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化学制品行业深度研究: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pdf

2024-02-19
72页
8MB

1. 显示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人机交互的发展史

如今,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几乎都会与大大小小的屏幕打交道,小到电子手表、家电仪表, 再到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或电视机,大到街边商业广告牌,与屏幕的交互已经融入生活, 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各类屏幕的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技术的发展则体 现了人与机器交互模式的发展,我们尝试回顾和探索人类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出 人机交互模式的发展方向,并由此比较各个代际显示技术优劣性,从而窥探未来显示技术 的发展方向。


1.1. 显示技术的发展和交互模式的发展


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897 年,德国物理学家布朗发明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由此打开了显示技术发展的大门,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视机的普及,并 深刻影响着 20 世纪人类的发展。当人们从“看得到”逐步追求“看得好”的过程中,CRT 显示技术则无法充分满足人们需求,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 显示(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离子体显示(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发 光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等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以 LCD、等离子显示技术为代表的平板显 示技术逐步取代 CRT 显示技术,开始了 21 世纪人们对“看得好”的追求。


1.1.1. CRT:让人们“看得见”


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技术的问世,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台显示器。CRT显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将光束打在内层表面的荧光粉上来显示图像。一 开始 CRT 显示器采用球面显像管,但这种形状的显像管会导致屏幕四角失真和反光,为了 适应人们的需求,显像管实现了从球面到平面直角再到柱面的进化,较大提高了画质。直 到纯平显像管的出现,实现了屏幕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平面,将失真和反光问题降低,把 CRT 显示器推向了新高度。


然而,CRT 显示器满足人们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过程,但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 厚度较大的缺点,无法满足人们“看得好”的需求,并且随着各类半导体器件快速发展, 促成了电子器件的体积小型化和屏幕大型化,CRT 逐步被液晶显示技术(LCD)和等离子 显示技术(PDP)所取代。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全球电视机生产的重要基地, CRT(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出口量自 2007 年接近 2500 万台的高峰后,经历了显著的下 滑趋势。截至 2018 年,其出口量已锐减至不足 100 万台,标志着 CRT 电视机已逐步退出 历史舞台,被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所取代。




1.1.2. PDP 让显示“更舒适”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板)技术带来了显示器的新可能。CRT 技术的特 性导致了显示器体积笨重,成为不可避免的缺点,而 PDP 技术利用惰性气体电子放电来产 生紫外线激发荧光屏,从而使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 显示器变得更轻薄,并且在亮度和分辨率上也优于 CRT 技术,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显示器体 积和画面表现力的新需求。


但是,等离子电视最终也逐渐被 LCD 电视所取代,根据 Wind 数据,2008 年中国等离子电 视销量超过 300 万台,而 2015 年已经降至约 12 万台,并在 2016 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1.3. LCD 解决“可携带”的关键问题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凭借其高分辨率、尺寸多样的优势,开启了显 示器的新世纪。LCD 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 上设置 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对液晶电场的控制可以实 现光线的明暗变化,从而达到信息显示的目的。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显示器的 需求越来越大,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电子手表、计算器等多种不同尺寸的设备都需 要显示器的支持,相比于 PDP 技术只能用于中大尺寸屏幕,LCD 显示器的多尺寸展现了不 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随着 LCD 技术迭代更新,加上价格优势,成就了 LCD 在当下显示 领域的霸主地位。


大尺寸电视机方面,根据 Wind 数据统计,中国电视液晶面板出货量自 2009 年以来稳中有 升,由 2009 年的 151 万片,抬升至 2018 年的 289 万片,实现了接近翻倍的增长。


LCD 与等离子之争,充分体现解决行业痛点的重要意义


从技术性能角度看 PDP 与 LCD 之争,PDP 在多项指标上占据优势。大尺寸层面,构建包 括寿命、可视角度、响应时间、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共 8 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PDP 在除功耗、分辨率和适用尺寸以外的其余多项指标上都表现得比 LCD 更好,其中功耗层 面 LCD 仅在显示全白图像时占据微弱优势。这表明,在综合表现上 PDP 具有比 LCD 更好 的技术性能。 然而 PDP 和 LCD 的竞争中,最终还是占下风:PDP 市场高度集中化,随着更多厂商加入 LCD 阵营,意味着 LCD 市场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良性的竞争环境使得 LCD 技 术迅速更新升级,原本在性能方面的问题被逐渐解决,与 PDP 之间的性能差异不断缩小, LCD 电视大幅度提高的性能价格比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更重要一点,则是智能手机等便携消费电子产品的出现,将 PDP 和 LCD 之争最终落锤到 了 LCD。在 LCD 为数不多的优势中,适用尺寸的优势明显,由于 PDP 只能用于以电视为 主的中大尺寸设备生产,而 LCD 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屏幕。在消费电子进入便携产品的时代,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和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 LCD 逐步取代 PDP 成为 主流显示技术的结果。


1.1.4. OLED-让显示“摸得着”,小尺寸逐步替代LCD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近年来正在崛起的新兴显示技 术,当下正受到全球显示产业的普遍关注。OLED 显示器用 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 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有机电 子传输层和发光层,产生激子辐射发光。相比于以往的显示技术,OLED 具有全固态、主 动发光、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视角宽、色彩逼真、清晰度高、超薄、易于柔性显示等 诸多优点,更加适应新时代对显示屏幕的需求,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极具发展潜力。


显示技术的进步与厂商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诉求高度相关,比如作为全球手机标杆的苹果手 机,在 LCD 和 OLED 屏幕选择上有反复,最终确定 OLED 作为显示屏幕解决方案,推动了 小尺寸 OLED 应用的快速发展。与 LCD 相比,OLED 并非所有性能都更优,但在移动设备 和可穿戴设备中:1. 触控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对屏幕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2. 轻薄 可携带的移动设备,要求更薄的屏幕厚度和更轻的重量;3. 而可折叠、可弯曲的屏幕要求 屏幕具备柔韧性;以上三个移动设备的发展趋势对屏幕提出了高响应速度、轻薄和柔性的 需求,而 OLED 与 LCD 的竞争中,OLED 更加适应移动设备的诉求。


纵观历代 iPhone 的屏幕参数可以发现,从 iPhone 到 iPhone 8,以及 iPhone XR、iPhone 11、 iPhone SE 的屏幕都采用 LCD 材质,包含 3.5 英寸、4 英寸、4.7 英寸和 6.1 英寸共四种尺 寸,主要是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和各种功能的实现而呈递增趋势,分辨率从 320×480 像 素发展到 1792×828 像素,体现了时代对画面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的要求。总的来说,LCD 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发展趋势为变大、变清晰、变鲜艳。 从 iPhone X 开始,苹果手机进入 OLED 时代,推出的产品中 iPhone X、iPhone XS、iPhone 12、iPhone 13、iPhone 14 等屏幕都采用了 OLED 技术,屏幕尺寸包含 5.4 英寸、5.8 英寸、 6.1 英寸和 6.5 英寸四种,与之前 LCD 时代差异不大,但分辨率最高达到 2688×1242 像素, 展示了 OLED 技术在画质上的实力。


OLED 的渗透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尺寸领域,自 2008 年诺基亚推出了第一台应用 AMOLED 显示屏的手机以来,三星、苹果等品牌纷纷加入 AMOLED 行列,将 AMOLED 屏幕广泛应 用于手机生产中。OLED 在手机中渗透率也随着手机厂商应用快速提升,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等提供的数据,OLED 手机端渗透率由 2015 年的 15%提升至 2022 年的 47.7%,并 有望在 2023-2024 年超过 LCD 成为手机端最主要的面板显示方案。同时,电视机等大尺 寸方面,索尼、LG 等品牌也相继推出 OLED 电视,其出货量于近年来也保持较高增速。




1.1.5. 一种显示模式适应一种时代发展趋势


显示模式是否能够成为一代主流,技术实力是重要因素,但能否满足消费者和厂商的需求 同样关键。顺应时代节奏,成为资本和产业的选择对象有时比技术实力更重要,例如在等 离子和液晶的比拼中,等离子电视在技术性能的众多方面都有优于液晶电视的表现,但结 果却是不敌液晶电视,黯然离场,体现了选择的重要性。 显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视机、笔记本到手机、平 板,都离不开显示技术的支持。显示材料从 CRT 到 PDP、LCD、OLED 的发展过程是与市 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从获取图像,到要求图像彩色、高清,再到对各个尺寸屏幕的需求 以及对各种形态、互动性的需求,市场痛点不断升级变换,显示材料也随之迭代更新。 第一代显示技术 CRT 解决了“看得到”的问题,是人类获取图像信息的开端;而等离子技 术和液晶技术的发展,是人们追求更大尺寸、更清晰的画面而衍生的技术路径;而第二代 显示技术中 LCD 取代 PDP 成为主流,一方面由于技术壁垒和成本竞争,而最重要的一方 面在于 LCD 顺应了小尺寸可携带的移动互联时代背景;进入第三代显示技术领域,人们的 诉求逐步从“获取图像”步入“互动”的时代,OLED 在解决人机交互中触控反馈时有突 出优势,便开启了新一轮的显示技术发展趋势。


1.2. 交互模式的变化,从索取到互动,人工智能赋能


1.2.1. 人机交互和触摸交互的发展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指人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及互动。随 着物联网概念的迅速普及,人机交互被推向大众视野,发展至今,人机交互已经经历了从 鼠标到多点触控再到体感技术的多次革命,开发出文字交互、图形交互、手势识别、语音 交互、脑机接口五种主要交互手段。


盘点现代生活的各种场景,不难发现人机交互早已深深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智能手 机的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势功能,电子手表和平板的推行,汽车多功能面板实现触碰 操作,电视成为新一代办公和教学互动工具,以及 XR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人机互动之所 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包括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提高社 会生产生活效率、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等,在未来,人机交互概念还将持续扩大,值得期待。 人机交互的渠道和设备也随着交互模式变化而变化: 1. 最早的交互设备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发明初期的穿孔卡片,但由于其操作繁琐复杂,最 终未能够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便捷交互; 2. 键盘的发明可以称为首个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键盘是将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语言进行 转换的标准化转换器,真正意义实现了人与机器之间通过不同语言的对话;1964 年斯 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尔巴特发明了鼠标,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菜单进行选择和互动, 减少了因键盘键入而带来的代码记忆负担;时至今日,键盘和鼠标仍然是人机交互中 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3. 2007 年,以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使用多点触控屏的智能手机 iPhone 作为节点,触 控形式的人机交互开始在移动设备中广泛取代传统的键盘和鼠标,触控的交互模式大 大降低了人机交互的门槛,使得使用更加便捷化,即使是儿童也能够轻易掌握触控这 种交互模式; 4. 交互形式仍然在高速进化中,XR 设备通过眼球追踪定位实现视觉的直接交互,智能语 音控制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命令接受和反馈;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采集、识 别出人脑在各种思想活动下的脑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可见交互模 式由最初简单的“输入”-“索取”,由单一的交互渠道,如今已经变成多种方式并存, 多模态的方式。


1.3. OLED-人机交互中当下最佳解决方案


移动设备中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人机交互方式是触摸,随着 2007 年苹果推出 iPhone 系列手 机,手机进入智能化时代;2010 年苹果推出平板电脑 iPad,开启了从小尺寸到中型尺寸 移动设备的进程;汽车智能化时代,越来越大的中控屏和纷繁复杂的车上娱乐方式引领了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浪潮;可穿戴智能手表戴在了成千上万用户手臂;上述各种消费电子设 备中,采用最广泛最直接的交互模式便是通过触摸进行交互,触摸式交互成为当下时代最 重要的交互模式之一。


1.3.1. OLED 适应触控模式快速响应、大小灵活和柔性化的特点


为了适应触摸式人机交互,屏幕也在不断迭代发展。对比几代显示技术,PDP 因尺寸限制 无法小型化而无法满足移动设备要求,LCD 因其响应速度较慢而可能产生延迟无法满足快 速响应的需求正在小尺寸领域被逐步取代,正在快速发展应用的 Mini LED 当下正在大尺寸 电视领域高速发展,而中小尺寸领域由于成本短板尚未得到快速应用,而 OLED 凭借其高 响应速度、轻薄、柔性化等特点,成为触控式人机交互中目前相对最优的解决方案。


1.3.2. OLED 提供更多互动场景可能性


OLED 用于人机交互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互动方面的更多可能。首先,OLED 已经实 现了曲面和可折叠屏,在华为早先推出的手机 Pocket S 和 Mate Xs 2 中都利用了 OLED 的 柔韧性将可折叠屏幕的设计落实,LG 也推出可卷曲电视,或将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的沉浸 感和体验感。其次,OLED 的自发光特性使其拥有做透明屏幕的先天优势,小米已经推出 一款 55 英寸的透明 OLED 屏幕电视,未来透明 OLED 屏还可能用于手机、平板、眼镜等更 多场景,而这是 LCD 无法做到的。最后,OLED 的高清晰度、高响应速度、低温特性、视 野宽、色域广等特性,可以被充分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比如 AR/VR 眼镜、各种观测仪等。


1.3.3. OLED 小尺寸性价比突出


对比 LCD、Mini LED 和 OLED 三种材料的性价比,可以发现 OLED 性价比最优。从成本来 看,在 12.9 英寸屏幕方面,Mini LED 的制造成本大约是 LCD 的三倍,OLED 的两倍,在 16.2 英寸屏幕方面,Mini LED 的制造成本约为 LCD 的三倍,OLED 的 1.2 倍,比平板电脑 显示面板的差距小得多。但总的来说,不论是小尺寸还是大尺寸屏幕,均表现为 Mini LED >OLED>LCD。从诸如亮度、能耗、对比度等性能来看,根据之前的比较结果可以知道 OLED 和 Mini LED 旗鼓相当,LCD 远不如前两者。综合来看,OLED 的性价比优于 LCD 和 Mini LED。


2. 中型尺寸迎来触摸式交互发展关键期,OLED 渗透由小到大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出色的发光效率、轻薄的设计和低功耗特性,当下已成为 显示行业的新宠。从最初的研究开发到现在的大规模应用,OLED 技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 道路。从 2008 年诺基亚的 N85 开始,到 2017 年苹果公司推出划时代产品 iPhone X,再 至后来三星首次推出发挥 OLED 柔性特质的折叠屏手机,OLED 屏幕逐渐在手机市场中占 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当苹果和三星等公司开始将 AMOLED 投入手机屏幕的应用后,OLED 的普及率上升迅速。截至 2023 年,OLED 屏幕几乎已完全渗透高端手机市场,并逐渐下沉 到中低端市场。 在大尺寸产品中,OLED 电视是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从索尼于 2007 年创新性地推出首 款 OLED 电视开始,OLED 电视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国内外如 LG 和创维等大厂 商的支持下,OLED 电视阵营不断壮大。此外,中国正努力打破国外厂商在 OLED 面板市 场的垄断地位,有望为 OLED 在大尺寸产品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而相较于小尺寸和大尺寸产品,OLED 在中尺寸产品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诸如 三星和华为等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在其高端平板电脑产品中使用 OLED 技术,但整体来看此 显示技术在中尺寸产品的应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成 本的降低,未来 OLED 在中尺寸产品的应用有望继续发展。 此外,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上下游产业的日趋成熟, 以及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 OLED 材料有望在未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其独 特优势,实现广泛的应用。


2.1. OLED 渗透发展历史


显示屏幕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其使用贯穿在日常的方方面面,由大至小来看,超大 型包括商业汇演中的屏幕、楼宇广告等,大型显示屏包括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中型显 示器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汽车中控屏等;小型显示器包括手机、照相机、导航仪、 游戏机等;超小型包括手表、AR/VR/MR 等。而电视机显示器由于其尺寸大、使用人数众 多,在面板显示领域举足轻重,根据 Omdia 数据统计,截止 2021 年,电视机/显示器/移 动 PC/手机分别为前四大应用领域,分别占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的 67.9%/11.0%/9.2%/6.8%。


我们将显示器按照大小排列进行重新划分,分为大型尺寸(电视机/公众显示),中型尺寸 (显示器/PC/车载显示/E-Book),小型尺寸(手机),可穿戴(手表/XR/播放器/导航仪) 和其他应用(游戏机/相机/打印机/家电/办公用品等),根据 Omdia 截至 2021 年数据来看, 大型尺寸/中型尺寸/小型尺寸占比分别为 70.1%/21.5%/6.8%。下文,我们将针对每个尺寸类 型中重要标志性产品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显示五个领域的渗透发 展历史,分析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


2.1.1. OLED 在小尺寸市场渗透发展史


2010 年左右,三星公司成功在手机上大规模应用了 AMOLED 屏幕,其采用一种叫做低温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的技术,和特殊的蒸镀工艺来制作红、绿、蓝三种颜色的 有机发光材料,此技术在手机领域的应用正式开启了 OLED 材质在手机领域的竞争元年。 起初,三星以玻璃为基板制作了刚性的 OLED,后来又研发出了用聚酰亚胺为基板的柔性 OLED,这两种技术都采用了高精细金属掩模板进行三色有机发光材料的蒸镀。虽然三星最 早投入AMOLED的研发,但全球首款搭载AMOLED屏幕的手机却是诺基亚的N85和N86。 而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 OLED 手机是 vivo 推出的,也采用了 AMOLED 面板,正式开启了 OLED 手机国产化时代。


OLED 技术不仅在视觉体验上大幅超越了液晶显示面板,更突破了传统面板无法实现弯曲 折叠的技术瓶颈。早在 2015 年,三星引领潮流,推出了首款主流曲面屏手机 S6,此后每 年都保持推出新款曲面手机的创新节奏,此种态势也引发了国内外各大厂商的纷纷效仿, 显示出较强的跟进意愿。2017 年,全球科技领域的佼佼者苹果公司,推出了其首款搭载 OLED 屏幕的旗舰手机 iPhone X,此举无疑给 OLED 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iPhone X 展现 出的高达 100 万∶1 的对比度,与其同代产品 iPhone 8 的 1300∶1 相比,在显示效果上呈 现出质的飞跃。苹果公司对产品的一贯严谨态度和高标准,实际上也为当前 OLED 屏幕技 术的成熟度和领先性进行了有力的背书,标志着 OLED 产业已经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2019 年,三星和华为两大科技巨头,凭借 OLED 可折叠的独特优势,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重 磅产品——Galaxy Fold 和 Mate X,从此让折叠屏手机从概念走入了现实。据 IDC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已提升至 120 万 部,同比增长高达 173%,让我们看到了可折叠手机市场未来增长的较大潜力。


回顾手机市场的演进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技术发展史。然而,经过 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 何让自己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而 OLED 显示技 术的崛起,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OLED 技术的运用,不仅让手机在显示效果上有了质 的飞跃,更为小尺寸智能设备的形态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


2.1.2. OLED 在大尺寸市场渗透发展史


Kodak 公司在 1987 年首次公开展示了其在 OLED 产品上的研究成果,此举引发了全球各大 科技企业的效仿和深入研究,OLED 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同时,OLED 产业的应 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车载 OLED 显示器逐渐渗透到日常电子产品领域,如手机 和可穿戴设备等。尽管 OLED 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仍处在研究和渗透的初级阶段,但其较大 的开发潜力依旧令人期待。 2007 年 12 月,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 OLED 电视 XEL-1,象征着 OLED 技术在显示行业的 崭新地位。由于其高发光效率、轻薄设计和低功耗等特性,众多大型企业预测其将成为未 来的市场主流。从数据上看,自 21 世纪以来,OLED 面板的出货量年增长速度惊人,年均 增速接近 200%。然而,近年来由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饱和等原因,其增速有所放缓,但是 OLED 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2012 年,LG 推出了第一款 55 英寸的 OLED 电视,标志 OLED 电视进入了大尺寸时代。至 今,LG 一直保持着大尺寸 OLED 厂商领先地位,并占据了全球 OLED 电视市场的大量份额。 在两年后的 2014 年,创维发布了量产上市的国产 OLED 电视,打破了外资品牌在大尺寸 OLED 电视市场的垄断。尽管 OLED 在电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大尺寸 面板的生产成本不断优化,良品率也在提升,预示着 OLED 电视的价格有望在未来几年逐 步下降,并逐渐普及化,从而进一步渗透到中端市场。


2.2. OLED 各尺寸渗透情况


2.2.1. 小尺寸手机端下沉至千元机,渗透率接近 50%


自 2017 年以来,OLED 在手机端的渗透显示出逐步提升的态势。根据 TrendForce 数据统 计,2015 年手机端 OLED 渗透率仅为 15%,而自 2017 年苹果推出搭载 OLED 屏幕的 iPhone X 产品后,渗透率持续增长,2018 年增长至 29.2%,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 截止 2023 年 Q1,OLED 屏幕渗透率已达到 49%,几乎与 LCD 平分天下。


OLED 手机端的渗透是自上而下由高端向低端渗透的过程,我们根据中关村在线 2023 年截 止 12 月统计的每年新机发布情况,总结出手机端如下的发展趋势: 1. OLED 技术的普及率逐步攀升:综合来看,从 2021 年到 2023 年,OLED 技术在手机市 场的平均渗透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 8%,这种增长速度表明 OLED 技术正在 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应用和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2. OLED 技术在中高端市场的绝对统治力: 在历年发布的 OLED 手机中,价格区间在 2000-4599 的 OLED 手机数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 2021 和 2022 年于国内上市的所有手 机中占有量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价格在 4600-7599 元的中高端手机。尽管 2023 年这一 比例略有下降,但这可能也反映出手机厂商们正日益关注低端市场,并致力于将 OLED 技 术应用于更广泛的产品线中。而在高端市场方面,自 2021 年起,4600 元及以上的主流手 机几乎全部采用了 OLED 技术,从而凸显了 OLED 在高端市场的压倒性优势。 3. OLED 技术在低端市场的加剧渗透:尽管 LCD 目前在低端手机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 OLED 的市场份额在横向对比中并不突出。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纵向对比揭示了一个显著 趋势——在 1000-1999 元这个价格区间,OLED 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增长,从 2021 年至 2023 年达到了接近 7%的增长。至于 1000 元以下的市场,OLED 技术尚未渗透,但随 着面板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厂商对低端市场关注度的逐渐提高,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 OLED 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2.2.2. 大尺寸近年来快速渗透至 3%,高端电视渗透率提升为主,成本原因下沉较难


OLED 在大尺寸电视机方面渗透近年迎来快速增长期,根据 TrendForce 和 WitsView 提供的 数据,全球电视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2.19 亿台下降到 2022 年的 2.02 亿台,而 OLED 电视 出货量则从 2016 年的 83 万台增长到 2022 年的 667 万台。尽管整体电视市场出货量呈现 下降趋势,但 OLED 电视出货量的增长仍然较为显著,其在出货量中的渗透率由 2016 年 的 0.38%在六年间发展至 2022 年的 3.3%。


我们整理统计了中关村在线截止 2023 年 12 月在售所有电视机情况,按照价格带划分来看, OLED 在 10000 万元以上电视机按照发布产品数量来看,渗透率已经达到 11.25%,而在 6000 元以内的电视机领域,渗透率则不足 1%,OLED 电视机由于其高昂的屏幕价格,在电视机 产品中的价格带下沉仍需时日,整体渗透率达到 3%左右向上突破有待面板成本下行带来的 下沉方可持续。




2.3. 中型尺寸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厂商开启应用渗透时代


中型尺寸消费电子产品是介于手机、电视机之间,主要产品系列包括 Pad,笔记本电脑, 车载显示,中型显示器等。此前中型尺寸面板多数以 LCD 为主,OLED 在此领域渗透率较 低,而较高的面板成本、尚未解决的 OLED 显示短板或将是中型尺寸推广的主要障碍。根 据 IDC 数据,OLED 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中截至 2023 年前十个月,渗透率分 别为 1.7%/0.5%/1.64%,渗透率较低。


但随着中韩面板厂商针对中型尺寸的 OLED 高世代线资本开支落地,使得 OLED 在中型尺 寸 IT 系列产品中得以推广,同时伴随材料体系的逐步成熟,叠层技术等解决发光效率和寿 命的关键技术推广,OLED 短板得以补足,未来有望在中型尺寸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大放光 彩。


2.3.1. Pad 和笔记本等 IT 系列产品开启 OLED 技术渗透


2.3.1.1. 平板电脑:头部企业更迭开启平板电脑 OLED 元年


2010 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平板电脑 iPad,此创新产品引领了平板电脑市场 的兴起。而后,三星迅速响应,于同年发布了第一款运行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从而开启 了 iOS 与安卓在平板电脑领域的竞争元年。两年后的 2012 年,苹果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 线,推出了更小巧的 7.9 英寸 iPad Mini,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便携性的需求。同年 10 月,微软也加入了这场竞争,推出了搭载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二合一平板电脑 Microsoft Surface。到了 2015 年,苹果再次提升了平板电脑的性能和定位,推出了更大、更贵、更 强的 12.9 英寸 iPad Pro,瞄准专业领域和高端市场。 进入 2022 年,国内厂商如 vivo、OPPO、一加、Redmi 等也相继在海内外推出了自家的平 板产品,标志着平板电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并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一发展过程体 现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预示着平板电脑市场未来可能的更多创新和 变革。


平板电脑经过多年发展,品牌效应凸显,集中度逐步提升,苹果、三星占据全球平板电脑 领域领先优势,截至 2023 年 Q3,苹果、三星、华为、亚马逊、联想分别占平板电脑出货 量比重分别为 37.5%/18%/6.8%/6.5%/7.9%,行业 CR5 占比 76.7%,苹果、三星两家占比 55.5%。


苹果、三星、华为近年来均对其平板电脑产品进行了显示技术的迭代


苹果推出的旗舰平板电脑 iPad Pro 版本经历了由 LED 背光源至 Mini-LED 背光源的发展, 2021 年,苹果推出的 12.9 英寸 iPad Pro(第五代)产品率先使用了 Mini-LED 作为背光源, 并引入了 XDR 显示屏技术,使得色彩、亮度有所提升,并持续应用在 iPad Pro 旗舰产品中。


反观三星方面,其平板电脑产品在近 3 年时间完成了由 LCD 至 OLED 的快速迭代,2020 年三星仅在其高端旗舰产品 Galaxy Tab S7+中使用了 AMOLED,而 Tab S7 则仍然采用 LCD 作为屏幕显示方案;2023 年三星在其 Galaxy Tab S9/S9+/S9 Ultra 三款平板电脑中均采用 了其二代的 Super OLED 解决方案,2023 年发布的旗舰平板电脑全面转向 OLED。


2.3.1.2. 笔记本电脑: 从“看”到“触”


笔记本电脑经历了行业的轮动洗牌后,集中度完成了提升,以联想、惠普、戴尔、苹果、 宏碁、华硕为主的头部 6 家企业,占据了笔记本电脑领域超过 85%的市场份额,其中联想、 惠普、戴尔三家笔记本电脑品牌公司截止 2023 年 Q3 品牌市占率分别为 25.12%/21.05%/16.05%,CR3 占比超过 60%,行业集中度较高。


OLED 在笔记本电脑中的渗透也在近年来逐步开始,我们根据中关村在线按照热门和好评 度排序,筛选出2023年推出的前15款热门笔记本电脑产品,其中ThinkPad X1 Carbon 2023 款、华硕灵耀 13,华硕灵耀 14,LG gram Style 14 四款笔记本搭载或可选配 OLED 作为屏 幕材质,相对而言商务笔记本电脑追求轻薄、追求可触控,并对价格不敏感的笔记本电脑 选择搭载 OLED 屏幕,而对于更加重视性能的游戏笔记本而言,OLED 渗透则尚未开始。


2.3.1.3. 车载:大尺寸+可触控


汽车领域中控屏的技术发展方向则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开始向更加智能、互动 性更强、更加注重娱乐性的方向发展,而中控屏的尺寸也随之增大。2022-2023 年,汽车 中控屏也开始逐步使用 OLED,其中新势力车型、高端品牌的高端车型中则率先完成了更 换:蔚来 2023 年推出的新款 ET7\ES6\ES8 均采用了 OLED 屏幕材质,而理想 2023 年 8 月 推出的新款理想 L9 则选用了 15.7 英寸的两块 OLED 屏幕作为中控屏和副驾驶娱乐屏,比 亚迪高端旗舰系列仰望 U8 则选用了 12.8 寸 OLED 中控屏和一块 23.6 寸 OLED 副驾驶娱乐 屏。


2.4. 未来还有哪些领域


2.4.1. XR 带来硅基 OLED 无限可能


近年来,VR/AR/MR 硬件设备的持续创新推动了扩展现实(XR)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 时,下游软件领域所起到的作用同样重要。关于硬件市场,即头显设备领域,过去几年间 经历了显著增长,2023 年 VR 硬件设备的全球市场收入达到了 2017 年的 16 倍。即便是起 步较晚的 AR 硬件设备,自 2020 年以来也实现了收入层面的 6 倍增长。同时,软件方面的 增长量同样令人瞩目,也实现了倍数级的收入攀升。


根据行业巨头 Meta 披露,Reality Labs 部门——即其公司专注于 AR、VR 和元宇宙相关软 硬件研发的部门——在 2023 年前九个月已经累计了高达 115 亿美元的运营亏损。尽管如 此,该公司创始人似乎依然坚定地看好扩展现实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愿意为此付出较大的 资本投入。然而,OLED 在近年新推出的扩展现实(XR)头显设备中的应用并未大放异彩, 大部分国内外的主流XR设备生产商在近两年推出的产品中均使用LCD作为显示面板材料。


尽管 AMOLED 显示屏在初期被视为 XR 的理想选择,且在 2019 年之前被各大厂商视为制 胜法宝,但 XR 专用的 LCD 显示屏的性能也在逐渐提升,降低了 OLED 显示屏在扩展现实 领域中的竞争优势。随着 OLED 在规模更大的手机行业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制造商 将重心转移至智能手机市场。LCD 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快速刷新率性能,传统的液晶显 示器因像素响应时间过慢,导致帧过渡时出现运动模糊。IDTechEx Research 的报告指出, 在 2023 年后续推出的 XR 头戴式设备中,大多数厂商均选择 LCD 作为显示材料。这一转 变的重要原因是 LCD 相比 AMOLED 具有更小的像素间隙,实现了更高的最大像素密度, 增强了沉浸感,同时避免了设备变得笨重。 然而,硅基 OLED 面板(OLED-on-Si)展现出了更出色的性能。即便是尺寸极小的显示屏, 这种材料也能够呈现出高分辨率的画面。这一特性使得用于放大和聚焦显示屏的镜头得以 缩小,进而让整个头戴式设备更为轻巧。同时,它还能使传输真实世界视图视频的摄像头 更加贴近用户的眼睛,从而优化穿透式混合现实模式的体验。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价格 竞争的缓和以及 XR 应用价值的进一步体现,LCD 的前景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变数。而随着 XR 技术的不断进步,硅基 OLED 以及其它新兴技术有望带来 XR 显示屏领域的重大变革, 有望在未来终结 LCD 当前的主导地位。 OLED 作为当前中高端小尺寸设备的首选显示技术,已经凭借其卓越的显示性能赢得了市 场的广泛认可。即便其目前在 XR 领域的应用有所欠缺,但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以及混合现实(MR)等前沿技术的迅速崛起,我们认为 OLED 也将在这一新兴领 域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2.4.2. 可折叠增大屏幕面积


折叠屏手机这一创新性的移动设备概念,距三星 Galaxy Fold 发布以来已经迎来了第五个发 展年头。尽管相比于传统的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仍然可以被视为一个年轻的存在,但其 独特的设计已经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内 知名厂商,以及国际巨头三星和 Moto 都在逐步推出折叠屏手机,以期在这个新兴市场上 占据有利地位。


随着 OLED 技术的持续研发,自三星和华为率先引领市场推出折叠屏手机后,各大厂商也 纷纷加入战局,充分利用了 OLED 屏幕“柔”的特质。根据 IDC Research 的数据,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相较于上一季度实现翻倍。 自此之后,这一增长趋势得以延续,并且在一年后的 2023 年第二季度,折叠屏手机的出 货量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实现了 2.7 倍的增长。随着折叠屏技术的关键难题,即材料性能和 弯折结构问题——得到解决,其市场增速不仅凸显了折叠屏手机较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 揭示了其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全球对创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在娱乐和游戏领域的应用 日益广泛,我们预计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在未来或将经历可观的发展增速。此外,根据 Ericsson Research 的报告,5G 技术的发展也将成为折叠屏手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 素之一,其未来市场增长预计将受到这些发展的较大推动。


2.4.3. OLED 技术其他应用领域


OLED 材质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为消费者带来 远超传统显示屏的视觉体验。然而,其应用潜力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设备显示,从汽车照明、 家居设计到可穿戴设备等,OLED 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拓展着应用范围。这种能够制作出轻 薄、柔性产品的发光材质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富有想象力的产品,满足各界消费者 日益增长的需求。


1. 照明领域


OLED 材质,除了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应用领域便是照明。作 为照明光源,OLED 不仅同样具备无机 LED 所拥有的绿色、环保、节能等显著优点,更有 着一系列独特的优势。OLED 是目前唯一的面光源,这一特性使得其光利用率得以大幅度 提升。此外,利用简单的工艺,如印刷技术,OLED 可以轻松地实现大面积制造。其可弯 曲、柔性的特性,使得 OLED 可以被应用于塑料等超薄、轻量的柔性基板上,让其应用更 加灵活、便捷。值得一提的是,OLED 还是目前唯一可以制作成透明形态的照明光源。其 颜色调节的简易性,使得其可以轻松实现高显色指数、更为自然的白光。并且,由于 OLED 的发光方式,它不存在散热问题,发射出的光线柔和,能够模拟太阳光,非常符合人类的 生理需求。


2. 智能车窗领域


与液晶技术相比,透明 OLED 面板无需背光,这一显著优势使其不仅受到自动驾驶汽车、 飞机和地铁行业的广泛关注,更吸引了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多个领域的青睐。LG Display 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各种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面板销售。2020 年 8 月 23 日,该公司宣布已成为全球首家为北京和深圳地铁的 “智能车窗” 提供透明 OLED 的公 司。这种智慧车窗的核心概念是将车窗与显示屏完美结合,实现透明显示效果。安装在北 京地铁 6 号线和深圳地铁 10 号线列车上的 55 英寸透明 OLED 面板,其透明度已接近 40%, 这一创新技术将车窗转变为可移动显示器,使之成为车载信息的重要媒介。这些智能车窗 不仅具有光线可调、通透性好、保护隐私等特点,还展现出快速响应和智能交互等先进功 能,为地铁乘客带来创新性的智能体验。


3. 可穿戴领域


OLED 技术可以在各种柔性衬底上进行低温加工,因此被认为特别适合制造可穿戴设备或 人体可接触设备。它是一种能够实现轻柔、灵活、可拉伸以及与物体共形的光源技术。根 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报告,在 2022 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中有大于 91%的产品使用 OLED 面板作为显示材料。同时,通过报告披露所示全球智能手表市场 2023-2032 年大于 10.5%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得知,未来 LCD 材料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可能会被 OLED 材料进一步蚕食。


4. 智能包装领域


智能包装是一个将创新思维与技术深度结合的前沿领域,这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 的包装,更是融入了机械、电气、电子、信息和化学性能等多方面新技术的集大成者,使 其既有通用的包装功能,又引入了一些特殊的性能,以满足商品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的环境 条件。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包装不再只是商品的“外衣”,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和 可能性。


3. OLED 仍存在短板需要补齐

3.1. 面板价格:小尺寸达到渗透奇点,中大尺寸厂商布局较少


3.1.1. 面板价格比较中,OLED 小尺寸快速下行,大尺寸仍不具备优势


面板价格是显示方案各个消费价格带渗透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我们上文分析,手机端 OLED 渗透已经下沉至 2000 元以下机型,红米等“千元机”在 2023 年成功进入 OLED 时 代,而这与 OLED 面板价格的下降相关。 根据 Cinno Research 公布的每月手机不同型号面板价格的数据,我们抽取了相隔半年的 6.5 寸 LCD、6.4 寸刚性 AMOLED、6.7 寸柔性 AMOLED 的价格 2021 年至今的数据,截止 2023 年 11 月,LCD/刚性 OLED/柔性 OLED 的面板价格分别为 7.6/15.0/24.5 美金,OLED 与 LCD面板价格差额已经缩小至 7.4 美金,而应用更为广泛的柔性 OLED 价格则经历了快速下行, 由 2022 年 8 月的 43.5 美金下降至 2023 年 11 月的 24.5 美金,与 LCD 面板价差由 30.8 美 金下降至 16.9 美金。


3.1.2. 高世代线投资是降低大尺寸面板价格的关键之一


面板切割经济性对面板成本至关重要,但由于高世代线面板设备和关键工艺技术发展阶段 的原因,考虑切割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并非越大尺寸对于面板厂商其切割经济性就越强; 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面板产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经济切割方式: 通常而言,行业内称 6 代线以上世代线为高世代线、6 代线及以下世代线为中低世代线, 不同世代生产线及其产品的主要差异如下: 1. 不同世代线有不同的经济切割尺寸,高世代线切割大尺寸产品最经济,中低世代线切 割中小尺寸产品最经济; 2. 高世代线主要生产大尺寸显示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视、监视器等标准化大批量产品; 中低世代线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医 疗、工控、航空等产品,中小尺寸面板应用范围广泛;3. 大尺寸显示面板行业产品种类少、标准化程度高,而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高、中、低 档产品技术和产品附加值差异程度较大、定制化程度高; 4. 目前,在中小尺寸领域 LTPS 基板和 AMOLED 显示屏生产线的最高世代线均为 6 代线。


切割效率并非世代线越大切割效率越高,也要匹配相对应产品尺寸。以 6 代线和 8.5 代线 切割苹果 2023 年发布的 12.9 英寸(280.6mm x 216.9mm)为例,6 代线最优切割效率仅 能达到 87.7%,而 8.5 代线则可以达到 96.3%;对于电视而言,切割效率则更加重要,以 16:9 比例的 65 寸电视为例,6 代线仅能切割两台,切割效率为 83.9%,而 8.5 代线虽然尺寸升 级较大,但最大化利用下仅能切割 3 台,切割效率反而降低至 63.5%,而对于 10.5 代线而 言,由于其匹配程度较高,边角料较少,切割效率可达到 94%。


对于中型尺寸产品,特别是车载,非固定比例的屏幕尺寸越来越丰富,面板厂商为了降低 单位成本,建设高世代线产线迫在眉睫。根据 Cinno Research 分析,目前全球在中大尺寸 OLED 产品方面,主流的 OLED 技术为 WOLED 和 QD-OLED,LGD 采用 WOLED,三星 SDC 则采用 QD-OLED。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目前量产的 WOLED 和 QD-OLED 产线都不会成为 中尺寸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开发方案,而 RGB 蒸镀 OLED 显示面板量产生产线全部集 中在 G6 及 G6 以下世代线,主要应用产品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为主,IT 类中尺寸 OLED 面板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较小。而韩国厂商在高世代线 OLED 产线方面已经较早布局,三 星、LGD 为苹果的产品计划已经各自布局了一条 G8.X IT 专用 OLED 产线。




深入观察大尺寸液晶电视市场,可以发现其出货量在 2018 和 2019 两年间达到顶峰后,便 受到多重因素的冲击,呈现出下滑趋势。具体而言,由于中小屏产品对市场的替代作用, 彩电市场需求逐渐减弱,行业面临的下行压力显著增加。进入 2023 年,大尺寸液晶电视 市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由于 LCD 面板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导致整体出货量持续下滑。 特别是在 2023 年 9 月之后的三个月内,出货量更是达到了五年间的同比最低水平,反映 了当前大尺寸电视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消费端更长的换新周期。




5.1.3. 面板企业盈利情况


根据 Bloomberg 的数据,我们针对中日韩三国具有代表性的面板厂商,根据其毛利率进行 了的盈利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显著趋势:


1. 综观行业趋势,平均毛利率展现了显著的波动性。自 2009 年第三季度起,每四年出现 一个高峰期,这一模式似乎与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相吻合。然而,自 2021 年第三季度 达到峰值后,由于下游电子产品需求不振,整体毛利率出现了显著下滑。特别是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平均毛利率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仅为 3%,而 LG 和 JDI 也分别出现 了负毛利率的情况。


2. 韩国厂商方面,以三星电子和 LG 为主导,通过持续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成功构建了技术壁垒,从而确保其毛利率持续强劲。在 2022 年行业整体盈利下滑之前,其毛利率一 直稳定在 30%左右。尽管 LG 显示在某些季度出现了负毛利率的情况,但在三星的引领 下,韩国面板生产商的整体毛利率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


3. 在日本厂商中,夏普的毛利率表现相对稳定,大部分时间保持正值。相比之下,JDI 自 2014 年统计以来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不时出现负毛利率的情况,这种不稳定性也 对日本代表厂商整体的平均毛利率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于 2012 年之后便落入下风。


4. 中国厂商方面,得益于天马微电子和京东方的协同努力,自 2012 年起实现了毛利率的 大幅增长。在此后的十年间,中国代表厂商的平均毛利率稳定在 20%左右,仅次于韩 国厂商,充分展现了中国面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1.4. 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周期


近年来,以小尺寸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大尺寸电子产品(如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消 费电子市场,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出货量持续下滑,呈现出常年走低的趋势。 这种下游终端市场的疲软表现不可避免地传导至上游面板企业,导致其毛利率下降。相比 之下,中尺寸 PC 市场则展现出回归常态的稳定趋势,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上已 经接近甚至超过 2020Q1 之前的水平。 到了 2023 年第四季度,我们似乎看到了消费电子市场的新希望,各大厂商也纷纷展开积 极创新布局,如华为、小米携带其折叠屏手机 Mate X5、Mix Fold 3 强势回归,Meta、苹 果纷纷发布 Quest 3、Vision Pro 以及 OLED 技术在中大尺寸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等,这些 动态或都预示着消费电子市场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创新周期,不仅将激发下游消费者的购买 欲望,在各领域提升终端市场的出货量,也将为上游面板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 动其毛利率的回升。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消费电子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 和市场布局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电子市场或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新的繁荣 创新周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OLED材料行业专题报告: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pdf

莱特光电研究报告:OLED景气已至,“中国UDC”加速崛起.pdf

OLED显示面板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国产替代正当时.pdf

折叠屏手机行业研究报告:折叠屏引领手机创新,带动柔性OLED、柔性盖板和铰链产业升级.pdf

OLED行业跟踪报告之二: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共振,OLED行业迎来供需拐点.pdf

维信诺研究报告:OLED上行周期量价齐升;ViP技术助力降本增效.pdf

XR行业研究报告: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苹果MR引领行业创新.pdf

传媒行业AIGC深度报告:颠覆人机交互模式,内容生产进入新时代.pdf

人机交互接口课件.pptx

脑机技术专题研究报告:人机交互的新通路.pdf

新型人机交互体验演进与未来数字生活.pdf

【天风证券】化学制品行业深度研究: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