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是民生行业,它的整体市场规模取决于一个相对简单的乘式,即餐饮行业整体 的增长由“人口数量”和“人均餐饮支出”两个因子来驱动。其中,“人口数量”这个 因子,主要指外出就餐的主要人群,即20-50岁的劳动人口总数,而“人均餐饮支出” 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通常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 费意愿的增强,另一个因素则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是否外出就餐成为习惯、城镇化 的快节奏等也会驱动人均餐饮支出的提升。
从这几个因子不难看出,美国自1970年至今,人口数量和人均餐饮消费双增长,带动美 国餐饮市场规模(剔除疫情影响)持续增长,2000年后,20-49岁人口数量增长放缓, 餐饮行业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是整体仍然是增长的趋势。而日本餐饮行业由于面临人 口数量(20-49岁人口)和人均餐饮消费双降的局面,在1997年左右进入存量时代;在经 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之后,尽管日本人口数量仍在下降,但2010年后人均餐饮消费提 升,带领餐饮行业走出新的增长周期,疫情前规模重回顶点。
回到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来看,尽管中国20-49岁人口数量在2012年见顶,但是人均餐饮 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将持续增长,且人均餐饮消 费支出绝对值相较美国和日本,仅相当于1/3,仍由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5-10年将由 人均餐饮消费驱动餐饮总量上新一台阶。因此从行业整体规模来看,中国餐饮行业未来5-10年,给餐饮品牌创造的仍然是持续成 长的市场总盘,但由于人口总量下降的影响,行业已经在增量时代的后期,在逐步往存 量时代过渡的阶段了,目前市场格局的加速变化也能很好的证明这一点。现阶段,餐饮 品牌更需进一步了解餐饮品牌崛起的根本因素,洞察未来餐饮消费的结构性机会,抓住 增量时代后期总盘仍在增长的机会,加速发展。
从需求端看,伴随二战后美国经济复苏,之后二十年内美国出生率显著提升,出现“婴 儿潮”,1947-1964年年均净增人口数量达到了281万(1930-1946年年均净增人口数量仅 为115万)。60年代到80年代,这批婴儿潮一代成年后,成为美国餐饮行业的重要消费力 量。这个时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198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773元人民 币,到了1985年已经增长到81697元,这为人们外出就餐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条件。同时随 着汽车普及率提升,1940年美国人均登记机动车数量仅为0.2辆,而1980年则增长到了人 均0.7辆,汽车使用的普及使得人们乘车出行时用餐的需求不断扩张,用餐方便性和快速 性要求逐渐提升。
从供给端看,二战期间,为供应大量食品到军队,美国政府推动解决速冻保存食品问题。二 战后,速冻技术往大众市场转移,直接解决了规模化生产标准食品后的保存问题。60年代前 后,伴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冷冻技术进步为冷冻干燥技术;伴随着真空包装业的进步,食 品的可储存温度大幅提高,大大加速了速冻食品的流通。这些技术的实现削弱了季节周期对 食物保存情况的影响,提高了餐饮业的原材料选择范围,推动了餐饮业尤其是常需使用冷冻 食物的快餐业的发展。此外,特许经营模式的普及促使餐饮企业能够迅速扩张和建立连锁店 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