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机器人行业系列报告一:传感器,全面赋能感知,有望受益于机器人带动持续发展.pdf

2024-03-08
53页
2MB

一、传感器:机器人核心部件,全面赋能感 知能力升级

传感器:下游应用广泛,智能传感器逐步成为发展方向


传感器:是指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装置,主要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几部 分组成。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感受外部环境刺激,转换元件则将敏感元件感受的信息转换成适用于传输或测量的 电信号。 从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传感器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1950年-1969年,主要为结构性传感器;(2)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固体传感器逐渐发展;(3)2000年至今,随着随着与CMOS技术兼容的MEMS技术不断成 熟,集成电路工艺完善,传感器实现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智能传感器开始快速发展。 智能传感器可以完成采集、交换、处理信息,此外,相对于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对于信息的采集精度更高, 同时其成本较低,具备编程自动化能力。


智能传感器:下游应用广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智能传感器按结构可分为三类,模块式 智能传感器:技术要求较低,但精度较 差;集成式智能传感器:响应速度快, 体积较小;混合式智能传感器:结构较 为复杂,性能较强,机器人环节主要应 用混合式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可应用 于汽车电子(如GPS定位仪、行车记录 仪等)、通信电子(如天线、安检设备 等)、工业电子(如自动化生产设备 等)、消费电子(如智能手机、智能穿 戴等)、其他领域(如无人机、医疗器 械等)。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智能 传感器市场规模1057.6亿元,预计到 2026年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可达到 1610.9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 为8.8%。


传感器在机器人中必不可少,人形机器人为传感器带来发展更高要求


在机器人领域,传感器主要为机器人提供三方面的支持: (1)自助导航,通过传感器,机器人可实现机器人对于前进路线的规划,感知目前所处的环境位置; (2)传感器可使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行进路线上障碍物的识别与规避,以确保运行安全; (3)在抓取行动中,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的把控,引导机器人精准抓取以及使用 物体。 总体而言,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综合外部以及内部的感知能力,在外部对于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实现与环 境交互,在内部能够实现机器人对自身状态的感知。


产业端:特斯拉Optimus Gen2感知全面升级,有望引领产业发展


2023年12月13日,马斯克发布Optimus Gen2介绍视频。Optimus Gen2可以轻松准确地抓取、拿起、放下鸡蛋, 中间不会掉下来,左手转右手的整个过程也极为连贯,显示出Optimus Gen2的精准物体操控能力。 此次Optimus Gen2更加强大的一大重点在于感知方面的升级,Optimus Gen2融合最先进的手部传感器,拥有11 个自由度的全新灵巧手甚至具备了触觉感知功能,能够轻松地处理鸡蛋等精致物体,通过搭载触觉传感器的灵 巧手,在拾起物体时能够呈现可视化的压力分布图像,从拾起物品的动作来看,几乎和人类没有差别。此外, Optimus Gen2 在足部亦搭载传感器,帮助其更平稳的行走以及完成其他复杂动作。


二、力/力矩传感器

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力控的关键部件


力传感器可以将力的量值转换为相关电信号的器件,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张力、压力、重量、扭矩、应变和内应 力等机械量。 力控是指利用力传感器作为反馈装置,将力反馈信号与位置控制输入信号相结合,通过相关算法并实现控制。 与传统的位置控制相比,力控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传统的位置控制下,机器人会按照预先设定位置移 动,路径中的障碍物会导致机器人位置追踪误差加大,力控则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机器人的安全性。此 力控更加柔顺,根据外部环境实施调整机器人动作,鲁棒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力控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是 机器人实现更高级的自身控制。 力控属于更加柔顺的控制,可以实现实时不断调整力的大小,从而适应更多场景,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所 在。


力传感器分类:六维力传感器最适用于机器人


按照测量维度:可将力传感器分为一维、三 维及六维力传感器,一维力传感器适用于被 测量的力的方向完全与OZ轴重合的场景,例 如称重传感器等;三维力传感器适用于力的 作用点始终与标定参考点O重合,力在三维 空间内随机变化;六维力传感器适用于空间 内力随机变化,同时力的作用点不与标定参 考点O重合且随机变化,整体来看六维力传 感器技术上更难,但性能最好,是最适合用 于机器人上的力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分类:应变片式为主流


根据传感元件不同,可将六维力传感器分为应变片式、光学式以及压电/电容式。其中,应变片式综合指标占 优。电容传感器成本相对较低,但其他性能方面落后于压电式。 目前应变片式技术最为成熟,精度性能均较高,是现在主流企业的选择,应变片式的工艺主要有硅应变片以及 金属应变片,金属应变片成本较低,但硅应变片近年来技术不断成熟,整体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下游应用丰富,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8360套,同比增长57.97%,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4840 套,同比增长62.58%,到2027年中国市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有望突破84000套,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有望 突破42000套; 2022年我国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场规模1.56亿元,同比增长54.35%,2027年中国六维力/力矩 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15亿元。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格局:技术壁垒较高,欧美日先行,国产替代持续发力


结构耦合设计:六维力传感器需要尽可能减少不同维度间的耦合,只靠结构解耦的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过于 复杂,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精度较难控制,难以推广使用。 六维联合加载标定研发:六维力传感器需要综合考虑六个维度进行标定,六维联合加载标定才可以实现 0.5%FS准度。六维联合加载设备目前一般由六维力传感器厂商进行自研,对厂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国内 厂商仍需发力打破技术壁垒。 动态性能算法优化:快速时变信号是传感器需要测量的关键力信息,动态性能低的传感器难以实现对该类 力信息的有效测量,动态算法仍需优化。 耦合误差无法完全避免:受限于工艺、结构等因素,六维力传感器各维度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耦合误差, 需要解耦算法进行解耦以消除不同维度之间的互相干扰,目前解耦算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方法,需要根据 情况和具体的传感器进行优化。


三、MEMS传感器

MEMS传感器与MEMS执行器


MEMS传感器: MEMS的全称是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利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和材料,将传感器、 执行器、机械机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等集成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MEMS传感器可以将输入的信号转 换成可检测的输出信号,与传统传感器相比,MEMS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相对较低适合批量化生产。 MEMS传感器由MEMS芯片和ASIC芯片组成,MEMS芯片负责将外界的物理、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ASIC芯 片又被称为应用型专业集成电路,适用于特定需求。


MEMS执行器: MEMS执行器通常只完成单一动作,结构较为简单,但对于材料制备,以及加工工艺的一致性要求较高,如 MEMS 射频滤波器等,MEMS 执行器无需或只需要简单的驱动电路,系统相对简单。


MEMS传感器发展历程


从全球范围来看, MEMS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安全气囊、制动压力、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等汽车行 业应用需求增长推动了MEMS行业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取得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微光学器件的需求推动了MEMS行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MEMS惯性传感器与MEMS执行器取得共同发展。 2010 年至今,产品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推动了MEMS行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如高性能的MEMS陀螺仪在 工业仪器、航空、机器人等多方面得到应用 。 我国MEMS传感器起源于1982年,2020年以来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MEMS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未来 将向低能耗、高性能的方向继续发展。


IMU:人形机器人姿态控制核心


除应用于机器人领域,IMU还可以运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VR/AR领域; 自动驾驶:通过IMU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精确感知车辆所在的绝对位置,IMU具备输出信息不间断,不 受外界干扰的独特优势,可以高频次输出车辆运动参数,提供连续的车辆位置、姿态信息。 无人机:通过利用惯性器件及捷联惯性导航技术,可以为无人机提供精确的速度、位置和姿态等信息,从而 实现其精确的导航定位和姿态控制。 VR/AR:IMU刷新率和显示刷新率不断提升,可以使得VR设备实时配合身体而运动,减少使用VR设备时的 晕眩感。


四、柔性触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机器人的重要感知方式


机器人的触觉传感系统通过接触来测量物体的物理特征,从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通过触觉感知,机器 人可以感知抓取力度的大小,更精准的抓取物体,此外还可以引入深度学习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触觉信息进 一步区分物品的材质和种类。


触觉传感器:从刚性到柔性


触觉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四个方向: (1)通过模拟皮肤中的神经传导,实现假肢对触觉的模拟,创造出电子皮肤。 (2)力传感器赋予工业机器人手腕的触觉,时刻感受施加的力。 (3)应用于仿生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危险操作,获取相应感知数据。 (4)柔性触觉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触觉传感器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开始探索多模式和新型触觉传感器,以提升感知性能并降低生产难度。多模式触觉传感器 融合多种传感技术,集成电气接口并优化制造流程,以实现多阵列单芯片。同时,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也为触觉 传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柔性触觉传感器:赋予机器人更丰富的触觉能力


柔性触觉传感器是指,利用柔性材料物理特征,将外部力信息转化为电信息,从而实现触觉感知的传感器。 柔性触觉传感器大多会采用矩阵形式组成阵列式触觉传感器,主要有三大特点:1)类似人体皮肤具备柔韧性; 2)保证精准度的同时可以实现任意弯折、有弹性;3)可以覆盖于非规则、非平面的机器人表面,可扩展性强。 柔性传感器可分为压阻式(电阻)、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磁敏式、光纤式和超声式等。其中,电阻式、 电容式、压电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类型。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机器人传感器行业研究:全面赋能感知,有望受益于机器人带动持续发展.pdf

手术机器人市场研究.pdf

丝杠行业分析:精密传动部件机器人中必不可少,国产替代蓄势待发.pdf

人形机器人金属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钕铁硼、镁合金显著受益.pdf

中国临床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报告.pdf

凌云股份研究报告: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有望切入机器人领域.pdf

中国尿素品质传感器行业市场调研报告.pdf

智能传感器型谱体系与发展战略白皮书.pdf

六维力及力矩传感器行业报告:类人力控核心组件,产业推进降本提质.pdf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行业研究:人形机器人核心的感知部件.pdf

机器人灵巧手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中必不可少,有望带动空心杯电机及传感器市场持续增长.pdf

【长城证券】机器人行业系列报告一:传感器,全面赋能感知,有望受益于机器人带动持续发展.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