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电到氢:绿氢项目如何落地?
全国绿氢项目部署如火如荼,规划投资总额超4500亿元
国内绿氢项目投资规划火热,2023年进展中项目涉及绿氢产能规划超过200万吨,预计投资额超过4500亿元。 规划产能:我们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国内已有104个绿氢项目更新动态(含规划/签约、在建、招投标、投运,同一项目 不重复统计),涉及绿氢产能218万吨;其中4万吨产能已投产,处于规划/签约阶段的绿氢产能接近170万吨。 投资金额:从规划投资额来看,全年更新动态的绿氢项目涉及投资额达4562亿元。 绿氢化工是下游应用的主要场景。我们统计,2023年更新动态的项目中,近80%的规划绿氢产能将用于化工生产。其中,合成氨、合 成甲醇、合成航空燃料是前三大应用场景,规划绿氢产量分别为105/37/17万吨。
“现实”与“理想”之间仍有距离
绿氢前景广阔,但大型项目在投运初期显现出一些难题。对于绿氢项目而言,现实与平稳满产的“理想状态” 仍有一定差距。 库车项目投运初期,运行效率不及预期。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于2023年6月30日投运,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绿氢项 目,预计满产后年产能2万吨。项目投运的最初半年,绿氢产量1997吨,仅为前期计划产能1万吨/年的39.9%. 绿电制氢设备和项目运行模式均需探索优化。结合BNEF和中石化相关分析,电解槽运行负荷波动范围不足是一个难题;电解槽 设备本身,以及对应的系统运行模式,均需要持续优化。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项目尚属新生事物,在实现平稳高效运行和绿氢平价之前,或许仍将经历一些曲折的探索。保持信心的同 时,我们也应当了解细节,保持耐心。
绿氢项目实际运行的难点何在?
用于化工的绿氢项目,实际运行中存在两大挑战。现阶段国内规划的大规模(如万吨级)绿氢项目,下游产能主要用于化工合成,包 括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绿氢生产上游衔接可再生能源供电环节,通常为配套绿氢项目建设的风光发电设施;下游衔接化工生产,可 对接已有的化工生产设施。我们认为,绿氢化工要实现平稳、高效运行,需面临两大挑战:1. 上游电能供应环节: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与电解槽运行功率范围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2.下游物料供应环节:电解制氢的波动性,与化工合成连续平稳供应物料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绿氢成本的“不可能三角”
我们认为,绿氢降本存在“低用电成本、低初始投资、长时运行”的“不可能三角”。 降低绿氢成本的途径可归纳为三类:降低用电成本、控制初始投资、提高运行时长和效率。考虑到前面分析的现实限制因素,我们认为三者不可兼得,存在“低用电成本、低初始投资、长时运行”的“不可能三角”。 实际项目投资决策中,网电比例、配储规模、运行节奏等具体安排,均需要根据项目情况进行权衡。
考虑实际约束:绿氢项目的三种类型
根据系统对电网依赖程度的不同,绿氢项目可分为三类:电网调峰型、电网友好型、工艺离网型。清华大学林今副教授团队在其研究 中展望了绿氢项目落地的主要形式,将其划分为三类:电网调峰型、电网友好型、工艺离网型。早期项目多属于电网调峰型,此类项 目会对电网造成压力,且减碳效果不足,长期发展空间有限;电网友好型项目对电网的依赖性较小,且绿色属性更优,或将成为未来 绿氢项目采用的主要形式;工艺离网型则适用于电网基础薄弱的地区,以及远期电网调峰压力更大时的情况。
绿氢成本:考虑储能/储氢的“电网友好型”绿氢成本在16.0-16.3元/kg
三类项目选取的关键假设及测算结果如下。假设说明和完整计算过程见附录页。 1.电网友好型项目对应的绿氢成本在16.0-16.3元/kg,经济性优于电网调峰或工艺离网型。使用网电连续 运行时,无法避免使用峰段电,导致平均用电成本较高;纯离网时平均用电成本低,但运行时数少,带 来的储氢成本、平均折旧成本和运维成本都更高。 2.电网友好型项目中,“仅储氢”项目的经济性略优于“储氢+储能”。“仅储氢”项目的绿氢成本为 16.05元/kg左右,较“储氢+储能”的情况低约0.2元/kg。这是因为考虑储能充放损耗和折旧成本(1充1放) 时,使用储能平滑绿电波动的成本高于直接使用网电。电化学储能可以部分增加绿电利用时数,从而减 少网电的使用,但1充1放下增加绿电使用的比例不大。未来绿氢项目可能需要考虑价格更低廉的长时储 能方式,与储氢(氢储能)相配合。
二、从氢到X:终端产品前景几何?
国内绿氢规划产能将主要用于绿氨、绿醇和绿色航煤生产
国内绿氢规划产能将主要用于绿氨、绿醇和绿色航煤生产。我们统计,2023年更新 动态的绿氢项目中,近80%的绿氢产能将用于化工生产。其中,合成氨、合成甲醇、 合成航空燃料是前三大应用场景,规划绿氢产量分别为105/37/17万吨。 由于统计口径影响,绿醇生产对应的绿氢需求量高于下图统计值。除风光制绿氢一 体化项目外,国内有若干绿色甲醇项目并未明确新建风光制绿氢产能,因此未纳入 下图项目统计。根据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国内绿色甲醇新 建拟建项目规划绿醇产能共计621万吨/年,则折算绿氢需求总量可达78万吨。
绿氨|供给端:生产工艺和成本探讨
绿氨生产方法与灰氨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氢源的使用。合成氨的主流生产工艺为哈伯-博世法,即通过哈伯合成氨反应器,将氮气与氢 气合成氨的方法。绿氨和灰氨合成工艺的区别主要在于:1.绿氨使用绿色氢源;2.空分、合成氨等环节使用电能代替化石燃料供能。 灰氨成本与价格主要由煤价决定,波动较大。根据相关文献*,煤制氨的单位煤耗量约1.5t/t,其它固定成本约700元/t,则煤制氨成本 可大致表示为1.5×煤价(元/t)+700(元/t)。2023年初以来,国内煤价波动较大,合成氨价格在2400-4300元/t范围上下浮动。绿氨、灰氨成本比较:可以使用绿氢、灰氢价差估计。原料成本占合成氨成本的大头,根据香橙会数据,绿氨成本结构中,原料成本 约占80%,折旧、合成成本约20%。合成氨反应没有含氢副产物,因此生产每吨氨需耗用176.5kg氢气(1000*3/17,相对分子质量 比)。若暂不考虑用能等成本差异,绿氨和灰氨的吨价差可以用“制氢单价差(元/kg)*176.5”大致估算。根据车百智库报告,煤价 200~1000 元/ 吨时,煤制氢成本约6.8~12.1 元/kg;本报告测算绿氢成本取16.3元/kg,则计算绿氨理论成本比灰氨高725-1673元/吨。
绿醇|供给端:国际绿色甲醇标准严格
国际已有绿氢制甲醇相关标准,对碳排放量、原料来源等提出了要求。根据能景氢研,2023年,欧盟与国际绿氢组织分别首次推出了 绿氢制甲醇相关标准,详见左下表。其中,欧盟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中国若向欧盟出口低碳甲醇燃料,一般需满足其规定。欧盟 《可再生能源指令》(RED)对绿氢制甲醇燃料的规定如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须低于28.2g CO2 /MJ;以甲醇约19.9 MJ/kg的低位热值换算,每千克甲醇碳排放需低于0.56 kg。 原料方面,绿氢所用绿电比例需符合要求;碳源允许使用生物质或化石燃料尾气,但碳排放标准可能会限制碳源的选择。 国际标准下可选技术路线有限,绿醇或需要新建产能。欧盟标准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碳捕集的减排量,“燃煤电厂捕获CO2+绿氢制甲 醇” 会产生正的碳排放,难以满足欧盟绿醇标准(如右下表);“煤化工耦合绿氢”排放强度很可能较之更高,难以满足出口要 求,仅可用于国内工业减碳等。要满足出口标准,生产方需要使用生物质/直接空气捕获提供碳源的技术路线,可能难以直接使用已有 生产设备,需要新建产能。考虑到甲醇产能建设通常需要两年左右,且技术探索阶段建设用时可能更长,绿色甲醇燃料在未来几年或 将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绿醇|需求端:传统场景需求基本稳定,国内存在产能缺口
我国甲醇主要用于制烯烃等化工场景。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种产品。2023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9862万吨, 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12.5%。甲醇制烯烃(MTO)是我国甲醇最主要的需求领域,2022年用量占比达53.4%。香橙会研究院认为,甲 醇制烯烃是近五年推动甲醇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2021年MTO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 %,但未来几年增速将有所放缓。
国内甲醇存在产能缺口,绿色甲醇有望替代进口、弥补产能缺口。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国,但甲醇仍存在供应缺口。2023年, 我国甲醇进/出口量分别为1455万吨/15万吨,净进口量占当年表观消费量的15%,主要进口自中东地区。传统煤制甲醇碳排放量高, 产能扩张受限,国内绿氢制绿醇项目积极部署,或将部分弥补产能缺口。按照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路线,每吨绿色甲醇耗用187.5kg氢气 估算,2023年我国甲醇净进口量(1440万吨)对应的氢气用量为270万吨;国内产量(8425万吨)对应的氢气用量为1580万吨,绿氢 制绿醇潜在替代空间庞大。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绿氢化工行业专题报告: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中国绿氢行业市场调研报告.pdf
绿氢(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醇绿氨崛起,投资机会涌现.pdf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制氢端及绿氢平价之路.pdf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绿氢降本路线清晰,电解槽市场空间广阔.pdf
实现绿氢经济
三友化工研究报告:纯碱粘胶产业龙头,“三链一群”打开成长空间.pdf
氟化工行业专题报告:含氟聚合物高端化转型,氟化液迎国产替代机遇.pdf
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HFCs开启配额时代,氟化工步入长景气周期.pdf
新材料行业专题研究:OpenAI推出视频生成模型“Sora”,催生化工新材料需求.pdf
煤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向上游去,暨新疆煤化工发展前景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