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降本的视角,来再次探讨供应链能力边界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下降幅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核心差异即软件与硬件成本的区别。硬件供应链在规模化的加持下的能力边界更宽;而软件占比更高的如智能驾驶领域,主机厂则有着更强的控制欲望。
硬件存在较大边际成本,所以硬件方供应链的能力圈有一定的可拓展性;但由于纯软件的边际成本非常低,那么主机厂的边际扩张的欲望和合理性就会非常强。
通过最核心的两个产品进行分析,1)电池及电驱动。就大三电来看,年销量在20-40w的主机厂,在规模效应和摊销上难以与头部的第三方供应商竞争。所以针对中下定位的产品,供应商更容易取得性价比优势。未来可以预见供应链在其细分的领域应该会存在明显的机会。2)智能驾驶。尽管高低阶车型配置搭载不同,但整体算法和模型框架可以迁移,因此头部的企业高端和低端车型之间具备软件互通性,企业规模优势可以被充分放大。
总结来看,在电池及电驱动中,供应商更容易做出规模效应的优势。因为产品定位以及车型平台不同,动力总成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就涉及到重新开模、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全新的产品。硬件与软件领域的产业模式截然不同,软件端的再使用可能只需要代码及模型简化就能够完成迁移;智能驾驶上头部企业的能力边界有可能被持续的扩大。
24Q1整体的观点判断为目前需要静待市场信心,信心来源首先是销量数据,其次是供应链年降幅度。待市场观点较为清晰,整个板块投资者的信心将有望重新建立。整个汽车板块的指数从11月下旬以来持续下跌,我们在《M7/理想对整车研究体系的重构,行业Q4投资策略-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29)》强调过,展望Q4及明年,投资者“预期“可能会出现调整。
①总量方面,在今年销量新高的情况下,明年总量是否还会如期增长较难看清晰。②原材料的价格目前已经处于低位,因此后续成本和汇兑收益的边际贡献减弱,甚至可能反转成负贡献。当市场预期出现了变化,板块或许会表现出压力。我们认为目前存在两方面因素 :1)降价的不确定性,2)销量的低信心。导致市场对未来的预判相对模糊,股价的下跌也是在反映市场的真空期甚至悲观预期。
关于降价的不确定性,2023年的12月开始以来,我们对于整个供应链的降价预期较为强烈,但是直到24年1月份,年降还未形成统一的口径,因此市场较为担忧。其次聚焦到销量低信心,虽然所有的机构对于24年全年销量预期给出了相对中性或者乐观的态度,给予约3%到6%的增长,但市场信心不强。尤其即将进入Q1销量淡季,信心不强就导致市场处 于观望状 态,也 可以理 解为对 销量能 否实现正 增长的 犹豫态 度。除 此之外,在2024年还要关注两条主线:整车高端化以及零部件的马太效应
。投资分析意见:整车方面,研究框架的迭代提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华为(产业链),及理想。智能化落地加速,同时建议关注小鹏、长安。零部件方面,目前呈现较强的“主题性”投资机会,我们持续看好2024年以“智能化 ”+“造车新势力新车周期 ”+“特斯拉产业链变化”为主的行业机会,建议关注:新泉股份、星宇股份、川环科技等。核心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从产业链降本的视角,来再次探讨供应链能力边界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下降幅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核心差异即软件与硬件成本的区别。我们 认为, 硬件供应链在 规模化的加 持下的能力 边界更宽; 而软件占比更高的如智能驾驶领域,主机厂则有着更强的控制欲望(横向扩展到全产品线)。
因为硬件存在较大边际成本,所以硬件方供应链的能力圈有一定的可拓展性;但是由于纯软件的边际成本非常低,那么主机厂的边际扩张的欲望和合理性就会非常强。我们通过最核心的两个产品进行分析,1)电池及电驱动。就大三电的角度来看,年销量在20-40w的主机厂,在规模效应和摊销上难以与头部的第三方供应商竞争,后者平台级的产品摊销效果远高于几十万销量的客户。所以针对中下定位的产品,供应商更容易取得性价比的优势。
未来可以预见供应链在其细分的领域应该会存在明显的机会。2)智能驾驶。尽管高低阶车型配置搭载不同,例如:高阶智能驾驶车型普遍搭载“2颗Orin X处理器+毫米波+ 8个摄像头+一颗激光雷达”,低阶车型普遍搭载“Orin N处理器+摄像头+毫米波”。但整体算法和模型框架可以迁移,因此头部的企业,高端车型和低端车型之间具备软件互通性,企业规模优势可以被充分放大。总结来看,在电池及电驱动中,供应商更容易做出规模效应的优势。
因为产 品定 位以及车型 平台不 同,动 力总成 的要求 存在明 显差异 。因此 就涉 及到重 新开模 、重新 设计、重新制 造全新 的产品 。硬件与软件领域的产业模式截然不同,软件端的再使用可能只需要代码及模型简化就能够完成迁移;智能驾驶上头部企业的能力边界有可能被持续的扩大,作为供应链来说,可能会仅为制 造者的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