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支架龙头企业,越过盈利低点快速成长.
1.国内支架领跑者,主营业务量利趋势向好
深耕光伏支架十余年,主营产品覆盖光伏跟踪支架系统、固定支架系统和BIPV系统。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最初主要从事无尘室吊顶工程及施工业务;2012年左右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启动并进入爆发期,公司开始进军太阳能光伏支架行业,主要产品为固定支架;2014年公司推出首款跟踪支架产品,积极进行跟踪支架产品的研发:2015年起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视模快速增长,同时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在稳步提升固定支架业务竞争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跟踪支架;2020年,公司在科创版上市;2021年,公司自建风洞实验室,成为全球首家拥有风洞实验室的光伏企业:截至2023年6月底,中信博累计安装量超55GW,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安装了超1500个项目。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固定支架和光伏跟踪支架,并基于光伏支架系统解决的技术能力,延伸开发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实际控制人为藤浩、杨雪艳夫妇。截至2023Q3,蔡浩、杨雪艳夫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40.81%的股份。公司其他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融博投资、万博投资两个特股平台不同程度地持有公司股份,截止2023Q3,融博投资、万博投资分别持有公司6.21%和2.46%的股份。较为集中的股权结构和核心人员股权激励,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司决策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使得公司整体治理结构较为稳定、合理。
2.支架产品全覆盖,BPIV项目经验丰富
支架产品线丰富,拓展柔性支架、铝镁锌支架等新种类。公司在固定支架产品方面有多年积累,凭借较强技术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业务迅速壮大,形成了包括季节可调固定支架、无线同步可调支架、双立柱固定支架、单立柱固定支架等产品在内的固定支架产品线,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需求。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支架厂商,公司紧随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设计并推出技术门槛和发电效率更高的跟踪支架产品。跟踪支架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分为平单轴跟踪支架、斜单轴跟踪支架等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天际、天际1、天智川、天双跟踪系统。此外,积极拓宽在产品性能、应用场景、结构优化、轻量化等方面更有优势的锌铝镁支架;并积极推进柔性支架前期调研和业务布局,重点面向我国中部、东部地区市场进行柔性支架产品的市场开拓及应用推广,满足山地、丘陵等特殊地形需求,抓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领域光伏支架市场需求释放的发展契机。
23H1跟踪支架业务收入贡献超越固定支架,产品结构优化。公司过去支架业务以固定支架为主,2017年固定支架业务收入占比为59.7%,跟踪支架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9.8%。在光伏行业景气度提升、光伏发电降本要求进一步提高背景下,跟踪支架的市场关注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公司紧跟行业趋势,不断开发优质跟踪支架产品,提升跟踪支架业务占比,2023H1,公司固定支架业务收入占比49.61%,跟踪支架业务收入占比50.33%,跟踪支架已经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2年,公司跟踪支架产品毛利率13.77%,固定支架产品毛利率11.39%,未来公司持续提升跟踪支架业务占比,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率先布局海外市场,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2013年,中信博便首次涉足海外市场,先后开拓了日本、英国、印度、东南亚、非洲、中东、澳洲、拉美、南欧等市场,并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印度、智利、巴西等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在欧洲、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布局了销售与服务中心,产品下游市场覆盖了亚洲、美洲、欧洲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目前,公司已形成“多点开花、重点发展”的全球化布局。截至2023年6月,中信博支架产品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安装了约1500公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一系列标杆项目案例。
BIPV业务领跑者,具备丰富项目经验。2017年至今,公司持续研发投入BIPV领域,先后推出先后推出智顶、双顶、睿顶、捷顶、智棚系列光伏屋顶及光伏车棚等BIPV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全场景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截至2022年,公司已在全国17个省市成功地交付了50余个BIPV项目。
3.需求回暖,公司财务状况稳中向好
业绩触底反弹,经营情况向好。2018、2019年,业绩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公司规模效应、经营效率逐渐提升,且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下降。此外,受到“531新政”影响,2018、2019年整个光伏行业增速放缓,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大幅提升跟踪支架销售占比,提升盈利能力。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5亿元,同比-22.8%,公司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94.7%,主要系供应链失衡导致的地面电站市场规模缩减使得收入下滑,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溢价能力下降使得毛利率下滑,以及期间费用增长幅度较大,三方原因导致归母净利润下滑明显。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3亿元,同比+53.3%,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195.6%。2023Q1-3,公司继续延续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收入33.93亿元,同比+50.2%,实现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毛利率逐步回升,净利率整体保持一致趋势。2019年毛利率同比提升3.6pct,主要系锌锭价格下滑且外销占比进一步提升。而后2020年-2021年毛利率大幅滑落,特别是在2021年同比下滑9.1pct,主要系光绪装机需求下滑使得支架行业竞争加剧、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际海运费大幅上涨等多因素共同导致。2022年下游装机逐步回暖、原材料及运费下滑,毛利率开始回升。随着跟踪支架议价能力提升、一体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推动2023Q1-3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6.5%。净利率趋势和毛利率基本一致,除在2020年毛利率下滑时净利率反而提升,主要系销售费用准则变化和非经常损益端的影响。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2018-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2018、2019年销售费率逐渐提高,主要由于公司新签定的海外业务销售合同由FOB、CIF模式转变为DDP、DAP模式,因而需要承担境外运费;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的8.2%下降至2.7%,主要因为会计准则变化,2020年运输费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归集列报。2021年至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大幅增长,主要因为上半年受海外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且公司大力推动跟踪支架、BIPV方面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储备相关管理人员导致管理费用大幅上涨。2023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财务、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0.03%、3.3%、3.1%,较同期变化不大。其中,财务费用率变化主要系汇兑损益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