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中国共享经济行业投融资区域1、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历程1993年,互联网开始被商业化应用。
最早的共享平台主要是文件和音乐等内容平台。2000年后,我国出现了一批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和一些众包平台,如K68、威客中国等。这一时期,共享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享经济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地图、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最强推动力和重要支撑。2012年,国内现象级企业的代表滴滴成立;2013年至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进入黄金期,消费者对于共享经济理念已经逐步接受,资本市场对其也极为青睐,因此,与共享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都迅速发展起来。
相较于传统商业模式而言,共享经济新就业形态优势明显,具有更高包容性及灵活性。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还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庞大的灵活就业机会。此外,共享经济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
能够依托互联网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助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经济监管走向常态化、监管化。同时,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共享经济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交通出行领域,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模式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在生活服务领域,共享经济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例如,共享厨房、共享住宿、共享办公空间等模式逐渐兴起,这些模式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也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运营方式。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38320亿元,同比增长2.14%。根据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增速及市场前景,前瞻初步估计2023年市场规模或超4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