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长久物流深度报告:整车物流主业凸显韧性,布局新能源开花结果.pdf

2024-02-20
25页
1MB

1 第三方汽车物流龙头企业,开拓新能源业务


1.1 公司成立接近 20 年,为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第 三方汽车物流企业


长久物流成立于 2003 年 9 月 10 日,并于 2016 年 8 月在上交 所挂牌上市,是第一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 作为一家为汽车行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企业,公 司致力于通过服务体系标准化、信息化的提升,服务网络完善度、 覆盖度的拓展以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创新,不断提升综合物流 服务质量。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 2022 年中国物流企 业 50 强排名,公司维持国内独立于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第三方汽车 物流企业龙头地位。


公司总部设立在中国北京,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 等重点省市设立了 18 家省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在国际业务方面,公司已完成长久国 际、德国长久、波兰长久、香港长久、俄罗斯长久五大国际业务 主体,以及设立了中世国际、哈欧国际、久格航运、久洋船务、 ADAMPOL S.A.等重要联营及合营企业。公司的业务范围覆盖了中 国、欧洲、俄罗斯(含远东)、中东、东南亚、中亚、美洲、非洲。


1.2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控人合计持有公司 68.98%的 股权


公司控股股东为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久集团), 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持有公司 68.30%的股权。实际控制人为薄 世久、李桂屏夫妇,两人合计持有长久集团 100%的股权,且薄世 久先生持有新长汇 63.21%的股权,而新长汇持有公司 1.07%的股 权。此外,薄世久之子薄薪澎为上海牧鑫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牧鑫鼎泰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唯一份额持有人。因此薄世 久、李桂屏、薄薪澎合计间接持有公司 72.96%的股权,股权结构 较为集中。


1.3 三大事业部分工明确布局清晰,以整车运输为业务基 石并开拓新能源业务


2022 年公司业务划分发生口径调整,调整前公司产品主要分 为乘用车运输、商用车运输、零部件运输、整车仓储等,而经过 调整后公司业务分类较为聚焦,主要分为三大业务:整车业务、 国际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同时,公司新设“新能源事业部”,将原 来的“国际业务事业部”更名为“国际事业部”,将以上两个之外 的其他事业部整合进入“整车事业部”。


细分来看:①整车业务包括整车运输及配套服务,其中整车 运输服务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整车配套服务则是指整车仓 储、零部件物流等业务。②国际业务则是主要依托于中欧班列及 国际海运运力,为客户提供国际货物的整箱运输和拼箱运输、集 货、分拨等业务,所承运货物主要包括整车、零部件、化学品等。 ③新能源业务主要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并依托于控股 股东长久集团丰富的汽车产业布局资源,为主机厂、动力电池厂 商等产业链客户提供物流、仓储等传统服务,并围绕汽车后市场 提供体验、交付、充换电、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及逆向物流等服务; 同时,布局电力储能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提 供锂电池储能核心 BMS 设备、电池系统及充放电设备等,业务范 围覆盖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 经营业绩方面,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录得营收 28.58 亿 元,同比增长 1.00%;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累计录得 0.90 亿元, 同比增幅高达 2866.78%;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录得 0.72亿元,同 比增长 634.43%。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累计录得毛利 3.19 亿元,毛利率为 11.2%,较 2022 年底相比提升了 2.0pct。公司的毛利率在 2015 年 达到了 16.1%的高点后呈现了下滑趋势至 2021 年的 6.9%。我们 认为,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两个方面,一是 2017-2019 年期间公 司国际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二是受到了 2019 年公路治超政策的 影响,而后 2020-2021 年受疫情影响运输效率有所下滑。从整体 趋势来看,公司毛利率在 2021 年触底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费用端,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费合计录得 2.78 亿元,占 总收入的 9.7%,其占比较 2022 年底增长 0.8pct。其中,管理费用 为主要支出,2023年前三季度录得1.63亿元,占总收入的5.7%, 占比较 2022 年底增长 0.5pct;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和财务费 用占总收入的比例较 2022 年底相比分别增长 0.2pct 和 0.1pct。


2 公司整车业务稳扎稳打,运力扩张打开国际业 务增长空间


2.1 依托于汽车行业,汽车物流运输需求有望同步提升


汽车物流行业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中汽协数 据,2005-2023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量从570.8万辆上升至3016.1 万辆,CAGR 达 9.7%,除 2018-2021 年外,期间产量均保持了向 上增长趋势。此外,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 OICA 数据,截至 2022 年底,我国汽车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从 2000 年的 3.5%提 升至 31.8%,连续 14 年蝉联世界第一。同时,根据中汽协数据, 2005-2023 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从 575.8 万辆上升至 3009.4 万 辆,CAGR 达 9.6%。和汽车产量一致,除 2018-2021 年外, 2005-2023 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均保持了同比增长趋势。


2023 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持续保持着向上恢复的态势,截至 2023 年底,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完成 3016.1 万辆和 3009.4 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11.6%和 12.0%。我们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 持续回暖逐步向汽车市场传导,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 现将有效的拉动了汽车市场的增长,汽车行业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而汽车物流运输需求也将同比提升。 此外,截至 2023 年年底,国内汽车保有达 3.36 亿辆,且千人 汽车保有量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而目前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 量总体在600-800辆的水平。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未来居民收入的 不断提高及城市化逐步推进,长期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 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汽车销售市场的上升空间也将为汽 车物流业务的长期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新车销售市场长 期增速趋缓是必然的趋势,然而不断上升的汽车保有量则将推动 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也是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 来大量的二手车物流需求。


从经营模式上来看, 我国的汽车物流行业主要以大型汽车生 产厂商控股或参股的物流企业为主,其承担着保障所属汽车生产 厂商物流任务的责任,物流订单较为稳定。随着物流行业的创新 发展及国家公路治超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汽车物流行业逐渐转 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因此,鉴于汽车行业的 不断发展以及日益成熟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管理模式,将物流外 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成为了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汽车供应链服务的主流,80%以上的汽车制造商均将汽车物流外包。和汽 车厂旗下的物流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高效的物流资源 整合能力:①在客户资源整合方面,由于非汽车生产厂商控股, 可以与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商展开合作,打破了汽车生产厂商之间 直接互换物流资源的壁垒;②在运力资源整合方面,通过信息系 统结合自身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提 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③从汽车生产厂商的物流管理方面 来看,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汽车生产厂商集中自身资 源专注于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等核心环节,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竞争能力。


2.2 第三方汽车运输成为趋势,公司核心业务稳扎稳打


整车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2022 年整车运输业务录得营收 30.46 亿元,同比下滑 10.7%,占总收入的 77.0%;而整车配套业 务录得营收 1.75 亿元,同比下滑 28.5%,占总收入的 4.4%。毛利 率方面,2022 年整车运输及整车配套业务分别录得 7.2%及 15.7%, 分别同比下滑 3.2pct 及 3.5pct,主要由于 2022 年燃油价格上涨导 致整车运输业务成本上升,而配套业务受到主机厂停产、资源减 少影响导致固定成本增加。从 2023 年我国成品油调价趋势来看, 2023 年油价呈现“十涨十一跌三搁浅”的格局,我们认为,短期 内由于全球经济仍较为疲软,油价偏弱运行的概率较大,有利于 公司后续运输成本的管理。


同时,公司采用经营合伙人与社会运力相结合的模式,使得 公司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物流网络的建设、物流方案优化及提 升车辆调度管理能力上,因此形成了“大网络+小车队”的运营特 点。我们认为,该模式既有利于公司进行运力资源调配以此来提 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运 力方面,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购置 2450 余台中置轴 轿运车,加上承运商体系内可控合规运力近万台,公路运输运力 资源较为充足;水路运输上,公司可调配运力包含 7 艘海船、3 艘 江船。我们认为,公司多年深耕汽车物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公 路运输经验,且拥有十余年的水运和铁路运输业务的操作管理经 验,具备较强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的运输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


此外,公司国际业务主要依托于中欧班列及国际海运运力 (滚装船)。2021-2022 年该业务分别录得营业收入 7.74 亿元及 6.70 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 17.2%及 16.9%。毛利率则实现由负 转正,从 2021 年的-12.9%大幅提升至 2022 年的 13.9%,增幅达26.8pct,主要由于毛利较高的国际整车运输业务量有所提升。公 司于 2015年正式开通东北到欧洲的国际铁路运输线路,2020年购 入国际海运滚装船“久洋吉”号,并于 2023 年 10 月购入 7000 车 大型滚装船“久洋兴”轮。同时,公司与现代集团旗下格罗唯视 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并扩大市场空间,目前公司 国际业务网络已经覆盖欧洲、非洲、美洲及东南亚地区。


3 “上游行业快速发展+利好政策”双轮驱动,退 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阔


3.1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驱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迎来 机遇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图 2.0》,到 203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成为主流,其占比将 达到 50%以上。


受益于碳中和要求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同 时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随着而来的则是大量的新能源 动力电池面临着大规模退役回收的问题。废旧的动力电池对环境 危害较大,不经回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污染,且动力电池回收再 利用能有效缓解我国电池金属的供给约束。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始于 2014 年,动力电池的寿命一 般为 5-8 年,最早一批成规模的动力电池自 2019 年起陆续达到了 退役年限。根据中汽研预计,到 2025 年,国内需要回收的动力电 池将达 137.4GWh,约 110 万吨。我们认为,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 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有望成为上百亿规模的蓝 海市场。


从整体产业链来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主要分为报废端、中 转端、回收端、处理端和应用端。其中动力电池的处理主要有梯 次利用和拆解再生两种方式。梯次利用是指让退役的动力电池应 用于其他领域。动力电池实际容量降低到原来的 80%后,虽然不 再适用于汽车,但依然能用于动力和续航需求较弱的低速电动车、 通信基站和储能设备等。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后先梯次 利用,后拆解回收,将最大化电池的退役后价值。动力电池的性 能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但当动力电池不能达到电动汽车 的使用标准而退役时,其性能(电池容量)往往只下降到原性能 的 80%。在电池性能仍维持在 80%-20%时,退役的动力电池可以 经过相关的检测评价依次用于低功率电动车、电网储能、家庭储 能领域。而当电池性能下降至 20%时,可以对其进行报废处理。 我国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所以现在 退役的大多是磷酸铁锂电池,但从 2022 年以后,三元锂电池也将 开启退役潮。


拆解再生则指让电池彻底报废,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 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提取锂、钴、镍、锰等金属元素,然后 利用这些材料再造电池。当动力电池容量低于 20%时,其性能与 容量都已经无法满足商业应用的要求,此时可通过再生利用工艺 对废旧动力电池中的电池金属和其他成分进行提取回收。


3.2 政策支持为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022 年 8 月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 《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提出了 重点针对电池等基础设施产品有序开展退网,并逐步形成科学完 备的老旧设备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体系。此后,2022 年 11 月, 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 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了要鼓励锂电生产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 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 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电池回收产业格局基本呈现“小、散、 乱”的状态,但随着工信部开展四批规范企业评审工作,截至 23 年年中,仅有 88 家企业进入了白名单。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逐 步落地以及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后续行业发展有望更加的规范和 专业。从整体产业链后续发展趋势来看,电池回收市场的主要参 与者,例如电池生产商、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行业联盟等,未 来有望通过与汽车厂商密切合作实现废旧电池迅速返回回收工厂 并促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上下游战略联盟与合作更为深入。 此外,我们判断,为了提升回收效率,回收企业需要具备较 为雄厚的资金实力用以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因此该行业具备一定 的资金壁垒;且随着行业竞争逐步激烈,回收企业或将积极与多 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从而保证回收电池货源的稳定 性,率先抢占赛道的重点企业以及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后 续的竞争中不断扩大及巩固其市场竞争力。


4 公司把握行业风口,布局新能源业务


4.1 2022 年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搭建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2022 年公司新设立了新能源事业部,且完成了业务团队与研 发团队的搭建;同时,公司开始承接动力电池及相关化学品的运 输工作,并着手搭建动力电池回收渠道。我们认为,公司在动力 电池回收端具备较强的渠道优势,且公司在传统运输主业上也积 累了丰富的物流经验。 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回收渠道主要包括主机厂、 电池制造厂、公共车辆运营公司三大B端渠道,以及汽车销售终端 与消费者等 C 端渠道。公司多年来深耕汽车市场,拥有大量的主 机厂客户;而电池制造厂和公共车辆运营公司方面,公司有望发 挥物流企业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优势,积极拓展上游的电池厂 和下游的车辆运营公司。 此外,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 和 C 端保有量的 快速增长,C 端消费者持有的退役电池数量占比将逐渐提升,因此汽车销售终端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判断,C 端渠道是公司后续的发力点之一,且公司具备较强的渠道优势, 一方面公司控股股东长久集团旗下拥有丰富的 4S 店资源,另一方 面公司此前发布的“光储充检放”一体化项目有望提升 C 端消费 者的留存粘性。该项目主要通过在 4S 店房顶安装光伏板,通过光 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工商业储能产品中,储存的电用 于充电同时新能源车辆也可以给电网和 4S 店反向供电。在充放电 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充电桩给汽车进行电池检测并出具健康状态 报告,对于健康程度较差的电池进行电池回收。


4.2 2023 年全面发力,收购广东迪度并与多家企业签订 战略合作协议


2023 年公司全面发力,推动其新能源业务迈上新台阶:①5 月 19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的方式取得广州迪 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51%的股权,合计转让价格为 1.26 亿元;②9 月 13 日,公司与北京链宇科技进行战略签约仪式,共同推动业务 发展;③2023 年 11 月,长久物流与昊能光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在分布式光伏应用、新能源储能产品、光储充一体化等方面 展开合作。


广东迪度: 公司收购迪度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公司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的建设,完成正逆向物流、梯次利用、梯次产品销售的布局,打 造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生态闭环。迪度是一家专注于储能 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广东省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其创始团 队拥有十多年的生产经验。迪度提供的锂电池储能核心 BMS 设备、 电池系统及充放电设备、电池评价及标定测试服务、储能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风光新能源电站消纳、电力调峰调频 及辅助服务、用户削峰填谷、微电网等各种场景,满足工商业和 大中型储能电站、家用储能的需求,是工信部第三批废旧动力锂 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公司白名单企业。


目前迪度的梯次储能产品主要销往电网相对薄弱、梯次产品 性价比优势明显的地区;产品则主要分为三大类:面向弱电网地 区的梯次家庭储能、面向欧洲二线国家的家储一体机和面向工商 业储能市场的可定制化集装箱式储能产品。渠道方面,迪度的海 外客户渠道非常稳定,其中南非的客户合作多年,客户所在地区 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长。随着未来公司产品品类逐步丰富,欧洲 二线国家、东南亚国家市场也正在培育中,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 中东、中亚、美洲等地区的市场。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 我国二手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而长久物流通过中欧班列以及国 际海运等方式已经覆盖了大量“一带一路”国家并形成了成熟的 业务网络。我们认为,长久物流的渠道优势有望赋能新能源业务 网络,进一步深化迪度在南非地区的销售渠道并加速在其他弱电 网地区的市场布局。


我们认为,整体来看,公司针对迪度的战略布局对于公司的 新能源业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收购,公司顺 利的切入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另一方面,迪度在梯次利用及电 力储能领域拥有深厚的资源、技术、渠道优势,且已在海外尤其 是弱电网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销售渠道,而长久则积累了丰厚 的物流经验,且回收和销售端均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因此两者 的合作有望形成较强的联动优势。 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投资 5 亿元在中新苏滁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基地”项目,推动公司退役动力电 池回收综合利用及储能产品的产能提升,该项目计划分三期进行 投资。滁州新能源的产线是建设在公司此前自建的物流园区内,新产线可直接使用当前已建成的仓储因此,因此项目的建设周期 较短。根据公司 2024 年 1 月 26 日公告,公司在滁州新能源基地 投建的储能产品生产线也将于近期验收投产。


链宇科技


公司和链宇科技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合作、“光储充 检放”一体化项目合作等。链宇科技孵化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 士团队,致力于车网互动(V2G)、微网能量管理与能源物联网方案 的研发、落地与推广,并打造了独家的“电池+电力电子+云原生” 的技术平台。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全气候快充、光储充放一体化、 工商业户用微网、车网互动 V2X 等场景,链宇科技打造了零 C 云 智慧能源平台、V2G 智能充电桩等产品,形成“云-边-端”全站式 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和针对性策略。 近年来车网互动备受关注,通过控制车载电能的双向流动, 电动汽车具备了参与区域电网调节、稳定电网平稳运行的新功能, 且有效的解决了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问题;其核心是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 的缓冲,在此过程中,电动汽车相当于一个“巨型移动充电宝”。


同时,V2G 技术还可以让车主通过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 时放电赚取额外收益。以一辆带电量为 50kWh 的电动汽车为例, 如果车主将其中 25kWh 的电出售给电网,以该地区峰时电价 1 元 /kWh、谷时 0.3 元/kWh 电价计算,车主每次将可获利 17.5 元。我 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逐步提升,V2G 技术的 应用场景有望得到扩张;合作方面,长久物流预计将发挥其在 4S 店资源与自身产能方面的优势,链宇科技发挥其技术优势,形成光储充放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加速长久物流“光储充检放” 一体化项目落地。


昊能光电


公司和昊能光电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光伏应用领域、 新能源储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领域、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新 能源物流综合服务等。昊能光电是一家国际化的太阳能产品生产 商与服务商,目前在东南亚拥有 2GW 电池片及 2GW 光伏组件生 产基地,在美国也建立了 2GW 电池片及 2GW 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业务积累,昊能光电打造了国际化的一体化光伏全产 业链,以及完善的国际销售渠道。 我们认为,昊能光电现有成熟的分布式光伏研究成果可以与 长久物流成熟的新能源储能研发及生产有效结合,推动光储充一 体化项目运营落地。同时,长久物流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推动双方在国内外物流运输和仓储等多方面的业务合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整车物流主业凸显韧性,布局新能源开花结果.pdf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第三方汽车物流龙头,乘带路之风加速出海.pdf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整车出口运输正迎东风,电池梯次利用借力而起.pdf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汽车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渠道为王入局电池回收赛道!.pdf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积极切入汽车出口物流赛道,战略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pdf

长久物流研究报告:整车物流运输龙头企业,新能源业务展现高成长性.pdf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全面布局新能源结构件,客户优质.pdf

新能源及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pdf

2024年新能源电池需求浅析.pdf

华纬科技研究报告:国内汽车弹簧领军企业,乘新能源东风量利齐升.pdf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4年春季策略报告:氢能渐起,重视新兴产业链布局.pdf

【上海证券】长久物流深度报告:整车物流主业凸显韧性,布局新能源开花结果.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