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柯力传感:智能传感器“六边形战士”,平台化布局全新出发.pdf

2023-12-29
29页
3MB

1. 智能传感器行业领军者,稳健财务状况筑基,高研发投 入谋远

1.1. 概览:智能传感器行业领军者,依托子公司矩阵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智能传感器行业领军者,市占率雄踞国内力学传感器行榜首。柯力传感成立 于 1995 年,多年来公司致力于研制和生产各类型物理量传感器,以及不同工业物 联网系统及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连续 14 年国内称重传感器市场占有率第一。 股权结构集中稳定,依托旗下 20 余家子公司覆盖全产业链条。截至 2023 年 12 月 7 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实控人柯建东先生持有公司 44.70%股份,同时柯 建东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宁波森纳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持有宁波森纳 55.04%股份,间接持有公司 3.81%股份,并通过宁波申宏间接持有 0.36%股权, 合计 48.87%,股权结构集中。公司旗下有 20 余家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 及生产、贸易、信息服务、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形成全产业链条覆盖,为集团持 续赋能。


实干型企业家带领公司逐步成长为大型工业物联网集团。公司实控人柯建东 先生曾任职于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市委政研室,后辞去职务投身于实业, 在国内计量现代化刚起步时期,创办柯力传感,带领公司从称重元器件企业成长 为工业物联网大型集团公司,曾荣获“轻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 “十大风云甬商”等称号。 坚持“两条腿走路”,应变式传感器与系统集成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司 在主业层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研制和生产多物理量传感器、称重仪 表、电子称重系统、工业物联网系统成套设备。另一方面,提供不停车检测系统、 建筑机械物联网等工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在众多经营产品中,应变式传感器 与系统集成产品二者在营收中所占比重最大,22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52.28%和 19.84%。


1、应变式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通过应变片器件形变改变电阻值,进而输出电信号。传感器是 一种可以将非电学的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可用信号的 装置,能使毫无生命力的物体有了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活” 起来。而应变式传感器能通过应变片器件将工程构件受力后的形变转化为可测量 的电阻变化,其工作原理是将应变敏感的可变电阻器粘合到构件上,基体受力带 动应变片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输出与重量数值成比例的电 信号。 公司应变式传感器收入占比超过 50%,22 年毛利率高达 37.29%。公司以应 变式传感器为核心展开业务经营,应变式传感器收入占比近 5 年来虽在逐年递减, 但 22 年依旧保持在 50%以上,占比为 52.28%。应变式传感器业务 22 年毛利率 较 21 年上涨 4.01 百分点,高达 37.29%。


根据研发实力、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应变式传感器厂商可划分为三个梯队: 1)第一梯队。以跨国公司为主,如美国威世 Vishay、德国 HBM、瑞士富林泰克 Flintec 等;2)第二梯队。以柯力传感、中航电测等为代表的地区龙头企业为主, 在细分市场、产品价格及下游应用等方面各有所长;3)第三梯队。中国、韩国等 国家的中低端产品生产厂家,其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相对低 廉的劳动力成本上,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尚不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2、系统集成产品


系统集成指将各零散部件组成统一系统化整体。系统集成产品业务是根据用 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综合运用传感器等元器件,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 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 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系统集成业务通常为定制化业务,毛利率保持着较高水平。2017-2022 年系 统集成产品占营收比重近 20%,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 50.78%、58.96%、 51.99%、43.18%、39.28%。由于系统集成产品存在定制化的特殊性,较难以进 行标准化、规模化、均衡化生产,无法按合理存量来编排生产计划,因而无法采取 “存货式生产”生产模式,而需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1.2. 筑基:财务状况稳健,丰沛现金流为公司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2019 年以来营业收入加速增长,2022 年以来营收增速放缓。公司 20 年与 21 年营收提升较快,同比增速达 12.82%和 23.44%。而 22 年公司传感器销量为 299.36 万只,增速仅为 4.09%,相较于 21 年出现大幅下滑,致使 22 年营业收入 增速放缓,仅为 2.85%。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较高,盈利能力优秀。公司销售毛利率常年位于 40% 以上,销售净利率近四年居于 20%以上,公司利润水平较高。2021-2023 年前三 季度,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逐年提升,毛利率分别为 38.31%、40.24%、42.64%, 净利率分别为 24.84%、25.99%、28.55%。


2018 年以来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8.72%。2018 年至 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16.59%。23 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2.1 亿元,同比增长 8.72%。


公司易变现资产超 10 亿元,流动性充裕,偿债能力优秀。2021-2023 年前三 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与易变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和均超 10 亿元,流动性充裕, 资产质量高。2019-2023 年 Q3 公司保有较多强流动性资产,但随着短期借款逐 年增加,速动比率大幅下滑,但仍维持较高的短期偿债能力。当前公司速动比率 处于同行业中等水平,表明和同行业相比,公司在拥有较强偿债能力的同时也拥 有较高资金运用效率。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能够为公司后续收并购、参控股其他企业提供强 大资金保障。2019 年后公司投资项目增加,2020-2023前三季度因投资支付的 现金分别为 13.92/20.37/16.74/7.30 亿元,主要系公司大举展开购并计划所致。公 司计划围绕五大方向(力敏传感器+其他物理量传感器+智能物流设备+工业物联 网自动化设备+物联网平台项目)对不同标的按控股并购、参股投资等不同方式进 行投资,以提升投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成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 流量始终为正,现金流健康,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强,能够为公司后续投资活动提 供强大资金保障。


1.3. 谋远:研发投入高速增长,构筑技术+认证强壁垒优势


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速高达 42.40%。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不断 增长,2022 年研发费用支出为 8,494 万元,相较于 2021 年的 5,965 万元,大幅 增长 42.40%,研发费用率也由 5.79%上升至 8.01%。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依旧 保持高研发投入路线,研发费用为 6,506 万元,同比增长 20.17%,研发费用率高 达 8.07%。 持续拓展深耕行业技术项目,形成多领域研发突破。公司在技术领域中形成 了一支成熟专业的研发人才队伍,研发人员结构覆盖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软件 工程、大数据分析等专业,形成了以系统集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核心产品 的研发团队。其中在数据加密技术、通讯协议技术、电源隔离技术、TFT 触摸屏 多界面技术、远程指令控制技术、微型传感器技术等十多个技术领域实现各种细 分应用需求下的研究突破。


称重元器件领域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称重元件及相关系统服务具有多学科交 叉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涵盖高技术产品制造,生产工艺复杂且产品与技术更新难 度较大。对于称重物联网行业而言,除储备传统称重产品制造技术外,还需要掌 握一系列软硬件技术。因此,新进入者在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方面面临较高壁垒。 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构筑技术壁垒优势。公司经过多年 积累和摸索,已掌握较为全面完整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具备业内领先的物联网数 据传输、存储及处理能力,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截至 2023 年中,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已成功申请 760 项专利和 459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不含参 股子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公司在称重元器件领域已形成较高认证壁垒。由于称量的特殊性,称重物联 网相关产品,特别是感知层中的称重传感器、仪表的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一系列 严格的认证制度。截至 2019 年,国内认证方面,除《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外, 公司已有 30 余种传感器、仪表获得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合格证或防爆合格证;国际 认证方面,公司已取得 OIML 认证 50 多项、NTEP 认证 7 项、俄罗斯计量认证 50 多项、乌克兰计量认证 10 项、CE 认证 50 多项。


2.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企,人形机器人打开下游全新 想象空间

2.1. 六维力传感器可测量空间中任意方向的力,人形机器人成为全新应用 场景


力传感器可将力转换成相关电信号,以此控制机器人所产生的力。力传感器 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对所施加的力作出响应,并将力值转换成可测量的量。机器人 作业时可实时用机器人位置来补偿接触力,当机器人可通过力传感器感知到外部 作用力时,通过度量力值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末端位移或速度。


六维力传感器能够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同时测量力和力矩,并可以将三个分量 转换成电信号。六维力传感器可以感受六维的力和力矩而非一维的数据,它可测 量任何方向、任何轴上的应用负载。相较于一维力与三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 器拥有更多的测量维度,能够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所有受力情况。1、一维力传感器:若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是固定的,则可选用一维力传感器进 行测量。 2、三维力传感器:若力的方向在三维空间内随机变化,但力的作用点保持不 变,且与传感器的标定参考点重合,则可用三维力传感器测量标定坐标系下三方 向分力。 3、六维力传感器:若力的方向在三维空间内随机变化,且力的作用点不与标 定参考点重合,此时需选择用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测量,将力分解为沿标定坐标轴 的三方向分力和绕标定坐标轴的三方向力矩。


根据传感元件的不同,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主要分为应变片式、光学式以及压 电式三种基本类型。市场上应用的六维力传感器大部分是基于应变式的测量,其 原理是基体受力产生形变带动应变片形变进而转化为阻值变化。应变片通常采用 硅或金属箔为材料,其中硅应变片的稳定性、信噪比、动态特性均好于金属箔,但 金属箔成本占优。




六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柔顺化、智能化控制的重要传感器之一。由于六 维力传感器能够对力进行精准度量且能够对力进行实时反馈,其在检测、预防、 测量、控制、示教、保护六大领域上进行应用,帮助机器人实现柔顺化、智能化控 制。因此,六维力传感器不仅能够应用在工业机器人抛光、打磨等工业环境下的 操作中,还能够应用到空间机器人的螺丝旋拧、接插件装配和深海机器人的文物 抓取、水生物捕捉等特殊环境下的精细化操控上。


六维力矩传感器的应用示例: 1、在打磨机器人上应用:力传感器可避免在装配打磨等接触运动时碰撞停机 的情况,减少了工件磨损,增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2、在康复训练机器人上应用:力传感器可实时准确测量病人在康复训练过程 中的发力信息,结合专家经验,改进病人的训练方式,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3、在四足机器人上应用:系统通过足底实时反馈的力信息可控制机器人更加 稳定、可靠地行走和保持平衡,增强四足机器人仿生功能。


人形机器人概念风起,具身智能+AI 打开传感器行业想象空间,成为智能传 感器行业的发展崭新契机。2023 年,特斯拉掀起人形机器人概念新风潮。人形机器人中所需传感器与传统协作机器人有所不同,在其手腕、脚踝环节等处更适用 能测量各方向力的六维力矩传感器: 1、力控:机器人手臂需用于进行复杂的力控操作,比如对物品的抓取、装配 或拍打等操作,六维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手臂施加在物品上的力和扭矩,以 便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精密控制。 2、摆动稳定控制:人形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此时需要到六维 力传感器感测机器人脚下地面反作用力,以便机器人控制系统调整人形机器人手 臂和身体的姿态。 3、安全控制: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安全控制系统,以实现机器人在进行危 险操作之前或者人类接近机器人时的自动停止,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2. 六维力传感器具有高技术壁垒,研发、选型等方面难度大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结构设计、动静态标定、解耦、动静态标定等方 面难度大。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可以感受六维的力和力矩信息,能够测量任何方向、 任何轴上的应用负载,但它不是三个一维力传感器和三个扭矩传感器结构的简单 叠加,其非线性力学特征明显。因此,多维力传感器除要解决对所测力分量敏感 的单调性和统一性难题外,还要解决结构加工和工艺偏差引起的维间扰乱难题、 动静态标定难题以及矢量运算中的解耦算法和电路实现。


1、结构设计:六维力传感器的弹性体结构影响传感器灵敏度、刚性、动态性 能、维间耦合等关键性能。较好的弹性体结构应当具备以下素质:1)应变梁对于 所测维的力应有较好的灵敏度;2)应变梁对于非所测力应该是十分不灵敏的,在 原理上是不起作用的。即维间耦合小;3)整个结构有足够的刚度;4)传感器基 准坐标明确;5)结构对称性好;6)便于对外连接和安装;7)便于机械加工,或 加工难度合理,易于实现结构设计的意图;8)贴片方便,或者贴片难度合理,贴 片位置准确性容易检查和测量;9)便于实现机械过载保护措施,调整难度不太大。


2、动静态标定:科学准确的标定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准度。 标定即测定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可分为静态标定与动态标定两种。静态标定 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动态标 定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 尼比等。


六维力传感器通常选择静态标定法——当传感器稳定作业时,对其施加静载 荷或缓慢变化的载荷,得出输出的电压信号与实际输入的载荷数据间的关系,并 剔除干扰因素,对测量的精度进行修正。然而六维力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并非线 性关系,常用的线性标定方法会使得传感器精度不高,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因此 需使用更高效准确的算法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标定。


3、解耦:维间耦合是影响多维力/力矩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耦合是指 两种运动形式间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间通过相互作用而相互影响以致联合起 来的现象。“耦合”系统中每一个回路的输入信号对所有回路的输出都会有影响, 而每一个回路的输出又会受到所有输入的作用。 解耦即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或消除耦合干扰,用尽可能小的误差唯一地确定出 传感器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解耦一般有两种路径:1)硬件解耦,即从传感器的设 计上来消除或者抑制耦合,该方法涉及到传感器制造工艺问题,较困难且会增加 成本;2)软件解耦:利用系统性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来减少或 者消除传感器的维间耦合,该方法对制造工艺要求比较低,较易达到且效果较好。 但传统的以求解矩阵广义逆为基础的静态解耦算法涉及到很多矩阵运算,其运算 量极大,算法复杂,容易产生病态矩阵,进而影响解耦的精确度。


4、电路实现:通过调整弹性体的结构设计能大幅降低耦合变形,但结构上的 连续性导致不能完全避免耦合变形。此时,需通过贴片位置调整和电桥组桥设计 来消除耦合。可根据仿真得到应变与结构表面位置相关性,以确定各工况下六维 力传感器周向梁与径向梁表面的最大应变位置用于粘贴应变片,然后进一步设计 应变片贴片及组桥方案。


除研发壁垒高之外,六维力传感器选型难度也大。六维力测量技术实际上是 个平台技术,其根据应用场景的环境、载荷、安装、通讯、算力、动力学特性等需 求不同,在不同行业中体现出了不同的产品形态。传感器选型难点在于应用多样 性、复杂性。由于传感器量程和精度成反比关系,选择合适量程的传感器才能使精度达到最大。此外,传感器本体能否适应复杂应用场景也是个要考虑的问题, 如精密机构中的传感器如何安装在狭小空间内,如何与机构融为一体等。


2.3. 国内厂商纷纷入局六维力领域,2027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15 亿元


近年来进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领域的国产厂商增多,但具备制造高性能产品 能力的厂商较少。近年来,坤维科技、宇立仪器、鑫精诚、海伯森、蓝点触控、神 源生智能、瑞尔特测控等公司均有六维力相关产品落地并进入产业化应用。其他 厂商如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等,也通过自主研发力传感器技术具备六维力 生产能力。国内传感器厂商中,仅有坤维科技的六维力传感器准度≤0.5%,对标 国际六维力领军厂商 ATI。


22 年六维力市场中坤维科技、ATI、宇立仪器、鑫精诚出货量最多,且其下 游应用有所差异。据 22 年国内市场销量口径,ATI、宇立仪器、坤维科技、鑫精 诚位于国内六维力市场第一梯队,但各厂商在下游应用的侧重有所差异: 1)坤维科技:坤维科技在协作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医疗检测机器人和 康复机器人领域具备明显优势,同时其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具各行业核心竞争力; 2)ATI:ATI 作为全球龙头,经过多年的积累,应用面相对更广; 3)宇立科技:宇立仪器在工业机器人磨抛行业和汽车碰撞测试行业应用更多; 4)鑫精诚:鑫精诚凭借苹果供应商的身份已将其产品推入到 3C 行业,同时 在机器人行业和医疗行业也有布局。


六维力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占据较大市场份额,22 年其规模占比超 65%。六维 力/力矩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柔顺化、智能化控制的关键,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据高工机器人数据显示:1)六维力销量:2022 年国内市 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 8,360 套,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 4,840 套,占比 57.89%, 同比增长 62.58%。2)六维力市场规模:2022 年中国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场规 模2.39亿元,其中机器人行业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场规模1.56亿元,占比65.27%, 同比增长 54.35%。




下游应用场景突破+入局者增加+市场认知提升,六维力传感器未来市场空间 可期。从整体的出货量来看,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场基数偏小,尚未形成明显规 模效应。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六维力下游应用场景突破,近年来入局者持续 增加,叠加市场认知的逐年提升,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GGII 预计,2027 年国内市场六维力矩传感器销量有望突破 84,000 套,复合增长率高 达 58.64%,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有望突破 42,000 套;国内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 场规模将超 15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44.39%。


3. 锐意进取打造多物理量传感器“六边形战士”,外延内 生深图远筭机器人传感器领域

3.1. 发力对外投资布局,打造多物理量传感器平台型企业


多物理量融合为传感器在应用端的发展趋势。传感器的应用正从传统工业领 域逐步拓展到广泛物联网产业、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领 域,愈发复杂的应用场景要求传感器能够同时测量多个物理量,如力、加速度、温 度、湿度、光强度等。单一传感器已无法满足多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收集与分析需 求,需掌握多种传感器才能形成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满足下游需求。因此,公司 需走多元化、外延式道路成长为多物理量融合的传感器企业。 2023 年公司发力对外投资布局:传感器企业方面,覆盖电量+安全光栅+激光 测量+视觉等多种物理量传感器;物联网企业方面,通过覆盖食品+新能源自动化 设备+煤矿物联网业务深化产业链。


1)多物理量传感器:2023 年公司加快投资步伐,参控股多家传感器企业。 2 月,公司战略投资聚焦于研制生产安全光栅的意普兴,并布局电量传感器行业 ——与深圳三电、科创板敏芯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7 月,公司完成对 CMOS 激光测量传感器研发商点联传感和高端工业视觉传感器企业立仪科技的投资;8 月,战略投资国产工业传感器高端品牌湾测与威勤电子,其中威勤电子是国内较 为稀缺的多传感融合的技术团队,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套数字传感器技术平台。 该平台对传感器及敏感元件进行物理信号特征抽象提取,提炼出普适性强的传感 器信号链及数字化通道,解决了多种传感器融合的通用性、稳定性、成本和可靠性问题。通过对威勤电子的赋能,将加速公司从单一力学传感器向多物理量传感 器融合发展的进程。 2)产业链纵深:5 月,公司参股成都海科,主要制造中餐自动化产线,海科 的高端智能化产线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将为公司力敏传感器以及多物理量传感器的 融合提供食品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场景和应用平台;同月,公司完成 对新能源材料生产线服务商道金智能的投资,将加快道金智能“锂电池负极材料 数字化产线”项目的建设落地,为公司传感器提供新应用场景。9 月,公司拟通过 自有资金收购矿井物探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华虹科技,以拓宽工业物联网应用场 景。


通过横向投资布局,实现多种物理量传感器覆盖:1)传统称重传感器。母公 司柯力传感以生产销售传统称重传感器为主,也研制出微型传感器与扭矩传感器; 2)其他物理量传感器:公司参控股的意普兴、深圳三电、余姚银环、驰诚电气、 立仪科技分别在安全光栅、电量、流量计、气体、位移传感器上有所建树;3)多 物理量传感器:公司战略投资的湾测技术与威勤电子均属综合型传感器公司,其 中湾测技术研制激光位移、光纤、接近、安全光栅等种类传感器,威勤电子研制压 力、温湿度、液位、倾角、激光颗粒物等多品种传感器。


通过纵向投资延展,向工业物联网平台型企业转型。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加快 工业物联网前进脚步,向下深耕行业装备,向上编织产业生态。集团业务领域已 覆盖智能库房管理、智能物流与仓储、传感器下游应用场景等,打造工业物联网 平台型企业。


以深圳为战略投资支点,实现集团多物理量传感器融合发展战略在大湾区落 地运营。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与深圳光明区两家国企建立股权合作关系——与深 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光明科发)共同出资设立深圳柯力智能, 其中公司持股 90.00%;与深圳市光明区建设发展集团(光明建发)合作共同打造 首期 5 万平方米的柯力深圳传感谷,为公司向多物理量传感器企业转型提供空间 场所。 依托物联网产业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纵向做深物联网产业。宁波产业园 依托公司在称重物联网领域优势,定位于集聚工业物联网行业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搭建物联网应用众创空间,致力于实现产城融合、产才融合、产资融合和产产融 合。园区遵循产业集聚、共享经济的特征和规律,紧盯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段,已 覆盖材料、传感器、模组、通讯、大数据、软件、系统集成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吸 引垃圾分类、物流、注塑机、机器人、医疗、环保等领域多个行业物联网纵深企业 入驻,助力公司平台型转型,2022 年园区企业入驻率超过 99%。


宁波、安徽、郑州三大制造基地为集团母公司及各子公司扩产能、降低生产 成本提供坚实基础。宁波、安徽、郑州三大制造基地有将近 70 万方的实体制造基 地和产业园区,其中,宁波慈城新工厂总面积 73,000 平方,定位高端制造基地。 截止 23 年 6 月底,厂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郑州工厂总面积 84,500 平方,将于 当年四季度竣工备案,并于 24 年一季度投产。宁波、郑州两大制造基地的投产使 用,有望大幅提升集团母公司在应变式传感器和仪表领域的产能规模,并为相关 子公司提供新的产能空间。


3.2. 外延推进机器人传感器种子项目储备,内生进行多维力传感器研发试 制


外延推进种子项目储备,抢抓人形机器人传感器产业发展机遇。2023 年上半 年,面对人形机器人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公司“以市场为师”,在已有的微 型、扭矩、多维力等高端力学传感器品类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发,积极寻求与各大 机器人厂商的商务合作。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公司已进行了多款扭矩传感器、 多维力传感器等产品的送样和试制。与此同时,公司围绕“人形机器人”所涉及的 触觉、视觉传感器积极寻求对外投资机会,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已经储备了若干 个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的机器人传感器种子项目,为下一阶段抢抓人形机器 人传感器领域的发展机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公司应变式传感器贴片工艺可应用于六维力传感器。贴片即将敏感元件粘贴 在弹性元件上,通过金属机械变形改变阻值,获得电信号的改变从而得到应变量, 传统应变式传感器与六维力传感器的生产均需进行此步骤。六维力传感器应用场 景复杂多样,其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当应变片直径缩小时,难以进行人 工贴片,而公司的自动化贴片工艺将缩短生产耗时、提高一致性。


内生进行多维力传感器研发,当前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公司研发的三维力、 六维力等多维力传感器可用于机器手臂运动与工作载荷监测、曲面研磨抛光、加工中心精雕加工、医疗设备精密测控等,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抗偏载能力强、 维间耦合小等特点。截至 2023 年 7 月,公司的多维力系列产品仍处于小批量试 制阶段。


3.3. 收购华虹科技,拓展下游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


2023 年 9 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华虹科技。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 6,500 万元收购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虹科技”),通过华虹科技定 向发行股票、协议受让华虹科技股东所持股份、接受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合计控 制华虹科技 2,243 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占华虹科技定向发行股票完成后有表决权 股份总数的 52.77%,成功取得华虹科技控制权。


华虹科技为国内矿井物探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华虹科技主营业务为矿井物 探领域的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和销售及其服务,其在矿井物探和浅层地球物理勘 探应用领域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公司产品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 30%以上的销售份 额,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销售、研发能力在同行业中排名前三。华虹科技于 2013 年 12 月被授予“福建省矿井物探技术与装备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14 年 6 月 24 日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并于 2021 年被 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华虹科技近五年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对华虹科技的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收入 和利润。华虹科技近五年来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其中 21 年与 22 年营收均突 破 1 亿元,23 年上半年营收达 5234 万元,同比增长 46.74%,21 年与 22 年净 利润均突破 1000 万元,23 年上半年净利润达 652 万元,同比增长 1056.67%, 对华虹科技的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


通过收购华虹科技,拓宽工业物联网领域业务版图。华虹科技主要产品和服 务包括矿用瞬变电磁仪、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矿井分布式震波勘探仪等十多个 品种,客户类型包括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工程服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等。对华虹科技的收购是公司面向矿井物探领域的布局和拓展,物探产品需要多 种传感器设备,属于公司向传感器产业链下游的拓展,有利于拓展工业物联网应 用场景,增强公司整体实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智能传感器“六边形战士”,平台化布局全新出发.pdf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内生+外延打造优质传感器平台,人形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pdf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从搭建传感器集团生态角度重估柯力传感.pdf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多物理量传感器协同发展,机器人&物联网打开业绩天花板.pdf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力传感器企业再出发,平台化转型.pdf

柯力传感研究报告:力学传感青萍之末,国内龙头微澜之间.pdf

智能传感器型谱体系与发展战略白皮书.pdf

万讯自控研究报告:在研项目逐步兑现,智能传感器多点开花.pdf

灿瑞科技(688061)研究报告:“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协同布局,双轮驱动成长.pdf

奥迪威(832491)研究报告:智能传感器方兴未艾,汽车智能化驱动新发展.pdf

2022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pdf

【德邦证券】柯力传感:智能传感器“六边形战士”,平台化布局全新出发.pdf-第一页
联系烽火研报客服烽火研报客服头像
  • 服务热线
  • 4000832158
  • 客服微信
  • 烽火研报客服二维码
  • 客服咨询时间
  • 工作日8:30-18:00