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 年回顾:疫后复苏一波三折
1.1 2023 年经济预期不稳定,各季度市场主线不断变化
2023 年,国内宏观经济从年初的“强预期强现实”逐步转向年末的“弱预期弱 现实”,市场也随之多次下探底部区间。其中展现出来的是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不确 定性,在地产周期下行的大背景下,内需难以接棒经济,而外部又面临“逆全球化”、 技术制裁等多项挑战。
1)一季度“强预期强现实”,主要宽基指数均上涨:一季度不仅在事件上受 ChatGPT、数字经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等催化,经济数据也表现亮眼,市场整体 上涨。风格上,先成长后价值,小盘股整体占优。其中,一季度前半程成长相对占优, TMT 板块领涨 A 股,成交额占比一度升至历史高位。后一个半月,国企表现强劲带动 价值风格占优。
2)二季度国内外风险事件压制风险偏好,大盘指数整体震荡下行:二季度各项 经济指标均表现较弱,反映出稳增长政策缺位下的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不足,一季报盈 利不及预期也拖累了市场情绪。海外方面,美国银行危机、债务上限等风险因素持续 影响,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外资出现阶段性流出。在此背景下,权益市场情绪 持续回落,大盘指数接连下行,顺周期板块下跌、AI 和“中特估”持续轮动。
3)三季度政策底虽已现但国内基本面继续走弱:国内方面,三季度经济数据下 滑,中报盈利大幅走弱,政策陆续出台但尚未明显改变市场预期。海外方面,美国加 息预期放缓,欧美经济分化导致美元走强、美债利率上行,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 A 股。 在此背景下,权益市场风险偏好维持低迷,大盘指数继续下行,顺周期板块相对占优, 成长板块跌幅较大。
4)四季度震荡下行:国庆假期期间,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随后美债利率创 2008 年以来新高,尽管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但仍难挡市场下行,期间高股 息行业如煤炭、非银、公用事业相对抗跌。直至 10 月 24 日“万亿国债”的发行,市 场随即“V”型反转,演绎超跌反弹逻辑,此前跌幅较大的 TMT、医药等领涨。后续 经济预期仍较为悲观,因此市场整体较弱,但美联储于 11 月停止加息的利率决议促 使美债利率快速下行,国内小盘成长风格明显占优。
1.2 “景气有效性低”&“行业轮动快”,全年赚钱效应较差
2023 年赚钱效应较差,上涨个股数并不少,但要赚到钱的难度较大。对比往年 经济环境较差的年份,2011 年、2022 年全年上涨的个股比例较低,而 2012 年、2014 年、2015 年则多数个股上涨,究其原因是全年行业快速轮动,做右侧的效果较差。 除此之外,2023 年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景气投资有效性较弱,这通常发生在 经济预期不稳定、磨底期间。
“低轮动”+“高景气”,公募基金产品表现相对更好。从历年公募基金表现看,“低 轮动”+“高景气”年份往往对公募基金更为有利,而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的产品, 往往在全年有更好的表现。
2. 2024 年宏观主线逻辑:全球流动性和库存周期拐点
2.1 全球:美国经济低预期,制造业率先触底
2.1.1 2024 年全球周期触底,中国趋势复苏
展望 2024 年,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准判断是周期触底,中国在趋势上跟随于全 球制造业,幅度上取决于国内房地产。 与 2023 年不同,支撑美国进一步软着陆的条件变得苛刻:美国非金融部门的资 产负债表已回归健康偏低水平,劳动力市场从紧张转为均衡,意味着驱动美国总需求 的动力由净资产(超额储蓄)转为负债,信用扩张成为关键。因而不论是软着陆成功 与否,大选年对于美元流动性超预期宽松的需求都在提高。
2.1.2 财政补贴抵消货币政策收紧,是 2023 年美国经济超预期的原因
2023 年美国财政政策的发力抵消了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拉动了服务 消费,托底了制造业,从而支撑了美国经济。拆分 2023 年美国三季度 GDP 后发现, 实物消费对 GDP 的贡献逐渐减少,服务消费支撑 2023 年的美国经济。尽管 2023 年 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货币政策逐渐收紧,但美国财政政策却较为宽松,财政赤字扩 大的同时,服务业 PMI 也随之上行。同时 IRA 和 CHIPS 等法案也拉动了 2023 年制造 业的投资,共同支撑了美国经济 2023 年的软着陆。
2.1.3 居民资负表缩水,2024 年美国经济触底
对比 2023 年来看,我们认为美国 2024 年超预期放缓有以下三个原因: 1) 就业人数或难保持高增长,工资总量难以支撑 2024 年消费; 2) IRA 和 CHIPS 法案对美国制造业的拉动逐渐减弱; 3) 居民资产负债表的高频数据出现疲弱迹象。 超额储蓄或不再成为支撑消费的主因。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发放 巨量补贴,居民超额储蓄拉动 2020 年至 2022 年的消费。从超额储蓄存量来看,2022 年至今,美国超额储蓄的消耗速度逐渐放缓。从超额储蓄的流量来看,美国居民可支 配收入对超额储蓄的贡献明显增加,但随之消费支出也同步增加,这些迹象表明美国 消费的支撑力已从超额储蓄转向工资,超额储蓄不再成为影响美国消费的主要原因。
我们预计劳动人口的增长放缓,2023 年工资支持消费的逻辑难以延续至 2024 年。 尽管 2023 年美国名义工资增速下行,但受益于美国居民和海外劳动力重返美国就业 市场,劳动参与率提升,就业人口整体增加,进而从总量的角度支撑美国消费。但当 前美国就业人口增速已经达到历史高位水平,未来就业人口加速扩张的概率较小。同 时企业的裁员数量较此前明显上升,未来愿意增加招聘的小企业比例也明显下降。因 此无论是单位时薪还是总量收入都较难支撑 2024 年的美国消费。
2022 年我们认为强劲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下,衰退的可能性较低,从而正确预判 了 2023 年美国经济的软着陆。但当前居民资产负债表数据逐渐疲弱,因此我们预计 2024 年美国或超预期放缓。从数据上看,当前私人储蓄总额/GDP 的比例并未下降, 但高频指标已有疲弱迹象,如信用卡拖欠率已从此前低位明显上升,而利息支出占可 支配收入的比例也急剧上升。可见高利率对居民信用端已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制约消 费能力。
2.1.4 预计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制造业率先触底
美国经济无法软着陆的假设下,预计美联储超预期降息,从而制造业率先触底。 数据上看,美国高利率制约了制造业的复苏,但随着 2024 年美联储降息,信贷标准 逐渐宽松,美国制造业 PMI 有望上行。除此之外,费城半导体指数作为全球 PMI 的领 先指标也表明制造业即将触底。
2.2 国内:流动性转松提估值,毛利率改善升盈利
2.2.1 国内流动性依旧充裕,美元流动性大概率回流
美元压力放缓有望打开国内降息空间,国内流动性充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 2023 年 12 月议息会议上的鸽派表态大概率暗示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已至终点1,美元压力放缓,为国内降息打开空间。同时 2023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 4 年来首提“降 融资成本”,2024 年货币政策或更为宽松,国内流动性充裕。
美国大选年份,美联储政策通常宽松或保持不变。统计 1976 年至 2020 年历届 美国大选前的联邦基金利率变化情况后发现,在美国大选年,美联储政策通常较为宽 松或保持不变。且根据市场一致预期,2024 年美国、欧元区和英国都将进入降息周 期,利好海外流动性回流 A 股市场。
2.2.2 产出缺口有望在 2024 年底收敛至潜在增长水平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预计 2024 年工业产出缺口收窄。11 月工业生产增长 6.6%, 比上月加快 2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43.5%;前 11 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 计增长 4.3%,比前 10 个月加快 0.2 个百分点。 工业产出缺口指标的构建与预测。结合历史数据,首先对工业增加值定基指数进 行 X12 季节调整得到趋势项,然后使用 HP 滤波方法对趋势项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周 期项,该周期项可代表工业产出缺口,用来表征工业增加值偏离潜在增速的程度。而 后,基于工业产出缺口的历史数据构建 ARIMA 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可以较好的进行 预测。
基于工业产出缺口和物价翘尾因素预测,2024年CPI和PPI同比增速不会太高。 基于上述产出缺口预测模型结果,短期内工业产出缺口收窄,这意味着 PPI 同比的 跌幅也会继续收窄,CPI 同比会回升。进一步结合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2 月的物 价翘尾因素预测来看,较平的趋势隐含着 2024 年 CPI 和 PPI 同比增速不会太高。 工业产出缺口收窄,PPI 回升,意味着企业盈利增速好转。该结论与后文盈利预 测模型结果可以相互印证,2024 先升后略有回落,盈利周期开启。
2.2.3 全球库存周期拐点,外需对收入端的贡献值得期待
当前中美库存同步去库,2024 年有望共振补库,关注中美实际库存均处于低位 的家具及装饰、纸类及制品和服装。从实际库存周期来看,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被动补 库阶段,历史平均持续约 3-4 个季度,预计 2024 年进入主动补库状态。而美国与中 国库存周期较为同步,也处于被动去库周期,预计 2024 年与中国共同进入补库周期。 细分行业中可关注中美库存均处于低位的赔率机会,如家具及装饰、纸类及制品和服 装。
2.2.4 2024 年 PPI 或收敛甚至翻正,企业盈利弹性较大
本轮盈利下行的时间足够久,2023 年 Q3 或已出现盈利拐点。历史上,全 A 盈利 增速下行周期一般持续 7-9 个季度,本轮盈利已下滑 9 个季度,当前或已是盈利底。 2024 先升后略有回落,中性假设全 A 非金融 2024 全年增速 11.5%。根据产出缺口预测 2024 年 GDP、通胀和盈利数据,中性假设下,全 A 非金融全年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 11.5%,乐观假设下增速为 12%,悲观假设下增速为 11%。
3. 风格展望:短期关注大小盘风格再均衡,长期看好高股息组 合持续跑赢市场
3.1 风格:复苏转震荡,先大后小,先价值后均衡
短期看,预计经济先复苏后续震荡,大盘风格先占优,随后小盘风格接力;价值 风格先占优,随后成长价值趋于均衡。目前国内已经处于经济磨底期,后续逐步复苏 向上的概率较大;顺周期或优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进入震荡期后,价值、成长 或重新回归均衡。
3.2 全球比较,高股息组合不止是防御风格
高股息组合超过 30%来自股息分红,长期来看,剔除估值和盈利影响外,股息超 额是最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从 2005 年至今的,高股息组合主要通过更强的估值韧 性对抗相对偏低的盈利增速;但随着股息率的逐步提升,2018 年后,高股息组合已 经能够利用更高的股息率填补相对偏低的盈利增长。
当前国内股息率已经和全球接轨,TOP500 公司股息率已经达到 5%。中国权益市 场的股息率基本和美国、日本处于同一水平,全市场约 2%的股息率,而 TOP500 公司 的股息率同样达到 5%-6%的水平,与全球接轨。
考虑股息后,高股息组合有明显优势:美国高股息组合基本跑平基准,日本高股 息组合持续大幅度跑赢。如果不考虑股息,美国科网泡沫后、日本金融危机后,高股 息组合并未取得持续超额。但如果考虑股息收益后,美国高股息组合基本跑平基准, 日本高股息组合持续大幅度跑赢,核心原因或是日本市场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更低。
参考海外市场,国内高股息组合已经具备长期跑赢市场的条件。从日本和美国 市场对比看,日本高股息组合能持续跑赢的市场的重要特征是:组合 2/3 的收益率 来自股息收益。目前,国内高股息组合中,股息收益贡献度接近 60%,与日本接近。
随着经济增速逐步下降,高股息组合或能持续战胜市场。以韩国市场为例,2010 年后,韩国经济出现断层下降,而韩国市场高股息组合同样在 2010 年后,逐步能够 长期战胜市场。
产业生命周期在出清过程,由货币资金占比上行推动股息率上行;在龙头进阶 期,由现金分红比例推升股息率。在产业生命周期,出清过程向龙头进阶过程中,一 方面,资本利得有较强的安全垫;另一方面,股息收益持续上行。两者叠加,出清向 龙头进阶过渡的高股息组合具备更高的 Alpha。
股息个股自身阿尔法在增强,很多非传统旧经济行业内的高股息个股有持续超 额。从行业构成上,工业+消费+医药的占比在提升;随着越来越多行业逐步走出“出 清期”,大量行业的股息率将逐步提升,叠加“出清期”向“龙头进阶”的过程中, 行业的资本利得安全垫较高,很多非传统旧经济行业内高股息个股开始有持续超额。
4. 行业配置:底部左侧关注高弹性;成长左侧关注估值“打三 折”
2024 年全球制造业 PMI 降低回升,中国出口增速趋势性改善,对欧美和“一带 一路”国家均有结构性机会。中国对欧美的出口机会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周期触底反弹 和低出口增速下的反转,结构上集中于制造业终端及零部件。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在零部件和设备端均有出口机会。一是产能 外迁下,电子、纺服等行业零部件内销转出口,出口能力造成公司间的分化;二是产 线建设和开支上行过程中,工程机械及生产设备产生增量出口机会。
4.1 出口链上,欧美关注制造业好转,“一带一路”关注产业重构
4.1.1 欧美制造业 PMI 触底,出口结构偏向制造业零部件及终端产品
海外制造业 PMI 普遍触底,中国对欧美出口增速逐步见底回升。年中至今,海 外制造业 PMI 水平终止了逐步下行的趋势,开始进入磨底期,并会随着 2024 年制造 业的好转而逐步上行。中国整体出口增速历来与海外制造业 PMI 水平相关性更高, 同样在下半年逐渐看见拐点并逐级回升。
中国对美国出口弹性来自于制造业产品终端和零部件。 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结构出现两方面分化:1)美国消费品需求在逐步收缩; 2)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低端产品在逐步替代,而中高端产品仍有韧性。综合下来,目 前消费品出口整体仍承压。一方面,在经历了 2021-2022 年两年对消费品需求的透 支后,美国自身进口结构中,消费品占比在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在 2020 年后,虽 然美国仍在寻找中国制造的替代方,但结构开始出现分化。部分中高端制造业的出口 开始体现出替代韧性,而中低端制造出口仍被持续替代。
综合两方面因素,未来中国对美国出口中,中高端制造业的终端设备及零部件 有望优先看见出口的第一波弹性,主要行业集中在机电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有机 化工品等方向。
中国对欧洲出口机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消费电子、工程机械、船舶四大方向。 中国和欧洲间的出口结构并未出现大的变化,甚至中国对欧洲出口占比仍在趋 势抬升。因此,我们对欧洲出口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过去 2 轮出口复苏过程中,哪些品 类能在中国对欧洲的出口中,率先获得弹性。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弹性主要集中在四大方向:新能源、消费电 子、船舶和工程机械中。
4.1.2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生产加工零 部件和生产加工设备有望长期提升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机会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1)原材料及零部件: 部分零部件、原材料及设备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提升带动增速的上行(占比持续 提升+体量相对较大):集成电路、纺服原材料等。2)设备:一带一路国家引进产线 的过程中,对我国部分设备的需求快速增加,导致出口增速大幅上行(体量相对较小, 但出口增速弹性大):各类工程机械、加工机床等。 原材料及零部件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加工环节被迁移至东南亚,中国的 零部件生产逐渐暴露在出口环节中,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 链。未来,随着内销转出口的逐步推进,对应行业的公司或根据出口能力发生较大分 化,具备出口优势的公司或能逐步提升行业内的集中度和话语权。
设备方面,产业链重构及新产线的设立势必带来大量终端设备的需求,主要集 中于工程机械和生产加工设备两大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资本开支逐步 提升,中国工程机械、金属及非金属的加工设备、纺服及电子的生产设备的出口回会 迎来对应的出口机会。
4.2 底部左侧,“产业生命周期”+“经营周期”-寻找周期底部行业
基于三季报,一级行业维度底部主要为:地产链消费(建材、家电)、TMT、医药。
底部行业策略:底部行业中优选弹性好的,修复期间业绩兑现幅度更好 线索一:“产业生命周期底部”+ 弹性高的行业。 线索二:“产业生命周期偏底部 + 分位数磨底”+ 弹性高的行业 。经营杠杆系数靠前的行业,底部反弹期业绩兑现幅度更明显。通过复盘过去两 轮底部经济时间点 T 年,经营杠杆系数排名靠前的组(2-5 组)在后续修复的(T+1) 和(T+2)年,业绩兑现涨幅越明显。 下文优选两类线索底部 + 经营杠杆(2-5 组)行业。
线索一:“产业生命周期底部”+ 弹性高的行业
产业生命周期图谱显示情况基本也与上文一致,关注处于出清末期、龙头进阶期 的行业:地产链消费、汽车、医药、TMT 等板块。
优选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底部”+ 弹性大(2-5 组)的行业: a、 TMT:出版、广告等; b、 医药:化学制药、中药等; c、 地产链:家电、家纺等。
线索二:“产业生命周期偏底部 + 分位数磨底”+ 弹性高的行业
优选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后段 + 经营周期-分位数底部”+ 弹性大的行业: a、TMT:消费电子、工业软件、通用硬件、通信设备等; b、医药:中药等; c、地产链:防水材料、建筑装饰、家纺等。
4.3 成长左侧,“产业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寻找估值跌到位的成 长行业
随着行业产业生命周期的变迁,度过成长期、进入成长>洗牌期,成长行业估值 会从高位回调,怎样去判断一个成长行业在后成长后期的估值水平如何? 成长股估值跌至何处是合适的,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商业模式”视角,系 统且动态地去对成长行业估值变迁做出大致的判断。
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成长估值跌到位“金线标准”:从顶到底,估值约“打三折”
成长行业的生命周期变迁的过程中,估值变化主要分位三个阶段: 1、 成长期(前期)-主升浪 1 段; 2、 成长期(前期)-主升浪 2 段; 3、 成长>洗牌期 - 估值下行阶段;该阶段,多数成长行业估值跌至前期估值顶点的 1/3 处。
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成长股估值跌到位的“金线标准”:从顶到底,估值大约“打 三折”。
商业模式视角:不同商业模式的成长股,估值溢价有高低
我们把所有类型公司总结为“四类商业模式”,优秀的公司经历行业格局优化后,逐 渐走出龙头效应,建立品牌力,品牌驱动某种程度上是龙头公司的度量。因此,成长 股可能更多需要关注产能、产品、渠道等 3 种模式驱动。
不同商业模式的成长股,估值溢价有高低:“强产品力+弱波动”的成长行业估值最高, 相反“弱产品力+强波动”整体行业估值中枢相对更低。按估值溢价排序大致为: 1、“强产品力 + 弱波动”:靠强产品力驱动,基本不靠产能和销售(不愁卖),如: 半导体设备、IC 设计、光伏设备等; 2、“强产品力 + 强波动”:靠强产品力驱动,也需要靠产能和销售(上量有挑战), 如:乘用车、软件、化学制药等;3、“弱产品力 + 弱波动”:产品力弱,但不担心卖,如:消费电子零部件、光模块等; 4、“弱产品力 + 强波动”:产品力弱,也需要靠产能和销售(上量有挑战),如:LED 封装、电信运营商等。
商业模式稳定:消费电子,随着产业度过成熟期,行业模式逐步稳定,在整个成长至 洗牌期的过程中估值未出现超跌; 商业模式出现降级:光伏制造,2018-2019 年行业需求走弱 + 政策减弱,商业模式 发生降级,这个过程中光伏板块出现超跌; 商业模式出现降级:锂电池,当前行业竞争加剧,需求减弱,商业模式发生降级,板 块同样出现超跌;主流行业需关注:锂电池、电池材料、CXO。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4年A股年度投资策略:产出缺口修复,市场拾级而上.pdf
2024年春季A股投资策略:在高质量中寻找回报.pdf
多视角揭秘,A股红利资产拥挤度.pdf
2024年二季度A股投资策略:曙光乍现.pdf
良币驱逐劣币行为分析: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分红.pdf
A股二季度策略展望:震荡蓄势,新质主线.pdf
2024年石油化工行业春季投资策略:拥抱高股息以及景气上行带来的投资机会.pdf
2024Q2汽车行业投资策略:优选商用车+华为小米链.pdf
2024春季政策研究投资策略:新质生产力持续大力推进,证监会“两严两强”重建市场信心.pdf
2024年基础化工行业春季投资策略:周期登山则山,成长观海则海.pdf
电新行业2024年春季投资策略:关注行业量增弹性和头部盈利韧性.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