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院】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

2024-03-20
54页
1MB

当前,数字技术各领域颠覆创新与协同演进日新月异。全面联网、 广泛覆盖、实时在线的新一代高速网络设施加快形成,传输与感知技 术正向系统化、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边缘智能感知设施低成本广 泛部署,有力支撑与塑造万物互联新世界。深度学习、类脑计算等人 工智能技术加速进步,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逐渐走入日常生活。 内存、闪存等各级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和存取速度持续提升,能够在 多数领域应用,持续促进生产率提高,推动新产品新模式产生,促进 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同期,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生物、能源、材料 和神经等领域交叉融合。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量 子信息等新技术与新探索持续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加 快推动经济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 上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潜在能力,展现出塑造经济社会 新形态的强大驱动力。


然而,数字化的春风并没有吹到每一个角落,在发展中与欠发达 经济体,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完全无移动网络覆盖或仅有 2G 网络 覆盖的环境下,亦或无法负担数字接入的费用,因此很难享受数字红 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不同个体的经济 能力、受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等也都存在较大差异,数字技术在带来 效率提升、推动社会包容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不平衡, 突出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 代,早期关注的重点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访问权限对不同人群带来的 差异化影响,主要指在接触数字技术和使用数字终端上的个体差异— —一些无法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与终端的人不能在快速变革的信息 社会中同步获益,且机会、收入和财富等方面的差距扩大。伴随着数 字技术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治理的融合,数字鸿沟围绕互联网接入 可及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的差异,被划分为接入鸿沟、应用 鸿沟等多个层级。前者着眼于国家公共政策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普及性, 后者则关注由不同区域、不同个体能力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技术演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 来了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变动。人类从几乎完全依靠大自然或 直接利用自然物作为生活资料,到逐渐发挥人的主动性与选择性,构 筑了一个“人工世界”。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进而引发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变革,从而带来了文明变迁。与此同时, 每一次新的技术变革都不是线性向前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隐藏着 巨大风险,在带来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 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以做出适应性调整与适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 新技术的内在潜力,克服技术扩散中产生的偏向性。


包容一词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崇正义、尚 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近现代以来,包容含义不断丰富,从社会领域 向发展领域延伸,衍生出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等概念。这些概念 均强调要通过快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更多人创造就业和其他发 展机会,促进机会的相对平等和社会福祉的扩大,尽可能地保护每个 个体的尊严和行动能力。伴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生活,能否充 分参与数字化发展过程并从中受益,对于每个个体和整个经济社会发 展都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同 时,也更加重视和解决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数字包容逐渐 成为相关政策主张、学术议题和社会行动的核心概念。


【中国通信院】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