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000963);(600812);(000513);(688336);(2096.HK);(688177);(600276);(688180);荣昌生物(688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量;中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中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例;全球自身免疫病流行病学数据;中国自身免疫病发病人数
1、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两大应用领域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ressiveagents,ISA)是指能降低或抑制一种或一种以上免疫反应、能够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是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
2、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持续发展 免疫抑制剂需求保持增长
器官移植是将个体的某一器官整体或部分地转移到另一个体的过程。其目的是用来自供体的完好、健全的器官替代损坏的或功能丧失的器官。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最大的成就之一,对于由于各种疾病造成器官损坏或功能丧失的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最后手段。来自异体的器官移植进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其发起攻击,从而导致移植器官不能存活。故而在器官移植后,通过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确保器官移植的短期和长期存活,意义重大。
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披露的信息,2015-2022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量及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整体均呈上涨趋势,2022年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量5628例,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上升到3.99,2015-2022年,中国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02万例,捐献大器官突破12.01万个,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持续推进。
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器官衰竭患者数量庞大,现在每年约30万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2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15,器官短缺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低的问题,全球范围内均在寻找解决方案,除提高人民对器官捐献的认识之外,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也提上日程。2023年9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发布声明,继开创全球先例后,全球第二例猪心脏移植手术,也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抗后该患者恢复较好。异种器官移植对抗排斥提出了更高要求,故而其发展能提高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规模。
3、我国自身免疫病发病人数规模大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巨大
自身免疫病(AID)是指自身免疫出现紊乱,人体免疫细胞将正常细胞或组织当作“非己”进行攻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体内健康的细胞和组织,而导致的慢性炎症、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当及时用药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更多脏器的损伤,临床用药涉及多种免疫抑制剂。
根据美国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协会披露的信息,人类已经发现了约148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世界上约5%~8%的人口,患者人数预计5亿以上。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当前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人数约为8000万人,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使得中国自身免疫病药物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但自身免疫病领域传统疗法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明显,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已逐步从化学制剂向生物制剂和新一代靶向药升级。且当前上市的生物制剂仅针对部分适应症,主要集中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肠胃疾病等几种疾病,自免领域仍有大量疾病缺乏上市药物,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