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议程的核心位置,在监管倡导、资本分配决策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公众期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ESG理念在亚太地区的践行在一定程度上远落后于欧洲,但越来越多的亚洲监管机构已在它们的管辖范围内推行本地化的ESG要求— 简而言之,ESG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非有不可”。此外,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者也越发意识到违反合规要求的后果(包括声誉受损和资本外流风险),以及正确实施ESG的裨益(包括潜在估值提升、收取更高管理费的能力和增加获取离岸资金的机会)。
虽然把ESG因素纳入考量可为资产管理者带来良多裨益,但ESG的转型过程却充满着挑战,尤其是考虑到亚太地区市场的异质性— 包括分散的规则、产品、数据和文化。因此,对于希望从ESG机会中获利而非仅将其视为例行公事的资产管理者而言,必须建立稳健的ESG战略和运营模式。毕马威与Quinlan& Associates联合撰写本报告,力求以全新的视角为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者讲述如何使ESG“为我所用”,这些内容既包括如何在本地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下保持合规,也包括如何通过ESG为自身机构实现真实的经济利益。
•资产管理者处于全球ESG生态体系的中心,在与可持续业务模式有关的监管倡导、资本分配决策和满足快速变化的公众期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涉及到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关键支柱领域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时,亚太地区已大幅落后于全球亚太区资产管理者面对的风险
•越来越多亚太区监管机构正借助由政府间组织(IGO)建立的框架,在本土市场积极建立ESG相关法规•此外,亚太区的终端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高净值人士)在选择资产管理者时越发重视ESG方面的考量•因此,我们认为,若不能遵守快速变化的ESG准则,本区域的资产管理者将面临较高的声誉风险,并在资金筹集方面面对更多挑战,尤其是来自离岸投资者的挑战
•鉴于越来越大的监管和投资者压力,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资产管理者将增加对ESG友好型资产的配置,到2025年将提供18 亿美元的收入机会•虽然ESG投资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将ESG因素融入自身运营/投资流程方面,亚太区大多数资产管理者相比于它们的全球竞争对手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使他们面临着市场份额被目前在该区域运营的国际管理公司夺走的风险
•目前,虽然亚太区的多数资产管理者仍属于ESG领域的“新手”或“快速跟随者”,但我们看到有意愿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领导者”的公司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吸引大量与ESG有关的资金流入
•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始其ESG转型之旅时,需要评估一系列全面的战略和运营考虑素因素•利益相关者评估:作为首要任务,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不同ESG需求和影响程度,然后再制定合适的ESG主张
•主张制定:管理者应采用定性及/或数据驱动的定量筛选方法,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的ESG基金:(1) 提升透明度;(2)避免“漂绿”行为(greenwashing);(3) 正确引导资本;以及(4) 吸引关键的目标客户群•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者可将其股东积极主义活动外包给专家,或在机构内部培养自身的专才,这也可成为机构竞争优势的来源
•报告披露:根据国际标准及/或框架,管理人不但应披露财务业绩,还应披露产品层面的ESG投资主题、策略、管理方案以及基金及企业层面的ESG 指标•数据:与ESG 相关的分析和应用的数据解决方案应在以下领域采用:(1) 销售与市场营销;(2) 投资;及(3)投资对象参与
•企业架构:机构可通过“绿色”或“棕色”剥离或混合模式,确立符合ESG决心的企业架构以降低风险和区分运营流程•公司治理:应建立去中心化的企业管治架构,在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分配职责•人才与激励:管理者应识别差距和制定合适的人才招聘、发展、报酬及留用计划
•衡量体系:在实施转型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衡量体系有助于资产管理公司对照行业最佳实践/市场领先的同行来衡量其进展,从而更好地识别尚待实现的目标•变更管理:ESG 的概念应该在整个组织中得到妥善整合,并在文化和运营方面嵌入企业DN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