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深度研究报告:蹄疾步稳,成长性突出.pdf

2023-12-31
28页
2MB

一、阳光保险:成长迅速的综合性民营险企

(一)蹄疾步稳,锐意进取


阳光保险是一家布局全面、成长迅速的综合性民营保险集团。2004 年创始人张维功先生 带领团队创业,2005 年 7 月正式成立财险公司;2007 年 6 月成立保险控股,是阳光保险 的前身;2008 年 1 月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随后相继成立阳光资管、阳光信保,并建立 阳光融合医院。2020 年,以原保费收入标准口径,阳光人寿在国内人身险行业位列第 12, 阳光财险在国内财产险行业位列第 7。2022 年 12 月,集团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保险 行业第十家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分散,邦宸正泰、上海旭昶、山南泓泉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截至 2023/12/29, 股东单一持股比例超过 5%的只有锐藤宜鸿(6.09%)、北京诚通金控(6.09%)、拉萨丰铭 (5.22%)、江苏天诚(5.22%),股权结构分散特征明显。据招股说明书披露,邦宸正泰、 上海旭昶、山南泓泉构成阳光保险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其中,邦宸正泰由北京恒谊持 有 99.99%,上海旭昶由上海旭乐持有 99.99%,山南泓泉由宁波鼎智金通持有 95.98%, 以上这三家公司的普通合伙人均为西藏恒谊、上海正心谷,而西藏恒谊、上海正心谷分 别由张维功先生和林利军先生控制。 少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保险公司之一,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2015 年,公司获批实 施员工持股计划,其他中资上市险企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仅有中国太保和众安在线。 截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持股员工数量近 4000 人。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实现公司与员工 的利益绑定,一定程度降低道德风险,激发员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高管团队深耕保险行业,赋能公司发展。阳光保险的高管成员均为中国保险或金融行业 的资深人士,从业经验丰富,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履历,为公司的经营水平和决 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维功先生具有 30 余年的金 融保险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原保监会、中国人保,对保险市场与行业监管理解深刻,带 领公司从零起步并发展迅速。


(二)全面布局,科技赋能


发展迅速,寿险为主。集团综合布局寿险、产险、资管、医疗健康等领域,其中阳光人寿 市占率排名第十二,阳光财险排名第七(以 2020 年原保费收入计算)。保费规模及增速 方面,2019 年至今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稳步增长,同比增速在 5%以上。保费结构方面, 人身险为阳光保险主要业务,近几年占比逐年提升,2023H1 达到 67.6%。 交叉营销挖掘客户价值,发挥协同效用促进保费增长。公司在寿险、车险、非车险之间 积极运用交叉营销手段,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提升客户粘性。2022H1,公司寿险渠道贡 献财险保费占比达到 3.7%;车险客户贡献非车险保费占比达到 7.2%,贡献人身险保费占 比达到 3.8%。




科技投入超越行业水平,数字化转型实现赋能主业。据中保协,2020 年中国保险机构的 信息科技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 0.6%,同期公司科技投入在收入中占比为 0.9%,高 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战略,围绕数字化洞察、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 控、数字化运营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部署,有效赋能客户服务、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1) 客户服务方面:灵犀体验计划与天枢数据平台对服务终端数据实时监测,实现服务模式 从“等待上门”向“主动服务”转变;“我家阳光”APP 智能服务平台提升客户体验,截至 2023 年 6 月底,“我家阳光”APP 累计用户约 448.4 万人。(2)业务经营方面:销售 机器人基于大数据,累计形成 500 多项客户标签,助力代理人客户洞察。(3)风险管理 方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天眼系统”,2023 年上半年重构 101 项保单风险指标,新增 198 项人员风险指标,重点关注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误导等维度,识别销售人 员销售行为风险和关键岗位人员违规风险。


二、阳光人寿:银保驱动,NBV 增速领先行业

(一)NBV 增速领先,驱动因子由量转价


新业务价值近年逆势上升,增速领先行业。过去三年受疫情与代理人改革影响,行业 NBV 普遍下降。在此背景下,阳光人寿 NBV 仍保持正增,预计原因主要在于其以银保为主的 渠道结构。阳光人寿创立年份较晚,一方面以银保渠道为主要切入方向是战略上的客观 需求,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代理人改革、疫情期间居民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影响下 2020 年起行业银保渠道增速表现突出,阳光人寿的渠道结构特色进一步凸显。2023H1,受益 于产品政策切换、疫情出清、代理人改革兑现等多重因素,行业 NBV 重回正增轨道。阳 光人寿亦表现出卓越的增长态势,2023H1 实现 NBV26.79 亿元,同比+37.1%,跑赢其他 上市险企(其中,平安以 2022 年底未重述假设口径)。


新单增速发生变化,疫情前后 NBV 驱动因子存在差异。2020-2022 年阳光人寿新单保费 收入增速优于主要同业,体现出较强的成长性。2023H1 增速有所下滑(-7.9%),主要原 因在于公司主动压降银保渠道趸交保费,银保新单增速承压(-16.0%),但新单期交增速 表现强劲(+53.4%)。我们认为,在“量”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2023H1 公司实现高 NBV 增速,主要原因在于“价”改善。 新业务价值率相对较低,“价”改善有望持续驱动 NBV 增长。整体来看,阳光人寿新业 务价值率水平在上市险企中处于较低水平,2023H1 较 2022 年+4.7pct 至 12.4%,优于新 华保险。2023H1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率为 27.1%,同期中国人寿 27.0%、中国平安 29.3%, 公司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处于同业较高水平。我们认为,阳光人寿新业务价值率整 体偏低是由于银保渠道占比较高,而银保产品整体价值率较低所致,因此整体新业务价 值率有望随代理人渠道占比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改善,进而驱动 NBV 增长。


(二)银保上量,个险补价


1、银保渠道:寿险驱动,“报行合一”有望降低渠道成本


银保为主,快速上量。2020-2022 年,公司银保渠道保费增速明显优于代理人渠道,两位 数的增长贡献公司主要业绩表现。2023H1 受制于主动压降趸交保费而有所下行,但仍维 持正增。虽然银保渠道的新单期限普遍较短,价值率偏低,但较高的银保渠道占比和可 观的新单增量有利于阳光人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以及抵御代理渠道销售受阻时的压力。 风险偏好下降,传统险占比明显提升。其产品结构中,分红险明显呈现下降趋势,2022H1 占比 44.4%;传统险占比逐年提升,2022H1 达到 54.8%。银保渠道客群本身风险偏好较 低,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下行,且 22 年权益市场表现震荡下行,因此传 统险更加受到客户青睐。


公司主动压降趸交,期限结构逐年优化。缴别结构上,2019-2023H1 趸交明显下降,2023H1 为 18.4%,较 2019 年下降 48.6pct;期缴占比显著上行,2023H1 达到 34.2%,带动续期 占比同样上行。缴费期结构上,5 年以上期缴占比逐年上行,2022H1 达到 36.3%,其中 主要由 5-10 年期缴保单构成。10 年期及以上占比仍相对较小,我们认为期限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未来有望成为驱动公司改善 margin 的动力之一。


公司积极构建银保渠道,网点与销售队伍产能效率持续提升。阳光人寿积极推动与银行 的合作,截至 2022H1,公司累计合作银行总行 20 家,布局网点数量 27628 个。2022H1 银行网点数量较 2021 年明显下降,预计是因为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及疫情因素影 响下缩减了网点规模,但 2021-2023H1 网均产能持续提升。公司积极推动银保队伍建设, 持续实施严选优增,提升销售队伍质态。截至 2022H1,阳光人寿拥有 5414 名银保渠道 销售人员;同时 2021-2023H1 期间队伍人均产能逐期提高,2023H1 达到 19.0 万元/人。 “报行合一”预计对销售造成短期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渠道价值率提升。8 月下旬 开始,监管收紧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约束。10 月,据金融监管总局,银保渠道佣 金费率下降约 30%。我们认为,“报行合一”后公司需要进行产品重新备案,推动与银行 网点重新签约等工作,同时佣金费率一定程度影响银行代销意愿,短期内对销售造成影 响。但长期来看,“报行合一”有利于控制费差损,降低渠道成本,推进银保渠道价值发 展。且对于银行而言,储蓄类险种仍有一定的客群需求基础,若银行采用“以量补价”策 略提升中收,或驱动银保渠道实现“量价双优”。




2、代理人渠道:健康险的主力军,转型预计驱动质态持续改善


人力清虚带来产能脱落,改革初步显效实现高增。2019-2023H1,代理人渠道保费增速波 动较为明显。2021 年,代理人渠道保费增速转负,同比-4.5%,主要原因是行业处于深度 转型期,公司亦积极推动代理人改革,人力清虚(同比-27.7%)导致产能脱落。步入 2023 年,产品政策调整、疫情出清、代理人改革兑现等多方利好下,2023H1 代理人渠道保费 加速上行,达到 109.05 亿元,同比+28.8%。 传统险占比提升,健康险稳定贡献价值。2019-2022H1,公司寿险结构中传统险占比显著 提升,分红险占比下降,趋势与银保渠道相同,原因均主要是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所致。 此外,健康险占比维持在四成以上。我们认为,较高的健康险占比体现阳光人寿代理人 渠道质量较优,整体价值率预计较高。 聚焦期缴,5-10 年期缴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着眼期缴业务,注重价值发展,2023H1 代理 人渠道长险期缴/趸交占比达到 27.7%/1.2%。从期限结构看,2019-2022H1 代理人渠道 5- 10年期缴占比持续提升,2022H1达到55.0%,较2019年+49pct;5年以内期缴占比17.0%, 较 2019 年-15.9pct。但同时,10 年期以上期缴占比持续下降,2022H1 合计占比 28.0%, 较 2019 年-33.1pct,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代理人渠道价值率。


起步较晚,基数较小,改革流失率较低。阳光人寿始建于 2007 年,起步较晚,代理人基 数相对较小。2019 年以来,人身险行业积极推进代理人改革,人力清虚导致规模持续下 降。2020-2023H1,阳光人寿代理人规模持续下降,但流失率明显低于其他上市人身险企 业,2023H1 月均人力达到 5.54 万人,较上年末-12.1%。 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代理人渠道转型。公司针对代理人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多方 面进行改革,并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全流程工作效率。面对城区和县域客户的市场差异和 不同需求,阳光保险对代理人渠道进行差异化布局。在巩固发展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 的同时,2020 年开始公司陆续实施中心城市、省会城区“突破项目”,打造一支能够服务 中高端客群的精英队伍。截至 2023H1,精英队伍人力 1706 人,同比+13.5%,大专及以 上学历占比超 80%,人均产能 5.7 万元,是整体代理人渠道的 2.2 倍。 转型成效显现,质态逐步提升。2023H1,受益于产品政策调整、疫情出清与转型兑现, 代理人渠道多项质态指标明显改善,人均首年保费达到 6.0 万元,同比+88.0%;月均活 动率达到 18.9%,月均活动人均产能达到 2.6 万元,同比+63.0%。


(三)寿险为主,“保险+服务”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传统险持续贡献主要增速。阳光人寿整体产品结构以寿险为主,其中传统险占比逐年上 升,2019-2023H1 维持高二位数增长;分红险占比逐年下降,2020 年至今规模持续收缩, 原因主要在于疫情导致居民风险偏好下行,以及行至 2023 年产品政策切换推动。健康险 占比呈现逐期小幅下滑的趋势,2019-2022 年主要是由于健康险的主力代理人渠道占比下 滑,2023H1 预计是受政策切换影响,占比下滑到 12.8%。 横向来看,公司传统险占比较高,分红险销售略显不足,但健康险有效补位价值发展。 2023H1,对比阳光、太保、新华险种结构,传统险:阳光(71.8%)>太保(59.2%)>新 华(56.8%),分红险:太保(25.6%)>新华(14.8%)>阳光(14.6%),健康险:新华(27.9%)> 阳光(12.8%)>太保(7.0%)。较高的传统险占比对公司整体价值率有所拖累,但代理人 渠道贡献了可观的健康险保费收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价值补位。


定价利率下调短期内影响储蓄型险种销售,但长期来看有助于防范利差损,且在存款利 率下调背景下 3.0%产品仍具吸引力。今年 8 月,寿险产品定价利率上限正式由 3.5%下 调至 3.0%。政策落地与前期透支需求综合影响下,人身险行业寿险增速显著下滑,8 月 寿险同比-0.3%,增速环比-27.8pct,预计短期内仍对销售端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产 品定价利率下调有助于控制产品成本,在利率下行背景下能够有效防范利差损,降低资产端配置压力。考虑到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预计 3.0%定价利率的传统险仍有一定的 需求空间。同时我们认为,经济稳中向好基调下,资本市场有望复苏,具有“保证+浮动” 收益特征的分红险需求或有所提升。


积极整合集团资源,构建“保险+服务”生态圈,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赋能主业。1)医 疗布局:阳光保险建立了国内保险行业投资设立的首家大型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 多产业布局有助于发挥协同效应,构建“保险+医疗”健康管理模式。一方面,医院作为 核心赔付场景,触达大量潜在客户群,为人身险主业提供支付流量;另一方面,“保险+ 医疗”模式既能够提高客户消费体验,又能通过从事后降低医疗成本到事前疾病预防全 阶段降低保险赔付成本。2)养老布局:公司致力于打造以机构养老为基础、康养旅居为 延伸、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2021 年 1 月,公司打造了阳光人 寿保单+“阳光人家”养老社区的长居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从入住前后全流程服务,满 足全龄段客户健康养老需求。我们认为,公司积极整合集团内资源构建“医、药、康、 养”服务体系,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高客户交互频率、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亦能 通过引导支付流量、保单绑定养老入住资格函等方式赋能主业。且长期来看,在人口老 龄化趋势与疫情后居民健康意识明显提升背景下,“保险+服务”生态圈构建有望为公司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三、阳光财险:稳中向好,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财险规模波动向上,险种结构相对均衡。2019-2022 年,阳光财险年保费波动维持在 400 亿元规模区间。2023H1,阳光财险实现保费 219.29 亿元,同比+5.1%,增速回正主要受 到疫情出清、需求恢复驱动。相较财险三大龙头企业与行业情况,阳光财险增速波动较 大。从结构来看,阳光财险险种结构较为均衡,2023H1 车险占比达到 58.7%,低于平安, 但高于人保、太保与行业情况。 COR 处于相对高位,近期有所优化。2019-2021 年,阳光财险综合成本率达到 100%及以 上,出现承保亏损。2021 年,COR 同比+4.4pct 至 105.1%,主要是由于车险受综改影响, 赔付率大幅上行(同比+21.7pct),导致整体赔付率+8.2pct。2022 年,综合成本率同比-5.2pct 至 99.9%,实现承保盈利,费用率与赔付率实现双优。2023H1,综合成本率进一步 优化,同比-0.7pct,已基本达到同业水平,仅高于平安 0.2pct。 费用率较高但持续下行,赔付率优于其他上市险企。横向来看,阳光财险费用率较高, 但 2019-2022 年呈现持续优化趋势,2022 年降至 34.9%,同比-3.6pct,较 2019 年-8.3pct。 赔付率优于上市险企,预计是险种结构所致。但受大灾及车险综改影响,2019-2021 年赔 付率持续上升。2022 年灾害频率与程度降低,整体赔付率同比-1.6pct 至 65.0%。




(一)车险:智能生命表提高定价能力


车险增速波动较大,市占率维持在 3.0%左右。2020-2023H1,公司车险增速趋势与行业 趋同。2020-2021 年,受车险综改影响商车险保费规模持续下行,拖累整体车险保费增速。 2022 年,在相对低基数下,车险行业基本实现增速回暖。2023H1,阳光财险实现车险保 费 129 亿元,同比+3.0%;新能源车保费同比+80.3%,在车险中占比+3.7pct。着眼汽车市 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公司可以通过新能源车车险争取市场份额, 需进一步关注公司在新能源车车险方面的布局与竞争优势。


费用率持续下行,赔付端稳定性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019-2023H1,车险费用率持续下 行,赔付率波动较大,影响车险 COR。其中 2019-2021 年间,主要受到人身损害赔偿城 乡统一标准、车险综改以及 2021 年河南水灾影响,车险赔付率拖累 COR 一路上行至 112.7%。2022 年自然灾害频率下降、程度减轻,同时公司持续积极提升风险管理与精细 化定价能力,COR 同比-15.3pct 至 97.4%。2023H1,赔付端受出行恢复影响,COR 上行 至 98.3%。同业对比来看,车险盈利能力稳定性有待提高。 持续深化车险智能生命表应用,打造阳光车险核心竞争优势。阳光财险 2009 年研发出财 险行业第一张车险生命表,自 2020 年起将传统车险定价模式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 升级形成“车险智能生命表”管理体系,2021 下半年开始全面落地。阳光财险持续对“车 险智能生命表”进行优化,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筛选,同时针对风险较低客户采用了相 对有竞争优势的价格策略,持续提升定价准确性和资源配置科学性,多措并举打造车险 护城河。


(二)非车险:结构优化促进 COR 改善


非车险增速波动较大,主要受到保证险影响。2019-2023H1,公司非车险维持在 130-180 亿元区间。2020 年,受新冠疫情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借贷利率的新规的影响,公司主动 加强风险管理并对客户进行筛选,保证险同比-34.9%。2021 年,复工复产衍生小微企业 融资需求,保证险规模扩张,同比+32.3%。2022 年,公司基于宏观形势判断,主动优化 业务结构,保证险规模再度缩水,同比-21.4%。2023H1,公司对于融资性保证险业务持 续保持审慎,保证险同比-45.1%至17.38亿元,在非车险中占比19.2%,较2019年-38.4pct。 意健险重要性提升,贡献主要增速。2019-2023H1 意健险占比持续上升,由 18.0%提高到 34.0%,除 2022 年外保持高二位数增长。其中,2022 年意健险同比-5.4%,主要原因是 2021 年下半年起互联网保险产品管理相关规定落地,对公司互联网意健险产品如“爱健 康(百万医疗)”系列造成影响。2023H1,公司积极服务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政策性健 康险(同比+74.6%)带动意健险实现增速 26.3%。


主要非车险种实现盈利,结构优化驱动 COR 改善。2019-2022 年,除意健险及 2021 年 保证险盈利外其他非车险业务线承保亏损。其中,保证险主要是受到疫情反复和宏观不 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短期还款能力遭到冲击;责任险赔付率持续下降,费用率波动上行;企财险则是由于区域风险集中度较高+大灾影响所致。2023H1,保证险、意健险、责任险 均实现承保盈利,COR 达到 99.5%/94.8%/98/3%。公司今年启动了非车数据生命表工程, 通过细化业务类别、完善风险因子数据库、构建风险量化评估能力等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有望驱动非车险 COR 进一步改善。由于非车险标准化程度不高,非车数据生命表工程存 在一定难度。但我们认为,行业非车险成本管理面临同样的痛点,若阳光财险能成功应 用车险智能生命表的经验,非车险将成为公司发力财险的重要抓手。


四、阳光资管:投资稳健,第三方资产规模持续扩张

总投资资产持续高增,第三方托管规模快速扩张,彰显公司资管实力。2019-2023H1 公 司总投资资产规模维持高增,同比增速稳定在 10%以上。2023H1,公司总投资资产为 4666 亿元,同比+12.1%。阳光资管除管理集团自有保险资金,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资管业务, 2019-2022 年间保持高二位数增长。2023H1,阳光资管受托管理第三方资管业务规模 3665 亿元,占比达到 48.9%,较 2019 年+17.7pct。


净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总投资收益率受权益市场共振波动,公司具备较好的主动管理 能力。2019-2023H1,阳光保险净投资收益率持续下行,预计主要受到利率持续下行影响; 总投资收益率受权益市场影响共振波动明显,2023H1 达到 3.5%。横向对比来看,公司净 投资收益率在同业中相对较低,总投资收益率较优,体现公司具备较好的权益投资管理 能力,但需注意口径差异问题。




固收为主,利率下行背景下公司积极增配权益。(1)遵循险资安全性要求,公司主要配 置固收类资产,2019-2023H1 固收类占比在 60%-70%区间。2023H1,公司固收类资产占 比 70.1%,较上年末+2.7pct。固收类主要投向债券,2023H1 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达到 52.3%,理财产品投资占比为 11.1%。其中,政府债券占债券投资比例为 53.2%。信用债 方面,公司注重信用风险管理,AA+级占比约为 99.2%。(2)自 2020 年以来,受市场利 率下行影响,公司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增配权益类资产。2022 年权益类金融资产占比同 比+2.3pct 至 20.9%,2023H1 进一步上升至 21.0%。其中,股权与权益型基金合计占比达 到 13.2%,较上年末-0.6pct。(3)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小,2023H1 约 2.3%,地产风险敞 口较为可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阳光保险研究报告:蹄疾步稳,成长性突出.pdf

保险行业2023年度业绩综述:资负分化,稳健的分红策略下配置吸引力提升.pdf

保险行业2023年年报综述:负债端景气,利润承压较大.pdf

负责任金融:中国保险理赔报告(2024).pdf

保险行业上市险企2023年年报综述:投资拖累盈利,分红彰显韧性.pdf

保险行业2023年报回顾与展望:负债端高歌猛进,精算假设调整压实EV.pdf

【华创证券】深度研究报告:蹄疾步稳,成长性突出.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