大,产品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维修保养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后即 进入运营维修保养的后市场阶段,与建设期不同,运营维修保养期间覆盖轨道交通 线路的全生命周期,通常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铁路领域运营维保由国铁集团负责。其中维保服务业务逐步开始采用外部委托 模式,车辆段或检修站将车辆部分检测检修及维护保养专业工作委外实施,由市场 化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工艺设备日常巡检、周期性保养维修和临时故障维修等服务。 在铁路线路、供电领域的委外维保服务过程中,也开始广泛引入第三方,市场空间 广阔。铁路运营维保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分专业、分板块、分对象的细分 维保服务有望进一步实现市场化运作。随着高铁运营里程数增长,动车组保有数量 逐渐增多,可以推测出相应的铁路运营维护的市场服务对象也逐渐增多。


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而言,目前整条线路的维护保养工作还基于大量人员的现 场作业,以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的工作刚刚起步,仅有个别地铁运营公司进行了相 关领域的尝试。中国高铁运营检修装备系统的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日趋成熟, 各类高铁检修机器人逐步推广应用,开创了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维保的先河。这类设 备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检修维护工作,可大大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提高整条线路运营维保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伴随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里程的持续增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修保养后市场预计步入黄金发展期。城 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与扩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城轨运营维护后市场的兴起。城 轨运营维护后市场空间与运营里程数高度相关。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迈进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当前,新一轮技术创新浪 潮席卷全球,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创新变革,轨道交通装备 也已经开始实施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信息化服务。在发展趋势和政策导 向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迈进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推进智能转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提 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实现轨道交通装备绿色智能化。借助大数据系统和云服务 技术,促进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检测检验、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向数字化和智能 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轨道交通整车及核心部件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 强化产业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 究,建立和完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开展轨道 交通装备制造基础研究和绿色智能装备研制,提升轨道交通加工、检测装备国产化、 自主化水平。 发展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会是产品制造与增值服务相融合的产业形态,即服 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拓展在设计研发、试验验证、系统集成、认 证咨询、运营调控、维修保养、工程承包等产业链前后端的增值服务业务,逐步实 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铁大科技研究报告:轨交信号小巨人归母净利润+16%,设备更新推动需求提升.pdf

聚光科技研究报告:高端分析仪器先行者,仪器设备更新政策助力国产化加速.pdf

策略专题:设备更新引领高端装备升级和自主可控.pdf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行业全景手册.pdf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分析:市场空间有多大?结构如何?.pdf

项目管理棉花加工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国中车研究报告:轨交设备龙头,设备更新方案加速行业更新.pdf

科强股份研究报告:轨交维保助力业绩增长,募投扩产重点发展橡胶密封件.pdf

鑫宏业研究报告: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先企业,加速拓展轨交和核电领域.pdf

中国通号研究报告:轨交控制系统拓荒者,科技引领逐梦未来.pdf

科强股份-873665-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特种橡胶“小巨人”迎轨交和光伏需求增长.pdf

【开源证券】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轨交信号小巨人归母净利润+16%,设备更新推动需求提升.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